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三輪沖刺考卷題型搶分練:專題強化訓練 訓練19 Word版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三輪沖刺考卷題型搶分練:專題強化訓練 訓練19 Word版含答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訓練19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
一、選擇題
1.(2017·山東臨沂三模,19)下列兩幅圖片所示兩個歷史時期的中國對外開放都體現了( )
圖一
圖二
A.全球化趨勢對中國的影響
B.中國主動融入世界的努力
C.中外之間的友好合作交流
D.地理區(qū)位因素的相對淡化
答案 A
解析 圖一開放五處通商口岸,反映出工業(yè)革命后西方列強為擴大世界市場,而侵略中國,把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圖二是現代中國主動開放與世界融合,反映的是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故A項正確;圖一五口通商是國家被迫開放,“主動”與史實不符,故B項錯誤;圖一是外國侵略中國導致的,不能體現出中外友好合作,故C
2、項錯誤;五口通商和四個經濟特區(qū)的地區(qū)選取都是源于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淡化”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
2.(2017·江蘇如皋一模,5)關于右圖漫畫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漫畫表明了直接選舉優(yōu)于間接選舉
B.其法律依據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C.該漫畫體現了我國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D.該漫畫說明了各級官員均由民選產生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村官直選”表明了直接選舉,但沒有涉及其優(yōu)于間接選舉,故A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與材料中“村官直選”相符,故B項正確;我國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材料中“村官直選”不符,故C項錯誤;各級
3、官員均由民選產生,與材料中“說不定能直選更大的干部”不符,故D項錯誤。
3.(2017·甘肅蘭州一模,32)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是特區(qū)實現“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區(qū)長治久安、繁榮穩(wěn)定的“定海神針”和“壓艙石”?!耙粐鴥芍啤狈结樀那疤崾? )
A.同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
B.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并存
C.原殖民國家勢力必須退出特區(qū)
D.特區(qū)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權利
答案 A
解析 “一國兩制”方針的前提是“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故A項正確;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并存是“一國兩制”內容的具體體現,非前提,故B項錯誤;“一國兩制”首先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臺
4、灣問題屬于中國內部問題,不存在殖民國家勢力退出特區(qū)的前提,故C項錯誤;在“一國兩制”下,特區(qū)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權利,這是“一國兩制”內容的具體體現,非前提,故D項錯誤。
4.(2017·河南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一模,30)它“實現了土地集體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確立了土地集體所有制基礎上以戶為單位的新型農業(yè)耕作模式”。材料中“新型農業(yè)耕作模式” ( )
A.有利于農業(yè)規(guī)?;a
B.不利于集體經濟的發(fā)展
C.促進了農業(yè)科技的提高
D.推動了農業(yè)生產商品化
答案 D
解析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將集體勞動變成個體勞動,不利于規(guī)模化生產,故A項錯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后充分調動了農
5、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fā)展,故B項錯誤;個體勞動的形式不利于改進生產技術,故C項錯誤;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多余的產品必然會流向市場,對農業(yè)商品化有一定的作用,故D項正確。
5.(2017·浙江寧波選考適應性考試,13)下圖是一則時事漫畫。該漫畫反映了( )
A.農業(yè)合作化高潮的出現 B.“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C.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結束
答案 C
解析 根據圖片,“一九八三年八月”,根據所學,農業(yè)合作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故A項錯誤;“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故B項錯誤;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1978
6、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故C項正確;1983年,人民公社化體制在全國逐步廢除,故D項錯誤。
6.(2016·廣東實驗中學高三考前熱身訓練,30)下表為國家統(tǒng)計局1978~2004年中國城鄉(xiāng)收入增長情況比較表(%)。數據反映出( )
年份
1978~1984
1984~1988
1988~1995
1995~2000
2000~2004
農村
13.9
2.1
3.8
2.9
4
城市
7.1
5.2
6.3
5.6
7.6
年份
1978
1985
1993
1995
2000
2004
城/鄉(xiāng)比值
2.4∶
7、1
1.7∶1
2.5∶1
2.5∶1
2.8∶1
3.2∶1
A.改革開放后中國農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在不斷增長
B.改革重心的轉移未能影響農民收入增長的速度
C.城市在市場化改革后更多地享有資源配置權
D.城鄉(xiāng)收入增長情況的變化不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答案 C
解析 “1978~2004年中國城鄉(xiāng)收入增長情況比較表”與人均收入不符,故A項錯誤;1978~1984為13.9%,而1984~1988為2.1%,與重心轉移到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有關,故B項錯誤;從1995~2004年,城鄉(xiāng)比值由2.5∶1上升到3.2∶1,是因為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故C項正確;城鄉(xiāng)收入
8、的增長情況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故D項錯誤。
7.(2016·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題一,35)“(2000年)中國75%的國有小型企業(yè)通過拍賣、租賃、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資等方式,轉變成非國有企業(yè)……85%以上的國有大中型企業(yè)改成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其中520戶國家重點企業(yè)有70%改成了多元持股的股份公司。”材料說明中國( )
A.國有企業(yè)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B.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
C.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臨嚴峻挑戰(zhàn)
答案 B
解析 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故A項錯誤;大部分國有企業(yè)都進行了適應市場需要的改革,表明社
9、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外開放格局,故C項錯誤;國有企業(yè)改革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前就已經展開,故D項錯誤。
8.(2017·浙江嘉興選考模擬,16)1993年,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這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三萬億大關,比上年又增長百分之十四。這一成就得益于( )
①人們思想的進一步解放?、谥泄彩拇笙嚓P決議的指導?、郜F代企業(yè)制度的廣泛建立
④互聯網的廣泛應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故①正確;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②
10、正確;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我國才提出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目標,故③錯誤;我國1995年全面開展互聯網業(yè)務,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
9.(2017·廣東茂名一模,33)1984年國慶,首都北京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深圳有兩輛彩車參加了游行,蛇口工業(yè)區(qū)彩車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從天安門廣場響遍大江南北。此口號( )
A.拉開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序幕
B.體現了經濟特區(qū)創(chuàng)新的實干精神
C.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標志
D.說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已經開始
答案 B
解析 經濟體制改革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就已經開始了,故A項錯誤;“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是
11、深圳特區(qū)發(fā)展的一個標志性口號,體現了經濟特區(qū)的實干精神,故B項正確;特區(qū)的做法是在社會主義前提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典范,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故C項錯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在1992年才開始,故D項錯誤。
10.(2017·黑龍江哈三中一模,31)1978年,中國政府全年簽訂了78億美元的外資引進協議,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額是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搶簽的合同。這反映出( )
A.對外開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資
B.中國完全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外交孤立
C.中國政府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
D.中國政府在工業(yè)化建設上的急躁冒進
答案 C
解析 對外開放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資發(fā)展經濟,提升國
12、力,故A項錯誤;1978年中國依然面臨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孤立,并沒有完全打破,故B項錯誤;根據題意,可知中國政府在1978年底快速引進外資以發(fā)展經濟,體現政府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故C項正確;材料中僅體現政府快速引進外資,未體現在工業(yè)化建設上的急躁冒進,故D項錯誤。
11.(2016·江蘇常州一模,9)鄧小平指出:“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參加任何集團,同誰都來往,同誰都交朋友?!覀冎v公道話,辦公道事?!毕铝懈黜椖茇瀼剜囆∑竭@一思想的是( )
A.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B.參加由亞非拉國家組成的不結盟運動
C.發(fā)展同各國友好關系,反對霸權主義
D.發(fā)展同新興
13、民族獨立國家的友好關系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時期我國采取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是同盟互助,故A項錯誤;中國不是不結盟運動成員國,故B項錯誤;發(fā)展同各國友好關系,反對霸權主義體現的是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故C項正確;發(fā)展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友好關系是在20世紀50年代,而不結盟外交政策是在新時期,故D項錯誤。
12.(2017·四川達州一模,35)1977~1979年間,中國領導人以及各類代表團的出訪活動呈現迅速增長勢頭,該出訪潮在特殊歷史時期發(fā)揮的特殊歷史作用主要是( )
A.服務于資金技術引進的需要
B.推動了改革開放事業(yè)的起步
C.促成中美正式建
14、立外交關系
D.開闊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視野
答案 B
解析 “文革”結束后最重要的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引進資金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故A項錯誤;全面改革開放是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最重要的任務,故B項正確;中美正式建交與出訪活動頻繁互為推動因素,為此時中國外交的其中一部分,故C項錯誤;開闊社會主義建設的視野并非重要作用,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2017·天津武清三模,13)二戰(zhàn)后現代化發(fā)展模式殊途同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在1945年之后,在理論上存在著兩個相反的典型社會形態(tài)。其中一端最好的體現者是蘇聯,所有的資本都由國家擁有,按照需要提供給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產和交
15、換都由公共權力機構預先制定計劃。在蘇聯式社會主義中,政府的角色是無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國來代表的,這種體制之下經濟交換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資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來選擇投資渠道并決定工作機會的提供。
在實踐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體制都不是純粹的,即使在資本主義國家,混合經濟也是通則,只不過政府干預的程度有所不同。蘇聯體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經濟自由的缺乏,以及對個體主動性的抑制;美國體制的主要缺陷則是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以及勞動者個人的經濟安全面對著的威脅。在“二戰(zhàn)”后的年代里,美國人力圖糾正其缺乏經濟安全的問題,其努力之巨,遠遠超過蘇聯人在糾正其缺乏自由的問題上所付出的努力。
—
16、—摘編自帕爾默《世界現代史》
(1)根據材料分別指出二戰(zhàn)后初期美蘇的經濟體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美蘇任意一國經濟體制的利弊。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濟領域進行了哪些調整?
(3)指出蘇聯模式對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有何影響?
(4)簡要說明美蘇體制給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經濟改革的啟示。
答案 (1)體制: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
美國:利:競爭機制,社會生產效率高。弊:周期性經濟危機,社會公平相對缺失。
蘇聯:利:社會相對公平,初期工業(yè)化速度快。弊:后期計劃經濟體制易陷入平均主義,導致效率低下。(美蘇任選其一作答)
17、
(2)調整:國家大力干預經濟;建立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際經濟體系。
(3)影響:農業(yè):農業(yè)集體化(或合作社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工業(yè):“一五”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所有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或斯大林模式)。(任答兩個方面)
(4)啟示:汲取了兩者的利弊經驗與教訓,形成和完善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加快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14.(2017·天津河西三模,12)中國近代的外交是屈辱的。但是,隨著抗戰(zhàn)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逐步提高,外交也逐步走向自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
18、國的抗戰(zhàn)支援了蘇聯和美國的“先歐后亞”戰(zhàn)略,使他們有可能集中力量在歐洲戰(zhàn)場先戰(zhàn)勝希特勒。在最后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更是起了不容抹殺的巨大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盟國在最后戰(zhàn)勝法西斯及對戰(zhàn)后世界秩序的安排等重大國際事務上,沒有中國的參加,是難以真正解決的。 ——齊世榮、吳于廑《世界史 現代史下編》
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材料三 1955年4月24日,亞非會議舉行最后一次全體會議,在《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
19、言》中提出了10項原則,這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fā)展。亞非會議是世界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里程碑。在萬隆精神的鼓舞下,亞非國家匯成一股新型的政治潮流,為20世紀60年代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奠定基礎。 ——張建華《世界現代史》
材料四 20世紀70年代中國以加入政治性國際組織為重點,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聯合國專門組織和附屬組織,并與國際奧委會、歐共體等建立合作關系。20世紀80年代,中國參加國際經貿和科技組織的活動劇增,先后加入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亞洲開發(fā)銀行等組織。中國還開始參加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逐步簽署了一系列裁軍、軍控文件和協議。
——據王
20、逸舟《中國外交六十年》、王玲《世界各國參與國際組織的比較研究》等整理
(1)依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二戰(zhàn)后中國取得世界大國地位的原因,并概括中國世界大國地位的體現。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并分析其實行的國內背景。
(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在萬隆會議中作出的外交貢獻;概括萬隆會議對現代國際關系的影響。
(4)依據材料四,概括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有哪些新發(fā)展?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些新發(fā)展的國際國內背景。
答案 (1)原因:中國的抗戰(zhàn)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二戰(zhàn)后中國的國際地位上升。
體
21、現:中國成為聯合國創(chuàng)始會員國之一,并成為常任理事國。
(2)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背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了民族獨立的任務;新中國誕生。
(3)貢獻: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引申發(fā)展為10項原則。
影響:推動了亞非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發(fā)展;為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奠定基礎。
(4)發(fā)展:參與國際組織的類型、深度與廣度方面有了更大發(fā)展;由重視政治到越來越多地重視經濟;并且承擔了諸如軍控等更多的責任。(答出兩點即可)
國內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需要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
國際背景:世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和全球化的潮流;聯合國逐漸擺脫美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