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探究式課堂《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學年探究式課堂《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教學設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9-2020學年探究式課堂《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了解第一則選文和第三則選文的思想內(nèi)容。
2、把握孟子“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
【學習重點】
1、學習對比描寫在說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學習難點】
1、正確理解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2、領(lǐng)悟孟子“與民同樂”的思想,學習其關(guān)注民生疾苦的火熱情懷。
【話題導入】
疲憊的面容、沙啞的聲音、有力的揮手,溫家寶總理站在地震廢墟上的形象定格成一幅永久的畫面,它感動了世界,增強了四川人民和全國人們共抗地震災害的信心和勇氣。潑水節(jié)上,敬愛的周恩
2、來總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潑水祝福,給人們留下了溫馨的回憶。憂民之憂,樂民之樂,親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熱愛好總理?!疤斓刂g有桿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腳下;把人民的憂樂放在心上,人民永遠記住他?!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讓我們回溯歷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讀“仁人之心”的。
第一學時
【自主學習】
一、閱讀“引入話題”,結(jié)合注釋及相關(guān)資料疏通一、二兩則文字。
二、讀準下列加點詞的字音。
(1)王語暴(y)(2)庶幾(shjǐ)(3)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l)(4)直好世俗之樂(zhǐ))(5)舉首蹙頞(c)(6)羽旄之美(mo)
三、歸
3、納文言現(xiàn)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釋詞義。
①今之樂由古之樂(“由”通“猶”,如同。)
②可得聞與(“與”通“歟”,語氣詞。)
③直好世俗之樂耳(“直”通“只”,只是。)
④時日害喪(“害”通“曷”,何。)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義。
①王語暴以好樂(語:告訴。好:喜歡,愛好。)
②王變乎色曰(色:臉色。)
③今王鼓樂于此(今:假如,如果。)
④經(jīng)之營之(經(jīng)、營:都有測量、度量的意思。)
⑤庶民攻之(攻:制造。)
3、歸納詞類活用現(xiàn)象。
①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樂:名詞活用為動詞,娛樂。)
②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少、眾:形容
4、詞活用為名詞,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
③今王鼓樂于此(鼓:演奏。)
④吾王庶幾無疾病與(疾?。好~活用為動詞,患病、得疾病。)
⑤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王:名詞活用為動詞,稱王。)
⑥庶民子來(子:名詞作狀語,像兒子一樣。)
⑦而民歡樂之(歡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歡樂。)
4、分類列舉本文出現(xiàn)的文言句式。
①賓語前置句:
好樂何如何以能鼓樂也何以能田獵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介詞短語后置(狀語后置)句:
王語暴以好樂王嘗語莊子以好樂今王鼓樂于此今王田獵于此
③被動句:
暴見于王他日,見于王曰
四、簡要概括一、二兩則的主旨(主要意思)。
1、孟子主張人君應“與民同
5、樂”,實行“仁政”的思想。
2、君主賢明,才會享受真正的快樂(池沼苑囿之樂)。
【合作探究】
一、翻譯下列語句。
(1)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
(2)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4)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5)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6)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二、梳理課文內(nèi)容:
第一則記錄了孟子與 、 的兩次談話。第二次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有:
①
②
③
三、請兩位同學分飾孟子、齊王,把孟子與齊王的這段對話用現(xiàn)代漢語演繹一遍,要求逼真地讀出人物的特點。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
6、,直好世俗之樂耳?!痹唬骸巴踔脴飞?,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痹唬骸翱傻寐勁c?”
四、探究問題:
1、孟子是如何調(diào)控與齊王談話的氣氛的?
首先,齊王把自己和孟子對立起來,談話氣氛非常僵硬,齊王簡直是給孟子來了一個大關(guān)門。孟子與齊王談話,是從齊王好樂開始的,可是,齊王根本不顧孟子的面子,變了臉色,還說“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边@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巴,不讓孟子談他的“先王之樂”,而事實上,孟子的談話肯定是離不開談“先王之樂”的,因為孟子的音樂觀是與王道有關(guān)的。其次,我們要看清孟子面對這并不融洽的氣氛所用的對策。如果孟子勉強硬談先王之樂和世俗之樂的是非,談話氣氛可能更
7、加緊張,更關(guān)鍵的是達不到勸說齊王與民同樂、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時轉(zhuǎn)換了談話的內(nèi)容,幾乎是迎合齊王似的說了那句“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逼淠康暮苊黠@,那就是想通過引起齊王興趣,改變談話氣氛。但是這句話卻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經(jīng)巧妙地把談話內(nèi)容引入了政治領(lǐng)域。緊接著,孟子又說“今之樂猶古之樂也”,這話是承接齊王的“先王之樂”與“世俗之樂”而言的,但更應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其間孟子已經(jīng)改變了原來的概念,于是,出現(xiàn)了四個概念:“先王之樂”、“世俗之樂”、“今之樂”、“古之樂”。這四個概念的出現(xiàn),使孟子轉(zhuǎn)換了話題,為齊王鉆進自己的圈套作好了準備。至此,孟子就已經(jīng)完成了化被動為主動的轉(zhuǎn)移。要指出的
8、是,孟子為了緩和談話氣氛所用的手段,并沒有改變自己原來對音樂的立場,卻把談話引入了自己想說的領(lǐng)域。
2、體會孟子與齊王談話中的兩層鋪墊的作用。
這兩層鋪墊就是孟子的兩次提問和兩次回答,孟子的兩問是“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和“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齊王的兩次回答“不若與人。”和“不若與眾?!闭f這話的前提是齊王忍不住主動地說“可得聞與?”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闡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確,一是蓄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重談話氣氛,誘導齊王在思想上趨向自己與民同樂的觀點。
3、孟子描繪了人民個個“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的悲慘圖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國君身體健康的太
9、平景象這兩幅畫面,其作用是什么?
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說教。通過描寫來說理,在議論文中可以借鑒使用。
第二學時
【自主學習】
一、結(jié)合注釋及相關(guān)資料疏通第三則文字。
二、讀準下列加點詞的字音。
(1)放于瑯琊(fǎngy)(2)秋省斂而助不給(xǐngjǐ)
(3)睊睊(jun)(4)慝(t)(5)徵招(zhǐsho)
三、歸納文言現(xiàn)象: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義。
①遵海而南(遵:沿著。)
②秋省斂而助不給(省:視察。給:不足。)
③為諸侯度(度:法度,準則。)
④民乃作慝(慝:邪惡。)
⑤師行而糧食(師:眾人。)
⑥人不得,則非其上(非:責怪,非難。)
3、歸
10、納詞類活用現(xiàn)象。
①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歡樂,以……為憂愁。)
②出舍于郊(舍:名詞活用為動詞,居住。)
4、分類列舉本文出現(xiàn)的文言句式。
①賓語前置句: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觀也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②介詞短語后置(狀語后置)句: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吾欲觀于轉(zhuǎn)附、朝儛
四、簡要概括第三則的主旨(主要意思)。
孟子引用齊景公想出去游玩,晏子勸諫的故事,闡明了君王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道理。
【合作探究】
一、翻譯下列語句。
1、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2、
1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3、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
4、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5、于是始興發(fā)而補不足。
二、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來看,本則選文有著怎樣的特點?
為了引出“與民同樂”的觀點,文章不僅用了兩幅畫面,而且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當然,這里主要是慘景圖和樂景圖的對比,這個對比在用法上有一個特點,即分兩步采用分述的方式進行,慘景圖的描繪,引出的是反面的結(jié)論“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睒肪皥D的描繪,引出的是正面的結(jié)論“此無他,與民同樂也?!边@種兩步分述的對比法也是不同于一般對比的,在學習時要注意借鑒。
【感悟思考】
一、模仿示例歸納本文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以:①暴未有以
12、對也(連詞,來。)②王嘗語莊子以好樂(介詞,把)
③以嚙人,無愈之者(表假設,如果)④無以,則王乎(同“已”,副詞,停止)⑤不推恩無以保妻子(連詞,用來)⑥以若所為,求若所欲(介詞,憑)
見:①莊暴見孟子(拜見)②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接見)
③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看見)④居有日,扁鵲復見(進見)
⑤誠恐見欺于秦(被)
直:①直好世俗之樂耳(同“只”,只是。)②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筆直)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同“值”,價格)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挺直)
二、分析思想內(nèi)容;
1、“王變乎色”的原因,正確的一項是(A)
A、齊王有不悅之色,認為孟子不該問自己好
13、樂的事。
B、齊王有慍怒之色,認為莊暴不該把齊王好樂的事告訴孟子。
C、齊王顯出愉悅之色,認為孟子提到好樂的事,令人高興。
D、齊王有羞愧之色,認為自己不該好樂。
2、孟子規(guī)勸齊王“與民同樂”很有說服力,對其原因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
A、孟子抓住齊王心理,順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夠為齊王接受。
B、孟子在論證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賞音樂和打獵為喻,形象生動,易于接受。
C、孟子是有影響,有地位的人,齊王敬仰他。
D、孟子在論證中,善用對比,把百姓對國君取樂兩種不同態(tài)度對比,很有說服力。
三、翻譯下面的文段。
為民父母
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
14、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梁惠王下》)
譯文:(孟子說:)“國家君主選拔賢能的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人,就可能要讓地位卑下的超過尊貴的,原來疏遠的超過親近的,這種事難道可以不慎重嗎?您左右的人都說他賢德,這還不能肯定;朝中各位大夫都說他賢德,這也不能肯定;全國人民都說他賢德,這樣可以進一步考察他;發(fā)現(xiàn)他確實是賢德,就可以重用他。
15、您左右的人都說他不賢德,不要輕信;朝中各位大夫都說他不賢德,也不要輕信;全國人民都說他不賢德,這樣應該認真審察他;發(fā)現(xiàn)確實是不賢德,就應該及時撤換他。您左右的人都說他該殺,不要輕信;朝中各位大夫都說他該殺,也不要輕信;全國人民都說他該殺,這樣就應該認真審察他,發(fā)現(xiàn)他確實該殺,這樣就應該殺掉他。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全國人民殺掉他的。如果做到這樣,您就可以作好人民的父母了?!薄痉e累拓展】
出自《孟子》的成語很多,請你根據(jù)下列的成語的釋義,寫出對應的成語及近義詞和反義詞。
1、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該成語為(洞察秋毫),其近義詞為(洞若觀火)。
2、形容房屋或錢財非常寬裕、用不完,該成語是(綽綽有余),其反義詞為(入不敷出或捉襟見肘)。
3、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該成語為(杯水車薪),其反義詞為(綽綽有余)。
【課后反思】
1、本課三則文字使用了大量的對比手法,請結(jié)合文章說一說對比手法的好處?(采用對比手法可使“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主旨更加突出。)
2、面對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經(jīng)濟、擴大就業(yè)機會的政策,你是怎樣看待這些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