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七年級生物下冊 14.1生物的命名和分類教案 (新版)蘇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淮安市七年級生物下冊 14.1生物的命名和分類教案 (新版)蘇科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真誠為您提供優(yōu)質參考資料,若有不當之處,請指正。
生物的命名和分類
年級
七
學科
生物
教師
孫亞東
任教班級
1^3
課題
第1節(jié) 生物的命名和分類
主備人
課型
新授+多媒體課件
課時
1
授課時間
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
教學
目標
1、 說出生物學名的重要性和雙名法的表達方式;說出生物分類的目的、分類系統(tǒng)的
七個等級及其關系和“種”的分類學意義。
2、嘗試對已學過的或常見的一些生物進行分類,并知道分類依據。
3、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國際統(tǒng)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使學生對生物分類產生
興趣并樂意學習。
重點
難點
2、重點:掌握生物的雙名法,初步了解生物的分類
教
學
流
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甘薯圖片)同學們,圖片中的東西大家肯定都見過,也吃過,你們
知道它的名字嗎?(學生回答)
教師:大家只知道它叫紅薯,這是我們這個地方對它的俗稱,當然它也有許多名字,比如山芋、地瓜、番薯、甘薯等等。
教師:地球上的生物多種多樣,分布在許多地域,由于世界上的國家、民族眾多,
語言、習慣各不相同,就是一個國家,方言也有好多種,所以對同一種生物的俗稱
各不相同。同學們,覺得這些俗稱有什么特點和好處?(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生物的俗名,有的是一物多名,就是同物異名,
3、還有的同名異物,
當然人們這樣叫是形象生動,為了簡潔,就這樣代代相傳,約定俗成,習慣使用,
也很方便,便于記憶。但是迎刃而來的問題就是當?shù)厝朔奖銣贤ǎ遣煌赜?
之間會因為同物異名、同名異物和讀音誤解會引起生物名稱的混亂,尤其是科研
交流起來更是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能有什么辦法嗎?
二、新課講授
<一>生物的學名
1、生物命名法的確立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11頁內容,結合信息庫119頁關于雙名法的資料,思考:
(1)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生物命名法是哪一種?了解它的確立過程。
(2)它的確立者是誰?(學生仔細閱讀,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為了避免生物俗名造成的混亂和
4、不便,瑞典博物學家林耐在前人努力
的基礎上確立了雙名法,用這種方法確定的名稱就是生物的學名。
2、雙名法的語言和構成形式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11頁內容,觀察圖14-3,思考:
(1)雙名法使用的語言是什么?
(2)用雙名法確定的學名是如何組成的?由幾部分組成?分別代表什么?有哪些特征?(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相互討論,完成問題,舉例說明)。
以玉米Zea mays為例子。
學名組成
代 表
特 征
第一部分
屬名Zea
斜體,首字母大寫,詞性為名詞,表示該生物的類屬。
第二部分
種名mays
斜體,字母全小寫,詞性為形容詞,表示該生物的主要
特征
5、或產地等。
教師舉幾個生物學名的例子,蘇鐵 Cycas revoluta ,桃 P. persica,
葡萄 Vitis vinifera,麻雀 Passer montanus,龍蝦 Procambarus clarkii,
河蚌 Potamilus capax,人類 Homo sapiens ,讓學生來練習雙名法確定的學名
組成,再次鞏固它的組成、特點和意義。
3、雙名法的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說說生物名稱從多種多樣到世界統(tǒng)一有什么意義?即雙名
法的意義。
(學生相互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雙名法解決了物種名稱混淆的局面,使得每個物種只有全世界通用的
一個
6、科學名稱即學名;同時使得人們知道物種的分類地位、主要特征,有利于學術
交流和發(fā)展。
<二>生物的分類
教師:生物學名的確定,對生物名稱的統(tǒng)一以及交流做了巨大貢獻,但是當我們
面對幾百萬種生物時,因為數(shù)量龐大,對我們的科研交流等依然造成不便,想想
有什么辦法能解決?(學生思考,相互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112頁內容,思考:為了更好進行科研交流,為了讓人們
更好的認識、利用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家找到哪些辦法?然后,嘗試著對112
頁圖14-4中的生物進行分類,并說說你的分類依據是什么?(學生相互討論,小
組完成任務,全班交流)
教師:大家的分類有所不同,是因為依據不同,有的是依據它們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
進行分類,有的依據生物形態(tài),有的依據細胞結構特點分類,有的依據生理發(fā)育特征、
生活習性、營養(yǎng)方式等等,所以分類方法也有很多,那么怎樣分類更科學呢?這個任務
交給大家,課后小組進行討論思考。
三、課堂小結
1、雙名法的確定、組成以及意義。
2、初步了解生物分類的依據。
教學反思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