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生物 第1章 第2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學習目標
1.說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重點)
2.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重點)
3.使用高倍鏡觀察幾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難點)
4.認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討論技術進步在科學發(fā)展中的作用。,
知識結構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1.實驗目的
(1)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
(2)運用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2.實驗原理
利用高倍鏡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鏡下無法看到或看清的細胞結構,例如,可以看到細胞核、細
2、胞壁、葉綠體等細胞結構,從而能夠區(qū)別不同的細胞。
3.材料用具
(1)材料:酵母菌細胞(真菌),水綿(低等植物),葉的保衛(wèi)細胞(高等植物),人的成熟紅細胞(動物細胞)。以上這些材料,做成臨時裝片就可以觀察。也可以使用其他替代材料。
(2)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清水及相應染色液。
4.方法步驟
(1)臨時裝片的制作
基本步驟:擦拭玻片→滴清水(或生理鹽水)→取材→展平(或涂勻)→蓋上蓋玻片→染色(滴液,吸引)→觀察。
溫馨提示
(1)制作臨時裝片時,取材要少、薄、形狀規(guī)則,否則在顯微鏡視野中難以找到理想的觀察對象。
(2)蓋蓋玻片時,先將蓋玻片一側接
3、觸載玻片,再慢慢放下另一側,防止出現(xiàn)氣泡影響觀察。
(2)使用顯微鏡觀察
①先在低倍顯微鏡下尋找視野
②再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
③復原和放回:用綢布或擦鏡紙擦拭顯微鏡上的污物;轉動轉換器,把物鏡轉離光軸;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到最低點,轉動反光鏡,讓其豎立中央;將顯微鏡放回鏡箱。
(3)按上述的操作方法,依次觀察酵母菌細胞、水綿、葉的保衛(wèi)細胞、人的成熟紅細胞,并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
5.觀察結果
(1)共同結構: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結構。
(2)差異:形態(tài)不同,結構有差異,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人的成熟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
教材第7~8頁參考
4、答案
問題探討
1.從圖中至少可以看出5種細胞,它們分別是:紅細胞、白細胞、口腔上皮細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細胞和洋蔥表皮細胞。這些細胞共同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人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2.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是因為生物體內的細胞所處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細胞分化的結果。例如,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這有利于與氧氣充分接觸,起到運輸氧氣的作用;洋蔥表皮細胞呈長方體形狀,排列緊密,有利于起到保護作用。
實驗
1.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和要點是:(1)首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2)轉動轉換器,用高倍鏡觀察,并輕輕轉動細準焦螺
5、旋,直到看清楚為止。
2.這些細胞在結構上的共同點是: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各種細胞之間的差異和產生差異的可能原因是:這些細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是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產生的差異。
3.從模式圖中可以看出,大腸桿菌沒有明顯的細胞核,沒有核膜,細胞外有鞭毛,等等。
【例1】?、佗冖邰堍菔遣僮黠@微鏡的幾個步驟。圖1-2-2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由視野(1)到視野(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轉動細準焦螺旋?、壅{節(jié)光圈 ④轉動轉換器?、菀苿硬F?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6、
C.⑤→④→②→③ D.④→⑤→①→②
解析:從圖片中可知,要觀察的對象是甲,甲物像在(1)中不在視野正中央,則要先把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從(1)到(2),物像放大的倍數(shù)明顯增大,則肯定是換用了高倍鏡,則要轉動轉換器;換高倍鏡后,只能用細準焦螺旋調節(jié),直至出現(xiàn)清晰的物像。換用高倍鏡后,一般視野會變暗,則可以適當增加進入視野的光線,以方便觀察。
答案:C
點撥:(1)在使用高倍鏡時,必須先在低倍鏡下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然后再換成高倍鏡。因為低倍鏡下的物像放大倍數(shù)小,視野中看到的標本范圍大,易找到目標,而高倍鏡下看到的只是低倍鏡視野的中心部分。
(2)在使用高倍鏡時不能用粗準焦螺旋調
7、節(jié),否則將使視野更模糊,且容易壓碎蓋玻片。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根據(jù)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可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3.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細菌與藍藻的異同
教材第10頁參考答案
思考與討論
絕大多數(shù)細胞有細胞核,只有少數(shù)細胞沒有細胞核。例如,人的成熟的紅細胞就沒有細胞核。細菌是單細胞生物,藍藻以單細胞或以細胞群體存在,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有擬核。擬核與細胞核的區(qū)別主要有兩點:(1)擬核沒有核膜、
8、核仁;(2)擬核中的遺傳物質不是以染色體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
【例2】 請根據(jù)圖1-2-3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屬于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共有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圖示可知A是植物細胞,B是草履蟲,都屬于真核細胞;C是細菌,屬于原核細胞。兩類細胞的差別在于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答案:(1)A、B C A、B內有核膜,C內無核膜 (2)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
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
9、區(qū)別
(1)病毒(如噬菌體)沒有細胞結構,它是由蛋白質和核酸(每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等物質組成的簡單生命體。切不要把它們當成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種類較少,僅有藍藻、細菌、放線菌、衣原體和支原體等。
(3)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如常見的草履蟲、變形蟲、瘧原蟲(引起人體瘧疾的病原體)等是真核生物,凡動物都是真核生物,單細胞綠藻(如衣藻)、單細胞的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不要誤認為它們是原核生物。
細胞學說
1.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2.細胞學說的內容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
10、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3.細胞學說的意義
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它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共同的結構基礎。它標志著生物的研究進入到了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
(1)并非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如病毒。
(2)除了細胞分裂會產生新細胞外,細胞融合也會導致新細胞的形成。
(3)有機體的活性可以看做是各個獨立細胞的活性及其相互作用的總體。
教材第10~12頁參考答案
資料分析
1.通過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可以領悟到科學發(fā)現(xiàn)具有以下特
11、點:
(1)科學發(fā)現(xiàn)是很多科學家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
(2)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3)科學發(fā)現(xiàn)需要理性思維和實驗的結合。
(4)科學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
2.細胞學說主要闡述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
3.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
【例3】 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這個學說的科學價值主要是( )
A.告訴人們所有的生物均由細胞構成
B.證明了生物彼此間存在著親緣關系
C.說明了動植物細胞是一樣的
D.使人們對生物體的認識進入分子水平
解析:細胞學說指出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而不是所有生物;動植物都由細胞構成,說明動植物的結構具有統(tǒng)一性,因而有親緣關系;雖然動植物都由細胞構成,但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并不完全相同,如動物細胞無細胞壁、葉綠體;細胞學說使人們對生物體的認識進入細胞水平,而不是分子水平。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