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41579第四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教學詳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63941579第四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教學詳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四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教學詳案
賴輝軍
【課標要求及解讀】
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解讀:本節(jié)課從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以及君權與相權的矛盾的演變過程兩個方面介紹了古代專制集權不斷加強的情況,從而總結漢唐以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趨勢。
【教材分析】
本課是依照《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所列的“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边@個學習要點編寫的。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君權與相權是中國古代專制集權制度兩個并行且貫穿始終的矛盾,也是每一個統(tǒng)治者要面對要解決的“必修課
2、”,通過其發(fā)展的基本史實,來反映專制集權不斷加強的特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前一課學習了三省六部制,對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相反,他們對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認識相對薄弱,所以前者應該重知識點的梳理,后者應該著重幫助學生理清脈絡,闡釋背景。
【教師對策】
以問題為牽引,以資料為支撐,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析歷史,體現(xiàn)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本課試圖通過資料引入、情境設置、問題設計和教師總結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目標】
漢初“七國之亂”爆發(fā)的由來與解決過程;唐藩鎮(zhèn)割據的形成與危害;趙匡胤
3、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其影響;明朝廢除丞相,內閣、軍機處的設立及作用、意義。
通過學習,使學生領悟高度集中的專制集權實際蘊涵看中國封建制度衰敗的因素。
【教學重點】漢武帝、宋太祖的集權措施;內閣和軍機處的設立與作用。
【教學難點】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特點,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趨勢。
【導入新課】
大家還記得上節(jié)課的那首打油詩《皇帝的煩惱》吧,皇帝煩惱也很多,但大家知道皇帝他最大兩個煩惱是什么嗎?(展示出詩文)沒錯,相權過大和地方造反是皇帝最大的兩個心事。宰相的權利過大意味著皇帝要受其制約,或者是被其架空,皇權的至高無上性就受到了挑戰(zhàn),而地方造反要是成功了,那就“身家性命也難保”,就算不成
4、功國家財產也會受到莫大的損失。那面對這些問題歷代統(tǒng)治者又是如何應對解決?最后結果怎么樣?今天讓我們一起通過學習新課《第四課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來解決這些問題。
“專制”指的是決策的方式,主要講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集權”是指政權的體制,是相對于地方分權來說的,而“不斷”體現(xiàn)的是一個過程,說明這是每一個封建王朝的“必修課”,最后,“加強”指的是這種變化的趨勢和結果。
【講授新課】
一、漢唐時期的地方割據與集權措施
1.西漢王朝的分權集權
⑴漢高祖鞏固政權
試問一下大家,已經學了將近一個月的歷史之后,大家覺得學習歷史有什么用呢?
(學生答)知道以前的事情。吸取經驗
好。答案有很
5、多,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中吸取到不一樣的養(yǎng)料,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我們學習第二課時,知道秦始皇吸取了西周分封制崩潰敗亡的教訓,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用了郡縣制,但孰料秦始皇設想傳至“萬萬世”的帝國竟然二世而亡,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而起建立了西漢王朝,劉邦又從秦朝的滅亡總結經驗,認為秦朝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是沒有分封子弟作為王侯來拱衛(wèi)中央,所以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一爆發(fā),秦王朝就覆滅了。為鞏固劉氏王朝能時代延續(xù),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王。因此,漢初的政治制度被稱為郡國并行制。那么,劉邦推行郡國并行制以后,其統(tǒng)治效果到底怎么樣呢?書里有句話是怎么說的?
(學生答)中央和封國之間的
6、矛盾日益激化,諸侯王連接發(fā)動叛亂。
劉邦大封同姓王,以為依仗劉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鞏固皇權,穩(wěn)定天下。結果隨著漢初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各分封王國羽翼日益豐滿,對中央集權的危害也逐漸浮出水面,在劉邦死后不到18年,諸侯王就發(fā)動了叛亂。
面對這樣的政治形式,西漢的有識之士提出了怎樣的建議?
(學生答)晁錯等人主張削減封國實力。
⑵漢景帝平息叛亂
于是漢景帝決定“削藩”,結果引發(fā)了“七國之亂”。
雖然漢景帝惶恐之中殺了晁錯,但叛亂究竟被平定下去了。平定叛亂之后,漢景帝下令廢除諸侯王的政治權力。這樣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地方勢力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⑶漢武帝加強皇權
到漢武帝時,他采取了
7、怎樣的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呢?
(學生答)實行“推恩令”。
過渡:對。為了徹底的解決王國問題,漢朝最著名的皇帝漢武帝采納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議,在全國實行“推恩令”,將分封的王國越分越小,而中央直接控制的區(qū)域卻越來越大,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2.唐中葉后的割據分裂
⑴盛唐的“安史之亂”
在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里,滑稽的人物比比皆是,當然,唐玄宗絕對算得上是其中一個。他年輕時在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唐朝開創(chuàng)了舉世聞名的“開元盛世”,然而當他晚年沉迷于享樂、對地方統(tǒng)治疏于監(jiān)管和監(jiān)管無效的時候,地方對中央政權的威脅和沖擊又一次卷土重來,出現(xiàn)了同樣驚世駭俗的“安史之亂”。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的
8、爆發(fā)的原因之一是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政治敗壞,只圖享樂,任由楊貴妃之兄楊國忠奸相當權,另外還應該有很多原因,這里我們就不一一細說。且說雖然最后被平定鎮(zhèn)壓下去,但唐朝卻再也沒了漢朝的運氣。唐玄宗的孫子唐代宗無力處理安史余部,為求暫時安寧,大肆封賞節(jié)度使,最終使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成為事實。在唐朝后期的140多年里, 各節(jié)度使各占一方,唐朝的統(tǒng)一局面遭到破壞,并最終滅亡。
過渡:統(tǒng)一而強盛的帝國被分裂,各種政治力量接踵聯(lián)袂的出現(xiàn)在神州大地的政治舞臺上,這就是紛紛擾擾的五代十國時代,大家只要大致了解就好。但不管怎么樣,唐末藩鎮(zhèn)割據也好,五代十國也罷,都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都給當時的百姓和社會發(fā)展帶來莫大的傷
9、害。
我們都知道,分裂是暫時的,以后大一統(tǒng)的帝國又相繼出現(xiàn),那在這中間,有無數的英雄人物做出了無比艱巨的努力,后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柴榮的改革為北宋的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的強化做好了準備。不過,真正享受勞動成果的卻是另有其人。他就是在陳橋驛棧黃袍加身成為宋朝開過皇帝的趙匡胤。
3、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
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奪權后的趙匡胤是徹夜難眠啊!他整日擔心別人也效仿“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做法。因此,他千方百計地籌劃穩(wěn)固政權的辦法,那他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學生答)收精兵、削實權和制錢谷。
⑵改革權、錢、兵
不錯,他聽取了宰相趙普的建議,在中央,設三衙、樞
10、密院,兵權互相牽制;行政權歸宰相;財權屬三司。在地方,州郡屬中央,設通判監(jiān)視;文臣做知州,轉運地方財賦。宋代初期中央政府本著“強干弱枝,守內虛外”,“重文輕武”等方針,從權、錢、兵三個方面分散軍權、分化事權、割弱地方,達到強化中央集權的目的。
⑶“三冗”積重難返
宋朝初期強化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達到了預期效果,基本上解決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但這也存在著弊端,造成了權力過于集中,導致人浮于事,機構臃腫,形成“冗官”;軍隊制度混亂,形成“冗兵”,戰(zhàn)斗力衰退;財政危機嚴重,形成“冗費”,造成北宋中葉的積貧積弱的現(xiàn)象。
與歷朝開國之初“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
11、良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等舉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宋太祖用懷柔的政策解除了朝中大將的兵權,既避免了歷代開國皇帝用殺戮的手段對待功臣所造成的社會動蕩和矛盾激化,又順利地削奪了朝中大將的兵權,加強了皇帝的權力,達到了不激化社會矛盾而鞏固政權的目的。
過渡:自漢代以來,通過打擊諸侯王勢力、削弱武將軍權、分割地方官權力,中央集群日益加強。到了宋代以后,中央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中已處于絕對上風,政治制度上體現(xiàn)出新的特點——皇權與相權的矛盾變得突出起來。
二、皇權的不斷加強
1.廢除丞相
明朝時,明太祖朱元璋誅殺了胡惟庸,廢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并立下祖訓:以后子孫做皇帝
12、時,并不許立丞相。請問,你們對朱元璋廢丞相這一做法有什么看法?
(學生回答)
積極方面:有利于加強皇權,鞏固統(tǒng)治。
消極方面:缺少制約皇權的機制,社會的興衰完全維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獨裁專制,同時也使皇帝政務繁多,身心疲憊。
2.設立內閣
據史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8天內,內外諸司送到皇宮的奏章共1160件。這些奏章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計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處理411件事。這說明皇帝雖然權利是無限的,事物也是無限的,但精力卻是有限的,要處理這么多的事物,皇帝一個人是無法辦到的,面對這樣的一種情況,如果你說明太祖你會怎么辦?
(
13、學生答)找個助手
沒錯,朱元璋醫(yī)務室這樣做的,他設立殿閣大學士幫助他處理政務。他們地位比較底下,只是單純的“助理”,并不參與決策的過程,這樣,皇帝就能夠直接控制他們,而自己的最高權力不受侵犯了。后來,明成祖正式設立內閣,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的討論,甚至有權對大臣的奏章進行“票擬”,即寫上自己的意見供皇帝參考,再有皇帝的“批紅”最終決定。
3.設立軍機處
清雍正年間,是為了處理西北的緊急軍務,又在皇宮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軍機處的職能是什么?
(學生答)軍機大臣最初只參與處理軍務,后來職權不斷擴大,可以參與處理內政外交、制定軍政大計、審理重大案件等機要政務。但他們的地位比較低下,因為他們
14、本身品級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員交往,日夜輪流在軍機處值班。受皇帝召見,只能跪奏筆錄。(齊聲朗讀)
軍機處相當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能夠迅速處理各地呈送的各種文書,簡化了處理政務的手續(xù),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軍機處完全聽命于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時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
討論:明清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對中國社會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積極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
消極作用:皇帝絕對君主專制,使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xiàn)失誤。絕對君主專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的風氣。而皇帝的權威成為維系社會統(tǒng)一穩(wěn)定的精神力量,社會對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對個人自然權利流失的麻木,結果導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會基礎。所以這種皇帝崇拜使人們缺乏民主思想,對中國人的性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有很大影響。
【課堂小節(jié)】
本課的內容可以歸納為兩條主要線索:中國古代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變化,君權與相權關系的變化。自秦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之后,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一直持續(xù)不斷,到宋朝時地方對中央的威脅基本解除。而在中國古代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斗爭中,相權逐漸被削弱,到明朝被廢除;皇帝的權力不斷擴大,專制皇權不斷加強,到明清達到高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