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10課《論語》十二章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學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10課《論語》十二章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九課 《論語》十二章
學習目的:
1.了解孔子的哲學觀念,理解孔子的基本理論;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3.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
4.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學習重點難點:
1.孔子的仁學觀念;
2.孔子的教育思想;
3.《論語》的語言風格。
一、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zhèn))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
2、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其書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chuàng)語錄體。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一串的意思,“語”是話語?!墩撜Z》成書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二、孔子的
3、教育教學思想:
1.教育思想
① 教育的指導思想
——有教無類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述而》)
——觸類旁通 ;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子罕》)
——循循善誘,循序漸進
③ 教育的基本內容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詩、禮是其主要課程
④ 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學而優(yōu)則仕。
——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
2.為學之道
① 學習的態(tài)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愛學、樂學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
——學而不厭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
4、也》)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述而》)
——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② 學習的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
——溫故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學思結合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而》)
——精益求精
③ 學習的內容
文、行、忠、信。(《述而》)
——博學
“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
5、貫一
④ 學習的目的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
——學以致用
“士志于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為己之學
三、課文解析
● 第一章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參考譯文】孔子說:“能從溫習舊知中開悟出新知,就可以做老師了。”
【本章大旨】強調新故合一,教學合一。
●第二章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參考譯文】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就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就危險?!?
【本章大旨】強調學與思當交修并進、互相結合。
●第三章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
6、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參考譯文】子貢問道:“孔文子何以得謚為文呀!”孔子說:“他做事勤敏,又好學,不以問及下于他的人為恥,這就得謚為文了?!?
【本章大旨】孔子解釋孔文子謚號之涵義。
●第四章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參考譯文】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獻,再用禮節(jié)來加以約束,也就可以不致于離經叛道了。”
【本章大旨】意在說明“文”與“禮”、“博”與“約”兼修并進之于施行大道的重要性。
●第五章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參考譯文】孔子說:“學習好像追趕什么一樣,就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失掉它?!?
【本章
7、大旨】講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
●第六章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參考譯文】孔子斷絕四種毛?。翰恢饔^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zhí),不唯我獨是。
【本章大旨】孔子弟子記孔子平日處事立行之態(tài)度。
●第七章
●子曰:“吾有知者乎?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參考譯文】孔子說:“我有知嗎?我實是無知呀!有個莊稼漢來問于我,他心空空,一無所知,只誠愨地來問,我亦只就他所問,從他所疑的兩端反過來叩問他,一步步問到窮竭處,就是了?!?
【本章大旨】記孔子教誨他人之態(tài)度與方法,亦孔子循循善誘之一例。
●第八章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
8、參考譯文】孔子說:“古代學者的目的在修養(yǎng)自己的學問道德,現代學者的目的卻在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本章大旨】旨在倡導“為己之學”的學習目的。
●第九章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參考譯文】孔子說:“賜呀!你以為我是多學了而一一記在心的嗎?”子貢對道:“是呀。不是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在此多學中有個一來貫通著的?!?
【本章大旨】強調學當一以貫之。
●第十章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參考譯文】孔子說:“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沒有益處,不如去學習。”
【本章大旨
9、】強調學習對于修養(yǎng)的重要性,也是在進一步闡發(fā)學與思的關系問題。
●第十一章
●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 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參考譯文】陳亢問伯魚道:“你在你父親那里聽到些特別的教誨嗎?”伯魚對道:“沒有呀!有一次,我父親獨立在堂上,我在中庭趨過,我父親說:‘你曾學過《詩》嗎’我對道:‘沒有?!腋赣H說:‘不學《
10、詩》,便不懂如何講話?!彝撕蟊銓W詩。又一次,我父親又獨立在堂上,我又在中庭趨過,我父親說:‘你學過禮嗎?’我對道:‘沒有?!腋赣H說:‘不學禮,便不懂如何立身?!彝撕蟊銓W禮。我私下只聽到這兩番教誨?!? 陳亢退下大喜,說:“我這次問一事,聽得了三事。其一是該學《詩》,其二是該學禮,其三便是君子不偏愛自己的兒子。”
●第十二章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參考譯文】孔子說:“后生們,為何沒有人學《詩》呀?學《詩》,可以感發(fā)興起你自己,可以懂得如何博觀風俗天地,可以懂得如何合群相處,可以懂得如何諷刺政治
11、、批評社會、抒發(fā)怨情。近處講,懂得如何事奉父母。遠處講,懂得如何事奉君上。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的名稱?!?
【本章大旨】強調《詩》之重要作用。
四、《論語》的語言特點
語錄體散文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文字雋永,言近旨遠,辭約意豐?!墩撜Z》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散文以及后世《世說新語》之類的軼事小說,乃至禪宗和宋明理學的《語錄》。
五、研習與思考:
(一)填空題
1.子曰:“君子 ,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 而竭焉?!?
3.子曰:“ ,今之學者為人。”
(二)翻譯題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三)簡析題
1.簡述孔子的仁學觀念。
2.簡析《論語》的語言特點。
3.結合選文,并閱讀《論語》,歸納孔子的教育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