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物理 模擬新題特快專遞(第五期)專題二十二、動量和能量》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3高考物理 模擬新題特快專遞(第五期)專題二十二、動量和能量(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3高考模擬新題特快專遞第五期
專題二十二、動量和能量
m
v
M
θ
h
圖10
1.(2013北京市東城區(qū)聯(lián)考)如圖10所示在足夠長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靜止的質(zhì)量為M的斜面,斜面表面光滑、高度為h、傾角為θ。一質(zhì)量為m(m<M)的小物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向右運動,不計沖上斜面過程中機械能損失。如果斜面固定,則小物塊恰能沖到斜面頂端。如果斜面不固定,則小物塊沖上斜面后能達到的最大高度為
A.h
B.
C.
D.
【答案】 D
【解析】若斜面固定,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若斜面不固定,系統(tǒng)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有,由機
2、械能守恒定律可得,,以上三式聯(lián)立可得=
2.(2013深圳市南山區(qū)期末)如圖,質(zhì)量m=20kg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以初速度v0=10m/s滑上靜止在光滑軌道的質(zhì)量M=30kg、高h=0.8m的小車的左端,當車向右運動了距離d時(即A處)雙方達到共速?,F(xiàn)在A處固定一高h=0.8m、寬度不計的障礙物,當車撞到障礙物時被粘住不動,而貨物繼續(xù)在車上滑動,到A處時即做平拋運動,恰好與傾角為53°的光滑斜面相切而沿斜面向下滑動,已知貨物與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車與貨物共同速度的大小v1;
(2)貨物平拋時的水平速度v
3、2;
(3)車的長度L與距離d.
解:(1)車與貨物已經(jīng)到達共同速度,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
(3分)
得: (2分)
(2)貨物從小車上滑出之后做平拋運動,由平拋運動規(guī)律,得:
得: (2分)
(2分)
在斜面頂點分解速度如圖,由,
得: ?。?分)
(3)對于車,由動能定理,得:
?。?分)
得: (1分)
對于貨物,全程由動能定理,得:
4、
(3分)
得L=6.7m (1分)
3.(2013廣東省韶關市一模)如圖所示,固定點O上系一長L = 0.6 m的細繩,細繩的下端系一質(zhì)量m = 1.0 kg的小球(可視為質(zhì)點),原來處于靜止狀態(tài),球與平臺的B點接觸但對平臺無壓力,平臺高h = 0.80 m,一質(zhì)量M = 2.0 kg的物塊開始靜止在平臺上的P點,現(xiàn)對M施予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物塊M沿粗糙平臺自左向右運動到平臺邊緣B處與小球m發(fā)生正碰,碰后小球m在繩的約束下做圓周運動,經(jīng)最高點A時,繩上的拉力恰好等于擺球的重力,而M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點,其水平位移S = 1.2 m,不
5、計空氣阻力,g =10 m/s2 ,求:
(1)質(zhì)量為M物塊落地時速度大小?
(2)若平臺表面與物塊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5,物塊M與小球的初始距離為S1=1.3m,物塊M在P處的初速度大小為多少?
解析:(1)碰后物塊M做平拋運動,設其 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V3
…… ① (2分)
S = V3t …… ② (2分)
得:= 3.0 m/s …… ③ (1分)
落地時的豎直速度為:= 4.0 m/s …… ④ (1分)
所以物塊落地時的速度大?。? 5.0 m/s …… ⑤
(2)物塊與小球在B處碰撞,設碰撞前物塊的速度為V1,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為V2,
6、由動量守恒定律:
MV1 = mV2 + MV3 …… ⑥ (2分)
碰后小球從B處運動到最高點A過程中機械能守恒,設小球在A點的速度為VA:
…… ⑦(2分)
小球在最高點時依題給條件有: …… ⑧ (2分)
由⑦⑧解得:V2 = 6.0 m/s …… ⑨ (1分)
由③⑥⑨得:= 6.0 m/s …… ⑩ (1分)
物塊M從P運動到B處過程中,由動能定理:
… ⑾(2分)
解得:= 7.0 m/s …… ⑿ (1分)
4.(18分) (2013廣東省江門市期末)如圖所示,粗糙水平桌面PO長為L=1m,桌面距地面高度H=O.2m,在左
7、端P正上方細繩懸掛質(zhì)量為m的小球A,A在距桌面高度h=0.8m處自由釋放,與靜止在桌面左端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B發(fā)生對心碰撞,碰后瞬間小球A的速率為碰前瞬間的1/4, 方向仍向右,已知小物塊B與水平桌面PO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4,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碰前瞬間小球A的速率和碰后瞬間小物塊B的速率分別為多大;
(2)求小物塊B落地點與O點的水平距離。
解:(1)設碰前瞬間小球A的速度大小為,碰后瞬間小物塊B速度大小為 對小球A,由機能守恒定律 …(3分) …(1分)
對系統(tǒng),由動量守恒定律
…(3分)
8、 …(1分)
(2)設小物塊B由桌面右端O水平拋出速度大小為,由動能定理:
…(3分)
…(1分)
小物塊B由O水平拋出,豎直方向, …(2分)
解得 t=0.2s …(1分)
水平方向, …(2分)
x=0.2m …(1分)
5.(22分)(1)(2013廣州市天河區(qū)模擬)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滑塊B、C,該整體靜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F(xiàn)有一滑塊A從離水平面高h處的光滑曲面由靜止滑下,與滑塊B發(fā)生碰撞并立即粘在一起壓縮彈簧推動滑塊C向前運動。已知mA=m,mB =2m,m C=3m,重力加速度為g,求:
9、①滑塊A、B碰撞結束后瞬間的速度大??;
②彈簧第一次壓縮到最短時具有的彈性勢能。
解析:① 設滑塊A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為v1,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得
碰撞過程A、B所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設共同速度為v2,得
得
② 由A、B、C組成的系統(tǒng)在壓縮彈簧過程中系統(tǒng)的動量及機械能守恒,當A、B、C的速度相等時(設為v3),
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有
得
由機械能守恒有
6.(18分)如圖所示的軌道由半徑為R的1/4光滑圓弧軌道AB、豎直臺
10、階BC、足夠長的光滑水平直軌道CD組成.小車的質(zhì)量為M,緊靠臺階BC且上水平表面與B點等高.一質(zhì)量為m的可視為質(zhì)點的滑塊自圓弧頂端A點由靜止下滑,滑過圓弧的最低點B之后滑到小車上.已知M=4m,小車的上表面的右側固定一根輕彈簧,彈簧的自由端在Q點,小車的上表面左端點P與Q點之間是粗糙的,滑塊與PQ之間表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Q點右側表面是光滑的.求:
(1)滑塊滑到B點的瞬間對圓弧軌道的壓力大?。?
(2)要使滑塊既能擠壓彈簧,又最終沒有滑離小車,則小車上PQ之間的距離應在什么范圍內(nèi)?(滑塊與彈簧的相互作用始終在彈簧的彈性范圍內(nèi))
.解:(1)設滑塊滑到B點的速度大小為v,
11、到B點時軌道對滑塊的支持力為N,由機械能守恒定律有
①
滑塊滑到B點時,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②
聯(lián)立①②式解得 N=3mg ③
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滑塊在B點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
(2)滑塊最終沒有離開小車,滑塊和小車必然具有共同的末速度設為u,滑塊與小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有 ④
若小車PQ之間的距離L足夠大,則滑塊可能不與彈簧接觸就已經(jīng)與小車相對靜止,設滑塊恰好滑到Q點,由功能關系有 ⑤
聯(lián)立①④⑤式解得 ⑥
若小車PQ之間的距離L不是很大,則滑塊必然
12、擠壓彈簧,由于Q點右側是光滑的,滑塊必然被彈回到PQ之間,設滑塊恰好回到小車的左端P點處,由功能關系有
⑦
聯(lián)立①④⑦式解得 ⑧
綜上所述并由⑥⑧式可知,要使滑塊既能擠壓彈簧,又最終沒有離開小車,PQ之間的距離L應滿足的范圍是 ⑨
7.(18分)如圖所示,有兩塊大小不同的圓形薄板(厚度不計),質(zhì)量分別為M和m,半徑分別為R和r,兩板之間用一根長的輕繩相連結(未畫出)。開始時,兩板水平放置并疊合在一起,靜止于距離固定支架C高度處。然后自由下落到C上,支架上有一半徑為 ()的圓孔,圓孔與兩薄板中心均在圓板中心軸線上。薄板M與支架發(fā)生沒有機械能損失的碰
13、撞(碰撞時間極短)。碰撞后,兩板即分離,直到輕繩繃緊。在輕繩繃緊的瞬間,兩板具有共同速度V.不計空氣阻力,,求:
(1)兩板分離瞬間的速度大小V0 ;
(2)若,求輕繩繃緊時兩板的共同速度大小V ;
(3)若繩長未定,(K取任意值),其它條件不變,輕繩長度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使輕繩繃緊瞬間兩板的共同速度V方向向下。
解:(1) 開始 M與m自由下落,據(jù)機械能守恒:
(M+m)gh=(M+m)V02 (2分)
所以,V0==2m/s (2分)
(2)M碰撞支架后以V0返回作豎直上拋運動,m繼續(xù)下落做勻加速運動。經(jīng)時間t, M上升高度為h1,m下落高度為h2。則:
h1=
14、V0t-gt2
h2=V0t+gt2, (1分)
則h1+h2=2V0t=0.4m,
故: (1分)
設繩繃緊前M速度為V1, m的速度為V2,有
V1=V0-gt=2-10×0.1=1m/s (1分)
V2=V0+gt=2+10×0.1=3m/s (1分)
繩繃緊時,取向下為正方向,根據(jù)動量守恒,
mV2-MV1=(M+m)V(2分)
得 (1分)
(3)要使兩板共同速度V向下,由于為任意值,必須使M板反彈后在下落階段繩子才拉直。
當M剛到達最高點時,細繩繃緊,此時繩長最小。
薄板M速度減為0的時間 (1分)
薄板M上升的最大高度 (1分)
這段時間內(nèi)薄板m下降
(1分)
繩長 (1分)
當M下落到C處時,細繩繃緊,此時繩長最長。
當M落到C時,歷時 (1分)
薄板m下降距離為 (1分)
綜上可得,要使V向下,繩長應滿足。(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