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biāo))高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簡易通 第2講 牛頓運動定律與直線運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新課標(biāo))高考物理二輪復(fù)習(xí)簡易通 第2講 牛頓運動定律與直線運動(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2講 牛頓運動定律與直線運動
(1~5題為單項選擇題,6~8題為多項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當(dāng)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才有慣性,而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就沒有了慣性
B.物體在粗糙的平面上減速滑行,初速度越大,滑行的時間越長,說明慣性的大小與速度有關(guān)
C.當(dāng)參考平面選取不同時,重力勢能和電勢能的值可能為負(fù)值,但彈性勢能不能為負(fù)值
D.當(dāng)一個系統(tǒng)除受重力與彈簧的彈力作用外,還受其他力的作用,系統(tǒng)的機械能可能守恒
解析 慣性大小取決于質(zhì)量,與速度和外力無關(guān),所以A、B選項錯誤.勢能具有相對性,所以C選項錯誤.由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條件可知D選項正確.
答案
2、 D
2.某物體的運動情況經(jīng)儀器監(jiān)控掃描,輸入計算機后得到該運動物體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為x=6t-t2(m).則該物體在0~4 s內(nèi)走過的路程為
( ).
A.8 m B.9 m C.10 m D.11 m
解析 將x=6t-t2與x=v0t-at2比較知,初速度v0=6 m/s,加速度a=-2 m/s2,故物體前3 s內(nèi)沿正方向做勻減速的位移大小x1=9 m,后1 s內(nèi)沿負(fù)方向做勻加速運動走過的位移大小x2=1 m,故該物體在0~4 s內(nèi)走過的路程為10 m.
答案 C
3. 如圖1-2-18所示,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兩個物體通過輕彈簧連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
3、水平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已知力F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則m1的加速度大小為
( ).
圖1-2-18
A. B.
C. D.
解析 把m1、m2看做一個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加速度相同,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cos θ=(m1+m2)a,所以a=,選項A正確.
答案 A
4.物體的運動情況或所受合外力的情況如圖1-2-19所示,四幅圖的圖線都是直線,從圖中可以判斷這四個質(zhì)量一定的物體的某些運動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圖1-2-19
A.甲物體受到不為零、且恒定的合外力
B.乙物體受到的合外力越來越大
C
4、.丙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
D.丁物體的加速度越來越大
解析 甲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合外力為零,選項A錯誤.乙物體做勻加速運動,合外力恒定,且不為零,選項B錯誤.丙物體做勻加速運動,合外力恒定且不為零,選項C錯誤.丁物體所受合外力越來越大,加速度越來越大,選項D正確.
答案 D
5.某實驗小組為了測量兩張紙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他先將一張紙貼在一平板上,另一張紙貼在另一木塊下表面,并在木塊上裝如圖1-2-20a所示的支架ABC,其中BC與木塊下表面平行,支架上固定一個量角器,在量角器圓心處固定一根細(xì)線,線下系一小球.現(xiàn)將平板傾斜放置,如圖b所示,將木塊支架放在平板上,讓其加速下滑,穩(wěn)定時小球
5、連線與OB的夾角為θ,則兩紙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 ).
圖1-2-20
A.sin θ B.cos θ C.tan θ D.cot θ
解析 以小球為研究對象,設(shè)小球的質(zhì)量為m,平板的傾角為α,線的拉力為T,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 α-Tcos θ=ma,mgcos α=Tsin θ.聯(lián)立解得a=gsin α-gcos α·cot θ,以裝置(木塊支架)整體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gsin α-μgcos α=a.又因小球的加速度與裝置(木塊支架)整體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μ=cot θ.
答案 D
6.(2013·全國大綱,19)將甲、乙兩小球先后以同樣的速
6、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處豎直向上拋出,拋出時間相隔2 s,它們運動的v-t圖象分別如圖1-2-21直線甲、乙所示.則
( ).
圖1-2-21
A.t=2 s時,兩球高度相差一定為40 m
B.t=4 s時,兩球相對于各自拋出點的位移相等
C.兩球從拋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間隔相等
D.甲球從拋出至達(dá)到最高點的時間間隔與乙球的相等
解析 運動過程與v-t圖象相結(jié)合.甲、乙兩小球拋出后均做豎直上拋運動,只是乙的運動滯后2 s.因初始位置高度不同,所以無法確定t=2 s時兩小球的高度差,選項A錯誤;v-t圖象中位移的大小等于圖線與t軸所圍的面積,從圖象中可以看出t=4 s時兩球相對
7、于各自拋出點的位移相等,選項B正確;同時因拋出速度相同,所以從拋出至達(dá)到最高點的時間相同,從v-t圖象知,該時間間隔均為3 s,選項D正確;因兩球拋出時高度不同且高度差不確定,運動時間就不確定,選項C錯誤.
答案 BD
7.如圖1-2-22甲所示,質(zhì)量相等的a、b兩物體,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A由靜止下滑,經(jīng)B點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離后停下.不計經(jīng)過B點時的能量損失,用傳感器采集到它們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圖1-2-22
A.a(chǎn)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比b的大
B.a(chǎn)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比b的長
C.a(chǎn)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比b的大
D.a(chǎn)先在水平面上
8、停下
解析 根據(jù)圖示和加速度定義可以直接判斷a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比b的大,A對;根據(jù)v-t圖象與橫軸時間t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大小可判斷,a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比b的長,B對;對a和b在斜面上受力分析和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a=gsin θ-μgcos θ(θ為AB與水平面間的夾角),因為aa>ab,所以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比b的小,C錯;根據(jù)圖象可以直接看出D錯.
答案 AB
8.我國“蛟龍?zhí)枴鄙顫撈鹘?jīng)過多次試驗,終于在2012年6月24日以7 020 m的深度創(chuàng)下世界最新紀(jì)錄(國外最深不超過6 500 m).這預(yù)示著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設(shè)在某次試驗時,深潛器內(nèi)的顯示屏
9、上顯示出了從水面開始下潛到最后返回水面全過程的深度曲線(a)和速度圖象(b),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圖1-2-23
A.圖中h3代表本次下潛最大深度
B.全過程中最大加速度是0.025 m/s2
C.潛水員感到超重發(fā)生在3~4 min和6~8 min的時間段內(nèi)
D.整個潛水器在8~10 min的時間段內(nèi)機械能守恒
解析 題圖(a)中h3代表本次下潛最大深度,A正確;而v-t圖象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所以0~1 min和3~4 min內(nèi)的加速度最大,a= m/s2,B錯誤;當(dāng)加速度向上時,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所以潛水員向下做減速運動和向上做加速運動的過程都處于超
10、重狀態(tài),故3~4 min內(nèi)和6~8 min內(nèi)為超重狀態(tài),C正確;潛水器在8~10 min時間段內(nèi)的加速度為a′= m/s2,故潛水器除重力外還受到其他外力作用,機械能不守恒,D錯誤.
答案 AC
9.交通路口是交通事故的多發(fā)地,駕駛員到交通路口時也要格外小心.現(xiàn)有甲、乙兩汽車正沿同一平直馬路同向勻速行駛,甲車在前,乙車在后,它們行駛的速度均為v0=8 m/s.當(dāng)兩車快要到十字路口時,甲車司機看到綠燈已轉(zhuǎn)換成了黃燈,于是緊急剎車(反應(yīng)時間忽略不計),乙車司機為了避免與甲車相撞也緊急剎車,但乙車司機反應(yīng)較慢(反應(yīng)時間為t=0.5 s).已知甲車緊急剎車時制動力為車重的0.5倍,乙車緊急剎車時制
11、動力為車重的,g=10 m/s2.
(1)若甲車司機看到黃燈時車頭距警戒線6.5 m,他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是否會闖紅燈?
(2)為保證兩車在緊急剎車過程中不相撞,甲、乙兩車在行駛過程中應(yīng)至少保持多大距離?
解析 (1)甲車緊急剎車的加速度為
a1===5 m/s2,
這段時間滑行距離s1== m=6.4 m,
6.4 m<6.5 m,甲車不會闖紅燈.
(2)乙車緊急剎車的加速度為a2===4 m/s2,
乙車剎車過程中的運動位移s2== m=8 m,
乙車在司機反應(yīng)時間內(nèi)的運動位移:
s3=v0t=8×0.5 m=4 m,
Δs=s2+s3-s1=5.6 m.
答案 (1
12、)不會 (2)5.6 m
10.(2013·山東卷,22)如圖1-2-24所示,一質(zhì)量m=0.4 kg的小物塊,以v0=2 m/s的初速度,在與斜面成某一夾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勻加速運動,經(jīng)t=2 s的時間物塊由A點運動到B點,A、B之間的距離L=10 m.已知斜面傾角θ=30°,物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圖1-2-24
(1)求物塊加速度的大小及到達(dá)B點時速度的大?。?
(2)拉力F與斜面夾角多大時,拉力F最?。坷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 (1)設(shè)物塊加速度的大小為a,到達(dá)B點時速度的大小為v,由運動學(xué)公式得
L=v0t+at2
13、①
v=v0+at②
聯(lián)立①②式,代入數(shù)據(jù)得
a=3 m/s2③
v=8 m/s④
(2)設(shè)物塊所受支持力為FN,所受摩擦力為Ff,拉力與斜面間的夾角為α,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cos α-mgsin θ-Ff=ma⑤
Fsin α+FN-mgcos θ=0⑥
又Ff=μFN⑦
聯(lián)立⑤⑥⑦式得
F=⑧
由數(shù)學(xué)知識得
cos α+sin α=sin(60°+α)⑨
由⑧⑨式可知對應(yīng)F最小的夾角
α=30°⑩
聯(lián)立③⑧⑩式,代入數(shù)據(jù)得F的最小值為
Fmin=N?
答案 (1)3 m/s2 8 m/s (2)30° N
11.(2013·江
14、蘇卷,14)如圖1-2-25所示,將小砝碼置于桌面上的薄紙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將紙板迅速抽出,砝碼的移動很小,幾乎觀察不到,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慣性演示實驗.若砝碼和紙板的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各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重力加速度為g.
圖1-2-25
(1)當(dāng)紙板相對砝碼運動時,求紙板所受摩擦力的大?。?
(2)要使紙板相對砝碼運動,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實驗中,m1=0.5 kg,m2=0.1 kg,μ=0.2,砝碼與紙板左端的距離d=0.1 m,取g=10 m/s2.若砝碼移動的距離超過l=0.002 m,人眼就能感知.為確保實驗成功,紙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解析
15、(1)砝碼對紙板的摩擦力f1=μm1g,桌面對紙板的摩擦力f2=μ(m1+m2)g,紙板所受的摩擦力f=f1+f2=μ(2m1+m2)g.
(2)設(shè)砝碼的加速度為a1,紙板的加速度為a2,則有:f1=m1a1,F(xiàn)-f1-f2=m2a2,發(fā)生相對運動的條件a12μ(m1+m2)g
(3)紙板抽出前,砝碼運動距離x1=a1t.紙板運動距離x1+d=a2t.紙板抽出后,砝碼在桌面上運動距離x2=a3t,l=x1+x2
且a1=a3,a1t1=a3t2,聯(lián)立以上各式解得
F=2μg,代入數(shù)據(jù)求得F=22.4 N.
答案 (1)μ(2m1+m2)g (2)F>2μ(m1+m2)g
(3) 22.4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