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27講 教材實驗歸納整理學案
《(浙江專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27講 教材實驗歸納整理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專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輪復習 第27講 教材實驗歸納整理學案(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27講 教材實驗歸納整理 考點 知識內(nèi)容 考試屬性及要求 考查頻率 必考 加試 教材 實驗、 實習 必修1《分子與細胞》 (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 (3)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4)驗證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性 (5)觀察葉綠體 (6)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 (7)探究酶的專一性 (8)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 (9)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0)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11)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12)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 b b b b b b
2、 c b c b b b b b b b b c c b c b b 2015年10月第19題(2分) 2016年10月第16題(2分) 2017年4月第18題(2分) 2016年4月第22題(2分) 2016年10月第18題(2分) 2016年4月第21題(2分) 2017年4月第21題(2分) 2015年10月第20題(2分) 必修2《遺傳與進化》 (1)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 (2)減數(shù)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3)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4)探究DNA復制過程 b b b c b b b c 2016年10月
3、第20題(2分) 2017年4月第24題(2分) 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 (1)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 (2)模擬尿糖的檢測 (3)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 (4)調查社區(qū)、村鎮(zhèn)或學校附近一個淡水區(qū)域的水質 c c b c b 2016年10月第10題(2分) 2016年4月第20題(2分) 考點一 基礎實驗類 1.顯微觀察類 (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必修一P10) (2)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必修一P25) (3)觀察葉綠體(必修一P39) (4)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必修一P55) (5)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4、(必修一P106) (6)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必修一P111) (7)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必修三P71) 實驗名稱 觀察方式 觀察對象 細胞狀態(tài) 染色劑 常用實驗材料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染色觀察 染色體 死 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 洋蔥根尖 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原色觀察 多種類型細胞 死或活 無 各種細胞 觀察葉綠體 葉綠體 活 黑藻小葉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紫色大液泡 活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 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 酵母菌菌體數(shù)量 活 酵母菌培養(yǎng)
5、液 2.物質鑒定及提取 (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必修一P10)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和蛋白質(必修一P14) (3)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必修一P87) 實驗名稱 鑒定對象 試劑 顏色 生物材料 備注 淀粉鑒定 淀粉 KI-I2溶液 藍色 饅頭等 還原糖鑒定 還原糖 本尼迪特試劑 紅黃色沉淀 蘋果或梨勻漿等 水浴加熱 油脂鑒定 油脂 蘇丹Ⅲ染液 橙黃色 花生子葉切片 蛋白質鑒定 蛋白質 雙縮脲試劑 紫色 豆?jié){、稀蛋清等 先加A液后加B液,搖勻使用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四種色素 提取液:95%乙醇 分離
6、液:層析液 胡蘿卜素:橙黃色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b:黃綠色 新鮮的綠葉(如菠菜葉) 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葉綠素被破壞 3.調查、模擬、模型制作類 (1)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必修二P13) (2)減數(shù)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必修二P28) (3)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必修二P56) (4)探究DNA復制過程(必修二P61) (5)模擬尿糖的檢測(必修三P40) (6)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必修三P71) (7)調查社區(qū)、村鎮(zhèn)或學校附近一個淡水區(qū)域的水質(必修三P130) 課題 對象 統(tǒng)計/實驗方法
7、 計算公式/模型類型 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 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 不同顏色小球模擬基因,隨機抓球模擬配子產(chǎn)生和受精 模擬過程和概率 減數(shù)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行為 不同顏色、不同大小橡皮泥模擬染色體 模擬染色體變化行為 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DNA雙螺旋結構 搭建空間結構 物理模型 模擬尿糖的檢測 葡萄糖檢測 模擬顏色變化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活動能力強的動物 標志重捕法 種群總數(shù)=初次捕獲個數(shù)×再次捕獲個數(shù)/重捕標志個數(shù) 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 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 抽樣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比濁計混濁度測量 數(shù)學模型(生長曲
8、線) 調查社區(qū)、村鎮(zhèn)或學校附近一個淡水區(qū)域的水質 水生生物的種類及其他水質指標 取樣法 — 探究DNA復制過程 DNA半保留復制 同位素標記、密度梯度超速離心 離心管中條帶位置反映DNA分子的密度高低 4.設計類實驗 (1)驗證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性(必修一P28) (2)探究酶的專一性(必修一P64) (3)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必修一P66) (4)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必修一P94) (5)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 (6)模擬尿糖的檢測(必修三P40) 探究實驗 自變量 因變量(測量指標) 無關變量 探究細胞吸收物
9、質的選擇性 玉米胚細胞的死或活 玉米胚細胞的著色程度 染色時間,紅墨水濃度,玉米籽粒 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 不同溫度(至少三種) 酶的活性(加碘后溶液顏色的變化) pH、底物量、酶量、試管的潔凈程度、反應時間、操作程序等 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不同pH(至少三種) 酶的活性(氣泡的數(shù)量或帶火星的衛(wèi)生香燃燒猛烈程度) 溫度、底物量、酶量、試管的潔凈程度、反應時間、操作程序等 探究酶的專一性 底物種類/酶種類 底物是否反應(試管顏色變化) pH、溫度、底物量、酶量、試管的潔凈程度、反應時間、操作程序等 探究2,4-D對插條生根的影響 不同濃度的2,
10、4-D 扦插枝條的生根狀況(生根總長度) 實驗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濃度的準確性、處理時間的一致性等 模擬尿糖的檢測 尿液中葡萄糖含量 尿糖試紙的顏色變化 尿液量、試紙種類、檢測方法等 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光強度/CO2濃度/溫度 光合速率(氧氣產(chǎn)生速率等) 植物種類、生長狀況、另兩個環(huán)境因素、檢測方法等 1.(2017·4月浙江選考)以玉米籽粒為實驗材料進行“驗證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性”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實驗前將玉米籽粒放在20~25 ℃溫水中浸泡適當時間 B.先用紅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縱切并觀察其顏色變化 C.未煮過的玉米胚
11、比煮過的染色淺,說明活細胞吸收物質具有選擇性 D.若煮過的玉米胚乳與未煮過的均被染成紅色,說明胚乳細胞是死細胞 解析 實驗前將玉米籽粒放在20~25 ℃溫水中浸泡適當時間,A正確。實驗過程中是先將玉米籽粒縱切,然后再用紅墨水染色,最后觀察其胚的顏色變化,B錯誤。未煮過的玉米胚比煮過的染色淺,說明活細胞沒有讓色素分子進入,而色素分子能進入死細胞,C正確。該實驗沒有以胚乳顏色變化為觀察指標,是因為胚乳細胞大量貯藏營養(yǎng),逐漸失去活性,是死細胞,煮過的玉米胚乳與未煮過的均被染成紅色,D正確。 答案 B 2.(2016·10月浙江選考卷)下列關于“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活動的
12、敘述,正確的是( ) A.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需經(jīng)解離、壓片等操作才能將細胞分散 B.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時,需轉動光圈才能換上高倍物鏡 C.質壁分離過程中,水分子從胞內(nèi)單向運動到胞外導致液泡變小 D.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細胞吸水速度逐步減慢 解析 使用活細胞用來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無需將細胞進行解離和壓片,A錯誤;換高倍鏡只需轉動轉換器,B錯誤;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原因是從胞內(nèi)運動到胞外的水分子數(shù)多于胞外運動到胞內(nèi)的水分子數(shù),C錯誤;質壁分離復原是因為細胞吸水,吸水過程中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的濃度差逐漸變小,所以細胞吸水速度逐漸減慢,D正確。 答案 D 角度 選考
13、??嫉幕A實驗 1.(2017·溫州模擬)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時,發(fā)現(xiàn)視野內(nèi)有一個清晰的白細胞(如圖)。為進一步放大該細胞,首先應將其移至視野中央,則裝片的移動方向是(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解析 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是倒像,圖像移動方向與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所以要把視野右上方的白細胞移至視野中央,圖像實際位于左下方,所以裝片的移動方向是右上方,A正確。 答案 A 2.(2017·名校聯(lián)盟第三次聯(lián)考)以下是驗證酶的特性的相關實驗操作。下列對于該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該實驗有兩個自變量 B.證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14、 C.產(chǎn)生的氣泡是氧氣和氫氣 D.衛(wèi)生香用于檢測H2O2是否分解 解析 該實驗只有一個自變量,就是催化劑種類,A錯誤;該實驗證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B正確;H2O2分解產(chǎn)生H2O和O2,產(chǎn)生的氣泡是氧氣,沒有氫氣,C錯誤;點燃的無明火的衛(wèi)生香是用于檢測H2O2分解快慢的,D錯誤。 答案 B 3.(2017·臺州模擬)下列有關“檢測生物組織中化合物”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馬鈴薯塊莖勻漿液中加入碘—碘化鉀溶液,需用顯微鏡觀察到變藍色 B.蛋清稀釋液中依次加入雙縮脲A、B試劑,需加熱后溶液變紫色 C.梨汁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需加熱后出現(xiàn)紅黃色沉淀 D.花生子葉用
15、蘇丹Ⅲ溶液染色后,肉眼可直接觀察到橙黃色顆粒 解析 馬鈴薯塊莖勻漿液中含淀粉,加入碘—碘化鉀溶液后,肉眼可直接觀察到變藍色,無需顯微鏡觀察,A錯誤;蛋清稀釋液中依次加入雙縮脲A、B試劑,振蕩就可觀察到溶液變紫色,無需加熱,B錯誤;梨汁中含還原糖,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加熱,會出現(xiàn)紅黃色沉淀,C正確;花生子葉切片用蘇丹Ⅲ溶液染色后,需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胞中的橙黃色液滴,D錯誤。 答案 C 4.(2017·湖州市期末)下列關于“制作并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如果視野過暗,可以轉動細準螺旋增加視野的亮度 B.在一個視野的絕大部分細胞中能看到被染成
16、深色的棒狀小體 C.應該選一個處于間期的細胞,觀察其從間期到末期的全過程 D.用質量分數(shù)10%鹽酸解離可使植物細胞間的果膠質層松散 解析 轉動細準螺旋可以調焦距,不會增加視野的亮度,A錯誤;細胞中能看到被染成深色的棒狀小體,說明該細胞正處于分裂期,通常在一個視野的絕大部分細胞處于間期,B錯誤;該實驗中經(jīng)過處理的細胞已死亡,不能進行分裂過程,C錯誤;鹽酸解離可使植物細胞間的果膠質層松散,便于壓片使細胞分散開來,D正確。 答案 D 5.(2017·衢麗湖舟四地模擬)下列有關“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解離的目的是使染色體離開細胞核 B.漂
17、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劑,避免染色過度 C.使用龍膽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體著色 D.在高倍鏡下觀察可觀察到染色體的動態(tài)變化 解析 解離的目的是破壞細胞間的果膠層,使細胞松散,A錯誤;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離液(HCl溶液),便于染色,B錯誤;使用龍膽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體著色,C正確;實驗中細胞經(jīng)過解離、染色處理,細胞已失去活性,不可能觀察到染色體的動態(tài)變化,D錯誤。 答案 C 6.(2017·名校聯(lián)盟第三次聯(lián)考)下列關于“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低倍鏡下觀察不到質壁分離現(xiàn)象 B.高倍鏡下可觀察到緊貼著細胞壁的質膜 C.質壁分離復原后
18、的細胞與初始狀態(tài)一定相同 D.用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也能完成該實驗 解析 在低倍鏡下就可以觀察到質壁分離現(xiàn)象,在高倍鏡下可以更清晰地觀察到質壁分離現(xiàn)象,A錯誤;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未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其質膜與細胞壁緊貼著,所以質膜不能觀察清楚,B錯誤;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置于清水中,可以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但可能與初始狀態(tài)不相同,因為可能質壁分離復原過頭造成膨脹,C錯誤;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也能發(fā)生質壁分離,但是由于顏色淺觀察困難,若使用染色的蔗糖溶液就可以完成該實驗,D正確。 答案 D 7.(2017·溫州十校期末)在下列研究條件的制約下,實驗(活動)目的仍能達成的是( ) 制約
19、條件說明 實驗(活動)目的 甲 洋蔥根尖解離后直接使用龍膽紫染色 觀察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 乙 用鹽酸解離過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 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 丙 H2O2溶液、H2O2酶溶液 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丁 信封雌1、雄1中均有1張Y、1張y的卡片 模擬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洋蔥根尖解離后要先漂洗,再使用龍膽紫染色,否則染色體不能著色,不能觀察,A錯誤;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必須保持活性,才能發(fā)生滲透現(xiàn)象,鹽酸解離將使細胞失去活性,B錯誤;由于溫度對H2O2溶液的分解速度直接影響很
20、大,不能很好體現(xiàn)酶的作用,C錯誤;雖然信封雌1、雄1中只有1張Y和1張y的卡片,但是從信封中抽出Y或y的概率都是1/2,這樣就可以模擬基因型均為Yy的個體間的產(chǎn)生配子,受精形成子代的情況,D正確。 答案 D 考點二 科學史中的經(jīng)典實驗 1.生長素發(fā)現(xiàn)史(必修三P2~P4) 科學家 主要實驗過程 實驗結果 結論 達爾文父子 切去苗尖端或用不透明的罩子將苗尖端罩住 幼苗不會向光彎曲 苗尖端是感光部位。他們還注意到,彎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由此推測,有某種化學物質從苗尖端傳遞到了下面 用透明的罩子將苗尖端罩住或用不透明的薄膜將苗的基部包起來 幼苗照樣向光彎曲 波森·詹
21、森 將一片明膠或云母分別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間,觀察幼苗的向光運動 插有明膠片的苗發(fā)生向光彎曲現(xiàn)象,插有云母片的苗則不彎曲 由此證明,的確有一種化學物質由苗尖端向下傳遞 溫特 將苗尖端切下,放在瓊脂塊上,再將處理過的和未處理過的瓊脂塊分別正放或側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上 瓊脂塊放在切面正上方,則去頂幼苗的垂直生長加快;若放在切面一側,則幼苗彎向對側生長。所有的對照組均無生長反應 苗尖中確實存在一種能夠促進生長的化學物質 2.核酸是遺傳物質的證據(jù)(必修二P49~P52) 實驗(科學家) 主要實驗過程 實驗結果 結論 活體細菌轉化實驗(格里菲思) 將加熱殺死的S型菌、活
22、的R型菌以及兩者混合后分別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 單獨注射時小鼠存活,而混合注射使小鼠死亡,并能分離到活的S型菌 S型菌中的“轉化因子”進入R型菌體內(nèi),引起R型菌穩(wěn)定的遺傳變異 離體細菌轉化實驗(艾弗里) 從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質和莢膜物質,分別與活的R型菌混合,并進行懸浮培養(yǎng) 只有其中的DNA組分能夠把R型菌轉化為S型菌 DNA是遺傳物質,DNA賦予了生物的遺傳特性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赫爾希和蔡斯) 分別用35S和32P標記噬菌體,再用兩種噬菌體侵染細菌,然后經(jīng)攪拌、離心,最后進行放射性檢測 35S標記時,放射性主要在懸浮液中,而32P標記時,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 在噬菌
23、體中,親代和子代之間具有連續(xù)性的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 從TMV中分別提取RNA和蛋白質,然后分別感染煙草 病毒RNA就可以使煙草出現(xiàn)感染癥狀 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分別來自不同病毒株系的RNA和蛋白質混合后感染煙草 所繁殖的病毒類型取決于提供RNA的株系,而不是提供蛋白質的株系 1.(2017·4月浙江選考)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S型肺炎雙球菌的菌落為粗糙的,R型肺炎雙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型菌的DNA經(jīng)加熱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從
24、病死小鼠中分離得到的肺炎雙球菌只有S型菌而無R型菌 D.該實驗未證明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解析 兩種肺炎雙球菌的命名就是根據(jù)菌落表面的特征,S型肺炎雙球菌的菌落為光滑的,R型肺炎雙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錯誤;加熱使S型菌的蛋白質失活,S型菌沒有新陳代謝了,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而加熱不能使DNA失活只能使其變性,但降溫后會復性,B錯誤;從病死小鼠中分離得到的肺炎雙球菌既有S型菌也有R型菌,C錯誤;該實驗只證明了加熱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使R型菌轉化的轉化因子,未證明轉化因子是DNA,D正確。 答案 D 2.某同學欲利用下圖中所示裝置模擬“基因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
25、他選擇的裝置錯誤的是( ) A.Ⅰ和Ⅱ B.Ⅰ和Ⅲ C.Ⅲ和Ⅳ D.Ⅱ和Ⅳ 解析 基因的自由組合現(xiàn)象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后期Ⅰ中,非等位基因隨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若選擇Ⅰ和Ⅱ,便不存在非等位基因,只能模擬基因分離定律了,A錯誤。 答案 A 角度 經(jīng)典實驗 1.(2017·金麗衢十二校)下圖為波森·詹森實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本實驗證明生長素由苗尖向下傳遞 B.插有明膠的苗發(fā)生向光彎曲證明苗尖是感光部位 C.顯微鏡觀察表明,彎曲部位背面細胞分裂速率快、數(shù)量多 D.要使本實驗更有說服力,還應設置不放苗尖僅放明膠或云母片的對照實驗 解析 本實驗證明有影
26、響生長的物質由苗尖向下傳遞,沒有證明該物質是生長素,A錯誤;插有明膠的苗發(fā)生向光彎曲證明有物質由苗尖向下傳遞,B錯誤;顯微鏡觀察表明,彎曲部位背面細胞縱向伸長明顯,C錯誤;設置不放苗尖僅放明膠或云母片的對照實驗,可以使實驗更有說服力,D正確。 答案 D 2.(2017·溫州模擬)將一片明膠或云母插在苗尖端和其下部之間,用于研究幼苗的向光運動,結果如圖所示。由此證明( ) A.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B.在彎曲部位,背光面細胞數(shù)目多于向光面 C.化學物質從苗尖端向下傳遞 D.生長素通過主動轉運進入明膠中 解析 達爾文父子實驗的結論是苗尖端是感光部位,本實驗是波森·詹森做的實驗,沒有
27、得出這樣的結論,A錯誤;本實驗中出現(xiàn)了幼苗的彎曲生長,但實驗沒有進一步研究彎曲部位背光面細胞和向光面細胞的不同,B錯誤;由于明膠片能透水,而云母片不能透水,實驗結果是插有明膠片的幼苗發(fā)生彎曲,而插有云母片的幼苗不發(fā)生彎曲,由此說明有一種化學物質從苗尖端向下傳遞,C正確;本實驗中化學物質透過明膠片向下傳遞,但實驗沒有證明該化學物質是生長素,也沒有證明該化學物質通過主動轉運進入明膠中,D錯誤。 答案 C 3.(2017·吳越聯(lián)盟)下圖為用同位素標記技術完成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T2噬菌體被標記的成分是蛋白質,所以沉淀物中完全沒有
28、放射性 B.若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后未經(jīng)過攪拌,則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下降 C.可用含35S的培養(yǎng)液直接培養(yǎng)T2噬菌體,從而實現(xiàn)對其蛋白質的標記 D.用1個含35S標記的T2噬菌體去侵染大腸桿菌,裂解釋放的子代噬菌體中只有2個含35S 解析 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所以放射性主要出現(xiàn)在上清液中,但沉淀物中也會出現(xiàn)少量放射性,A錯誤;如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后,攪拌不徹底,就會有親代噬菌體已標記的蛋白質外殼隨大腸桿菌進入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也會出現(xiàn)少量放射性,若沒有攪拌,則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會大幅下降,沉淀物中放射性會明顯上升,B正確;噬菌體營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細胞內(nèi)才能進行代謝活
29、動,不能用培養(yǎng)液直接培養(yǎng)噬菌體,C錯誤;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是利用大腸桿菌的氨基酸合成的,所以含35S標記的T2噬菌體去侵染大腸桿菌,釋放的子代噬菌體中,沒有含35S的,D錯誤。 答案 B 4.(2017·衢麗湖舟四地模擬)35S標記的大腸桿菌被一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裂解后釋放出的大量子代噬菌體( ) A.一定有35S,少數(shù)有32P B.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C.一定有35S,大多數(shù)有32P D.不含35S,少數(shù)含32P 解析 大腸桿菌被35S標記,所以合成子代噬菌體蛋白質所需氨基酸中含35S,而合成子代噬菌體DNA所需核苷酸則沒有32P標記。侵染的噬菌體被32P
30、標記,所以合成子代噬菌體DNA所需的模板鏈有32P標記。因此,子代噬菌體中一定全部有35S標記,但只有少數(shù)有32P標記,A正確。 答案 A 5.(2017·名校聯(lián)盟第一次聯(lián)考)S型肺炎雙球菌的莢膜表面具有多種抗原類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類型之間不能通過突變而發(fā)生轉換;在特殊條件下離體培養(yǎng)S-Ⅱ型肺炎雙球菌可從中分離出R-Ⅱ型菌。格里菲斯將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與R-Ⅱ型菌混合后同時注入小鼠體內(nèi),小鼠患敗血癥大量死亡,并從患病死亡小鼠體內(nèi)獲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單獨注射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實驗結果能支持的假設是( ) A.S-Ⅲ型菌經(jīng)突變形成了耐高溫型菌
31、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變形成的 C.R-Ⅱ型菌經(jīng)過轉化形成了S-Ⅲ型菌 D.加熱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殺死 解析 單獨注射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說明S-Ⅲ型菌經(jīng)高溫處理都已失去活性,S-Ⅲ型菌沒有成為耐高溫型菌,A、D錯誤;由于“不同的抗原類型之間不能通過突變而發(fā)生轉換”,R-Ⅱ型菌不能突變形成S-Ⅲ型菌,B錯誤;當加熱殺死的S-Ⅲ型菌與R-Ⅱ型菌混合后,R-Ⅱ型菌獲得了S-Ⅲ型菌的DNA,從而轉化形成了S-Ⅲ型菌,C正確。 答案 C 6.(2017·1月臺州期末)某研究人員模擬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以下4個實驗中小鼠死亡的是( ) A.S型菌的DNA+DNA酶
32、→加入R型菌→注入小鼠 B.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入小鼠 C.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入小鼠 D.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入小鼠 解析 S型菌的DNA經(jīng)DNA酶處理而失去功能,R型菌不會引起小鼠死亡,A錯誤;R型菌的DNA雖經(jīng)DNA酶處理而失去功能,但S型菌會引起小鼠死亡,B正確;高溫加熱會使細胞失去活性,而單純的細菌DNA是沒有毒性的,所以C、D都不會發(fā)生小鼠死亡,C、D錯誤。 答案 B 7.(原創(chuàng)題)分別用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無標記的大腸桿菌進行實驗,其過程和結果如圖所示。 注:
33、①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噬菌體與細菌混合,噬菌體侵染細菌 ②在攪拌器中攪拌,使細菌外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 ③離心,檢測懸浮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據(jù)圖分析可知( ) A.實驗直接證明了噬菌體的DNA進入了細菌細胞,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 B.實驗分兩組進行,分別用32P和35S標記了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和DNA C.若控制35S標記組適當培養(yǎng)時間,則檢測發(fā)現(xiàn)放射性主要出現(xiàn)在沉淀中 D.若延長32P標記組的培養(yǎng)時間,將能分離到大量32P標記的子代噬菌體 解析 分別用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無標記的大腸桿菌,35S標記組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帶有標記,適當培養(yǎng)后檢測發(fā)現(xiàn)放射性主要出現(xiàn)在上清
34、液中,沒有進入大腸桿菌。而32P標記組噬菌體的DNA帶有標記,適當培養(yǎng)時間后檢測發(fā)現(xiàn)放射性主要出現(xiàn)在沉淀中,進入了大腸桿菌,A正確,B、C錯誤;若延長32P標記組的培養(yǎng)時間,能分離到大量子代噬菌體,由于DNA是半保留復制的,所以子代噬菌體中有少數(shù)的DNA有32P標記的,D錯誤。 答案 A (時間:40分鐘 分數(shù):100分) 1.(2017·綠色聯(lián)盟適應性考試)生物組織中有機物的鑒定實驗中,下列對實驗材料的選擇錯誤的是( ) A.大豆種子——蛋白質鑒定 B.花生種子——油脂鑒定 C.甘蔗——還原糖鑒定 D.白面饅頭——淀粉鑒定 解析 甘蔗的食用部分含有豐富的蔗糖,而蔗糖
35、是非還原糖,不能用于還原糖鑒定,C錯誤。 答案 C 2.(2017·七彩陽光聯(lián)考)下列有關“觀察葉綠體”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可以選用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作為實驗材料 B.從低倍鏡觀察轉換到高倍鏡觀察,需要縮小光圈 C.在高倍鏡下觀察到的葉綠體呈橢圓形,并由外膜、內(nèi)膜和類囊體組成 D.若在弱光下觀察,葉綠體更多的分布是在光源一側 解析 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的細胞沒有葉綠體,A錯誤。高倍鏡下視野變暗,需要調大光圈使視野變亮,B錯誤。在高倍鏡下觀察到的葉綠體呈綠色橢圓形,而葉綠體的外膜、內(nèi)膜和類囊體等結構需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C錯誤。在葉肉細胞中隨光照強弱不同,葉綠體會分布
36、于不同位置,在弱光下葉綠體更多的分布在光源一側,以吸收更多光能,D正確。 答案 D 3.(2017·金麗衢十二校)下列探究過程使用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是( ) A.果蠅的白眼遺傳 B.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 C.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D.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 解析 在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采用了同位素示蹤技術,通過分別標記32P和35S的兩組噬菌體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C正確。 答案 C 4.(原創(chuàng)題)某興趣小組欲用體外培養(yǎng)的小鼠骨髓細胞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下列關于該實驗操作和結果,敘述正確的是( ) A.需要使用鹽酸使細胞相互分離,使用龍膽紫染液染色細胞 B.使用適宜濃度秋水仙素
37、溶液處理培養(yǎng)細胞,可使M期細胞增多 C.觀察分裂末期細胞可見細胞板,該結構是由許多囊泡融合形成 D.觀察到的間期細胞比例最大,該時期細胞完成DNA和染色體數(shù)的加倍 解析 動物細胞通常使用胰蛋白酶處理獲得單細胞,鹽酸解離通常針對植物細胞,A錯誤;適宜濃度秋水仙素能阻止紡錘體形成,使細胞分裂停滯在分裂期,最終導致M期細胞增多,B正確;分裂末期的植物細胞中才會出現(xiàn)細胞板,而動物細胞通過形成環(huán)溝縊裂完成胞質分裂的,C錯誤;由于細胞周期中間期時間最長,觀察到的間期細胞比例最大,該時期細胞完成DNA復制,DNA數(shù)目加倍,但染色體數(shù)目沒有加倍,只是出現(xiàn)了染色單體,D錯誤。 答案 B 5.(2017
38、·寧波十校)下列操作不需要染色的是( ) A.花生種子組織中的油脂 B.用種子驗證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性 C.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qū)有絲分裂中的染色體 D.觀察黑藻中的葉綠體 解析 觀察油脂需要蘇丹Ⅲ染色;驗證活細胞吸收物質的選擇性,運用紅墨水對種子的胚進行染色;觀察染色體需要用龍膽紫或醋酸洋紅染色;葉綠體具有色素,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看到。 答案 D 6.(2017·溫州模擬)下列有關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描述正確的是( ) A.用32P、35S分別標記兩組噬菌體 B.攪拌使細菌細胞外的噬菌體更易侵染細菌 C.攪拌后直接檢測懸浮液和沉淀中放射性 D.該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
39、遺傳物質 解析 在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設置了兩組對照,用32P、35S分別標記兩組噬菌體,A正確。用標記噬菌體感染沒有標記的大腸桿菌,通過攪拌使細菌細胞外的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離,攪拌后經(jīng)過離心,再對懸浮液和沉淀物檢測放射性強弱,B、C錯誤。該實驗證明了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而不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錯誤。 答案 A 7.(原創(chuàng)題)下列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活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花生種子提前浸泡是為了便于作徒手切片 B.用水漂洗可洗去蘇丹Ⅲ染液以利于觀察 C.花生子葉只有制成薄片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D.可用蠶豆或菜豆的種子替代花生種子進行實驗 解析 干種
40、子不能作徒手切片,花生種子提前浸泡是為了便于作徒手切片,A正確。蘇丹Ⅲ染液的顏色會影響觀察,所以用50%乙醇可洗去蘇丹Ⅲ染液以利于觀察,B錯誤。光學顯微鏡下只能觀察透光的切片,所以花生子葉只有制成薄片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C正確。蠶豆或菜豆的種子也含較多油脂,可用蠶豆或菜豆的種子替代花生種子進行實驗,D正確。 答案 B 8.(2017·3月嘉興模擬)下列對有關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將已解離、漂洗、染色的洋蔥根尖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后蓋上蓋玻片,即可鏡檢 B.觀察黑藻葉綠體實驗中,宜選擇深綠色的成熟葉片,因為葉綠體數(shù)量越多觀察越清晰 C
41、.在提取菠菜葉綠體色素的實驗中,取新鮮葉片的干粉,加少許SiO2和CaCO3再加適量95%乙醇后,迅速、充分研磨成勻漿,過濾后得到色素濾液 D.在檢測試管中的梨汁是否有還原糖的實驗中,加入適量本尼迪特試劑,搖勻后即可觀察到出現(xiàn)紅黃色 解析 在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步驟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和觀察,制片不能缺少壓片環(huán)節(jié),A錯誤。觀察黑藻葉綠體實驗中,一般選用細嫩的小葉觀察,不用成熟葉片,因為太多的葉綠體會影響清晰觀察,B錯誤。在檢測還原糖實驗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后需水浴加熱才能觀察,D錯誤。提取色素可以用烘干葉片的干粉進行,C正確。 答案 C 9.(原創(chuàng)題)將某肺炎雙球菌菌株分
42、別感染甲、乙兩種不同品系的小鼠,結果發(fā)現(xiàn)甲小鼠生病,而乙小鼠則無影響。其可能的原因是( ) A.該菌株能在甲小鼠體內(nèi)增殖而致病,在乙小鼠體內(nèi)則不能 B.該菌株無法在甲小鼠體內(nèi)產(chǎn)生毒素,在乙小鼠體內(nèi)則可以 C.該菌株感染后會誘發(fā)甲小鼠產(chǎn)生免疫應答,對乙小鼠則不會 D.該菌株感染后,對兩品系小鼠均會誘發(fā)產(chǎn)生抗體的免疫應答 解析 感染該菌株后小鼠體內(nèi)都會產(chǎn)生針對性的免疫應答過程,包括產(chǎn)生抗體的免疫應答過程。但甲小鼠生病是由于其體內(nèi)免疫過程較慢,使致病菌在甲小鼠體內(nèi)增殖,還可能產(chǎn)生了毒素,對機體產(chǎn)生了損害;而乙小鼠沒有生病,說明致病菌未增殖也未產(chǎn)生毒素,對機體未產(chǎn)生損害,可能是乙小鼠提前獲
43、得了免疫力,A正確。 答案 A 10.(2016·9月名校協(xié)作)以下有關實驗操作和應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可用蘇丹Ⅲ染液鑒定花生子葉中的油脂 B.光合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中使用70%的乙醇來提取色素 C.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步驟依次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D.模擬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時,代表F1的信封中可放入“黃Y“和“綠y”的卡片各10張 解析 用蘇丹Ⅲ染液鑒定油脂,A正確。光合色素的提取使用95%的乙醇,B錯誤。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步驟依次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C正確。在模擬雜交實驗時,代表F1的信封中可放入“黃Y“和“綠y”的卡片
44、各10張,代表F1的基因型是Yy,D正確。 答案 B 11.(原創(chuàng)題)如下表所示的是某同學為研究酶的特性進行的實驗。 據(jù)此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應將底物和唾液分別在37 ℃保溫15 min再混合 B.加本尼迪特試劑是為了檢測因變量,可用碘液替代 C.實驗的結論是酶作用具有專一性 D.A試管產(chǎn)生了還原糖,B試管產(chǎn)生了非還原糖 解析 本實驗是為了驗證酶作用具有專一性,C正確。實驗的自變量是底物的不同,因變量是底物是否被水解,用本尼迪特試劑進行檢測,通過觀察顏色變化判斷因變量,其余因素如溫度、試劑用量等都是無關變量,必需控制相同。只要兩試管溫度相同即可,不需要提前將
45、底物和唾液分別保溫再混合,A錯誤。用碘液替代本尼迪特試劑進行檢測是錯誤的,因為碘液不能指示蔗糖是否水解了,B錯誤。實驗結果A試管淀粉水解產(chǎn)生了還原糖,而B試管蔗糖沒有水解沒有發(fā)生反應,D錯誤。 答案 C 12.(2017·七彩陽光聯(lián)考)關于“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臨時裝片”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選擇2~3 mm的洋蔥根尖作為實驗材料,是因為該區(qū)域多數(shù)細胞處于分裂期 B.鹽酸使植物細胞之間的纖維素分解,使根尖細胞容易分開 C.可觀察到中期細胞的染色體著絲粒都排在細胞中央 D.可觀察到后期細胞的每條染色體包含有兩條染色單體 解析 根尖分生區(qū)在根尖2~3 mm的區(qū)域內(nèi)
46、,在分生區(qū)會有少部分細胞處于分裂期,多數(shù)處于分裂間期,A錯誤。鹽酸使植物細胞之間的果膠質層松散,用鹽酸處理植物的根尖,可以使根尖細胞彼此容易分開,B錯誤??捎^察到中期細胞的染色體著絲粒都排在細胞中央,C正確。在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獨立成為染色體,染色單體不存在了,D錯誤。 答案 C 13.(2017·稽陽聯(lián)考)下面為某同學進行的有關酶的實驗,基本過程如下表所示。據(jù)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試管 1 2 3 4 1%淀粉溶液 3 mL — 3 mL — 2%蔗糖溶液 — 3 mL — 3 mL 新鮮唾液 1 mL
47、1 mL — — 蔗糖酶溶液 — — 1 mL 1 mL 本尼迪特試劑 2 mL 2 mL 2 mL 2 mL 實驗結果 A.四只試管都需要在37 ℃恒溫水浴中保溫 B.1號試管與2號對照時自變量是底物,與3號對照時自變量是酶的種類 C.出現(xiàn)紅黃色的試管是1號和3號 D.若要縮短實驗時間,可將唾液或蔗糖酶的量增加到2 mL 解析 在本實驗中溫度是無關變量,37 ℃是最適溫度,A正確。1號試管與2號對照時自變量是底物,與3號對照時自變量是酶的種類,B正確。1號和4號實驗會出現(xiàn)紅黃色沉淀,C錯誤。增加酶的量或減少底物的量均可縮短實驗時間,D正確。
48、 答案 C 14.(2017·金麗衢十二校)下列實驗都需要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有關實驗現(xiàn)象描述合理的是( ) 實驗標號 實驗名稱 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 ①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鏡檢1:幾乎整個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呈紫色;鏡檢2:不同細胞質壁分離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② 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菠菜葉表皮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人口腔上皮細胞具有細胞核和核糖體 ③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洋蔥根尖伸長區(qū)細胞長,液泡大;分生區(qū)細胞呈正方形,多數(shù)細胞中呈紫色的染色體形態(tài)清晰 ④ 觀察葉綠體 鏡檢1:葉綠體處于不斷流動狀態(tài) 鏡檢2:葉綠體結
49、構中含有外膜、內(nèi)膜、類囊體和葉綠體基質 A.實驗① B.實驗② C.實驗③ D.實驗④ 解析 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中,第一次鏡檢時,細胞還保持正常狀態(tài),所以幾乎整個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呈紫色,而第二次鏡檢時,細胞已發(fā)生質壁分離,由于不同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不同,所以不同細胞質壁分離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正確;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細胞中的核糖體不能觀察到,B錯誤;在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只有少數(shù)細胞處于分裂期,能觀察到紫色的染色體,大多數(shù)細胞處于分裂間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tài),不能觀察到紫色的染色體,C錯誤;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葉綠體,不
50、能觀察到葉綠體內(nèi)部結構,如外膜、內(nèi)膜和類囊體等,D錯誤。 答案 A 15.(2017·吳越聯(lián)盟)同學們分組各搭建—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提供材料數(shù)量不限),最終10個小組正確搭建出不同的DNA分子模型,這些模型的差異可能在于( ) A.堿基序列不同 B.磷酸與脫氧核糖的連接方式不同 C.多核苷酸鏈條數(shù)不同 D.堿基配對方式不同 解析 本題的實質是比較兩個不同DNA分子差異,兩個不同DNA分子都由兩條多核苷酸鏈組成,C錯誤。在DNA分子結構的外側,都由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基本骨架,B錯誤。兩條多核苷酸鏈對應堿基間形成氫鍵構成堿基對,A與T間形成二個氫鍵,G與C間形成三個氫
51、鍵,所以A總是與T、G總是與C配對,D錯誤。不同DNA分子間只有堿基序列不同,即堿基(對)排列順序不同,A正確。 答案 A 16.(2017·寧波期末)用同位素標記法追蹤元素及物質的去向是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結果正確的是( ) A.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證實了CO2是光合作用產(chǎn)生O2的原料 B.用35S標記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攪拌不充分會導致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 C.用含有放射性碘的飼料飼喂成年狗,可在血液中的促甲狀腺激素中檢測到放射性 D.用含3H標記尿嘧啶的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洋蔥根尖,可以在細胞核和線粒體處檢測到較強的放射性,而在核糖體處則檢測不到 解析
52、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證實了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O2中的氧全部來自于參加反應的水,A錯誤;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噬菌體在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蛋白質外殼不進入細菌,離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但若攪拌不充分會導致噬菌體蛋白質外殼粘附在細菌上,從而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B正確;含有放射性碘的飼料飼喂成年狗,在甲狀腺激素中檢測到放射性,因為合成甲狀腺激素需要碘,但促甲狀腺激素中不會出現(xiàn)放射性,C錯誤;尿嘧啶核苷酸是RNA基本組成單位之一,RNA在根尖細胞存在于細胞核、線粒體和核糖體中,所以3H標記后可以在細胞核、線粒體和核糖體處檢測到較強的放射性,D錯誤。 答案 B 17.
53、(原創(chuàng)題)在驗證“甲狀腺素促進蝌蚪變態(tài)”的活動中,將某種蝌蚪分成兩組進行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兩組應選用生長狀況相似的同種蝌蚪 B.可用蝌蚪體長縮短百分數(shù)作為觀測指標 C.一組水中加入適量甲狀腺素片,另一組不加作為對照 D.實驗結論是對照組蝌蚪變態(tài)早于實驗組 解析 本實驗是為了驗證甲狀腺素促進蝌蚪變態(tài),自變量是有沒有添加甲狀腺素,C正確;實驗的因變量是蝌蚪的發(fā)育快慢,可用蝌蚪體長縮短百分數(shù)或者肢體出現(xiàn)和鰓、尾消失時間作為觀測指標,B正確;蝌蚪、水等屬于無關變量應當相同,A正確;實驗結論是甲狀腺素促進蝌蚪變態(tài),所以對照組蝌蚪變態(tài)應晚于實驗組,D錯誤。 答案 D 18.
54、人們對遺傳物質和基因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展的過程,下列關于遺傳物質和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以肺炎雙球菌為實驗材料進行了活體細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肺炎雙球菌的遺傳物質 B.煙草花葉病毒的RNA與車前草病毒的蛋白質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煙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煙草花葉病毒 C.同位素示蹤實驗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生物只有通過DNA復制才能實現(xiàn)遺傳信息的傳遞 D.根據(jù)沃森和克里克構建的DNA分子模型,每個磷酸基團上連接1個脫氧核糖 解析 格里菲斯以肺炎雙球菌為實驗材料進行了活體細菌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A錯誤;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煙草花葉病毒的RNA與車前草病毒的蛋白質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煙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煙草花葉病毒,B正確;同位素示蹤實驗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絕大多數(shù)生物可以通過DNA復制來實現(xiàn)遺傳信息的傳遞,少數(shù)生物可以通過RNA的復制來實現(xiàn)遺傳信息的傳遞,C錯誤;根據(jù)沃森和克里克構建的DNA分子模型,該模型中,絕大多數(shù)磷酸基團上連接2個脫氧核糖,只有末端的磷酸基團上連接一個脫氧核糖,D錯誤。 答案 B 23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煤礦安全生產(chǎn)科普知識競賽題含答案
- 2.煤礦爆破工技能鑒定試題含答案
- 3.爆破工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
- 2.煤礦安全監(jiān)察人員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3.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管理人員(地下礦山)安全生產(chǎn)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4.煤礦特種作業(yè)人員井下電鉗工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1 煤礦安全生產(chǎn)及管理知識測試題庫及答案
- 2 各種煤礦安全考試試題含答案
- 1 煤礦安全檢查考試題
- 1 井下放炮員練習題含答案
- 2煤礦安全監(jiān)測工種技術比武題庫含解析
- 1 礦山應急救援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 1 礦井泵工考試練習題含答案
- 2煤礦爆破工考試復習題含答案
- 1 各種煤礦安全考試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