2017屆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遺傳、變異與進化學案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3711044 上傳時間:2022-06-09 格式:DOC 頁數(shù):77 大?。?.54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7屆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遺傳、變異與進化學案_第1頁
第1頁 / 共77頁
2017屆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遺傳、變異與進化學案_第2頁
第2頁 / 共77頁
2017屆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遺傳、變異與進化學案_第3頁
第3頁 / 共7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5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7屆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遺傳、變異與進化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屆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七章 遺傳、變異與進化學案(7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七章 遺傳、變異與進化 第1講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最新考綱] 1.基因重組及其意義(Ⅱ) 2.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Ⅱ) 考點一 基因突變 1.基因突變的實例——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1)圖解: (2)直接原因:組成血紅蛋白分子的一個谷氨酸被替換成了纈氨酸,從而引起蛋白質結構的改變。 (3)根本原因:由于堿基對被替換成了堿基對。 (4)結論: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基因突變引發(fā)的一種遺傳病,是基因結構發(fā)生改變而產(chǎn)生的。 2.概念 由于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3.時間 主要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

2、 4.誘發(fā)因素 5.突變特點 (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發(fā)生。 (2)隨機性: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和部位。 (3)低頻性:自然狀態(tài)下,突變頻率很低。 (4)不定向性: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發(fā)生突變,產(chǎn)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 (5)多害少利性:可能破壞生物體與現(xiàn)有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關系。 6.意義 (1)新基因產(chǎn)生的途徑; (2)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3)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深度思考] (1)分析基因突變的外因和內(nèi)因。 提示: (2)確定基因突變對蛋白質結構的影響。 提示: 堿基對 影響范圍 對氨基酸的影響 替換 小 只改變1個氨基酸或不改變

3、 增添 大 不影響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響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 大 不影響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響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3)分析基因突變不引起生物性狀改變的原因。 提示:①突變發(fā)生在基因的非編碼區(qū)域。 ②密碼子具有簡并性,有可能翻譯出相同的氨基酸。 ③純合子的顯性基因突變?yōu)殡s合子的隱性基因。 (4)分析基因突變對子代性狀的影響。 提示:①基因突變發(fā)生在體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突變可通過無性生殖傳給后代,但不會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 ②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精子或卵細胞形成的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突變可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 題組一 考點診斷 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4、是基因突變。(  ) 答案:(√) 題組二 基因突變的本質分析 1.(2016·北京北師特學校月考)下列大腸桿菌某基因的堿基序列的變化,對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響最大的是(不考慮終止密碼子)(  ) —ATG GGC CTG CTG A…………GAG TTC TAA— 1   4   7   10  13    100  103  106 A.第6位的C被替換為T B.第9位與第10位之間插入1個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換為T T 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換為1個T 解析:選B。第6位的C被替換為T,可能影響一個氨基酸;第9位與第10位之間

5、插入1個T,從第9位以后的氨基酸可能都發(fā)生變化;第100、101、102位被替換為TTT,氨基酸序列中可能改變一個氨基酸;第103至105位被替換為1個T,第103位以后的氨基酸可能都發(fā)生變化。 2.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類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能產(chǎn)生兩種互變異構體,一種是酮式,一種是烯醇式。酮式可與A互補配對,烯醇式可與G互補配對。在含有5-BU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大腸桿菌,得到少數(shù)突變型大腸桿菌,突變型大腸桿菌中的堿基數(shù)目不變,但(A+T)/(C+G)的堿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腸桿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5-BU誘發(fā)突變的機制是誘發(fā)DNA鏈發(fā)生堿基對替換 B.5-

6、BU誘發(fā)突變的機制是阻止堿基配對 C.培養(yǎng)過程中可導致A/T堿基對變成G/C堿基對 D.5-BU誘發(fā)突變發(fā)生在DNA分子復制過程中 解析:選B?;蛲蛔冎富蚍肿咏Y構的改變,包括組成DNA的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用含5-BU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在DNA分子復制時A與T配對變成A與5-BU配對,改變了基因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改變了DNA分子的結構,即發(fā)生了基因突變。5-BU誘發(fā)突變的機制并不是阻止堿基配對,而是讓DNA分子進行了錯誤的配對。 題組三 基因突變的特點 3.下圖所示為結腸癌發(fā)病過程中細胞形態(tài)和部分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圖示中與結腸癌有關

7、的基因互為等位基因 B.結腸癌的發(fā)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 C.圖中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說明基因突變是隨機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變一定可以傳給子代個體 解析:選B。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故圖示中與結腸癌有關的基因不能稱為等位基因;由圖可知,結腸癌的發(fā)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和不定向性;圖示中的基因突變發(fā)生在體細胞中,不可能傳給下一代個體。 題組四 是否為基因突變的判斷 4.在白花豌豆品種栽培園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株開紅花的豌豆植株,推測該紅花表現(xiàn)型的出現(xiàn)是花色基因突變的結果。為了確定該推測是否正確,應檢測和比較紅花植株與白花

8、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堿基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細胞的DNA含量 D.細胞的RNA含量 解析:選B?;蚴荄NA分子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的改變,包括DNA上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不是堿基的組成發(fā)生改變,也不是細胞中的DNA含量變化和RNA含量變化,故A、C、D項都是錯誤的。 5.育種專家在稻田中發(fā)現(xiàn)一株十分罕見的“一稈雙穗”植株,經(jīng)鑒定該變異性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這種現(xiàn)象是由顯性基因突變成隱性基因引起的 B.該變異株自交可產(chǎn)生這種變異性狀的純合個體 C.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可判斷基因突變發(fā)生的

9、位置 D.將該株水稻的花粉離體培養(yǎng)后即可獲得穩(wěn)定遺傳的高產(chǎn)品系 解析:選B。因突變性狀在當代顯現(xiàn),若該突變?yōu)殡[性基因變?yōu)轱@性基因引起的,突變株為雜合子,故該變異植株自交可產(chǎn)生有“一稈雙穗”這種變異性狀的純合子;因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基因,故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細胞染色體,無法判斷基因突變發(fā)生的位置;將該株水稻的花粉離體培養(yǎng)后還需誘導染色體加倍,再篩選獲得穩(wěn)定遺傳的高產(chǎn)品系。 判斷變異是否屬于基因突變的方法 1.基因內(nèi)部結構發(fā)生變化——是基因突變。 2.基因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不是基因突變。 3.基因位置發(fā)生改變——不是基因突變。 4.光學顯微鏡可觀察到——不是基因突變。 5.產(chǎn)生

10、新基因——是基因突變。 題組五 突變體類型的判斷 6.(2015·高考江蘇卷)經(jīng)X射線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種,其后代中出現(xiàn)了幾株開白花植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現(xiàn)是對環(huán)境主動適應的結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線不僅可引起基因突變,也會引起染色體變異 C.通過雜交實驗,可以確定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 D.觀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狀,可確定是否是可遺傳變異 解析:選A。A項,變異具有不定向性,環(huán)境起選擇作用不存在主動適應。B項,X射線可導致生物體發(fā)生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C項,白花植株與原紫花品種雜交,若后代都是紫花植株,則白花植株是隱性突變的結果,若后代都

11、是白花或既有白花又有紫花,則是顯性突變的結果。D項,白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中若出現(xiàn)白花植株,則是可遺傳變異;若全是紫花植株,則是不遺傳變異。 7.(2014·高考浙江卷)除草劑敏感型的大豆經(jīng)輻射獲得抗性突變體,且敏感基因與抗性基因是1對等位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突變體若為1條染色體的片段缺失所致,則該抗性基因一定為隱性基因 B.突變體若為1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則再經(jīng)誘變可恢復為敏感型 C.突變體若為基因突變所致,則再經(jīng)誘變不可能恢復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則該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編碼肽鏈 解析:選A。A項,突變體若為1條染色體

12、的片段缺失所致,缺失后表現(xiàn)為抗性突變體,則可推測出除草劑敏感型的大豆是雜合子,缺失片段中含有顯性基因,缺失后即表現(xiàn)了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B項,突變體若為1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則會導致控制該性狀的一對基因都丟失,經(jīng)誘變后不可能使基因從無到有。 C項,突變體若為基因突變所致,由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所以經(jīng)誘變可能恢復為敏感型。D項,抗性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若該堿基對不在基因的前端(對應起始密碼子)就能編碼肽鏈,肽鏈的長短變化需要根據(jù)突變后對應的密碼子是否為終止密碼子來判斷。 顯性突變和隱性突變的判定 1.類型 2.判定方法: (1)選取突變體與其

13、他已知未突變體雜交,據(jù)子代性狀表現(xiàn)判斷。 (2)讓突變體自交,觀察子代有無性狀分離而判斷。 考點二 基因重組及其與基因突變的比較 1.實質 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 2.類型 (1)自由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交叉互換型:四分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3)人工重組型:轉基因技術,即基因工程。 3.結果 產(chǎn)生新的基因型,導致重組性狀出現(xiàn)。 4.意義 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深度思考] (1)根據(jù)A、B圖中的細胞分裂圖來確定變異的類型。 提示: 比較項目 A圖 B圖 分裂類型 有絲分裂 減數(shù)分裂 變

14、異類型 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2)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在變異、進化及生物多樣性上的不同點。 提示: 比較項目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生物變異 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 生物進化 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材料 是生物進化的源泉 生物多樣性 形成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 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觀察:下面的四個圖示,確定存在基因重組的圖示。 提示:甲。 題組一 考點診斷 (1)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屬于基因重組。(  ) (2)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局部交換,可導致基

15、因重組。(  ) (3)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自由組合可導致基因重組。(  ) (4)一般情況下,水稻雄蕊內(nèi)可發(fā)生基因重組,而根尖中則不能。(  ) 答案:(1)(√) (2)(×) (3)(√) (4)(√) 題組二 基因重組的判斷 1.(2016·保定調(diào)研)下列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基因重組的是(  ) 解析:選D。R型菌轉化為S型菌,實質上是S型菌的DNA片段與R型菌的DNA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將熒光蛋白基因導入小鼠受精卵是應用基因工程進行不同生物間的基因重組;初級精母細胞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時,同源染色體分開,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此過程發(fā)生了基因重組;高產(chǎn)菌株的篩選是利

16、用基因突變和通過人為的定向選擇實現(xiàn)的,不涉及基因重組。 2.下圖是某種高等動物的幾個細胞分裂示意圖(數(shù)字代表染色體,字母代表染色體上帶有的基因)。圖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圖甲細胞表明該動物發(fā)生了基因重組 B.圖乙細胞由于完成DNA復制解開雙螺旋容易發(fā)生基因突變 C.圖丙細胞中1與2的片段部分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D.圖丙細胞表示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解析:選A。根據(jù)題干知,圖甲、圖乙、圖丙分別是同一種動物的細胞分裂示意圖。圖甲細胞中著絲點已分開,而且有同源染色體,是有絲分裂;造成相同兩條染色體上基因不同是基因突變。圖乙細胞處于分裂間期;圖丙細胞中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開,是

17、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基因重組通常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所以甲不能進行基因重組;1與2的片段部分交換,屬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圖丙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1.精卵結合并沒有發(fā)生基因重組。來自父方、母方的染色體為同源染色體,每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都有控制相同性狀的基因。 2.自然條件下基因重組只發(fā)生在真核生物中,病毒和原核生物中不發(fā)生基因重組。 3.基因重組在人工操作下也可以實現(xiàn),如基因工程、肺炎雙球菌轉化中都發(fā)生了基因重組。 題組三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的判斷 3.(2016·安徽巢湖質檢)如圖是某二倍體動物細胞分裂示意圖,其中字母表

18、示基因。據(jù)圖判斷(  ) A.此細胞含有4個染色體組,8個DNA分子 B.此動物體細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 C.此細胞發(fā)生的一定是顯性突變 D.此細胞既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又發(fā)生了基因重組 解析:選D。圖示細胞有2個染色體組,8個DNA分子;細胞中正在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即基因重組;其中一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相同位置的基因為D和d,其對應的同源染色體上含有d、d,但不能確定的是D突變成d,還是d突變成D,故可能發(fā)生的是隱性突變,也可能發(fā)生的是顯性突變。 4.右圖為高等動物細胞分裂示意圖。圖中反映的是(  ) ①該細胞一定發(fā)生了基因

19、突變 ②該細胞一定發(fā)生了基因重組?、墼摷毎赡馨l(fā)生了基因突變?、茉摷毎赡馨l(fā)生了基因重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選B。由圖中沒有同源染色體,同時著絲點分開,可以確定該圖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時注意到該細胞中,由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形成的子染色體中所含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分別是B、b。其原因可能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出現(xiàn)錯誤,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也可能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使得兩姐妹染色單體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5.某植株的一條染色體發(fā)生缺失突變,獲得該缺失染色體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體上具有紅色顯性基因B,正常

20、染色體上具有白色隱性基因b(見右圖)。如以該植株為父本,測交后代中部分表現(xiàn)為紅色性狀。下列解釋最合理的是(  ) A.減數(shù)分裂時染色單體1或2上的基因b突變?yōu)锽 B.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3與4自由分離 C.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自由組合 D.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解析:選D。從題中信息可知,突變植株為父本,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雄配子為和,后者花粉不育。正常情況下,測交后代表現(xiàn)型應都為白色性狀,而題中已知測交后代中部分為紅色性狀,推知父本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產(chǎn)生了含B基因的可育花粉,而產(chǎn)生這種花粉最可能的原因是減Ⅰ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21、發(fā)生了交叉互換,故D最符合題意。 四看法判斷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1.一看親子代基因型 (1)如果親代基因型為BB或bb,則引起姐妹染色單體B與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 (2)如果親代基因型為Bb,則引起姐妹染色單體B與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2.二看細胞分裂方式 (1)如果是有絲分裂中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 (2)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單體上基因不同,可能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3.三看細胞分裂圖 (1)如果是有絲分裂后期圖像,兩條子染色體上的兩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如圖甲。 (2)如果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圖像,兩條子染色

22、體(同白或同黑)上的兩基因不同,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如圖乙。 (3)如果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圖像,兩條子染色體(顏色不一致)上的兩基因不同,則為交叉互換(基因重組)的結果,如圖丙。 4.四看變異個體數(shù)量 1.(2015·高考海南卷)關于等位基因B和b發(fā)生突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變成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線的照射不會影響基因B和基因b的突變率 C.基因B中的堿基對G-C被堿基對A-T替換可導致基因突變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堿基C可導致基因b的突變 解析:選B?;蛲蛔兙哂胁欢ㄏ蛐裕珹項正確;物理因素如X射線等可提高突變率,

23、B項錯誤;基因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突變,C項、D項正確。 2.(2010·高考福建卷)下圖為人WNK4基因部分堿基序列及其編碼蛋白質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圖。已知WNK4基因發(fā)生了一種突變,導致1 169位的賴氨酸變?yōu)楣劝彼帷T摶虬l(fā)生的突變是(  ) A.①處插入堿基對G—C B.②處堿基對A—T替換為G—C C.③處缺失堿基對A—T D.④處堿基對G—C替換為A—T 解析:選B。根據(jù)圖中1 168位的甘氨酸的密碼子GGG可知,WNK4基因是以其DNA分子下方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鏈為模板轉錄形成mRNA的,那么1 169位的賴氨酸的密碼子是AAG,因此取代賴氨酸的

24、谷氨酸的密碼子最可能是GAG,由此可推知,該基因發(fā)生的突變是②處堿基對A—T替換為G—C。 3.(2014·高考江蘇卷)下圖是高產(chǎn)糖化酶菌株的育種過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出發(fā)菌株選出50株選出5株多輪重復篩選 A.通過上圖篩選過程獲得的高產(chǎn)菌株未必能作為生產(chǎn)菌株 B.X射線處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變也可能導致染色體變異 C.上圖篩選高產(chǎn)菌株的過程是定向選擇過程 D.每輪誘變相關基因的突變率都會明顯提高 解析:選D。A項,圖示育種過程為誘變育種,由于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故該過程獲得的高產(chǎn)菌株不一定符合生產(chǎn)要求。B項,X射線等物理因素既可能引起基因突變,也可能引起染色體變異。C項

25、,篩選高產(chǎn)菌株的過程是定向選擇符合人類特定需求的菌株的過程,屬于人工選擇。D項,人工誘變的突變率高于自發(fā)突變,但不一定每輪誘變都是與高產(chǎn)相關的基因發(fā)生突變。 4.(2011·高考安徽卷)人體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具有很強的攝碘能力。臨床上常用小劑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Ⅰ治療某些甲狀腺疾病,但大劑量的131Ⅰ對人體會產(chǎn)生有害影響。積聚在細胞內(nèi)的131Ⅰ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點后的堿基序列改變 B.替換DNA分子中的某一堿基引起基因突變 C.造成染色體斷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體結構變異 D.誘發(fā)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基因突變并遺傳給下一代 解析:選C。DNA分子的組成元素為

26、C、H、O、N、P,不含碘元素,故碘不能插入DNA分子中或替換某一堿基,A、B項錯誤;大劑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Ⅰ積聚在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可誘發(fā)基因突變,但基因突變發(fā)生在體細胞而不是生殖細胞,故不能遺傳給下一代,D項錯誤;大劑量131Ⅰ可能造成染色體斷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體結構變異,C項正確。 5.(2013·高考海南卷)某二倍體植物染色體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變而來的,如不考慮染色體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突變可能是堿基對替換或堿基對插入造成的 B.基因B1和B2編碼的蛋白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B1和B2指導蛋白質合成時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 D.基因

27、B1和B2可同時存在于同一個體細胞中或同一個配子中 解析:選D。A正確,新基因的產(chǎn)生依靠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包括堿基對的缺失、增添或替換;B正確,B1、B2基因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其轉錄的mRNA堿基序列也不同,但是mRNA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密碼子決定同一種氨基酸的情況,所以可能出現(xiàn)合成相同蛋白質的情況;而堿基排列順序不同,也可能導致合成蛋白質不同的情況; C正確,生物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中,都是使用同一套密碼子,這也是證明生物共同起源的有力證據(jù);D錯誤,B1與B2為等位基因,在同一個細胞中時,存在于同源染色體上,故而可以存在于同一個細胞中。但是二倍體生物的配子遺傳物質減半,在不考慮染色體變異的

28、情況下,配子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不可能含有兩個等位基因,故而不可以存在于同一個配子中。 6.(2012·高考北京卷)在一個常規(guī)飼養(yǎng)的實驗小鼠封閉種群中,偶然發(fā)現(xiàn)幾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開始脫毛,以后終生保持無毛狀態(tài)。為了解該性狀的遺傳方式,研究者設置了6組小鼠交配組合,統(tǒng)計相同時間段內(nèi)的繁殖結果如下。 組合編號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交配組合 ●× ×■ × ●×■ ●×□ ○×■ 產(chǎn)仔次數(shù) 6 6 17 4 6 6 子代小鼠 總數(shù)(只) 脫毛 9 20 29 11 0 0 有毛 12 27 110 0 13 40

29、 注:●純合脫毛♀,■純合脫毛♂,○純合有毛♀,□純合有毛♂,雜合♀,雜合♂。 (1)已知Ⅰ、Ⅱ組子代中脫毛、有毛性狀均不存在性別差異,說明相關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體上。 (2)Ⅲ組的繁殖結果表明脫毛、有毛性狀是由_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相關基因的遺傳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3)Ⅳ組的繁殖結果說明,小鼠表現(xiàn)出的脫毛性狀不是____________影響的結果。 (4)在封閉小種群中,偶然出現(xiàn)的基因突變屬于____________。此種群中同時出現(xiàn)幾只脫毛小鼠的條件是____________。 (5)測序結果表明,突變基因序列模板鏈中的1個G突變

30、為A,推測密碼子發(fā)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_(填選項前的符號)。 a.由GGA變?yōu)锳GA  B.由CGA變?yōu)镚GA c.由AGA變?yōu)閁GA D.由CGA變?yōu)閁GA (6)研究發(fā)現(xiàn),突變基因表達的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明顯小于突變前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推測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蛋白質合成____________。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該蛋白質會使甲狀腺激素受體的功能下降,據(jù)此推測脫毛小鼠細胞的____________下降,這就可以解釋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的雌性脫毛小鼠____________的原因。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基因的遺傳、表達和變異的相關知識。(1)由于脫毛和有毛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無關聯(lián),說明相

31、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2)Ⅲ組實驗中雜合子與雜合子的雜交后代中性狀分離比約為3∶1,說明該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該相對性狀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3)Ⅳ組實驗中脫毛的后代均為脫毛,說明實驗小鼠的脫毛性狀的出現(xiàn)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不是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結果。(4)在自然狀態(tài)下,偶然出現(xiàn)的基因突變屬于自發(fā)突變;由于脫毛為隱性性狀,脫毛小鼠的親代均應攜帶該突變基因,所以種群中若同時出現(xiàn)幾只脫毛小鼠,說明突變基因的頻率足夠高。 (5)由于突變基因序列模板鏈中的1個G突變?yōu)锳,所以該基因轉錄成的mRNA密碼子中相對應堿基由C變?yōu)閁,分析各選項可確定d選項符合題意。(6)突變基因表達的

32、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明顯小于突變前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說明基因突變后相應密碼子變?yōu)榻K止密碼子,使翻譯過程提前終止。由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可推測,突變后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會使甲狀腺激素受體的功能下降,會引起細胞代謝速率下降。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中Ⅰ、Ⅳ、Ⅴ等組合可以看出,脫毛雌鼠作親本時后代數(shù)量明顯減少,說明細胞代謝速率下降影響了雌鼠的產(chǎn)仔率。 答案:(1)常 (2)一對等位 孟德爾分離 (3)環(huán)境因素 (4)自發(fā)/自然突變 突變基因的頻率足夠高 (5)d (6)提前終止 代謝速率 產(chǎn)仔率低 課時規(guī)范訓練 1.(2016·遼寧沈陽二中期中考試)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只

33、有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發(fā)生基因突變 B.基因突變可發(fā)生于生物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 C.基因突變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D.基因堿基序列改變不一定導致性狀改變 解析:選A。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的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改變,進行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生物都有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A錯誤。 2.(2016·福建福州質檢)對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發(fā)現(xiàn),控制葉綠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堿基序列,導致該基因不能正常表達,無法合成葉綠素,該白化苗發(fā)生的變異類型屬于(  ) A.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B.基因突變 C.染色體結構變異 D.基因重組 解析:選B?;蛉笔Я艘欢螇A基序列,基因結構改變,為基因突變,

34、B正確。 3.鏈霉素能與原核生物核糖體上的S蛋白結合,從而阻止了基因表達中的翻譯過程。現(xiàn)有一種細菌,其S蛋白上有一個氨基酸種類發(fā)生改變,導致S蛋白不能與鏈霉素結合。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鏈霉素是抗此種細菌的特效藥 B.鏈霉素能誘導細菌S蛋白基因發(fā)生相應的突變 C.該細菌內(nèi)S蛋白的空間結構可能發(fā)生了改變 D.該細菌S蛋白基因可能缺失一個或兩個堿基 解析:選C。鏈霉素不能與此種細菌的S蛋白結合,使鏈霉素失去作用,A錯誤;鏈霉素不能定向誘導基因突變,B錯誤;蛋白質的功能與空間結構密切相關,C正確;該細菌S蛋白僅一個氨基酸發(fā)生改變,最可能是發(fā)生了堿基替換,D錯誤。 4.下列關于基

35、因重組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重組通常發(fā)生在有性生殖過程中 B.基因重組產(chǎn)生的變異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發(fā)生重組 D.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發(fā)生重組 解析:選D。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過交叉互換發(fā)生重組,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通過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發(fā)生重組,D錯誤。 5.下列各項中屬于基因重組的是(  ) A.基因型為Dd的個體自交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 B.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產(chǎn)生不同類型的子代個體 C.YyRr自交后代出現(xiàn)不同于親本的新類型 D.雜合高莖與矮莖豌豆測交的后代有高莖和矮莖 解析:選C。雜合子Dd個體

36、自交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過程中只涉及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基因重組涉及兩對及兩對以上等位基因,A錯誤;基因重組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時,不是受精過程中,B錯誤;YyRr產(chǎn)生四種類型配子過程中存在基因重組,C正確;雜合高莖與矮莖豌豆測交過程中只涉及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D錯誤。 6.利用月季花的枝條扦插所產(chǎn)生的后代與利用月季花的種子播種所產(chǎn)生的后代相比,關于其變異來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前者不會發(fā)生變異,后者有很大的變異性 B.前者一定不會發(fā)生基因重組,后者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 C.前者一定不會發(fā)生染色體變異,后者可能發(fā)生染色體變異 D.前者一定不會因環(huán)境影響發(fā)生變異,后者可能因環(huán)境影響發(fā)

37、生變異 解析:選B。扦插為無性繁殖,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可能發(fā)生和染色體變異,故A錯;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過程中都能發(fā)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因環(huán)境影響產(chǎn)生的不可遺傳的變異有性生殖還可發(fā)生基因重現(xiàn),C、D錯誤。 7.DNA聚合酶分子結構的某些變化能使突變的DNA聚合酶(突變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確度更高,從而在進行DNA復制時出現(xiàn)更少的錯誤。則該突變酶(  ) A.具有解旋酶的活性 B.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 C.減少了基因突變的發(fā)生不利于進化 D.大大提高了DNA復制的速度 解析:選C。突變的DNA聚合酶(突變酶)還是聚合酶,酶的性質并沒有改變,A錯誤;DNA聚合酶的化學本質是蛋

38、白質,其基本單位是氨基酸,B錯誤;突變的DNA聚合酶(突變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確度更高,從而在進行DNA復制時出現(xiàn)更少的錯誤,并沒有改變DNA復制的速度,C正確、D錯誤。 8.(2016·河北唐山二模)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肺炎雙球菌R型轉化為S型的實質是基因突變 B.高莖豌豆后代出現(xiàn)高莖和矮莖發(fā)生了基因重組 C.染色體之間發(fā)生的片段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D.基因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后可能產(chǎn)生新基因 解析:選D。肺炎雙球菌R型轉化為S型的實質是基因重組,A錯誤;高莖豌豆后代出現(xiàn)高莖和矮莖是發(fā)生了性狀分離現(xiàn)象,B錯誤;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的片段交換屬于染色體

39、結構變異,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的片段交換屬于基因重組,C錯誤;基因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屬于基因突變,可能產(chǎn)生新基因,D正確。 9.(2016·河北邯鄲摸底)下列變異的原理一般認為屬于基因重組的是(  ) A.將轉基因的四倍體與正常的二倍體雜交,生產(chǎn)出不育的轉基因三倍體魚苗 B.血紅蛋白氨基酸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導致某些血紅蛋白病 C.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下了一個既白化又色盲的兒子 D.高產(chǎn)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 解析:選C。將轉基因的四倍體與正常的二倍體雜交,生產(chǎn)出不育的轉基因三倍體魚苗屬于染色體變異,A錯誤;血紅蛋白氨基酸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導致某些血紅蛋白病屬于

40、基因突變,B錯誤;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下了一個既白化又色盲的兒子屬于基因重組,C正確;高產(chǎn)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屬于基因突變,D錯誤。 10.下表描述一個控制A酶合成的基因的相關情況,當其堿基序列中的某一個堿基被另外一個堿基取代后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質產(chǎn)物(以甲、乙、丙、丁表示)的特性發(fā)生了變化,據(jù)表分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相對于A酶的催化活性 相對于A酶的氨基酸數(shù)目 甲 100% 不變 乙 50% 不變 丙 0% 減少 丁 150% 不變 A.無法判斷蛋白質丁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有改變 B.蛋白質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變 C.單一堿基取代現(xiàn)

41、象可以解釋蛋白質丙的產(chǎn)生 D.蛋白質甲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改變 解析:選A?;驂A基序列中的某一個堿基被另外一個堿基取代,說明發(fā)生了基因突變。由于蛋白質丁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因此其氨基酸序列一定有改變,故A錯誤;由于蛋白質乙的催化活性降低,因此其氨基酸序列也一定有改變,故B正確;單一堿基取代也可能導致對應密碼子變成了終止密碼子,因此可以解釋蛋白質丙的出現(xiàn),故C正確;由于蛋白質甲的催化活性沒有改變,可能發(fā)生了中性突變,因此無法推斷蛋白質甲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改變,故D正確。 11.(2016·廣東東莞期末)一種α鏈異常的血紅蛋白叫做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對應的密碼子與正常血紅蛋白(

42、HbA)的差異如下,請據(jù)圖回答: 血紅 蛋白 部分α鏈血紅蛋白的密碼子及其氨基酸的順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 蘇氨酸 UCC 絲氨酸 AAA 賴氨酸 UAC 酪氨酸 CGU 精氨酸 UAA 終止 Hbwa ACC 蘇氨酸 UCA 絲氨酸 AAU 天冬酰胺 ACC 蘇氨酸 GUU 纈氨酸 AAG 賴氨酸 CCU 脯氨酸 CGU 精氨酸 UAG 終止 (1)Hbwa異常的直接原因是α鏈第____________位的氨基酸

43、對應的密碼子由____________變成____________。 (2)Hbwa的α鏈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____________了一個堿基對,引起基因結構改變,這種變異是____________,一般發(fā)生在____________期,該變異之所以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由于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格可知Hbwa異常的直接原因是α鏈的第138位氨基酸對應的密碼子由UCC變成了UCA。 (2)由題表可知α鏈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缺失了C-G這個堿基對,這種變異屬于基因突變,一般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蛲蛔兡墚a(chǎn)生新基因,是生物變異的根

44、本來源。 答案:(1)138 UCC UCA (2)缺失 基因突變 細胞分裂間 基因突變產(chǎn)生了新基因 12.100年來,果蠅作為經(jīng)典模式生物在遺傳學研究中備受重視。請根據(jù)以下信息回答問題: 假設某隱性致死突變基因有純合致死效應(胚胎致死),無其他性狀效應。根據(jù)隱性純合子的死亡率,隱性致死突變分為完全致死突變和不完全致死突變。有一只雄果蠅偶然受到了X射線輻射,為了探究這只果蠅X染色體上是否發(fā)生了上述隱性致死突變,請設計雜交實驗并預測最終實驗結果。 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 Ⅰ.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X染色體上發(fā)生了完全致死突變; Ⅱ.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則X染色體上發(fā)生了不完全致死突變; Ⅲ.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則X染色體上沒有發(fā)生隱性致死突變。 解析:為了探究該果蠅的致死突變情況,可以選擇該果蠅與多只正常雌果蠅交配,產(chǎn)生數(shù)目較多的F1,再用F1中多只雌果蠅與正常雄果蠅雜交,根據(jù)后代雌雄果蠅比例,作出推斷。 答案:實驗步驟:①讓這只雄果蠅與多只正常雌果蠅雜交 ②F1互交(或:F1雌果蠅與正常雄果蠅雜交) ③統(tǒng)計F2中雄果蠅所占比例(或:統(tǒng)計F2中雌雄果蠅比例) 結果預測:Ⅰ.F2中雄果蠅占1/3(或F2中雌∶雄=2∶1) Ⅱ.F2中雄果蠅占的比例介于1/3與1/2之間(或F2中雌∶雄在1∶1~2∶1之間) Ⅲ.F2中雄果蠅占1/2(或F2中雌∶雄=1∶1) 13.(2016·山西省

47、高三四校聯(lián)考)(1)非洲刺毛鼠(2n=16)背上有硬棘毛,體色為淺灰色或沙色,張教授在一個封閉飼養(yǎng)的刺毛鼠繁殖群體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無棘雄鼠(淺灰色),全身無棘毛,并終身保留無棘狀態(tài)。張教授為了研究無棘毛鼠的遺傳特性,讓這只無棘雄鼠與雌性刺毛鼠交配,結果F1全是刺毛鼠;再讓F1刺毛鼠雌雄交配,生出8只無棘刺毛鼠和25只刺毛鼠,其中無棘小鼠全為雄性。張教授初步判斷: ①該雄鼠無棘是種群中基因突變造成的,而不是營養(yǎng)不良或其他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 ②控制無棘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 寫出張教授作出上述兩項判斷的理由: 判斷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_________________; 判斷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鼠毛色的黃與灰、尾形的彎曲與正常各為一對相對性狀(均為完全顯性),分別由等位基因R、r和T、t控制。在毛色遺傳中,具有某種純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發(fā)育。從鼠群中選擇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雜交所得F1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問題。 黃毛彎曲尾 黃毛正常尾 灰毛彎曲尾 灰毛正常尾 ♂ 2/12 2/12 1/12 1/12 ♀ 4/12 0 2/12

49、 0 ①控制毛色的基因在__________染色體上,不能完成胚胎發(fā)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親代雄鼠和雌鼠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讓F1的全部黃毛正常尾雄鼠與黃毛彎曲尾雌鼠雜交,F(xiàn)2中灰毛彎曲尾雌鼠占的比例為________。 ④若F1出現(xiàn)了一只正常尾雌鼠,如何通過雜交實驗探究這只雌鼠的正常尾是基因突變的結果還是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寫出能達到這一目的的雜交親本,并作出相應的實驗結果預期。 親本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實驗結果及相應結論。 i.若_

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 解析:(1)可遺傳的變異與不可遺傳的變異的區(qū)別在于這種變異是否能夠遺傳。若性狀與性別無關,則該性狀是由常染色體基因控制的,若性狀與性別相關聯(lián),則該性狀由性染色體基因控制。(2)由表格信息知F1中,雌雄鼠毛色表現(xiàn)完全相同,都是黃毛∶灰毛=2∶1。由此,可以判斷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黃毛是雜合子,灰毛是隱性純合子,顯性純合致死。根據(jù)上面分析可知,親代鼠都是雜合子。因為后代尾形表現(xiàn)與性別有關,且雌鼠只有彎曲尾,雄

51、鼠兩種類型都有,可以判斷出親代雄鼠基因型為RrXTY,雌鼠基因型為RrXTXt。子一代黃毛正常尾雄性個體的基因型是RrXtY,黃毛彎曲尾雌性個體的基因型是1/2RrXTXT,1/2RrXTXt。所以RrXtY與1/2RrXTXT雜交后代灰毛彎曲尾雌鼠的比例是1/2×1/3×1/2=1/12(因為純合的基因型RR致死所以灰色占的比例由1/4變?yōu)?/3),RrXtY與1/2RrXTXt雜交后代灰毛彎曲尾雌鼠的比例是1/2×1/3×1/4=1/24,所以總共占的比例為1/12+1/24=1/8?;蛲蛔儺a(chǎn)生的性狀可以遺傳給后代,而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性狀改變不會遺傳給后代,因此要判斷正常尾雌鼠是基因突變產(chǎn)

52、生的還是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可用正常尾雌鼠×彎曲尾雄鼠雜交,若后代雌鼠全為彎曲尾,雄鼠全為正常尾,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若后代雄鼠出現(xiàn)彎曲尾,則是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也可以用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若后代全為正常尾,則為基因突變的結果;若后代出現(xiàn)彎曲尾,則是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 答案:(1)①無棘的性狀可遺傳給后代,是可遺傳的變異,種群中常見種為刺毛鼠,出現(xiàn)無棘性狀最可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贔1刺毛鼠雌雄交配后代無棘性狀和性別相關連,故該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 (2)①常 RR ②RrXTY RrXTXt?、?/8?、苡袃煞N方案,答任何一種均可,但前后要對應。 方案一:正常尾雌鼠×彎曲尾雄鼠 i.后代

53、雌鼠全為彎曲尾,雄鼠全為正常尾?、?后代雄鼠出現(xiàn)彎曲尾 方案二:正常尾雌鼠×正常尾雄鼠 i.后代全為正常尾?、?后代出現(xiàn)彎曲尾 第2講 染色體變異與育種 [最新考綱] 1.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Ⅰ) 2.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Ⅱ) 3.實驗: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考點一 染色體結構與數(shù)目的變異 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1)類型 (2)遺傳效應:染色體(基因載體)結構改變―→基因的數(shù)目或排列順序改變性狀的變異。 2.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1)類型 ①細胞內(nèi)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如21三體綜合征。 ②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如多倍體、單

54、倍體。 (2)染色體組 ①概念: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協(xié)調(diào),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 ②組成:如圖為一雄果蠅的染色體組成,其染色體組可表示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3)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比較 二倍體 多倍體 單倍體 概念 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 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 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的個體 染色體組 兩個 三個或三個以上 一至多個 發(fā)育起點 受精卵 受精卵 配子 [深度思考] (1)區(qū)分染色體結

55、構變異與基因突變。 提示:①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A、B、C(填字母)。 ②基因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均未變化的是D。 (2)區(qū)分易位與交叉互換。 提示:①圖1是易位,圖2是交叉互換。 ②發(fā)生對象:圖1發(fā)生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圖2發(fā)生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③變異類型:圖1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圖2屬于基因重組。 ④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圖1,觀察不到的是圖2。 (3)變異類型與細胞分裂的關系。 提示: 變異類型 可發(fā)生的細胞分裂方式 基因突變 二分裂、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 基因重組 減數(shù)分裂 染色體變異 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 (4)單倍

56、體的體細胞中只含一個染色體組嗎? 提示: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并不一定只有一個染色體組。因為大部分的生物是二倍體,所以有時認為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但是多倍體的配子形成的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有不只一個染色體組。 (5)單倍體都不育嗎? 提示:單倍體并非都不育。二倍體的配子發(fā)育成的單倍體,表現(xiàn)為高度不育;多倍體的配子如含有偶數(shù)個染色體組,則發(fā)育成的單倍體含有同源染色體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產(chǎn)生后代。 題組一 考點診斷 (1)染色體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達水平,是有利變異。(2014·高考江蘇卷)(  ) (2)染色體缺失有利于隱性基因表達,可提高個體的生存能力。(2014·

57、高考江蘇卷)(  ) (3)染色體易位不改變基因數(shù)量,對個體性狀不會產(chǎn)生影響。(2014·高考江蘇卷)(  ) (4)染色體組整倍性變化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增加。(2011·高考海南卷)(  ) (5)染色體片段的缺失和重復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變化。(2011·高考海南卷)(  ) (6)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低溫誘導生物體的大多數(shù)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2010·高考福建卷)(  ) 答案:(1)(×) (2)(×) (3)(×) (4)(×) (5)(×) (6)(×) 題組二 生物可遺傳變異的判斷 1.(2015·高考海南卷)關于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58、基因突變都會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B.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導致個體表現(xiàn)型改變 C.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導致堿基序列的改變 D.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通常都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解析:選C?;蛲蛔儾粫е氯旧w結構變異,A項錯誤;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都有可能導致個體表現(xiàn)型改變,B項錯誤;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導致堿基序列的改變,C項正確;基因突變在光學顯微鏡下是觀察不到的,染色體結構變異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D項錯誤。 2.(2012·高考海南卷)玉米糯性與非糯性、甜粒與非甜粒為兩對相對性狀。一般情況下用純合非糯非甜粒與糯性甜粒兩種親本進行雜交時,F(xiàn)1表現(xiàn)為非糯非甜粒

59、,F(xiàn)2有4種表現(xiàn)型,其數(shù)量比為9∶3∶3∶1。若重復該雜交實驗時,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雜交組合,其F1仍表現(xiàn)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產(chǎn)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種表現(xiàn)型。對這一雜交結果的解釋,理論上最合理的是(  ) A.發(fā)生了染色體易位 B.染色體組數(shù)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堿基對發(fā)生了替換 D.基因中堿基對發(fā)生了增減 解析:選A。由純合非糯非甜粒與糯性甜粒玉米雜交,F(xiàn)1表現(xiàn)為非糯非甜粒,F(xiàn)2有4種表現(xiàn)型,其數(shù)量比為9∶3∶3∶1可知,玉米非糯性對糯性為顯性,非甜粒對甜粒為顯性,且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的基因組成如圖1。在偶然發(fā)

60、現(xiàn)的一個雜交組合中,由某一F1植株自交后代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種表現(xiàn)型可知,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可能的原因是控制該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所在染色體發(fā)生了染色體易位。 其F1的基因組成如圖2或圖3。故A選項較為合理,而B、C、D選項均不能對該遺傳現(xiàn)象作出合理的解釋。 題組三 通過圖示判斷生物變異的類型 3.(2016·鹽城模擬)如圖表示某生物細胞中兩條染色體及其部分基因。下列四種情況的產(chǎn)生不屬于該細胞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選C。根據(jù)圖示可知,①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②屬于易位;③中基因數(shù)目、

61、排列順序未改變,而是由原來隱性基因b變成了顯性基因B,屬于基因突變;④屬于倒位。 4.(2013·高考福建卷)某男子表現(xiàn)型正常,但其一條14號和一條21號染色體相互連接形成一條異常染色體,如圖甲。減數(shù)分裂時異常染色體的聯(lián)會如圖乙,配對的三條染色體中,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分離時,另一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任一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所示的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B.觀察異常染色體應選擇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 C.如不考慮其他染色體,理論上該男子產(chǎn)生的精子類型有8種 D.該男子與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后代 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變異及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圖甲所示的變

62、異為染色體變異,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重組只發(fā)生在減Ⅰ四分體時期和減Ⅰ后期;觀察異常染色體應選擇處于分裂中期的細胞;如不考慮其他染色體,理論上該男子可產(chǎn)生含14號和21號,含14號+21號,只含14號,含21號和14號+21號,只含21號,含14號和14號+21號共6種精子;由于該男子可以產(chǎn)生含正常染色體的配子,所以其與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后代。故D項正確。 5.某些類型的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變異,可通過對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的觀察來識別。a、b、c、d為某些生物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期染色體變異的模式圖,它們依次屬于(  ) A.三倍體、染色體片段增加、三體、染色體片

63、段缺失 B.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增加 C.三體、染色體片段增加、三倍體、染色體片段缺失 D.染色體片段缺失、三體、染色體片段增加、三倍體 解析:選C。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細胞內(nèi)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a圖屬于前者變異類型,c圖屬于后者變異類型;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缺失、重復、倒位、易位,b圖屬于染色體片段的增加造成重復、d圖屬于染色體片段的缺失。 “三看法”判斷可遺傳變異的類型 一看基因種類:即看染色體上的基因種類是否發(fā)生改變,若發(fā)生改變即為基因突變,由基因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所致

64、。 二看基因位置:若基因種類和基因數(shù)目未變,但染色體上的基因位置改變,應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或“倒位”。 三看基因數(shù)目:若基因的種類和位置均未改變,但基因的數(shù)目改變則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或“缺失”。 題組四 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的分析 6.下圖表示細胞中所含的染色體,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甲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體,其每個染色體組含1條染色體 B.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體,其每個染色體組含3條染色體 C.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體,其每個染色體組含3條染色體 D.丁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單倍體,其每個染色體組含4條染色體 解析:選B。乙中形態(tài)相同的染色體有三條

65、,即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因此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三倍體,每個染色體組中含2條染色體。 7.二倍體生物如果某一對同源染色體多出一條染色體,則稱之為“三體”。三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聯(lián)會時,3條同源染色體中的任意2條隨意配對聯(lián)會正常分離,另1條同源染色體不能配對,隨機地移向細胞的一極。某基因型為AaBb的二倍體番茄(A、a位于5號染色體,B、b位于6號染色體),自交后代中出現(xiàn)一株基因型為AaBbb的三體(如圖所示)。下列關于此三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確定該三體是其親本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6號染色體出錯,產(chǎn)生了ABb基因型配子而形成的 B.該三體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花粉的基因型為AB、Ab、Ab

66、b、ABb、aB、abb、ab、aBb,共8種 C.三體的出現(xiàn)豐富了生物的遺傳多樣性,但它還不是一個新的物種 D.三體的形成屬于染色體變異,可用顯微鏡觀察其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進行辨別 解析:選A。親本為二倍體,子代中出現(xiàn)三體,可能是精子或卵細胞形成過程中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或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出錯,產(chǎn)生了基因型為ABb或aBb或Abb或abb的配子。三體不是一個新的物種,其形成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1.判斷染色體組數(shù)的三種方法 (1)根據(jù)染色體的形態(tài)判斷:細胞內(nèi)同一形態(tài)的染色體共有幾條,則該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如圖甲中與1號(或2號)相同的染色體共有4條,此細胞有4個染色體組。 (2)根據(jù)基因型判斷: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讀音相同的大、小寫字母)出現(xiàn)幾次,則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如圖乙中基因型為AaaaBbbb,任一種基因有4個,則該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 (3)根據(jù)染色體的數(shù)目和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來推算:染色體組的數(shù)目=染色體數(shù)/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如雌果蠅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分為4種形態(tài),則染色體組的數(shù)目為2個。 2.“二看法”判斷單倍體、二倍體與多倍體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