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列與不等式》PPT課件.ppt

上傳人:san****019 文檔編號:20376214 上傳時間:2021-03-14 格式:PPT 頁數(shù):98 大?。?.92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數(shù)列與不等式》PPT課件.ppt_第1頁
第1頁 / 共98頁
《數(shù)列與不等式》PPT課件.ppt_第2頁
第2頁 / 共98頁
《數(shù)列與不等式》PPT課件.ppt_第3頁
第3頁 / 共9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4.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數(shù)列與不等式》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數(shù)列與不等式》PPT課件.ppt(9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一中 2013屆 文科數(shù)學考前講座 鄭漢洲 2013.5 知識網(wǎng)絡構建 二、數(shù)列與不等式 1、 數(shù)列通項及求和 主干知識整合 1 數(shù)列通項求解的方法 ( 1 ) 公式法 ; ( 2 ) 根據(jù)遞推關系求通項公式有 : 疊加法 ; 疊乘法 ; 轉化法 ( 3 ) 不完全歸納 法即從特殊到一般的 歸納法 ; ( 4 ) 用 a n S 1 n 1 S n S n 1 n 2 求解 2 數(shù)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 1 ) 公式法 ; ( 2 ) 分組法 ; ( 3 ) 裂項相消法 ; ( 4 ) 錯位相減 法 ; ( 5 ) 倒序相加法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公式法 如果所給數(shù)列滿足等差或者

2、等比數(shù)列的定義,則可 以求出 a 1 , d 或 q 后,直接代入公式求出 a n 或 S n . 例 1 ( 1 ) 已知正數(shù) 數(shù)列 a n 對任意 p , q N * , 都有 a p q a p a q , 若 a 2 4 , 則 a n ________. , ( 2 ) 數(shù)列 a n 為正項等比數(shù)列 , 若 a 2 1 , 且 a n a n 1 6 a n 1 ( n N , n 2 ) , 則此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 S n ________. ( 1 ) 2 n ( 2 ) 2 n 1 1 2 【解析】 ( 1 ) 由 a p q a p a q , a 2 4 , 可得 a 2

3、a 2 1 4 a 1 2 , 所以 a p 1 a p a 1 , 即 a p 1 a p a 1 2 , 即 數(shù)列 a n 為等比數(shù)列 , 所以 a n a 1 q n 1 2 2 n 1 2 n . ( 2 ) 設等比數(shù)列的公比為 q , 由 a n a n 1 6 a n 1 知 , 當 n 2 時 , a 2 a 3 6 a 1 . 再由數(shù)列 a n 為正項等比數(shù)列 , a 2 1 , 得 1 q 6 q , 化簡得 q 2 q 6 0 , 解得 q 3 或 q 2. q 0 , q 2 , a 1 1 2 , S n 1 2 1 2 n 1 2 2 n 1 1 2 . 【點評】 這

4、兩題都是由 “ a p q a p a q ” 和 “ a n a n 1 6 a n 1 ” 推出其他條件來確定基本量 , 不過第 ( 1 ) 小問中首先要確定該 數(shù)列的特征 , 而第 ( 2 ) 小問已經(jīng)明確是等比數(shù)列 , 代入公式列方 程求解即可 探究點二 根據(jù)遞推關系式求通項公式 如果所給數(shù)列遞推關系式,不可以用疊加法或疊乘法,在 填空題中可以用不完全歸納法進行研究 例 2 (1) 已知數(shù)列 a n 滿足 a 1 2 , a n 1 5 a n 13 3 a n 7 ( n N * ) ,則數(shù)列 a n 的前 100 項的和為 ________ (2) 已知數(shù)列 a n , b n 滿

5、足 a 1 1 , a 2 2 , b 1 2 ,且 對任意的正整數(shù) i , j , k , l ,當 i j k l 時,都有 a i b j a k b l ,則 1 2010 i 1 2 0 1 0 ( a i b i ) 的值是 ________ ( 1 ) 200 ( 2 ) 2012 【解析】 ( 1 ) 由 a 1 2 , a n 1 5 a n 13 3 a n 7 ( n N * ) 得 a 2 5 2 13 3 2 7 3 , a 3 5 3 13 3 3 7 1 , a 4 5 1 13 3 1 7 2 , 則 a n 是周期 為 3 的數(shù)列 , 所以 S 1 0 0 (

6、 2 3 1 ) 33 2 200. ( 2 ) 由題意得 a 1 1 , a 2 2 , a 3 3 , a 4 4 , a 5 5 ; b 1 2 , b 2 3 , b 3 4 , b 4 5 , b 5 6. 歸納得 a n n , b n n 1 ; 設 c n a n b n , c n a n b n n n 1 2 n 1 , 則數(shù)列 c n 是首項為 c 1 3 , 公差為 2 的等差數(shù) 列 , 問題轉化為求數(shù)列 c n 的前 2010 項和的平均數(shù) 所以 1 2010 i 1 2 0 1 0 ( a i b i ) 1 2010 2010 3 4021 2 2012. 【點

7、評】 根據(jù)數(shù)列的遞推關系求數(shù)列的通項 , 除了常 規(guī)的方法外 , 還可以用不完全歸納法進行研究 , 如數(shù)列周期 性的研究 探究點三 數(shù)陣問題 數(shù)陣問題主要指的是不僅僅是將數(shù)排成一列的數(shù)列,而是 既有行的排列也有列的排列的數(shù)字規(guī)律變換的研究 例 3 所有正奇數(shù)如下數(shù)表排列 ( 表中下一行中的數(shù)的個數(shù) 是上一行中數(shù)的個數(shù)的 2 倍 ) : 第一行 1 第二行 3 5 第三行 7 9 11 13 則第 6 行中的第 3 個數(shù)是 ________ 67 【解析】 先計算第六行第三個數(shù)為正奇數(shù)排列的第幾個 數(shù) , 由 1 2 4 8 16 3 34 得所求的數(shù)為第 34 個 , 所以 2 34 1 67

8、. 【點評】 數(shù)陣問題中第 m 行的第 n 個數(shù)的研究,需要分兩 步研究,第一步研究每一行的數(shù)變換規(guī)律,第二步再研究列的變 換規(guī)律本題實為將一個等差數(shù)列分成了若干部分進行研究 探究點四 數(shù)列的特殊求和方法 數(shù)列的特殊求和方法中以錯位相減法較為難掌握,其中通 項公式 a n b n 的特征為 a n 是等差數(shù)列, b n 是等比數(shù)列 例 4 在各項均為正數(shù)的等比數(shù)列 a n 中 , 已知 a 2 2 a 1 3 , 且 3 a 2 , a 4 , 5 a 3 成等差數(shù)列 ( 1 ) 求數(shù)列 a n 的通項公式 ; ( 2 ) 設 b n lo g 3 a n , 求數(shù)列 a n b n 的前 n

9、 項和 S n . 【解答】 (1) 設 a n 公比為 q ,由題意得 q 0 , 且 a 2 2 a 1 3 , 3 a 2 5 a 3 2 a 4 , 即 a 1 q 2 3 , 2 q 2 5 q 3 0 , 解得 a 1 3 , q 3 或 a 1 6 5 , q 1 2 ( 舍去 ) , 所以數(shù)列 a n 的通項公式為 a n 3 3 n 1 3 n , n N * . (2) 由 (1) 可得 b n log 3 a n n ,所以 a n b n n 3 n . 所以 S n 1 3 2 3 2 3 3 3 n 3 n , 3 S n 1 3 2 2 3 3 3 3 4 n 3

10、 n 1 . 得, 2 S n 3 (3 2 3 3 3 n ) n 3 n 1 (3 3 2 3 3 3 n ) n 3 n 1 , 3 1 3 n 1 3 n 3 n 1 3 2 (1 3 n ) n 3 n 1 3 2 n 1 2 3 n 1 . 所以數(shù)列 a n b n 的前 n 項和為 S n 3 4 2 n 1 4 3 n 1 . 【點評】 本題考查等差數(shù)列 、 等比數(shù)列的基礎知識 , 第 ( 1 ) 問求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 主要是用解方程組的方法求出首 項和公比 , 注意取舍 ; 第 ( 2 ) 問 , 求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 , 主要考 查錯位相減法 錯位相減時要注意各項的位置要

11、錯開 , 還要 注意 2 S n 的左邊的系數(shù)要處理后 , 才算求出 S n , 最后還需要 用 n 1 , 2 進行檢驗 規(guī)律技巧提煉 1 數(shù)列通項公式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相鄰項之間的關 系, 江蘇卷對遞推關系的考查不多,填空題中出現(xiàn)復雜遞推關系 時,可以用不完全歸納法研究 在解答題中主要是轉化為等差、 等比數(shù)列的基本量的求解 2 數(shù)列求和問題中特殊求和方法在江蘇卷的考查也不多, 主要還是利用公式法求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再論證和的性質,故 不過多涉及求和的技巧以及項的變形 2、等差、等比數(shù)列的性質 2. 證明數(shù)列是等差或等比數(shù)列的方法 ( 1 ) 等差數(shù)列 定義法 : a n 1 a n d (

12、 n N * ) ; 等差中項法 : 2 a n 1 a n a n 2 ( n N * ) ( 2 ) 等比數(shù)列 定義法 : a n 1 a n q ( n N * ) ; 等比中項 : a 2 n 1 a n a n 2 ( n N * )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等差、等比中項性質 等差中項和等比中項不僅僅可以解決兩項和 ( 積 ) 之間的 等量關系,也可以進一步推廣至若干項如,若 m n p r s t,則等差數(shù)列有 a m a n a p a r a s a t;等比數(shù)列有 a m a n a p a r a s a t . 例 1 ( 1 ) 2 01 1 廣東卷 等差數(shù)列 a n

13、 前 9 項的和等于前 4 項的和 若 a 1 1 , a k a 4 0 , 則 k ________. ( 2 ) 已知各項均為正數(shù)的等比數(shù)列 a n , a 1 a 2 a 3 5 , a 7 a 8 a 9 10 , 則 a 1 a 2 a 9 __ ______. (1) 10 (2)50 3 2 【解析】 (1) 由 S 9 S 4 ,所以 a 5 a 6 a 7 a 8 a 9 0 ,即 5 a 7 0 ,所以 a 7 0 , 由 a 7 a 1 6 d 得 d 1 6 ,又 a k a 4 0 , 即 a 1 ( k 1) 1 6 a 1 3 1 6 0 , 即 ( k 1)

14、1 6 3 2 ,所以 k 1 9 ,所以 k 10. (2) 由等比數(shù)列的性質知 a 1 a 2 a 3 ( a 1 a 3 ) a 2 a 3 2 5 , a 7 a 8 a 9 ( a 7 a 9 ) a 8 a 3 8 10 ,所以 a 2 a 8 50 1 3 , 所以 a 1 a 2 a 9 a 9 5 ( a 2 a 8 ) 9 50 3 2 . 【點評】 等差中項和 等比中項的本質是整體思想運用 , 用來實現(xiàn)等量項之間的代換 這是在數(shù)列運用基本量研究外 的一個重要的處理問題的手段 探究點二 數(shù)列單調性的研究 數(shù)列的單調性研究方法有三種:一是用數(shù)列的單調性的定 義,如 a n 1

15、 a n ;二是若數(shù)列是等差或等比數(shù)列可以觀察其通 項的系數(shù)特征;三是可以構造相應的函數(shù),通過函數(shù)單調性得 到對應數(shù)列的單調性 例 2 有 n 個首項都是 1 的等差數(shù)列,設第 m 個數(shù)列的第 k 項為 a mk ( m , k 1,2,3 , , n , n 3) ,公差為 d m ,并且 a 1 n , a 2 n , a 3 n , , a nn 成等差數(shù)列且 d m (2 m ) d 1 ( m 1) d 2 . (1) 當 d 1 1 , d 2 3 時,將數(shù)列 d m 分組如下: ( d 1 ) , ( d 2 , d 3 , d 4 ) , ( d 5 , d 6 , d 7 ,

16、 d 8 , d 9 ) , ( 每組數(shù)的個數(shù)構成 等差數(shù)列 ) 設前 m 組中所有數(shù)之和為 ( c m ) 4 ( c m 0) ,求數(shù)列 2 c n d n 的前 n 項和 S n ; (2) 設 N 是不超過 20 的正整數(shù),當 n N 時,對于 (1) 中的 S n , 求 使得不等式 1 50 ( S n 6) d n 成立的所有 N 的值 【解答】 ( 1 ) 當 d 1 1 , d 2 3 時 , d m 2 m 1 ( m N * ) 數(shù)列 d m 分組如下 : ( d 1 ) , ( d 2 , d 3 , d 4 ) , ( d 5 , d 6 , d 7 , d 8 ,

17、d 9 ) , 按分組規(guī)律 , 第 m 組中有 ( 2 m 1 ) 個奇數(shù) , 所以第 1 組到第 m 組共有 1 3 5 ( 2 m 1 ) m 2 個奇數(shù) 注意到前 k 個奇數(shù)的和為 1 3 5 ( 2 k 1 ) k 2 , 所以前 m 2 個奇數(shù)的和為 ( m 2 ) 2 m 4 . 即前 m 組中所有數(shù)之和為 m 4 , 所以 ( c m ) 4 m 4 . 因為 c m 0 , 所以 c m m , 從而 2 c m d m ( 2 m 1 ) 2 m ( m N * ) 所以 S n 1 2 3 2 2 5 2 3 7 2 4 ( 2 n 3 ) 2 n 1 ( 2 n 1 )

18、2 n , 2 S n 1 2 2 3 2 3 5 2 4 ( 2 n 3 ) 2 n ( 2 n 1 ) 2 n 1 , 故 S n 2 2 2 2 2 2 3 2 2 4 2 2 n ( 2 n 1 ) 2 n 1 2 ( 2 2 2 2 3 2 n ) 2 ( 2 n 1 ) 2 n 1 2 2 2 n 1 2 1 2 ( 2 n 1 ) 2 n 1 ( 3 2 n ) 2 n 1 6. 所以 S n ( 2 n 3 ) 2 n 1 6. ( 2 ) 由 ( 1 ) 知 d n 2 n 1 ( n N * ) , S n ( 2 n 3 ) 2 n 1 6 ( n N * ) 故不等式

19、1 50 ( S n 6 ) d n 就是 ( 2 n 3 ) 2 n 1 50 ( 2 n 1 ) 考慮函數(shù) f ( n ) ( 2 n 3 ) 2 n 1 50 ( 2 n 1 ) ( 2 n 3 )( 2 n 1 50 ) 10 0. 當 n 1 , 2 , 3 , 4 , 5 時 , 都有 f ( n ) 0 , 即 ( 2 n 3 ) 2 n 1 0 , 注意到當 n 6 時 , f ( n ) 單調遞增 , 故有 f ( n ) 0. 因此當 n 6 時 , ( 2 n 3 ) 2 n 1 50 ( 2 n 1 ) 成立 , 即 1 50 ( S n 6 ) d n 成立 所以 ,

20、 滿足條件的所有正整數(shù) N 6 , 7 , , 20. 【點評】 本題第二小問構造了函數(shù) f ( n ) (2 n 3 )(2 n 1 50) 100 ,其中所構成的函數(shù)為一次函數(shù)與指數(shù)函數(shù)的乘積函數(shù),由于 g ( n ) 2 n 3 , h ( n ) 2 n 1 50 都是單調遞增函數(shù),但不是恒正,故只有當 n 6 時才能保證恒正,這樣得到的函數(shù) f ( n ) 才是單調遞增函數(shù),前五 項的性質,可以代入后一一進行比較 探究點三 等差、等比數(shù)列的證明 等差、等比數(shù)列的證明方法有兩種:一是用數(shù)列的定義; 二是等差中項或等比中項,但其本質都是根據(jù)條件尋求相鄰兩 項或幾項之間的關系 例 3 已知

21、數(shù)列 a n , b n 滿足 b n a n 1 a n ,其中 n 1 ,2,3 , . (1) 若 a 1 1 , b n n ,求數(shù)列 a n 的通項公式; (2) 若 b n 1 b n 1 b n ( n 2) ,且 b 1 1 , b 2 2. 記 c n a 6 n 1 ( n 1) , 求證:數(shù)列 c n 為等差數(shù)列 【解答】 (1) 當 n 2 時,有 a n a 1 ( a 2 a 1 ) ( a 3 a 2 ) ( a n a n 1 ) a 1 b 1 b 2 b n 1 1 n 1 n 2 n 2 2 n 2 1. 又因為 a 1 1 也滿足上式, 所以數(shù)列 a n

22、 的通項為 a n n 2 2 n 2 1. (2) 因為對任意的 n N * 有 b n 6 b n 5 b n 4 1 b n 3 b n 1 b n 2 b n , 所以 c n 1 c n a 6 n 5 a 6 n 1 b 6 n 1 b 6 n b 6 n 1 b 6 n 2 b 6 n 3 b 6 n 4 1 2 2 1 1 2 1 2 7( n 1) , 所以數(shù)列 c n 為等差數(shù)列 【點評】 本題中 c n 是由 a n 構成 , 而數(shù)列 a n 又由數(shù) 列 b n 構成 , 所以本題要證明數(shù)列 c n 是等差數(shù)列 , 其本質還 是論證數(shù)列 b n 的特征 , 其中 b n

23、6 b n 是數(shù)列周期性的證明 規(guī)律技巧提煉 1 等差、等比數(shù)列性質很多,在江蘇卷的考查中以等差 中項和等比中項的考查為主,在運用該 技巧時,要注意該等式 兩邊的項數(shù)必須相等即兩項與兩項互換,三項與三項互換 2 在運用函數(shù)判斷數(shù)列的單調性時,要注意函數(shù)的自變 量為連續(xù)的,數(shù)列的自變量為不連續(xù)的,所以函數(shù)性質不能夠 完全等同于數(shù)列的性質 有些數(shù)列會出現(xiàn)前后幾項的大小不 一,從某一項開始才符合遞增或遞減的特征,這時前幾項中每 一項都必須研究 3 由一個數(shù)列構造生成的新數(shù)列,再證明其是否是等差 或等比數(shù)列時,如果已經(jīng)有通項公式,則可以直接由通項公式 的特征判斷,如果只有遞推關系,則需要用定義來證明

24、3、數(shù)列中的等量關系 主干知識整合 1 等差、等比數(shù)列中常見的等量關系 ( 1 ) a n a 1 a 2 a 1 a n a n 1 及 a n a 1 ( a 2 a 1 ) ( a n a n 1 ) ( 2 ) 2 a n a n 1 a n 1 ; a 2 n a n 1 a n 1 . ( 3 ) a n a m ( n m ) d ; a n a m q n m . ( 4 ) 等差數(shù)列前 n 項和 S n An 2 Bn ( n N * ) ; 等比數(shù)列前 n 項和 S n c c q n ( q 1 ) 2 論證恒等關系的方法和思想 ( 1 ) 方程恒有解 方程 ax b 0

25、 恒有解的充要條件為 a b 0 ; 方程 ax 2 bx c 0 恒有解的充要條件為 a b c 0 ; 方程 a 1 x n b 1 a 2 x n b 2 恒有解的充要條件為 a 1 a 2 , b 1 b 2 . ( 2 ) 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對于一些無從下手的恒成立問題 , 可以先從 n 1 , n 2 進行研 究得到相應的參數(shù)的值 , 再論證對于一般的情況也成立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轉化為等差、等比數(shù)列問題 通過題干所給等式條件,將所研究的數(shù)列問題轉化為等差 或等比數(shù)列進行研究,其中過程需要用等差或等比數(shù)列的定義 進行轉化 例 1 已知 a n 是遞增的等差數(shù)列,滿足 a 2

26、 a 4 3 , a 1 a 5 4. (1) 求數(shù)列 a n 的通項公式和前 n 項和公式; (2) 設數(shù)列 b n 對 n N * 均有 b 1 3 b 2 3 2 b n 3 n a n 1 成立, 求數(shù)列 b n 的通項公式 【解答】 (1 ) a 1 a 5 a 2 a 4 4 ,再由 a 2 a 4 3 , 可解得 a 2 1 , a 4 3 或 a 2 3 , a 4 1 , 又 a n 為遞增數(shù)列, a 2 1 , a 4 3. d a 4 a 2 4 2 1 , a n 1 1 ( n 2) n 1 , S n n 2 ( a 2 a n 1 ) n n 1 2 . (2 )

27、 由 b 1 3 b 2 3 2 b n 3 n a n 1 得,當 n 2 時, b 1 3 b 2 3 2 b n 1 3 n 1 a n , 兩式相減得 b n 3 n a n 1 a n 1 ( n 2) , b n 3 n ( n 2) . 當 n 1 時, b 1 3 a 2 , a 2 1 , b 1 3. 綜合 知 b n 3 n . 【點評】 本題中所給的恒等式 b 1 3 b 2 3 2 b n 3 n a n 1 , 其本質為數(shù)列 b n 3 n 前 n 項和與 a n 1 之間的關系 , 利用 a n S 1 n 1 , S n S n 1 n 2 , 將其轉化為數(shù)列性

28、質的論證 , 從而轉化為 等比數(shù)列進行研究 探究點二 子數(shù)列或衍生數(shù)列問題 子數(shù)列和衍生數(shù)列問題都是指由原數(shù)列中的若干項打亂順 序或進行運算后重新組成新的數(shù)列問題 例 2 已知數(shù)列 a n 滿足 a 1 a 2 a n n 2 ( n N * ) ( 1 ) 求數(shù)列 a n 的通項公式 ; ( 2 ) 對任意給定的 k N * , 是否存在 p , r N * ( k p r ) 使 1 a k , 1 a p , 1 a r 成等差數(shù)列 ? 若存在 , 用 k 分別表示 p 和 r ; 若不存在 , 請說明理由 ; 【解答】 (1) 當 n 1 時, a 1 1 ; 當 n 2 , n N

29、* 時, a 1 a 2 a n 1 ( n 1) 2 , 所以 a n n 2 ( n 1) 2 2 n 1 ; 當 n 1 時,也適合 綜上所述, a n 2 n 1( n N * ) (2) 當 k 1 時,若存在 p , r 使 1 a k , 1 a p , 1 a r 成等差數(shù)列,則 1 a r 2 a p 1 a k 3 2 p 2 p 1 . 因為 p 2 ,所以 a r 2. ( 1 ) 證明 : 數(shù)列 a n 1 為等比數(shù)列 ; ( 2 ) 若 a 2 3 , 求數(shù)列 a n 的通項公式 ; ( 3 ) 對于 ( 2 ) 中數(shù)列 a n , 若數(shù)列 b n 滿足 b n l

30、og 2 ( a n 1 )( n N * ) , 在 b k 與 b k 1 之間插入 2 k 1 ( k N * ) 個 2 , 得到一個新的數(shù)列 c n , 試問 : 是否存在正整數(shù) m , 使得數(shù)列 c n 的前 m 項的和 T m 201 1 ? 如果存在 , 求出 m 的值 ; 如果不存在 , 說明理由 【解答】 (1) 證明:因為 2 S n pa n 2 n ,所以 2 S n 1 pa n 1 2( n 1) , 所以 2 a n 1 pa n 1 pa n 2 ,所以 a n 1 p p 2 a n 2 p 2 ,所以 a n 1 1 p p 2 ( a n 1) 因為 2

31、 a 1 pa 1 2 ,所以 a 1 2 p 2 0 ,所以 a 1 1 0 , 所以 a n 1 1 a n 1 p p 2 0 ,所以數(shù)列 a n 1 為等比數(shù)列 (2) 由 (1) 知 a n 1 p p 2 n ,所以 a n p p 2 n 1 ,又因為 a 2 3 ,所以 p p 2 2 1 3 , 所以 p 4 ,所以 a n 2 n 1. (3) 由 (2) 得 b n l og 2 2 n ,即 b n n ( n N * ) ,數(shù)列 c n 中, b k ( 含 b k 項 ) 前的所有項的和是: (1 2 3 k ) (2 0 2 1 2 2 2 k 2 ) 2 k k

32、 1 2 2 k 2 , 當 k 10 時,其和是 55 2 10 2 1077 201 1 , 又因為 201 1 1 077 934 467 2 ,是 2 的倍數(shù), 所以當 m 10 (1 2 2 2 2 8 ) 467 988 時, T m 2 01 1 ,所以存在 m 988 使 得 T m 201 1 . 【點評】 在原數(shù)列中插入若干個數(shù)構成的新數(shù)列問題, 關 鍵是弄清楚原數(shù)列的項在新數(shù)列中的特征,插入的若干個數(shù)與原 數(shù)列項之間的關系 探究點三 數(shù)列新定義問題 數(shù)列中的新定義問題主要將其轉化為關于數(shù)列相關參數(shù) 的基 本等式,其實等差數(shù)列也是一個定義其本質是 a n 1 a n d .

33、 例 4 設數(shù)列 a n 是一個無窮數(shù)列,記 T n i 1 n 2 2 i 1 a i 2 a 1 a 3 2 n 2 a n 1 , n N * . (1) 若 a n 是等差數(shù)列,證明:對于任意的 n N * , T n 0 ; (2) 對任意的 n N * ,若 T n 0 ,證明: a n 是等差數(shù)列; (3) 若 T n 0 ,且 a 1 0 , a 2 1 ,數(shù)列 b n 滿足 b n 2 a n ,由 b n 構成一個新數(shù)列 3 , b 2 , b 3 , 設這個新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為 S n ,若 S n 可以寫成 a b , ( a , b N , a 1 , b 1) ,

34、則稱 S n 為 “ 好和 ” 問 S 1 , S 2 , S 3 , 中是否存在 “ 好和 ” ,若存在,求出所有 “ 好和 ” ;若 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答】 (1) 證明:對于任意的正整數(shù) n , T n i 1 n 2 2 i 1 a i 2 a 1 a 3 2 n 2 a n 1 , 2 T n 2 i 1 n 2 2 i 1 a i 4 a 1 2 a 3 2 n 3 a n 1 , 將上面兩等式作差得: T n a 3 a 1 i 1 n 1 2 i ( a i 1 a i ) 2 n 2 ( a n 1 a n 2 ) 數(shù)列 a n 是等差數(shù)列,設其公差為 d , T n 2

35、 d d i 1 n 1 2 i 2 n 2 d 0 , T n 0. ( 2 ) 對于任意的正整數(shù) n , T n i 1 n 2 2 i 1 a i 2 a 1 a 3 2 n 2 a n 1 0 , T n 1 i 1 n 3 2 i 1 a i 2 a 1 a 3 2 n 3 a n 2 0 , 將上面兩等式作差得 : a n 1 2 a n 2 a n 3 0. 由 T 1 i 1 3 2 i 1 a i 2 a 1 a 3 2 3 a 2 0 即 a 3 a 2 a 2 a 1 , 綜上 , 對 一切正整數(shù) n , 都有 a n 1 2 a n a n 1 0 , 所以數(shù)列 a n

36、 是等差數(shù)列 (3 ) 由 (2 ) 知 a n 是等差數(shù)列,其公差是 1 , 所以 a n a 1 ( n 1) n 1 , b n 2 a n 2 n 1 . 當 n 2 時, S n 3 2 4 2 n 1 2 n 1 , S 1 3 , 所以對正整數(shù) n 都有 S n 2 n 1. 由 a b 2 n 1 , a b 1 2 n , a , b N , a 1 , b 1 , a 只能是不小于 3 的奇數(shù) 當 b 為偶數(shù)時, a b 1 a b 2 1 a b 2 1 2 n , 因為 a b 2 1 和 a b 2 1 都是大于 1 的正整數(shù), 所以存在正整數(shù) t , s ,使得 a

37、 b 2 1 2 s , a b 2 1 2 t , 2 s 2 t 2,2 t (2 s t 1) 2,2 t 2 且 2 s t 1 1 , t 1 , s 2 ,相應的 n 3 ,即 有 S 3 3 2 , S 3 為好和; 當 b 為奇數(shù)時, a b 1 ( a 1) (1 a a 2 a b 1 ) ,由于 1 a a 2 a b 1 是 b 個奇數(shù)之和,仍為奇數(shù),又 a 1 為正偶數(shù),所以 ( a 1) (1 a a 2 a b 1 ) 2 n 不成立,這時沒有好和 【點評】 本題中的新定義了 “ 好和 ” , 其本質為 2 n 1 a b 是否有相應的整數(shù)解 , 這類問題需要對式

38、子的結構的特征 , 參數(shù) a , b , n 的特征進行分析 , 多用特殊值先代入常識 , 再進 行一般的論證 例 201 1 江蘇卷 設 M 為部分正整數(shù)組成的集合 , 數(shù)列 a n 的首項 a 1 1 , 前 n 項的和為 S n , 已知對任意的整數(shù) k M , 當整數(shù) n k 時 , S n k S n k 2 ( S n S k ) 都成立 ( 1 ) 設 M 1 , a 2 2 , 求 a 5 的值 ; ( 2 ) 設 M 3 , 4 , 求數(shù)列 a n 的通項公式 【分析】 本題所給的 S n k S n k 2 ( S n S k ) 為前 n 項和 之間的遞推關系式 , 將該

39、遞推關系式轉化為通項之間的關系 式是本題的關鍵 , 還需要用到分類 討論的思想 , 其實本題的 第一小問是本題的簡單化的嘗試 【解 答 】 ( 1 ) 由題設知,當 n 2 時, S n 1 S n 1 2 ( S n S 1 ) , 即 ( S n 1 S n ) ( S n S n 1 ) 2 S 1 .從而 a n 1 a n 2 a 1 2 ,又 a 2 2 , 故當 n 2 時, a n a 2 2 ( n 2 ) 2 n 2 ,所以 a 5 的值為 8. ( 2 ) 由題設知,當 k M 3 , 4 ,且 n k 時, S n k S n k 2 ( S n S k ) 且 S n

40、 1 k S n 1 k 2 ( S n 1 S k ) , 兩式相減得 a n 1 k a n 1 k 2 a n 1 , 即 a n 1 k a n 1 a n 1 a n 1 k , 所以當 n 8 時, a n 6 , a n 3 , a n , a n 3 , a n 6 成等差數(shù)列,且 a n 6 , a n 2 , a n 2 , a n 6 也成等差數(shù)列, 從而當 n 8 時, 2 a n a n 3 a n 3 a n 6 a n 6 , ( * ) 且 a n 6 a n 6 a n 2 a n 2 , 所以當 n 8 時, 2 a n a n 2 a n 2 , 即 a

41、n 2 a n a n a n 2 , 于是,當 n 9 時, a n 3 , a n 1 , a n 1 , a n 3 成等差數(shù)列, 從而 a n 3 a n 3 a n 1 a n 1 , 故由 (*) 式知 2 a n a n 1 a n 1 ,即 a n 1 a n a n a n 1 . 當 n 9 時,設 d a n a n 1 .當 2 m 8 時, m 6 8 , 從而由 (*) 式知 2 a m 6 a m a m 12 ,故 2 a m 7 a m 1 a m 13 , 從而 2( a m 7 a m 6 ) a m 1 a m ( a m 13 a m 12 ) , 于

42、是 a m 1 a m 2 d d d .因此 a n 1 a n d 對任意 n 2 都成立 又由 S n k S n k 2 S n 2 S k ( k 3,4) 可知 ( S n k S n ) ( S n S n k ) 2 S k , 故 9 d 2 S 3 且 16 d 2 S 4 .解得 a 4 7 2 d ,從而 a 2 3 2 d , a 1 1 2 d . 因此,數(shù)列 a n 為等差數(shù)列,由 a 1 1 知 d 2 , 所以數(shù)列 a n 的通項公式為 a n 2 n 1. 規(guī)律技巧提煉 1 數(shù)列中恒等關系和有解問題主要是建立關于數(shù)列中基 本量或相關參數(shù)的方程,再進一步論證該

43、方程是否有整數(shù)解問 題,其中該方程的研究是關鍵,一般可從以下如奇偶數(shù)、約數(shù)、 有理數(shù)、無理數(shù)等方面論證,也可以先利用參數(shù)范圍,代入相 關的整數(shù)研究 2 數(shù)列中的子數(shù)列或衍生數(shù)列問題,需要弄清楚該項在 原數(shù)列中的特征和在新數(shù)列中的特征,代入時要注意分辨清 楚 4、數(shù)列中的不等關系 主干知識整合 一、數(shù)列中的不等關系 1 有關 a n 、 S n 的取值范圍或最值問題 2 有關參數(shù)如 d 或 q 取值范圍的求解 3 有關 a n 與 a m 間的大小關系論證 4 有關 S n 與 S m 間的大小關系論證 二、常見的論證方法 1 構造相應的函數(shù)求解 2 作差或作商直接比較 3 用基本不等式論證 要

44、點熱點探究 有關 a n 或 S n 的最值問題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定 義論證 a n 或 S n 的單調性后,再得出最值;二是構造對應的函 數(shù),用函數(shù)思想解決最值,再回到數(shù)列研究 例 1 設數(shù)列 a n 的前 n 項和為 S n ,已知 1 S 1 1 S 2 1 S n n n 1 (n N * ) (1) 求 S 1 , S 2 及 S n ; (2) 設 b n 1 2 a n ,若對一切 n N * ,均有 k 1 n b k 1 m , m 2 6 m 16 3 , 求實數(shù) m 的取值范圍 探究點一 有關 a n 或 S n 的最值問題 【解答】 依題意, n 1 時, S

45、1 2 ; n 2 時, S 2 6. 因為 1 S 1 1 S 2 1 S n n n 1 ( n N * ) , n 2 時, 1 S 1 1 S 2 1 S n 1 n 1 n , 所以 1 S n n n 1 n 1 n ,所以 S n n ( n 1) 上式對 n 1 也成立,所以 S n n ( n 1)( n N * ) (2 ) 當 n 1 時, a 1 2 ,當 n 2 時, a n S n S n 1 2 n , 所以 a n 2 n ( n N * ) b n 1 4 n , b n b n 1 1 4 ,所以數(shù)列 b n 是等比數(shù)列, 則 k 1 n b k 1 4 1

46、 1 4 n 1 1 4 1 3 1 1 4 n . 因為 1 3 1 1 4 n 隨 n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 1 4 k 1 n b k 1 3 , 由 1 m 1 4 , m 2 6 m 16 3 1 3 , 得 m 4 , m 1 或 m 5 , 所以 m 0 且 a 1 ,探究不等式 A n B n 1 A n B n 是否對一切正整數(shù) n 恒成立? 探究點 二 數(shù)列中比較大小問題 【解答】 (1 ) 因為等差數(shù)列 a n 中, a 1 18 , d 1 18 , 所以 a m a 1 ( m 1) d 1 18 m . 因為等差數(shù)列 b n 中, b 14 36 , d 2 2917

47、 , 所以 b m 14 b 14 md 2 36 md 2 . 又因為 a 2 m b m 14 45 ,所以 (1 8 m ) 2 md 2 9 , 故有 d 2 324 m 2 9 m 2917 ,因為 m N * ,所以 m 9 , m N * ; (2 ) 因為 a k b k 0 , S 14 2 S k ,所以 b k 1 b k 2 b 14 S k , 即 b k b k 1 b k 2 b 14 S k ,所以有 15 k 0 36 2 k 18 0 2 , 解得 k 10. 由 a k a 1 ( k 1) d 1 , b k b 14 ( k 14) d 2 知, d

48、1 2 , d 2 9 , 所以 a n 20 2 n , b n 9 n 90. 因為 a n 20 2 n , b n 9 n 90 , 所以 A n aa n a 20 2 n ( a 10 n ) 2 , B n a 9 n 90 ( a n 10 ) 9 . 又 A n B n 10 且 a 1 , 當 a 1 時 , 若 n 10 時 , ( A n 1 )( B n 1 ) ( a 0 1 )( a 0 1 ) 0 , 若 n 1 , a n 10 10 時 , a 10 n 1 , 所以 ( A n 1 )( B n 1 ) 0 成立 , 所以當 a 1 時 , 對任意 n N

49、 * , 有 ( A n 1 )( B n 1 ) 0 成立 同理可證 , 當 0 a 0 且 a 1 時 , 對任意 n N * , A n B n 1 A n B n . 【點評】 本題中證 A n B n 1 A n B n 成立,首先做了等價 轉化,即 ( A n 1)( B n 1) 0 ,進而變成了指數(shù)不等式的解的問題, 通過分類討論進行論證兩個因式的正負,從而得到結果 參數(shù)取值范圍問題與函數(shù)中參數(shù)取值范圍處理類似,可以 解關于參數(shù)的不等式,若與恒成立有關的問題,可先參數(shù)分離 再轉化為相關函數(shù)的值域問題 例 3 將數(shù)列 a n 中的所有項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兩項的規(guī)則排成如下數(shù)表:

50、a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已知表中的第一列數(shù) a 1 , a 2 , a 5 , 構成一個等差數(shù)列,記為 b n ,且 b 2 4 , b 5 10. 表中每一行正中間一個數(shù) a 1 , a 3 , a 7 , 構成數(shù)列 c n ,其前 n 項和為 S n . (1) 求數(shù)列 b n 的通項公式; (2) 若上表中,從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數(shù)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均構成等比數(shù)列,公比 為同一個正數(shù),且 a 13 1. 求 S n ; 記 M n |( n 1) c n , n N * , 若集合 M 的元素個數(shù)為 3 ,求實數(shù) 的取值范圍 探究點 三 有關

51、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 【解答】 ( 1 ) 設數(shù)列 b n 的公差為 d , 則 b 1 d 4 , b 1 4 d 10 , 解得 b 1 2 , d 2 , 所以 b n 2 n . ( 2 ) 設每一行組成的等比數(shù)列的公比為 q . 由于前 n 行共有 1 3 5 ( 2 n 1 ) n 2 個數(shù) , 且 3 2 134 2 , 所以 a 10 b 4 8. 所以 a 13 a 10 q 3 8 q 3 , 又 a 13 1 , 解得 q 1 2 . 因此 c n 2 n 1 2 n 1 n 2 n 2 . 所以 S n c 1 c 2 c n 1 c n 1 2 1 2 2 0 n 1 2

52、n 3 n 2 n 2 , 1 2 S n 1 2 0 2 2 1 n 1 2 n 2 n 2 n 1 , 因此 1 2 S n 1 2 1 1 2 0 1 2 1 1 2 n 2 n 2 n 1 4 1 2 n 2 n 2 n 1 4 n 2 2 n 1 , 解得 S n 8 n 2 2 n 2 . 由 知 c n n 2 n 2 ,不等式 ( n 1) c n ,可化為 n n 1 2 n 2 . 設 f ( n ) n n 1 2 n 2 , 計算得 f (1 ) 4 , f (2 ) f (3 ) 6 , f (4 ) 5 , f (5 ) 15 4 , 因為 f ( n 1) f (

53、 n ) n 1 2 n 2 n 1 ,所以當 n 3 時, f ( n 1) 0 的解集從圖形角度來理解即尋找函數(shù)圖象在 x 軸 上方的圖象所對應的 x 的取值范圍,如圖 17 2 , f ( x )0 的解集為 ( x 1 , x 2 ) ( x 3 , x 4 ) ( x 5 , ) ,一元 n 次不等式的解法都用的是上述理 論 二、線性規(guī)劃 1 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平面區(qū)域的判斷方法 (1) 特殊點法; (2) 系數(shù)法 2 不等式 ( 組 ) 所表示的平面區(qū)域 (1) 半平面; (2) 多邊形內部; (3) 圓含圓面部分 3 常見幾何意義有:截距 ( 或其 k 倍 ) 如 z x y

54、;斜率如 z y x ;距離如 z x 2 y 2 . 要點熱點探究 探究點一 線性規(guī)劃中的動態(tài)域問題 如果約束條件的不等式組中出現(xiàn)了參數(shù),則對應的 可行域即為動態(tài)域 動態(tài)域的問題如同動態(tài)函數(shù),常見 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分部分研究; 二是運用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從特殊情況研究開始 例 1 不等式組 x 0 , y 0 , x y 2 1 0 , x ky k 0 表示的是一個 對稱四邊形圍成的區(qū)域 , 則 k ________. 1 【解析】 如圖 , 顯然當 k 1 時形成的四邊形為 等腰梯形 , 滿足題意 ; x ky k 0 過定點 ( 0 , 1 ) , 當 k 0 時

55、 , 若得到對稱四邊形 , 則直線 x ky k 0 必與直線 x y 2 1 0 垂直 , 得 k 1 , 驗證 ( 0 , 1 ) 到直線 x y 2 1 0 的 距離 d |0 1 2 1| 2 1 , 滿足題 意 【點評】 本題先畫出一般情形下的可行域,然后再根據(jù)題 目的要求對 k 進行取值本題中 “ 對稱四邊形 ” 的含義不僅僅是 等腰梯形,需要考慮更多的情形 探究點二 用線性規(guī)劃思想解題 線性規(guī)劃思想主要指的是用二元取值范圍的幾何解法,用 類似該思想解題主要有:一是非線性規(guī)劃問題;二是可以轉化 為線性規(guī)劃的問題 例 2 已知 ABC 的三邊長 a , b , c 滿足 b 2 c

56、3 a , c 2 a 3 b , 則 b a 的取值范圍為 ____ ____ 3 4 , 5 3 【解析】 依題意可知 b 2 c 3 a , c 2 a 3 b , a b c , a c b , b c a , a 0 , b 0 , c 0 b a 2 c a 3 , c a 2 3 b a , 1 b a c a , 1 c a b a , b a c a 1 , a 0 , b 0 , c 0 , 設 x b a , y c a ,從而有 x 2 y 3 , y 2 3 x , 1 x y , 1 y x , x y 1 , x 0 , y 0 , 作出可行域如圖所示,可得 x

57、A b a x C , 又 x A 3 4 , x C 5 3 ,即 3 4 b a 0 就是解不等式 例 3 已知 a 為實數(shù) , 函數(shù) f ( x ) ( 1 ax ) e x , 函數(shù) g ( x ) 1 1 ax . 令函數(shù) F ( x ) f ( x ) g ( x ) 當 a 0 時 , 求函數(shù) F ( x ) 的單調區(qū)間 【解答】 函數(shù) F ( x ) 1 ax 1 ax e x ,定義域為 x x 1 a . 當 a 0 時, F ( x ) a 2 x 2 2 a 1 1 ax 2 e x a 2 x 2 2 a 1 a 2 1 ax 2 e x . 令 F ( x ) 0

58、,得 x 2 2 a 1 a 2 . 當 2 a 1 0 ,即 a 1 2 時, F ( x ) 0. 當 a 1 2 時,函數(shù) F ( x ) 的單調減區(qū)間為 , 1 a , 1 a , . 當 1 2 a 0 時,解 x 2 2 a 1 a 2 得 x 1 2 a 1 a , x 2 2 a 1 a . 1 a 2 a 1 a , 由 F ( x ) 0 ,得 x ( x 1 , x 2 ) 當 1 2 a 0 , b x 0 ,則 ax b x 2 ab . 例 1 (1) 已知 f ( x ) lo g 2 ( x 2) ,若實數(shù) m , n 滿足 f ( m ) f (2 n ) 3

59、 ,則 m n 的最小值是 __ ______ (2) 不等式 a 2 3 b 2 b ( a b ) 對任意 a 、 b R 恒成立,則實 數(shù) 的最大值為 ________ (1 )7 (2 )2 【解析】 (1 ) 由 lo g 2 ( m 2) lo g 2 (2 n 2) 3 ,得 ( m 2) ( n 1) 4 ,則 m 4 n 1 2 ,所以 m n 4 n 1 2 n 4 n 1 ( n 1) 3 2 4 3 7( 當且僅當 “ n 3 ” 時,取等號 ) ,故 m n 的最小值為 7. (2 ) 因為要求 的最大值,所以只需要考查 b ( a b ) 0 的情況假設 b ( a

60、 b )0 ,所以由 a 2 3 b 2 b ( a b ) a 2 3 b 2 ab b 2 a b 2 3 a b 1 ,設 a b t 0 , 設 h ( t ) t 2 3 t 1 t 1 2 2 t 1 4 t 1 ( t 1) 4 t 1 2 2 t 1 4 t 1 2 2( 當 t 1 時取等號 ) h ( t ) 的最小值為 2 ,故 的最大值為 2. 【點評】 (1) 本題所給條件中 f ( m ) f (2 n ) 3 是提供 m , n 之間的關系,然后代入消元后,轉化為 y ax b x 類型的問 題進行研究,其中要注意的是 4 n 1 2 不可以直接用基本不 等式求最

61、小值,應該先構造 “ 積 ” 定 (2) 本題不同于上一題的代入消元,而是運用了整體思想 將 a 2 3 b 2 ab b 2 化成 a b 2 3 a b 1 ,再換元后變成 ( t 1) 4 t 1 2 ,利用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探究點二 多元問題處理 多元問題在處理時方法有三種:一是消元 ;二是整體思 想;三是運用極端假設法去掉某些元素,最終實現(xiàn)減少變元 的目的 例 2 若實數(shù) x , y , z , t 滿足 1 x y z t 10000 , 則 x y z t 的最小值為 ________ 1 50 【解析】 欲使 x y z t 值越小 , 必須使分子 x 最小 , 分母 t 最

62、 大 , 從而取 x 1 , t 1 0000 , 得 x y z t 1 y z 10000 2 z 10000 y 1 50 z y 1 50 , 所以最小值為 1 50 . 【點評】 本題含有四個變量,只有通過極端原理,將其中兩個 變量確定后,再由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對未知數(shù)的認識,可以是 一個字母,也可以是一個整式 例 3 心理學家研究某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后發(fā)現(xiàn):若這位學生剛 學完的知識存留量為 1 ,則 x 天后的存留量 y 1 4 x 4 ;若在 t ( t 0) 天 時進行第一次復習,則此時這似乎存留量比未復習情況下增加一 倍 ( 復習的時間忽略不計 ) ,其后存留量 y 2 隨時間

63、變化的曲線恰好為 直線的一部分,其斜率為 a t 4 2 ( a 4) , 所以 y y 2 y 1 a t 4 2 ( x t ) 8 t 4 4 x 4 ( t 4) (1) 當 a 1 , t 5 時, y 1 5 4 2 ( x 5) 8 5 4 4 x 4 x 4 81 4 x 4 1 2 4 81 1 5 9 , 當且僅當 x 14 時取等號, 所以 “ 二次復習最佳時機點 ” 為第 14 天 (2) y a t 4 2 ( x t ) 8 t 4 4 x 4 a x 4 t 4 2 4 x 4 8 t 4 a t 4 t 4 2 2 4 a t 4 2 8 a t 4 , 當且僅當 a x 4 t 4 2 4 x 4 即 x 2 a ( t 4) 4 時取等號, 由題意 2 a ( t 4) 4 t ,所以 4 a 0 , b 0) 的值域,主要依據(jù)基本不 等式及函數(shù)的單調性 應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有兩個注意點, 一是等號不成立時,要研究函數(shù)的單調性;二是基本不等式只能 求最大值或最小值,不能求出完整值域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