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卷)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常考題型大通關15 文言文閱讀2(含解析)
《(全國卷)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碱}型大通關15 文言文閱讀2(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國卷)2020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碱}型大通關15 文言文閱讀2(含解析)(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文言文閱讀2(15)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xiāng)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shù)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yè),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玄自游學,十余年乃歸鄉(xiāng)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shù)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jīng)業(yè),杜門不出。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 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廢疾》;玄乃發(fā)《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后,范升、陳元
2、、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后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瑰及玄答何休,義據(jù)通深,由是古學遂明。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辟之。州郡以進權戚,不敢違意, 遂迫脅玄,不得已而詣之。進為設幾杖,禮待甚優(yōu)。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一宿逃去。時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并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公車征為大司農(nóng),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時袁紹與曹操相拒于官度,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軍。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
3、以下嘗受業(yè)者,缞绖赴會千余人。 (選自《后漢書·鄭玄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B.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C.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D.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太學,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漢代于京城設立太學,為
4、中央官學、最高學府。 B.征辟,漢代選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征召稱“征”,皇帝征召稱“辟”。 C.公車,官車,漢代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書言事及征召等事,經(jīng)由此處受理。 D.缞绖,分別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喪服和喪帶,指整套喪服,后引申為“服喪”。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玄愛好學習,執(zhí)著求學。他先后到當?shù)氐膶W校、太學學習,向京兆第五元先、東郡張恭祖學習;后入關,通過涿郡盧植介紹,以扶風郡馬融為師。 B.鄭玄不喜做官,勤于研究。他年輕時即不愿做官為吏;周圍許多人因黨錮之禍受拘禁,他隱居在家修習經(jīng)書學業(yè),并有所創(chuàng)建,促進了古文經(jīng)學的興
5、盛。 C.鄭玄不慕權貴,淡泊名利。大將軍何進征召,他住一晚即逃歸;大將軍袁紹舉薦,他未就任;公車署征召,他推辭有病;去世前,留遺囑要求薄葬。 D.鄭玄桃李天下,受人敬佩。在東萊時,他的學徒已有幾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歲去世,從郡守以下曾經(jīng)跟隨他學習的人中,參加喪會的有千余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2)紹客多豪俊,并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jié),為州里所服。舉孝廉,光祿四行。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
6、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風解印綬去。 遷光祿勛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勛,滂執(zhí)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盂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yōu)之議邪?”蕃乃謝焉。復為太尉黃瓊所辟,后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余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污簡札哉!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吏不能詰。滂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xiāng)曲所棄。中常
7、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辟Y乃止。后牢修誣言鉤黨,滂坐系黃門北寺獄。滂后事釋,遂還鄉(xiāng)里。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奔醋栽劒z。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滂從龍舒君①歸黃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②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
8、年三十三。 (選自《后漢書·黨錮列傳》,有刪改) 【注】①龍舒君:范滂之父范顯,曾為龍舒侯相,時已故。②李、杜:指當時的賢臣李膺、杜密。 1.下列對文章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 B.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 C.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 D.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廉
9、,是漢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舉薦任職的“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人。 B.掾屬,輔佐三公、郡縣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員由主官自選,不由朝廷任命。 C.傳舍,舊時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級官員在辦公之余,休息住宿的處所。 D.印綬,舊時稱印信和系印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系有絲帶,佩帶于身。也借指官爵。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滂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彈劾刺史、二千石權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書的責備與懷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檢舉失實,甘愿受死。 B.范滂反對宦官,遭受陷害。黨錮之禍再起,朝廷下詔緝捕他。吳導伏床哭泣,欲棄官與他出逃,范滂不肯連累別人,自己
10、投案死于獄中。 C.范滂做事公正,立場堅定。外甥李頌為同鄉(xiāng)人所不齒,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問題上堅決不通融,即便是舉薦他的宗資也無可奈何。 D.范滂慷慨赴難,重情孝母。他決定以死平息災禍,但也難以割舍母親的恩情;他的母親深明大義,理解他的選擇,母子離別的事跡令時人感動流淚。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yōu)之議邪? (2)范滂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夏竦,字子喬,江州德安人。竦資性明敏,好學,自經(jīng)史、百家、陰陽、律歷,外至佛老之書,無不通曉。為文章,典雅
11、藻麗。仁宗初封慶國公王旦數(shù)言竦材命教書資善堂未幾同修起居注為玉清昭應宮判官兼領景靈宮會真觀事遷尚書禮部員外郎。史成,遷戶部。景靈宮成,遷禮部郎中。 后二年,徙鄧州,又徙襄州。屬歲饑,大發(fā)公廩,不足,竦又勸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萬斛,用全活者四十余萬人。仁宗即位,遷戶部郎中,徙壽、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巫覡惑民,竦索部中得千余家,敕還農(nóng)業(yè),毀其淫祠以聞。詔江、浙以南悉禁絕之。 竦材術過人,急于進取,喜交結,任數(shù)術,傾側反覆,世以為奸邪。當太后臨朝,嘗上疏乞與修《真宗實錄》,不報。既而丁母憂,潛至京師,依中人張懷德為內助,宰相王欽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復知制誥,為景靈判官、判集賢院。 竦
12、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頗依違顧避,又數(shù)請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慶歷中,召為樞密使。諫官、御史交章論:“竦在陜西畏懦不肯盡力,每論邊事,但列眾人之言,至遣敕使臨督,始陳十策。嘗出巡邊,置侍婢中軍帳下,幾致軍變。元昊嘗募得竦首者與錢三千,為賊輕侮如此。今復用之,邊將體解矣。且竦挾詐任數(shù),奸邪傾險,與呂夷簡不相能。夷簡畏其為人,不肯引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釋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懷詐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學起家,有名一時,朝廷大典策累以屬之。多識古文,學奇字,至夜以指畫膚。文集一百卷。其為郡有治績,喜作條教,于閭里立保伍之法,至盜賊不敢發(fā),然人苦煩擾。治軍尤嚴,敢誅殺,即疾病死喪
13、,拊循甚至。嘗有龍騎卒戍邊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時竦在關中,俟其至,召詰之,誅斬殆盡,軍中大震。其威略多類此。 (選自《三國志》,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仁宗初封/慶國公王旦數(shù)言竦材/命教書資善堂/未幾同修起居注/為玉清昭應宮判官兼領景靈宮會真觀事/遷尚書禮部員外郎 B.仁宗初/封慶國公/王旦數(shù)言竦材/命教書資善堂/未幾/同修起居注為玉清昭應宮判官/兼領景靈宮會真觀事/遷尚書禮部員外郎 C.仁宗初封/慶國公王旦數(shù)言竦材/命教書資善堂/未幾/同修起居注/為玉清昭應宮判官兼領景靈宮會真觀事/遷尚書禮部員外郎 D.仁宗初/封慶國公/王
14、旦數(shù)言竦材/命教書資善堂/未幾/同修起居注/為玉清昭應宮判官兼領景靈宮會真觀事/遷尚書禮部員外郎 2.下列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領,兼任官職的意思。與之意義相同的還有"兼""判"。 B.戶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負責全國稅收、土地、戶籍、接待外賓等事務。 C.斛,容量單位,南宋以前,十斗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起復,封建時代,官吏有喪,守喪未滿期而重新起用,稱作"起復"。也可以指降職或革職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個意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夏竦聰敏,有才華。他多識古文,學習奇字
15、,寫文章辭藻華麗,經(jīng)常執(zhí)筆朝廷大典的策書。 B.夏竦體恤民情,祛除社會流弊。在襄州,他開倉賑災,又以身示范,帶領本州大姓捐粟救災。在洪州,他采取措施,祛除當?shù)厣泄淼牧曀住? C.夏竦才智過人,但反復無常,世人以他為奸邪。慶歷年間,被召為樞密使,但諫官御史們交相上奏,認為不能任用他。 D.夏竦治郡有方,治軍嚴厲。他在任州郡長官時,用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盜賊的行為。他誅殺剽掠的士兵,讓軍中大震。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而丁母憂,潛至京師,依中人張懷德為內助,宰相王欽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竦在陜西畏懦不肯盡力,每論邊事,但列眾人之言,至遣敕使臨督,始陳十策。
16、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王肅字子雍。年十八,從宋忠①讀《太玄》,而更為之解。黃初中,為散騎黃門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馬曹真征蜀,肅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此謂平涂之行軍者也。又況于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眾逼而不展糧縣而難繼實行軍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罷。 帝嘗問曰:“漢桓帝時,白馬令李云上書言:‘帝者,諦也。是帝欲不諦?!敽蔚貌凰?”肅對曰:“但為言失逆順之節(jié)。原其本意,皆欲盡心,念存補國。且帝者之威,過于雷霆,殺一匹夫,無異螻蟻。寬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廣德宇于天下。故臣以為殺之未必為是也?!钡塾謫?“司馬遷以受刑之故,內懷隱
17、切,著《史記》非貶孝武,令人切齒?!睂υ?“司馬遷記事,不虛美,不隱惡。漢武帝聞其述《史記》,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兩紀有錄無書。后遭李陵事,遂下遷蠶室。此為隱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遷也。” 正始元年,出為廣平太守。公事征還,拜議郎。時大將軍曹爽專權,任用何晏、鄧飏等。肅論及時政,正色曰:“此輩即弘恭、石顯②之屬,復稱說邪!”爽聞之,戒何晏等曰:“當共慎之!公卿已比諸君前世惡人矣?!睍r有二魚長尺,集于武庫之屋,有司以為吉祥。肅曰:“魚生于淵而亢于屋,介鱗之物失其所也。邊將其殆有棄甲之變乎?”其后果有東關之敗。嘉平六年,白氣經(jīng)天,大將軍司馬景王問肅其故,肅答曰:“此蚩尤之
18、旗也,東南其有亂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則天下樂安者歸德,唱亂者先亡矣?!泵髂甏?鎮(zhèn)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反,景王謂肅曰:“安國寧主,其術焉在?”肅曰:“昔關羽率荊州之眾,降于禁于漢濱,遂有北向爭天下之志。后孫權襲取其將士家屬,羽士眾一旦瓦解。今淮南將士父母妻子皆在內州,但急往御衛(wèi),使不得前,必有關羽土崩之勢矣。”景王與之,遂破儉、欽。甘露元年薨,追贈衛(wèi)將軍,謚曰景侯。 (選自《三國志·魏書》,有刪改) 【注】①宋忠:東漢末年大儒。②弘恭、石顯:西漢奸臣。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又況于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
19、/眾逼而不展糧/縣而難繼實/行軍者之大忌也/ B.又況于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眾逼而不展/糧縣而難繼/實行軍者之大忌也/ C.又況于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眾逼而不展/糧縣而難繼/實行軍者之大忌也/ D.又況于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眾逼而不展糧/縣而難繼實/行軍者之大忌也/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和四年” 中“太和”是年號。文中的“黃初”“ 正始”都是年號。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年號紀年法是我國古代紀年法之一。
20、 B.“出為廣平太守” 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調。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而“拜議郎”的 “拜”表示授予官職。 C.《史記》是紀傳體通史,《三國志》也是紀傳體史書。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是我國古代史書的常見體例。 D.追贈,指加封死者官職、勛位或稱號;而“謚號”是古時帝王死后,據(jù)其生前事跡給予的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肅主張為政者修德以治國。他認為,對謀反的淮南將士的親屬應施以恩德,派軍隊守護。 B.王肅不隨意附和皇帝的心意。皇帝認為李云應該被處死,但王肅認為李云忠心進諫,不宜被殺;針對漢武帝和司馬
21、遷誰是誰非的問題,王肅也持有和皇帝不同的觀點。 C.王肅為人正直,令奸臣畏懼。曹爽專權,任用何晏等人,王肅談及時政,認為何晏等人就是弘恭、石顯那一類的奸臣,這使曹爽告誡何晏等人要小心謹慎。 D.王肅常有不同于他人的見解,且敢于直言。曹真征討蜀國時,王肅認為糧草難以為繼,不宜征討;魚出現(xiàn)在武庫的屋頂上,王肅認為是邊將有棄甲之變的兇兆。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前志有之,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此謂平涂之行軍者也。 (2)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則天下樂安者歸德,唱亂者先亡矣。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題。 王珣,字元琳,瑯邪臨沂人。弱冠與陳郡謝玄為桓溫掾,俱為溫所
22、敬重。溫嘗謂之曰:“謝掾年四十,必擁旄杖節(jié)。王掾當作黑頭公①。皆難得之才也?!鲍戅D主簿。其時溫經(jīng)略中夏,竟無寧歲,軍中機務并委珣焉。文武數(shù)萬人,珣悉識其面。從溫討袁真,封東亭侯,轉大司馬參軍、中軍長史。珣兄弟皆謝氏婿,以猜嫌致隙。太傅謝安既與珣絕婚,由是二族遂成仇釁。時人希安意,乃出珣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騎常侍,不拜。安卒后,珣遷侍中,孝武深杖之。轉輔國將軍、吳國內史,在郡為士庶所悅。征為尚書右仆射,領吏部。帝雅好典籍,珣與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學文章見昵于帝。王國寶自媚于會稽,與珣等不協(xié),帝慮晏駕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為方伯,而委珣尚書令。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
23、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隆安初,國寶用事,謀黜舊臣。王恭赴謁帝陵,欲殺國寶,珣止之曰:“國寶雖終為禍亂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發(fā)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謀也況擁強兵竊發(fā)于京輦勞師動眾誰謂非逆國寶若遂不改,惡布天下,然后順時望除之,亦無憂不濟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職。歲余,卒,時年五十二。追贈車騎將軍、開府,謚曰獻穆。珣神情朗悟,經(jīng)史明徹,風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時事艱難,其崎嶇九折,風霜備經(jīng),逼于嫌謗,才用不能盡。初,珣既與謝安有隙,在東聞安薨,便出京師,詣族弟王獻之,曰:“吾欲哭謝公。”獻之驚曰:“所望于法護?!庇谑侵鼻翱拗鯌Q。法護,珣小字也。 (《晉書·王珣傳》,有刪節(jié)) 【注
24、】①黑頭公:頭發(fā)還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個人年少時即有作為。 ? ? 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國寶雖終為禍亂/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發(fā)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謀也/況擁強兵/竊發(fā)于京輦/勞師動眾/誰謂非逆/ B.國寶雖終為禍亂/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發(fā)/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謀也/況擁強兵/竊發(fā)于京輦/勞師動眾/誰謂非逆/ C.國寶雖終為禍亂/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發(fā)/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謀也/況擁強兵竊發(fā)/于京輦/勞師動眾/誰謂非逆/ D.國寶雖終為禍亂/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發(fā)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謀也/況擁強兵竊發(fā)/于京輦/勞師動眾/誰謂非
25、逆/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表示成年,但因為體猶未壯,故有如此稱謂。 B.杖節(jié),指執(zhí)持旄節(jié),古代帝王授予將帥兵權或遣使于四方,給予旄節(jié)以為憑信。 C.太守,中國古代的一種地方職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級行政區(qū)的地方行政官。 D.晏駕,晏,遲;駕,皇帝的車駕。晏駕原來指宮車遲出,隱諱說帝王不上早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珣年少得志,為桓溫所賞識。王珣年青時與謝玄一起擔任桓溫的屬吏,桓溫對二人敬重有加,認為兩人是難得的人才,將來會在仕途上有一番作為。 B.王
26、珣富有才學,為文頗有造詣?;实厶貏e委任王珣為尚書令,王珣夢見有人把如椽大筆交予他,他以為這是有大手筆之事的預兆,后王珣之夢果應驗。 C.王珣不計前隙,深切表達哀情。雖然王謝二家有前怨,但在謝安去世時,王珣表達了想去為謝安哭靈的意愿,族弟王獻之表示異議,但王珣堅持己見。 D.王珣德能兼?zhèn)?因時不能盡才。王珣精通經(jīng)史,擁有眾人認可的風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艱難的時勢,經(jīng)歷坎坷,迫于嫌隙誹謗,未能充分發(fā)揮才能。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時溫經(jīng)略中夏,竟無寧歲,軍中機務并委珣焉。 (2)帝雅好典籍,珣與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學文章見昵于帝。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27、 李熹字季和,上黨銅靼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學研精,與北海管寧以賢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復辟熹為太傅屬,固辭疾,郡縣扶輿上道。時熹母疾篤,乃竊逾泫氏城而徒還,遂遭母喪,論者嘉其志節(jié)。 景帝輔政,命熹為大將軍從事中郎,熹到,引見,謂熹日:“昔先公辟君而君不應,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對日:“先君以禮見待熹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轉司馬,尋拜右長史,遷御史中丞。當官正色,不憚強御,百僚震肅焉。薦樂安孫璞,亦以道德顯,時人稱為知人。尋遷大司馬,以公事免。 司馬侑為寧北將軍,鎮(zhèn)鄴,以熹為軍司。頃之,除涼州刺史,加揚威將軍、假節(jié),領護羌校尉,綏御華夷,甚有聲績。羌虜犯塞,熹
28、因其隙會,不及啟聞,輒以便宜出軍深入,遂大克獲,以功重免譴,時人比之漢朝馮、甘焉。拜冀州刺史,累遷司隸校尉。及魏帝告禪于晉,熹以本官行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曠東宮,制度廢闕,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諸官并未置,二傅并攝眾事。熹在位累年,訓道盡規(guī)。以年老遜位。初,熹為仆射時,涼州虜寇邊,熹唱義遣軍討之。朝士謂出兵不易,虜未墨為患,競不從之。后虜果大縱選,涼州覆沒.朝廷深悔焉。熹自歷仕,家無儲積,親舊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嘗私以王官。及卒,追贈太保,謚日成。 (節(jié)選自《晉書·李熹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9、(???) A.先君以禮見待熹/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先君以禮見待熹/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先君以禮見待/熹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先君以禮見待/熹得以禮進/退明公/以法見繩/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賢良”,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科目,由地方長官自下而上地推薦人才給上級或中央,由其試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職。 B.“禪”,帝王的祭地禮,也指以帝位讓人。相傳堯帝是首推禪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讓位于晉。 C.“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
30、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暫時代理司徒的職務。 D.“太子太傅”,古代“二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后來逐漸成為虛銜。結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職時也屬虛銜。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熹少有品行,以名節(jié)自持。幾次被三府征召任職,他都不就任。后來又以母親病重為由拒絕出仕,世人都稱贊他的志氣節(jié)操。 B.李熹居官正直,薦人唯賢。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權貴,朝臣都為他所震懾。他舉薦有德行的孫璞,也為世人所稱贊。 C.李熹治車有方,頗有政績。他在涼州安定華夏,抵御蠻夷,力克羌虜,展現(xiàn)了他的車事才能。 D.李熹清廉節(jié)儉,不以權謀私。他任職期間,家無積
31、蓄,甚至親友共分衣食,儉樸至極。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熹因其隙會,不及啟聞,輒以便宜出軍深入,遂大克獲。 (2)涼州虜寇邊,意唱義遣軍討之。朝士謂出兵不易,虜未足為患,竟不從之。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劉弘,字和季,沛國相人也。父靖,鎮(zhèn)北將軍。弘有干略政事之才,與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舊恩起太子門大夫,累遷寧朔將軍;假節(jié),監(jiān)幽州諸軍事,甚有威惠,寇盜屏跡,為幽朔所稱。太安中,張昌作亂,以弘為鎮(zhèn)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弘遣南蠻長史陶侃為大都護,牙門將皮初為都戰(zhàn)帥,進據(jù)襄陽。侃、初等累戰(zhàn)破昌,前后斬首數(shù)萬級。昌懼而逃,其眾悉降,荊土平。時
32、荊部守宰多闕,弘請補選,帝從之。弘乃敘功銓德,隨才補授,甚為論者所稱。朝廷以前東平太守夏侯陟為襄陽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統(tǒng)天下者宜與天下一心化一國者宜與一國為任若必姻親然后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為政哉乃表“陟姻親,舊制不得相監(jiān)”。詔聽之。弘于是勸課農(nóng)桑,寬刑省賦,歲用有年。弘嘗夜起,聞城上持更者嘆聲甚苦,遂呼省之。兵年過六十,羸疾無襦。弘憫之,乃謫罰主者,遂給韋袍復帽,轉以相付。益州刺史羅尚為李特所敗,遣使告急,請糧。弘移書贍給,而州府綱紀以運道懸遠,文武匱乏,欲以零陵一運米五千斛與尚。弘曰:“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無異,吾今給之,則無西顧之憂矣?!彼煲粤懔昝兹f斛給之
33、。尚賴以自固。陳敏寇揚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為前鋒,委以討敏之任。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或有間侃者,侃遣子及兄子為質,弘遣之曰:“賢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歸也。匹夫之交尚不負心,何況大丈夫乎!”陳敏竟不敢窺境。永興三年,詔進號車騎將軍。弘每有興廢,手書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悅,爭赴之,咸曰:“得劉公一紙書,賢于十部從事?!焙胱溆谙尻?。士女嗟痛,若喪所親矣。 ? ? ????(選自《晉書·劉弘傳》) ? ? 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夫統(tǒng)天下者/宜與天下一/心化一國者/宜與一國為任/若必姻親然后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為政哉。 B.夫統(tǒng)天下
34、者/宜與天下一心/化一國者/宜與一國為任/若必姻親然后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為政哉。 C.夫統(tǒng)天下者/宜與天下一心/化一國者/宜與一國為任/若必姻親然后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為政哉。 D.夫統(tǒng)天下者/宜與天下一/心化一國者/宜與一國為任/若必姻親然后可用/則荊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為政哉。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假節(jié),即借以符節(jié),皇帝將符節(jié)借給執(zhí)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以威懾一方。 B.同年,文中指在科舉時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試者,也可以指年齡相同或相同的年份。 C.從事,古代官名,亦稱"從事掾",漢以后三公及荊州
35、郡長官自辟僚屬,多稱從事。 D.綱紀,漢魏晉對公府、州、郡屬吏中的高級人員的總稱,也指社會秩序和國家法度。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弘才能卓越,為政恩威并用。監(jiān)管幽州軍事時,他用威嚴和恩德,使盜寇絕跡;太安年間,他平定了張昌的叛亂。 B.劉弘無私大度,擁有大局觀念。益州遭受危難之時,他在人員匱乏的情況下,及時調派糧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穩(wěn)固。 C.劉弘寬宏仁愛,體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沒有棉衣,他脫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給士兵,并責罰了士兵的上司。 D.劉弘待人誠懇,信任重用人才。他選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稱贊;有人詆毀陶侃,陶侃送來人質,他將
36、人質打發(fā)回去。 4.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弘于是勸課農(nóng)桑,寬刑省賦,歲用有年。 (2)陳敏寇揚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為前鋒,委以討敏之任。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何尚之,字彥德,廬江灊人也。曾祖準,高尚不應征辟。祖恢,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謹有行業(yè)。 尚之少時頗輕薄,好摴蒱①,既長折節(jié)蹈道,以操立見稱。十三年,彭城王義康欲以司徒左長史劉斌為丹陽尹,上不許。乃以尚之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學,聚生徒。東海徐秀、廬江何曇、黃回、潁川荀子華、太原孫宗昌、王延秀、魯郡孔惠宣,并慕道來游,謂之南學。時左衛(wèi)將軍范曄任參機密,尚之察其意趣異常,白太祖宜出為廣州,若在內釁(謀亂)成
37、,不得不加以鐵鉞,屢誅大臣,有虧皇化。上曰:“曄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萬方將謂卿等不能容才以我為信受讒說但使共知如此不憂致大變也?!睍虾笾\反伏誅,上嘉其先見。國子學建,領國子祭酒。 二十三年,遷尚書右仆射,加散騎常侍。是歲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萊、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諫乃止。時又造華林園,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諫,宜加休息,上不許,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為勞?!睍r上行幸,還多侵夕,尚之又表諫曰:“萬乘宜重,尊不可輕,此圣心所鑒,豈假臣啟。輿駕比出,還多冒夜,群情傾側,實有未寧。若值忠良在朝,必將犯顏切諫,但臣等碌碌,每存順默耳。伏愿少采愚誠,思垂省察,不以人廢言,適可以慰四海之望?!币?/p>
38、優(yōu)詔納之。 大明二年,以為左光祿、開府儀同三司。四年,疾篤,詔遣侍中沈懷文、黃門侍郎王釗問疾。薨于位,時年七十九。 ?(選自《宋書·列傳二十六》,有刪改) 注釋:①摴蒱:古代一種賭博的游戲。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曄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萬方將謂卿等不能容/才以我為信受讒說/但使共知如此/不憂致大變也/ B.曄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萬方將謂卿等不能容才/以我為信受讒說/但使共知如此/不憂致大變也/ C.曄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萬方將謂卿等不能容才/以我為信受讒說/但使共知如此/不憂致大變也/ D.曄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萬方將謂卿等不能容/
39、才以我為信受讒說/但使共知如此/不憂致大變也/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鐵鉞,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斬砍頭的刑具,這里代指帝王賜予的生殺大權。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宮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個意思。 C.國子祭酒,是古代學官名。晉武帝咸寧四年設,以后歷代多沿用。為國子學或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 D.萬乘,周代制度規(guī)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帝王。戰(zhàn)國時,諸侯國小的稱"千乘",大的稱"萬乘"。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何尚之熱心辦學,反響熱烈。何尚之在丹陽城外建
40、宅院,辦學校,各地學子紛紛慕名而來,稱之為南學。 B.何尚之觀察入微,洞悉先機。左衛(wèi)將軍范曄欲圖謀不軌,何尚之有所察覺,先發(fā)制人,提前平定動亂,得到皇帝的嘉獎。 C.何尚之為民請命,鞠躬盡瘁?;实巯朐诮ㄔ煨浜腿A林園的過程中過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書阻止。 D.何尚之為國為民,深得圣心。何尚之的進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認同,晚年病重,帝還派譴專人探視。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尚之少時頗輕薄,好摴蒱,既長折節(jié)蹈道,以操立見稱。 (2)若值忠良在朝,必將犯顏切諫,但臣等碌碌,每存順默耳。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劉湛,字弘仁,南陽涅陽人也。湛出
41、繼伯父淡,襲封安眾縣五等男。少有局力,不尚浮華。博涉史傳,諳前世舊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諸葛亮,不為文章,不喜談議。本州辟主簿,不就。除著作佐郊,又不拜。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豐,一無所受,時論稱之。 高祖入受晉命,以第四子義康為冠軍將軍,義康以本號徒為南豫州,湛改頓歷陽太守。為人剛嚴用法,奸吏犯贓百錢以上,皆殺之,自下英不震肅。景平元年,召入,拜尚書吏部郎,遷右衛(wèi)將軍。嫡母憂去職。服間,為侍中。撫軍將軍江夏王義恭鎮(zhèn)江陵,以湛為使持節(jié)、行府州事。義恭性甚捐隘,年又漸長,欲專政事,每為湛所裁,主佐之間,嫌隙遂構。太祖聞之,密遣使話讓義恭,并使深加諧緝。義恭具陳湛無居下之禮,又自以
42、年長,未得行意,雖奉詔旨,頗有怨言。 先是,領軍將軍殷景仁以時賢零落,白太祖征湛。八年,召為太子詹事。及俱被時遇,猜隙漸生。時彭城王義康專秉朝權,而湛昔為上佐,遂以舊情委心自結,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傾黜景乍,獨當時務。義康屢構之于太祖,其事不行。義康擅勢專朝,威傾內外,湛愈推崇之,無復人臣之禮,上稍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禮綢繆善論治道,并諳前世故事敘致栓理聽者忘疲。每入云龍門,御者便解駕,左右及羽儀隨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為常。及至晚節(jié),驅煽義康,凌棟朝廷,上意雖內離,而接遇不改。上嘗謂所親曰:“劉班初自西還.吾與語,??慈赵缤?慮其當去。比入,吾亦看日早晚,慮其當去。比入,吾
43、亦看日早晚,慮其不去?!睍r上與義康形遙既乖,釁難將結,湛亦知無復全地。十月,于獄伏誅,時年四九。 (節(jié)選自《宋書·劉湛列傳》)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湛初人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禮/綢繆善論治道/并諳前世故事/敘致栓理/聽者忘疲 B.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禮細繆/善論治道/并譜前世故事/敘致栓理/聽者忘疲 C.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禮/細駕善論治道/并譜前世/故事敘致栓理/聽者忘疲 D.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禮綢繆/善論治道/并譜前世/故事敘致栓理/聽者忘疲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44、???) A.主簿,主官屬下掌管具體事務的官吏,一般職責為掌管文書、辦理事務。 B.嫡母,舊時妾的子女對父親正妻的稱呼?!暗漳笐n”指劉湛的嫡母生病。 C.太祖,文中指帝王廟號,多為創(chuàng)基立業(yè)者,常見于開國皇帝。 D.“左右”文中指出行時所帶的隨從,“羽儀”則是指出行時的儀仗。 3.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湛廣涉典籍,才華橫溢。劉湛不喜歡浮華的習氣,博覽史傳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有治理天下的抱負,常常自比管夷吾和諸葛亮。 B.劉湛管理有方,受到器重。劉湛執(zhí)法嚴厲,治下有官更貪錢一百錢以上,都處以死刑;義恭鎮(zhèn)守江陵時,朝廷任命劉湛為使持
45、節(jié),管理所轄州府的事務。 C.劉湛不懼上級,敢于抗爭。義恭為人胸襟狹窄,年齡又大,想專斷政事,常常被劉湛制裁,兩人之間的嫌隙在太祖調停后才得以消除。 D.劉湛結交權臣,被皇上疏遠。劉義康專權后,劉湛十分推崇他,傾心結交,室上心中新漸不快,跟親信說,現(xiàn)在劉湛入宮,苦于他不快走。 4.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豐,一無所受,時論稱之。 (2)先是,領軍將軍殷景仁以時賢零落,白太祖征湛。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王慈字伯寶,瑯邪臨沂人,司空僧虔子也。年八歲,外祖宋太宰江夏王義恭迎之內齋,施寶物恣聽所取,慈取素琴石研,義恭善之。少與
46、從弟儉共書學。除秘書郎,太子舍人,安成王撫軍主簿,轉記室。遷秘書丞,司徒左西屬,右長史,試守新安太守,兼侍中。出為輔國將軍、豫章內史,父憂去官。起為建武將軍、吳郡太守。遷寧朔將軍,大司馬長史,重除侍中,領步兵校尉。 ???慈以朝堂諱榜,非古舊制,上表曰:“朝堂榜志,諱字懸露,義非綿古,事殷中世,空失資敬之情。愚謂空彪①簡第,無益于匪躬②;直述朝堂,寧虧于夕惕③。伏惟陛下刪前基之弊軌。”詔付外詳議。博士李議:“據(jù)《周禮》,凡有新令,必奮鐸以警眾,乃退以憲之于王宮。注‘憲,表懸之也’?!?儀曹郎任昉議名諱之重情敬斯極故懸諸朝堂搢紳所聚將使起伏晨昏不違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從)。慈議不行。 ???慈
47、患腳,世祖敕王晏曰:“慈在職未久,既有微疾,不堪朝,又不能騎馬,聽乘車在仗后。”江左來少例也。以疾從閑任,轉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慈妻劉秉女。子觀,尚世祖長女吳縣公主,修婦禮,姑未嘗交答。江夏王鋒為南徐州,妃,慈女也,以慈為冠軍將軍、東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事。還為冠軍將軍、廬陵王中軍長史,未拜,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一。 ???謝超宗嘗謂慈曰:“卿書何當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猶雞之不及鳳也?!睍r人以為名答。追贈太常,謚懿子。 (節(jié)選自《南齊書·王慈傳》) 注:①空彪:虛譽,指無實的空名。②匪躬:指表達忠誠之心。③夕惕:意思是勤勉慎戒。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
48、正確的一項是(???) A.儀曹郎任昉議名/諱之重/情敬斯極/故懸諸/朝堂搢紳所聚/將使起伏晨昏/不違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從/ B.儀曹郎任昉議/名諱之重/情敬斯極/故懸諸/朝堂搢紳所聚/將使起伏晨昏/不違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從/ C.儀曹郎任昉議名/諱之重/情敬斯極/故懸諸朝堂/搢紳所聚/將使起伏晨昏/不違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從/ D.儀曹郎任昉議/名諱之重/情敬斯極/故懸諸朝堂/搢紳所聚/將使起伏晨昏/不違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從/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空,古代官職名,魏晉南北朝時,與太尉、司徒合稱“三公”,主管禮儀、德
49、化、祭祀等。 B.博士,古代官職名,負責掌管圖書,通曉古今,以備皇帝詢問,東漢賈誼、董仲舒都做過博士。 C.搢紳,也作“縉紳”,原意是插笏板于帶,是舊時官宦的裝束,后借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 D.二千石,古代官秩,有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之分,因郡守俸祿為兩千石,故可借指郡守。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慈不同時期,得到他人喜愛。小時,外祖父領他進內室讓他選喜愛的東西,他選了素琴硯臺,受到外祖父喜歡;為官后,因患腳疾,皇帝給予他特權。 B.王慈家族顯赫,本人兩任侍中。父親做過高官,外祖父是前朝王爺,妻子是前朝宗室之后,女兒是前朝王爺妃
50、子;他擔任侍中,因父喪離職,后又擔任此職。 C.王慈上書朝廷,陳述個人觀點。朝堂中懸掛避諱的牌匾,他認為這樣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只是追求一種虛譽,這樣做還會白白失去供人敬仰的情理。 D.王慈善于應變,巧答他人質問。當別人問他何時能趕上父親的書法時,他以“雞”與“鳳凰”作喻巧妙解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書法與父親的差距。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直述朝堂,寧虧于夕惕。伏惟陛下刪前基之弊軌。 (2)子觀,尚世祖長女吳縣公主,修婦禮,姑未嘗交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3.B; 4
51、.(1)何休見到這些后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家,拿起了我的長矛,來討伐我啊!” (2)袁紹的賓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辯,見鄭玄是儒者,并不認為他是學識淵博通達之人。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跋坛鰡柋怼币鉃椤岸汲隽藛栴}本身意思完整,其后應斷開,排除A、B兩項?!芭e玄茂才” 意為“舉薦鄭玄為茂才”,“表為左中郎將”意為“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二者中間應斷開,排除C項。故選D。 2.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B 項,皇帝征召稱“征”,官府征召稱“辟”。 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項,“周圍許多人因黨錮之禍受拘禁”錯,“禁錮
52、”意為“封建時代統(tǒng)治集團禁止異己的人做官或不許他們參與政治活動”,且鄭玄本人也受到了禁錮。 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室:家。操: 持,拿著。以:介詞,表目的,來。(2)并:都,一并。通人:學識淵博通達之人。許:贊許,同意。 【參考譯文】 鄭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縣人。鄭玄年輕時任鄉(xiāng)嗇夫,辭官回家后,便常常到當?shù)氐膶W校去學習,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親多次為此惱怒,也不能阻止他。后來就到太學跟隨老師學習,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為師,又隨從東郡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由于在崤山以東地區(qū)沒有值得求問的人了,鄭玄便西行進入關中,通過涿郡盧植的介紹
53、,尊奉扶風郡馬融為師。鄭玄獨自游學,十多年后才回到鄉(xiāng)里。家庭貧困,便在東萊郡租種別人的田地,跟隨他的學徒已有數(shù)百甚至上千人。等到發(fā)生黨錮之事,鄭玄竟和同郡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動,于是就暗暗地修習儒家經(jīng)籍,關閉門戶不再外出。當時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經(jīng)學,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廢疾》;鄭玄卻針對這三本書都提出了辯駁。何休見到這些后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長矛,來討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興漢朝之后,范升、陳元、李育、賈逵這些人為古文、今文經(jīng)學爭辯不休,后來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劉绬,加上鄭玄與何休的對答,文言翻譯與考據(jù)都通達精深,從此古文經(jīng)學便徹底興盛起來了。靈帝
54、末年,限制黨籍人士活動的禁令被解除后,大將軍何進聽說了鄭玄的賢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州郡長官因為何進是極有權勢的外戚,不敢違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脅鄭玄,鄭玄迫于無奈而去拜訪他。何進為他準備了坐幾和手杖,對他的禮遇很是優(yōu)厚。鄭玄不接受何進所賜予的朝服,而是頭戴幅巾去見何進。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當時大將軍袁紹在冀州統(tǒng)領軍隊,派遣使者邀請鄭玄,以盛大的規(guī)模招待賓客,鄭玄最后到達,袁紹便延請他就上座。袁紹的賓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辯,見到鄭玄是儒者,并不認為他是學識淵博通達之人,競相提出種種不經(jīng)的說法,各家紛紛起身向他發(fā)難。鄭玄依照儒家經(jīng)籍進行申辯對答,每一對答都超出了問題本身,并且都是以前沒有聽
55、說過的,座中沒有誰不嗟嘆心服。袁紹于是便舉薦鄭玄為“茂才”,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但他都沒有接受。公車署征召他任大司農(nóng),賜給他一輛四馬安車,所經(jīng)過地方的郡縣都派長吏接送。到朝廷后,鄭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這時袁紹正和曹操兩軍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紹讓他的兒子袁譚派遣使者逼迫鄭玄隨從軍隊。鄭玄迫于無奈,帶病來到元城縣,病情危重而無法繼續(xù)行進,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歲。留下遺囑要求薄葬。從郡守以下曾經(jīng)跟隨他學習的人中,披麻戴孝參加喪會的有一千多人。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C; 3.B; 4.(1)像范滂這樣的人才,難道應該(怎么能夠)按照屬下參見上司的禮儀來要求
56、他嗎(呢)?現(xiàn)在你成全他辭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選擇了不好的議論嗎? (2)范滂(這樣做)是清明的裁斷,好像用鋒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東西。今天我寧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無法改變。 解析:1.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 2.又稱驛舍,郵舍;古代供外交使節(jié)和傳遞政府文書者休息的地方。 3.“欲勸他棄官出逃”不是“督郵吳導”,而是縣令郭揖。 4.參考譯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從小磨礪出高潔的節(jié)操,受到州郡和鄉(xiāng)里人的欽佩。被推舉為孝廉,光祿四行。冀州地區(qū)發(fā)生饑荒,盜賊紛紛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為清詔使,派他前去巡行查辦。范滂走馬
57、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穢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污受賄,聽說范滂來了,都自動辭官而去。 升遷為光祿勛主事。當時陳蕃擔任光祿勛,范滂執(zhí)行屬下參見上司的禮儀拜訪陳蕃,陳蕃沒有阻止他,范滂覺得很遺憾,扔下笏板棄官而去。郭林宗聽說后,責備陳蕃說:“像范滂這樣的人才,難道應該(怎么能夠)按照屬下參見上司的禮儀來要求他嗎!現(xiàn)在你成全他辭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選擇了不好的議論嗎?陳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黃瓊征召。不久皇上下詔三府衙門的屬官呈報反映官吏好壞的歌謠,范滂舉奏了二十多個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祿的權貴。尚書責備范滂彈劾的人太多了,懷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說:“我檢舉的,如果
58、不是貪污腐敗、奸邪殘暴,深深地禍害百姓的人,(我)難道會因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嗎?因為召開三公會議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舉奏了最緊要的;那些沒有查清的,將要進一步查實。如果我的話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負責審理的)官吏無話可說了。范滂看到當今的時勢正處于混亂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于是呈遞彈劾自己的狀文辭官。 太守宗資此前就聽說范滂美好的名聲,(于是)請求朝廷讓范滂暫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給他處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間,嚴厲地整治他痛惡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頌,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鄉(xiāng)的人所不齒。中常侍唐衡把李頌請托給宗資,宗資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卻認為他外甥李頌不是合適
59、人選,就把這件事壓下不辦。宗資把怒氣轉嫁到書佐朱零的身上,鞭打書佐朱零。朱零仰起頭說:“范滂(這樣做)是公正的裁斷,好像用鋒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東西。今天我寧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無法改變?!弊谫Y于是作罷。后來牢修誣告朝中有人結黨營私,范滂獲罪被拘禁在黃門北寺監(jiān)獄。后來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鄉(xiāng)里。????????? 建寧二年,朝廷大肆誅殺鉤黨之人。詔書下達,緊急緝捕范滂等人。督郵吳導到縣,手捧詔書,(把自己)關在傳舍中,伏床哭泣。范滂聽說這件事后,說:“(這)一定是因為我呀!”當即趕到縣獄??h令郭揖十分吃驚,走出官衙,丟下官印,拉著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說:“我死了災禍就可以平
60、息了,怎么敢因為我的罪名連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離他鄉(xiāng)呢!”范母前來和滂訣別,范滂告訴母親:“我跟隨先父去黃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親大人割舍這難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傷了?!彼哪赣H說:“你現(xiàn)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齊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遺憾呢!已經(jīng)有了美好的名聲,又要追求長壽,(這樣的好事)能夠同時得到嗎?”范滂跪下來接受母親的教誨,再三拜別而去。經(jīng)過的人聽見了,沒有人不被感動得流淚。這一年,范滂三十三歲。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3.B; 4.(1)不久夏竦為母親去世守喪,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張懷德為內助,宰相王欽若向來很欣賞夏竦,因而(于是)以他為左右
61、侍從。 (2)夏竦在陜西畏縮懦弱不肯盡力,每次議論邊事,只列陳大家的言論,到朝廷派敕使前來督促,才陳述十策。 解析:1.仁宗初”是一個時間狀語,應與后面的句子斷開,排除A項和C項;“同修起居注”與“為玉清昭應宮判官兼領景靈宮會真觀事”的主語都是夏竦,中間應該斷開,可排除B項。故選D。 2.接待外賓是禮部的事務。 3.B. 夏竦“以身示范”錯。 4.①“丁憂”,遭逢父母喪事;“潛”,偷偷地,悄悄地;“依”,依附;“中人”,有權勢的朝臣;“雅”,素常,向來;“善”,欣賞,喜歡;“左右”,在旁邊侍候的人,這里是“以……為左右”。注意加主語。 ② “畏懦”,膽怯軟弱,畏縮懦弱;“每”,
62、每逢,每一次;“但”,只;“臨督”,過來督促;“始”,才。 參考譯文: 夏竦,字子喬,江州德安人。夏竦資質明敏,喜好讀書,從經(jīng)史、百家、陰陽、律歷,外到佛老之書,無不通曉。寫文章,典雅修飾華麗。仁宗初封慶國公,王旦幾次說夏竦的才能,命夏竦在資善堂教書。不久,同修起居注,為玉清昭應宮判官兼領景靈宮、會真觀事,升任尚書禮部員外郎、知制誥。國史修成,升戶部員外郎。景靈宮建成,升禮部郎中。 后二年,移鄧州,又徙襄州。適值饑年,大肆散發(fā)公家倉庫糧食,不能滿足,夏竦又勸說帶領本州大姓,使其拿出粟米,得二萬斛,因此而被救活的人四十多萬。仁宗即皇帝位,夏竦升任戶部郎中,移任壽、安、洪三州。洪州習俗尚鬼
63、,多女巫男巫蠱惑百姓,夏竦搜索部中得到一千多家,敕令返歸農(nóng)業(yè),毀掉其祭祀祠堂,以之報告朝廷。詔命江、浙以南全部禁絕。 夏竦智才過人,急于升官,喜歡交結,縱任方術,反復無常,世人以他為奸邪。值太后臨朝,他曾上疏請求參與編修《真宗實錄》,沒有得到答復。不久母親去世守喪,暗中到京城,依附宦官張懷德為內助,宰相王欽若向來很欣賞夏竦,因而以他為左右侍從,于是起復知制誥,為景靈判官、判集賢院。 夏竦向來意在朝廷,等到委任以西部邊事,很是猶豫觀望,又幾次請求解除兵權。改判河中府,移任蔡州。慶歷年中,召用為樞密使。諫官、御史交相上奏章論列:“夏竦在陜西畏縮懦弱不肯盡力,每次議論邊事,只列陳大家的言論,到朝廷派
64、敕使前來督促,才陳述十策。曾經(jīng)出巡邊地,把侍婢安排在中軍帳下,幾乎導致軍隊叛變。元昊曾懸賞得到夏竦首級者給錢三千,他為敵人輕視侮辱如此。現(xiàn)在又任用他,邊地將要解體了。而且夏竦挾詐任數(shù),奸邪傾險,與呂夷簡合不來。呂夷簡害怕他的為人,不肯引為同列,辭官隱退后,又推薦夏竦來消除歷來的怨恨。陛下專心政事,首先任用胸懷欺詐不忠的臣子,何以求得治理呢?” 夏竦以文學起家,有名于一時,朝廷大典策書屢次讓他執(zhí)筆。多識古文,學習奇字,到晚上用手指畫在皮膚上。有文集一百卷。他任州郡長官有治績,喜歡制作條條框框,在閭里立保伍之法,致使盜賊不敢顯露,但人們苦于苛煩騷擾。治軍尤其嚴格,敢于誅殺,倘若疾病死喪,撫慰很周到
65、。曾經(jīng)有龍騎士兵戍守邊地,群起剽掠,州郡不能制止,有人秘密報告夏竦。當時夏竦在關中,等他來到后,召見士兵詰問,誅斬幾乎將盡,軍中大震。他的威嚴方略多類此。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A; 4.(1)以前史書有這樣的記載,千里之外運送糧食,將士面有饑色,這說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軍情況。 (2)您如果提高自我修養(yǎng)來安撫百姓,那么天下喜歡安定生活的人都會歸附于德政,發(fā)動叛亂的人就會先滅亡了。 解析:1.“阻險”作前句的賓語,“眾逼而不展”“糧縣而難繼”結構的對稱。 2.“謚號”是古時帝王、諸侯、文臣、武將等人死后,據(jù)其生前事跡給予的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66、 3.“對謀反的淮南將士的親屬應施以恩德,派軍隊守護”錯,從原文王肅引用孫權、關羽一事可知,派軍隊守護是想用他們作人質,以瓦解淮南將士。 4.參考譯文 王肅字子雍。十八歲時,跟隨宋忠讀《太玄》,而另外為《太玄》作注。黃初年間,擔任散騎黃門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馬曹真征討蜀國,王肅上奏折說:“以前史書有記載,‘千里之外運送糧食,將士面有饑色’,這說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軍情況。更何況深入險阻之地,要開鑿道路前進,那么一定會比平坦路途上的行軍勞累百倍?,F(xiàn)在又加上大雨持續(xù)不斷,山坡陡峭、光滑,軍隊擁塞而無法行進,糧食還在遙遠的地方,難以為繼,確實是行軍之大忌啊?!庇谑蔷屯V拐饔?。 皇帝曾問王肅說:“漢桓帝時,白馬令李云上奏折說:‘帝,就是要諦聽啊。但這個皇帝不想諦聽。’當時李云為什么沒被處死?”王肅回答說:“李云只是說錯了話,失去了違逆和順從皇上的分寸。推究他的本意,說這些話都是想盡忠心,想著對國家有益。而且皇帝之威,超過雷霆,殺掉一個普通百姓,和踩死螻蟻沒有什么不同。寬恕他,可以顯示自己能夠包容接受直諫之言,在天下推廣皇帝的恩德。所以我以為殺掉李云不一定是對的。”皇帝又問:“司馬遷因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