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縣大若巖鎮(zhèn)中學八年級科學下冊 第三節(jié) 原子結構的模型課件 浙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省永嘉縣大若巖鎮(zhèn)中學八年級科學下冊 第三節(jié) 原子結構的模型課件 浙教版(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萬物萬物無論是無論是生物還是非生物,都生物還是非生物,都是由微粒構成的。是由微粒構成的。 為了探索原子內(nèi)部結構,科學家們進行了為了探索原子內(nèi)部結構,科學家們進行了無數(shù)的實驗。他們用原子模型來表示原子,并無數(shù)的實驗。他們用原子模型來表示原子,并通過實驗來不斷的修正模型。通過實驗來不斷的修正模型。我們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通過掃描我們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通過掃描遂道顯微鏡(遂道顯微鏡(STM)可以看到單個的原子。)可以看到單個的原子。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實心球的模型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實心球的模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實結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實結構?原子是否還可以再原子是否還可以再
2、分?分? 原子結構模型是科學家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原子結構模型是科學家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對原子結構的形象描摹。一種模型代表了人類對原子結構的形象描摹。一種模型代表了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的一個階段。人類認識原子的對原子結構認識的一個階段。人類認識原子的歷史是漫長的,也是無止境的。下面介紹的幾歷史是漫長的,也是無止境的。下面介紹的幾種原子結構模型簡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類對原種原子結構模型簡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逐步深化的演變過程。子結構認識逐步深化的演變過程。 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原子結構的模型原子結構的模型一、原子結構模型的發(fā)展史一、原子結構模型的發(fā)展史1.1.道爾頓原子模型道爾頓原子模型(1803
3、1803年)年) 3.3.盧瑟福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19111911年)年) 2.2.湯姆生原子模型湯姆生原子模型(19041904年)年) 4.4.玻爾原子模型玻爾原子模型(19131913年)年) 5.5.電子云模型電子云模型(19271927年年19351935年)年) 實心球模型實心球模型西瓜模型西瓜模型行星繞太陽模型行星繞太陽模型分層模型分層模型電子云模型電子云模型v一切物質(zhì)都是由最小的不能一切物質(zhì)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再分的粒子原子構成。原子構成。v原子模型:原子是堅實的、原子模型:原子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不可再分的實心球。近代科學原子論近代科學原子論英國化學家道爾
4、頓英國化學家道爾頓(J.Dalton , 17661844)原子并不是構成物質(zhì)的最小微粒原子并不是構成物質(zhì)的最小微粒 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1897年年)v電子是種帶負電、有一定電子是種帶負電、有一定質(zhì)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質(zhì)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種原子之中。各種原子之中。v湯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湯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個平均分布著正電荷的一個平均分布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子,中和了電荷,從而形子,中和了電荷,從而形成了中性原子。成了中性原子。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J.J.Thomson ,18561940)盧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盧瑟
5、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粒子散射實驗粒子散射實驗英國科學家盧瑟福英國科學家盧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盧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盧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粒子散射實驗。粒子散射實驗。19091909年盧瑟福指導他的兩年盧瑟福指導他的兩個學生個學生( (蓋革與馬斯登蓋革與馬斯登) )在曼徹在曼徹斯特大學做了著名實驗斯特大學做了著名實驗: :用用粒粒子去轟擊金箔子去轟擊金箔, ,大多數(shù)粒子都直大多數(shù)粒子都直接穿過金箔接穿過金箔, ,少數(shù)只產(chǎn)生很小的少數(shù)只產(chǎn)生很小的偏轉偏轉, ,然而的極少數(shù)的粒子會反然而的極少數(shù)的粒子會反彈回去彈回去. .盧瑟福說盧瑟福說:“:“好象你用一炮彈去好象
6、你用一炮彈去轟擊一張薄紙轟擊一張薄紙, ,而炮彈返回把你而炮彈返回把你打中打中.”.”他對這一實驗結果的解他對這一實驗結果的解釋是釋是: : 粒子可能被質(zhì)量很大粒子可能被質(zhì)量很大但體積很小的核碰撞回來但體積很小的核碰撞回來, ,原子原子核帶正電荷核帶正電荷, ,位于原子的中心位于原子的中心. .盧瑟福原子模型(又稱行星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又稱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的質(zhì)量幾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質(zhì)量,子構成。原子核的質(zhì)量幾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質(zhì)量,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繞核做高速運動。就像行
7、星環(huán)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繞核做高速運動。就像行星環(huán)繞太陽運轉一樣。繞太陽運轉一樣。根據(jù)實驗,盧瑟福在根據(jù)實驗,盧瑟福在1911年提出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原子有核模型。 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一定軌道上分層繞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一定軌道上分層繞核做高速的圓周運動。做高速的圓周運動。丹麥物理學家玻爾丹麥物理學家玻爾(N.Bohr,18851962)揭開原子核內(nèi)部結構的一種科學方法:用高揭開原子核內(nèi)部結構的一種科學方法:用高能量的粒子撞擊、打碎核的方法進行研究。能量的粒子撞擊、打碎核的方法進行研究。二、原子結構二、原子結構原子的原子的質(zhì)量主要集質(zhì)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上,但原子核很小。核很小。實驗證明,質(zhì)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構成。有關夸克的結構和性質(zhì)仍有探索和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