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和銨鹽》教學設計

上傳人:痛*** 文檔編號:55619045 上傳時間:2022-02-18 格式:DOC 頁數(shù):32 大?。?0.71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_第1頁
第1頁 / 共32頁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_第2頁
第2頁 / 共32頁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_第3頁
第3頁 / 共32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氨和銨鹽》教學設計(3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究氨和銨鹽的性質(zhì)、用途; 2.學會氨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重點:氨和銨鹽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實驗室制氨的化學反應原理   教學儀器:燒杯、燒瓶、鐵架臺、滴管、導管、玻璃棒、試管、酒精燈、酚 酞試液、棉花、試管夾、NH   3、HCl、NH4Cl、Ca(OH)2   教學過程:   [新聞導課]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fā)生液氨泄漏 :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時,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fā)生氨氣泄漏事件,整個廠區(qū)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圓數(shù)百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刺激性氣味,進入廠區(qū)呼吸都

2、感到困難。廠區(qū)內(nèi)寒氣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報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動上百名消防隊員,十余量消防車…。   簡要介紹合成氨發(fā)展史 [問題]   1、為什么在液氨泄漏時工廠里會寒氣逼人?   2、如何吸收彌漫在空氣中的大量氨氣?   3、被圍困在污染區(qū)的群眾怎樣做才能保證不吸入氨氣? [板書]   一、氨   1、NH3的物理性質(zhì):   [展示]一瓶氨氣:無色,有刺激性氣味,密度空氣,易液化,可作致冷劑。 [實驗4-8] 成功關鍵:燒瓶干燥、密封。 現(xiàn)象:形成紅色噴泉。   結論:氨極易溶于水,水溶液顯堿性。   [ 講解]:1體積的水約溶解700體積的氨氣,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3、  [板書] 在通常狀況下,氨是無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比空氣輕。氨易液化,極易溶于水。   [過渡]氨的水溶液是堿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沒有氫氧根離子。氨水為什么會顯堿性呢?   [板書]   2、氨的化學性質(zhì): (1)NH3與水的反應:   [分析]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4++OH-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穩(wěn)定,受熱會分解。   NH3·H2O NH3↑+H2O [板書] 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過程,討論氨水中的成分:分子、離子 。 [板書](2)

4、NH3與酸的反應: [ 演示實驗]氨與氯化氫反應 [觀察]現(xiàn)象:大量白煙生成。   [思考]:生產(chǎn)Cl2的化工廠常用濃氨水來檢查生產(chǎn)設備和管道是否漏氣,如有白煙生成,則說明已發(fā)生漏氣,這是為什么?   [板書]化學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與其它酸反應,例:NH3+HNO3=NH4NO   3、2NH3+H2SO4=(NH4)2SO4 [講解] NH3在一定條件下可于O   2、NO、NO2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3)NH3與O2的反應: 4NH3+5O2 [演示實驗]實驗室制取氨氣: [板書]   3、NH3的實驗室制法:   4NO+6H2O

5、 [講解]原理:在實驗室里常用銨鹽和堿加熱的方法來制取NH3。 儀器:固+固加熱(同制氧氣);收集:排空氣法。   [板書]2NH4Cl+Ca(OH)2 氧氣);收集:排空氣法。 [提問]:   1 能否用濃硫酸干燥NH3?   CaCl2+2NH3↑+2H2O 儀器:固+固加熱(同制2 能否使用NH4HCO   3、NH4NO3?為什么? 3 使用堿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優(yōu)點?   [過渡]氨與酸反應形成氨鹽,我們下面分析銨鹽的性質(zhì) [板書]   4、銨鹽   [講述]銨鹽是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銨鹽都是晶體,能溶于水。   [板書]主要化學性質(zhì):   

6、(1)銨鹽受熱易分解:   [實驗]加熱NH4Cl觀察現(xiàn)象,是否升華?   [板書]化學方程式: NH4Cl NH3↑+HCl↑、NH3+HCl= NH4Cl NH4HCO3 NH3↑+H2O+CO2 ↑   [講解]銨鹽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例:   (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板書](2)銨鹽與堿的反應:(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強調(diào)]這個性質(zhì)是一切銨鹽的共同性質(zhì),實驗室可利用這個性質(zhì)來檢驗 NH4+的存在。 [注意事項]:   實驗條件:濃溶液或固體,加熱。   較稀溶液中銨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7、先濃縮,后檢驗。 [板書]5.NH3的用途:   [講述]可用于氮肥工業(yè)及其他化工產(chǎn)業(yè)上(如:制純堿),制冷劑。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環(huán):   [討論]:向飽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再通入足量的CO2,發(fā)現(xiàn)有NaHCO3晶體析出,為什么? [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作業(yè)] 附板書計劃: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zhì): 在通常狀況下,氨是無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比空氣輕。氨易液化,極易溶于水。   2、氨的化學性質(zhì):   (1)NH3與水的反應: NH3+H2O NH3·H2O NH4++OH-   (2)NH3與酸的反應:NH3+HCl=NH4

8、Cl NH3+HNO3=NH4NO   3、2NH3+H2SO4=(NH4)2SO4   (3)NH3與O2的反應: 4NH3+5O2   3、NH3的實驗室制法:   4NO+6H2O(工業(yè)上制硝酸)   2NH4Cl+Ca(OH)2 收集:排空氣法。   4、氨鹽   CaCl2+2NH3↑+2H2O 儀器:固+固加熱(同制氧氣);(1)銨鹽受熱易分解: NH4Cl NH3↑+HCl↑、NH3+HCl= NH4Cl NH4HCO3 NH3↑+H2O+CO2 ↑   (2)銨鹽與堿的反應:(NH4)2SO4+2NaOH   5、氨的用途   Na2SO4+2NH3↑+2H

9、2O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探究氨和銨鹽的性質(zhì)、用途;   2.學會氨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重點:氨和銨鹽的化學性質(zhì)   教學難點:實驗室制氨的化學反應原理   教學儀器:燒杯、燒瓶、鐵架臺、滴管、導管、玻璃棒、試管、酒精燈、酚 酞試液、棉花、試管夾、nh3、hcl、nh4cl、ca(oh)2   教學過程:   [新聞導課]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fā)生液氨泄漏 :   __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nèi)容、地位和作用   《氨》選自高中第二冊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節(jié)。在第一冊教材中,第一章《化

10、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第三章《物質(zhì)的量》介紹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第二章《堿金屬》、第四章《鹵素》則是使學生獲得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初步感性認識,第五章《物質(zhì)結構元素周期律》是將這種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隨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質(zhì)結構理論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因此,學習《氮族元素》這一章,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學習運用物質(zhì)結構理論分析、研究、解決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方法。   《氨》主要介紹氨的分子結構和性質(zhì),另外穿插了介紹了什么是極性分子。從課題內(nèi)容的整體安排來看,教材體現(xiàn)了“結構→性質(zhì)→用途”的思想,并通過與學生已有知識聯(lián)系,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學生的認知結構。課題中還安

11、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驗證、探究、討論、分析等活動得出結論,因此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學習本課題,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還可以使學生對生產(chǎn)生活中與氨有關的物質(zhì)的性質(zhì)有一定了解。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氨的結構、性質(zhì)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掌握極性分子的判斷方法;訓練學生基本的實驗技能。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觀察、分析的實驗能力。   通過對氨的結構與性質(zhì)關系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以理論指導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能力。   通過氨分子結構和極性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類比、對比、抽象、綜合、歸納的思維能力。

12、   (3)情感目標   通過結構與性質(zhì)之間的關系,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題重點:從氨的結構出發(fā),分析推斷氨的性質(zhì)。   本課題難點:極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斷。   二、教學設計   1、教學思想   (1)認知規(guī)律   高二學生已學習過堿金屬、鹵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識,并已經(jīng)把這些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因此,在本課題的教學中,運用物質(zhì)結構理論,學習氨的結構和性質(zhì)之間的關系,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認知過程   通過以往的學習,高二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學習方法,因此,在本課題的教學中

13、,仍可沿用“結構→性質(zhì)→用途”的學習方式,以適應學生的認知過程。   2、教學手段   (1)實驗   高二學生已經(jīng)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可以設計和動手操作一些簡單的實驗,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時,既充滿好奇,又能由表及里,從現(xiàn)象出發(fā),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zhì)。所以,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課題中豐富的實驗素材,采取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相結合、驗證實驗與探究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實施實驗。   (2)多媒體   作為這個課題的難點,“分子的極性”很抽象,教師使用常規(guī)教學手段,比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學生有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接受得很吃力,教學也就顯得枯燥死板。所以,引進多媒體手段,充分利用動畫

14、和圖片等,把小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靜止的變成活動的,把抽象的變成可以直接感知的,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三、教法分析   1、對比分析法   將分子結構進行分類對比,便于學生分析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的結構特點;將氨和不同酸反應的實驗設計為對比實驗,便于學生分析氨與酸反應的本質(zhì)。   2、實驗探究法   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探究氨的性質(zhì)。   3、多媒體輔助法   合理、恰當?shù)剡\用先進教學手段,將靜態(tài)事物動態(tài)化,將抽象事物直觀化,以突破教學難點。   4、演繹推理法   運用已有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通過邏輯演繹,推導氨的還原性。   5、講解法

15、  四、學法指導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振聾發(fā)聵的發(fā)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因此,重視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等,應當成為教學過程中致力追求的一個目標。   結合本課題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提煉總結氨的物化性質(zhì)。   2、緊緊抓住事物內(nèi)部的因果關系,由“果”導“因”或由“因”推“果”。如抓住“氨易溶于水”(果)探求“氨的結構”(因),或根據(jù)“氮元素的化合價”(因)推測“氨具有還原性”(果)。   3

16、、指導學生用類比、對比等思維方法,使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以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如將“分子的極性”與“鍵的極性”進行類比,將“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進行對比等。   4、引導學生變正向思維為逆向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如在分析氨為極性分子后,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如果AB3型分子為非極性分子,它可能的空間結構是什么呢?”   五、教學過程   設計思想:知識為載體,思維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設疑探索,實驗貫穿,整個教學程序中注重師生互動。   共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   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   課堂小結   鞏固練習   課后研究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  

17、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提供生活素材,使學生從中提煉出氨的物化性質(zhì),采用一段新聞視頻導入新課。這段新聞介紹了本地處置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的經(jīng)過。(見圖1)   另外,還可從這段新聞中截取一些能夠體現(xiàn)氨的物理性質(zhì)的圖片,放在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用。(見圖2)   (圖1)(圖2)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   為了使“結構→性質(zhì)→用途”的學習線索更明確,把本課題的知識內(nèi)容分解成以下四個模塊。   溶解性   氨水   結構   堿性   銨鹽   還原性   硝酸   結構……………性質(zhì)…………用途   (1)結構——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學生在新聞中了解到氨易溶于水,

18、很自然想到:為什么呢?這就需要先學習氨的結構。從氮的原子結構和氨的分子組成入手,使用球棍模型,分析氨的分子結構。   氨是三角錐形結構,為什么就易溶于水呢?這就需要進一步學習什么是極性分子。這里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教學瓶頸,使用多媒體。   先展示分子模型的圖片,通過類比、對比的分析方法,使學生理解什么是極性分子,并能夠根據(jù)已知分子結構進行判斷(見圖3)。然后使用AcDLABs/3Dviewer軟件繪制分子結構的三維動畫,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思考“AB3、AB4型分子如為非極性分子,它們可能的結構”,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見圖4)   (圖3)(圖4)   在這里,多媒

19、體手段的應用既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由現(xiàn)象抽象出事物共同屬性的能力。分組討論這種形式可使學生發(fā)揮群智群力,在精心設置的問題臺階的幫助下,順利突破本課題的教學難點。   (2)溶解性——驗證性分組實驗   學習了分子的極性后,由相似相溶規(guī)律,很容易解釋氨為什么易溶于水。當然,教師還應向?qū)W生說明,氨易溶于水,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為以后學習氫鍵埋下伏筆。   氨易溶于水,能否在課堂上通過簡單實驗進行驗證呢?由學生設計實驗,并分組完成噴泉實驗。   通過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小結氨的物理性質(zhì),并講解氨水的有關問題。剛才新聞中截取的圖片應用于此。   (3)堿性——探究性對比實驗

20、  氨溶于水呈堿性,氨能不能   與酸反應,答案就很明顯了。這個模塊中的演示實驗是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改進。一是改進了操作方法,使用集氣瓶,使現(xiàn)象更集中,更易于觀察;二是增加了實驗內(nèi)容,先后使用難揮發(fā)性和易揮發(fā)性酸與氨氣反應,形成對比實驗,便于學生進行探究性思考。(見圖5)   (4)還原性——補充演示實驗   氨還有沒有其他性質(zhì)呢?學生從化合價入手,猜想氨有還原性。學生的猜想對不對呢?補充兩個演示實驗進行驗證。   一是氨與氯氣的作用,將一瓶氯氣倒扣在滴有濃氨水的集氣瓶上,出現(xiàn)了大量白煙。   二是氨的催化氧化。使用氧化鉻作催化劑,先用酒精燈對催化劑進行預熱,同時緩慢鼓入空氣,

21、待催化劑紅熱后,撤走酒精燈,加快鼓入空氣。這時可以看到,隨著空氣鼓入的節(jié)奏,催化劑出現(xiàn)了一亮一暗的現(xiàn)象,并且,集氣瓶中出現(xiàn)了紅棕色氣體。(見圖6)   (圖5)(圖6)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   及時進行課堂小結,再次突出“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決定用途”的學習線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   使用課后習題,進行知識的鞏固。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課后研究   分為三個方面:   1、實驗探究   2、網(wǎng)上尋寶   3、身邊的化學   六、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氨銨鹽   一、氨的結構   電子式結構式三角錐型   二、氨的物理性質(zhì)   無色有刺激性氣

22、味氣體,比空氣輕,極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可用作致冷劑。   三、氨的化學性質(zhì)   1、與水的反應   NH3+H2oNH3·H2oNH4++oH—   微粒:NH3、H2o、NH3·H2o;NH4+、oH—、H+   2、與酸的反應   NH3+H+=NH4+檢驗   3、與氧化劑的反應   8NH3+3cl2=6NH4cl+N2   4NH3+5o24No+6H2o制硝酸   小結:溶解性、堿性、還原性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4   氨   (人教版化學必修1 )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馬云云 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分析 1.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 對

23、于氨的教學,《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zhì),認識不同的非金屬化合物在性質(zhì)上的各自的特性、相似性,認識氮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體會化學的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而《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則將其細化,要求知道氨的用途、物理性質(zhì)、了解氨的水溶性、與酸的反應;了解氨水的堿性、氨水的成分及一水合氨的不穩(wěn)定性,知道氨的實驗室制法,認識氮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高中階段學習到的唯一的堿性氣體,人教版教材把該內(nèi)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個章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對前三章以及*非金屬硅、氯等元素化合物

24、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在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運用對比、類比的學習方法,體會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思維。另一方面通過對氨的特殊性質(zhì)的認識,讓學生在已有的學科觀念的基礎上,對物質(zhì)的元素觀、轉化觀、分類觀、以及化學的價值觀等形成辯證的認識,也為以后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規(guī)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積累了感性認識的材料。就本節(jié)內(nèi)容而言,人教版教材以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為主線,蘇教版教材則側重于以學生認知順序為主線,從氮對植物生長、氨對解決世界糧食危機方面重要性引入,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對人類生存的作用,進而激發(fā)起對氨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使教學更加高效,值得借鑒。 2.學生

25、分析   學生在初中的學習中時對氨、氮肥等知識已經(jīng)有了一些零散的了解,而在本課學習之前又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了典型金屬及非金屬硅、氯的重要化合物知識,初步了解了學習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這些知識為本課氨與水、氨與酸的性質(zhì)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而在能力方面,高一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但在對比學習、實驗設計和操作方面缺乏訓練,可能會在如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產(chǎn)生困難。根據(jù)建構主義理念,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如何為學生設計好學習新知識的階梯,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nèi)容分

26、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和認識氨氣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的應用實例,激發(fā)學習興趣,強化化學學科價值觀。 2.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了解氨氣的重要物理、化學性質(zhì)及檢驗方法,了解氨水的組成,對已有的元素觀、轉化觀、分類觀等學科思想形成辯證的認識。   3.通過氨、銨鹽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4.通過對氨氣的組成、性質(zhì)、用途、制法、檢驗等方面的關系的綜合分析,進一步體驗研究物質(zhì)的一般思維方法。 三、重點難點:   氨的化學性質(zhì);氨水的組成;學生實驗觀、轉化觀、分

27、類觀的完善。 四、教學流程設計圖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 情境、激發(fā) 興趣   PPT圖片:1、植物生長需要氮;2、自然界中氮循環(huán);3、工業(yè)合成氨及其作用   觀看、相互討論、交流   感知氨在生產(chǎn)、生活、人類生存中的重要性,認識工業(yè)合成氨的化學反應   讓學生認識化學在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對氨的好奇心。   依據(jù)問題提示,進行科學探究,了解氨的相關性質(zhì)、用途   1.提出問題:氨是如何轉化成氮肥,應用于農(nóng)業(yè)的 2.引導學生形成假設,分析假設   依據(jù)教師引導,分組討論,依次形成幾種假設:1.直接施用;2.轉為

28、液態(tài)施用;3.制成固態(tài)物質(zhì)施用   1.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問題—假設—方案—驗證—分析—評價—結論。 3.通過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形成科學的實驗觀。 4、理解氨堿性氣體的獨特性,完善以往的分類觀、元素觀,形成辯證的思維。   1.提出問題(1):氨能直接作為氮肥施用嗎;2.對學生已會的有關氨的性質(zhì)進行歸納   依據(jù)已有知識,結合實物觀察,分組討論:獲得氨的相關信息,對假設1形成結論   1.提出問題(2):如何將氨轉化為液態(tài)物質(zhì)2.介紹液氨的用途   依據(jù)氨的性質(zhì),討論可能的途徑,并分析

29、其可行性   1.引發(fā)思考: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氨的溶解; 2.實驗演示:噴泉實驗; 3.指導學生,實驗探究   1.分組討論,形成可能方案;2.觀看實驗,分析實驗原理;3.利用儀器,改進并完成實驗,歸納現(xiàn)象;4.分析實驗現(xiàn)象,形成實驗結論   1.引導學生,根據(jù)氨水的組成預測—驗證氨水的性質(zhì); 2.介紹氨水的肥料史;提出問題(4):為何氨水不能成為氮肥主角   1.理論推導:由氨水成分預測氨水可能的性質(zhì);2.實驗驗證:氨水不穩(wěn)定性;3.歸納氨水性質(zhì)、書寫方程式,評價氨水肥料的優(yōu)缺點。   引導學生從微粒觀的視角,形成物質(zhì)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決定用途的思想。 培養(yǎng)學生宏觀-微觀-符號三重

30、表征意識   1.提出問題(4):如何將氨轉化為固態(tài)銨鹽; 2.介紹書上演示實驗; 3.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1.依據(jù)氨水性質(zhì),預測氨與酸的反應;2.進行實驗驗證;3.歸納實驗現(xiàn)象,形成結論   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綠色化學”思想。   1.提供資料,引導學生推測銨鹽性質(zhì); 2.提出問題(5):如何合理施用銨態(tài)氮肥; 3.介紹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依據(jù)提供資料進行討論,推測銨鹽的性質(zhì)、歸納銨態(tài)氮肥施用的注意事項,理解氨氣的實驗室制法與工業(yè)制法選擇角度的不同   提升學生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工業(yè)制法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應用觀   總結提升:歸納本課的

31、收獲:   1.方法收獲:簡述本課的學習過程。 2.知識收獲:(1)氨的性質(zhì)及用途;(2)幾種含氮物質(zhì)的轉化   1.回顧氨的探究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2.梳理、小結氨的主要性質(zhì)、用途,使知識條理化;   通過總結,讓學生明確科學探究程序,學會運用分類觀、轉化觀使知識條理化。   拓展視野   PPT介紹:   氨的催化氧化反應原理,用途及對人類的產(chǎn)生的影響   觀看、討論,再次感受氨對人類的重大影響   利用科學史話,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六、教學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依據(jù)“從化學走進生活,走進社會”的教學理念,從生活生

32、產(chǎn)實例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進而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本課在教學上采用了特定情境下的“問題鏈”教學法,以“氨是如何轉化為氮肥”等一系列問題為“明線”進行氨的性質(zhì)探索,從學生已有知識(主要為氨的物理性質(zhì))出發(fā),結合氨的系列性質(zhì)實驗,層層深入探討氨的化學性質(zhì),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在“為何氨水不能成為氮肥的主角”這一問題環(huán)節(jié),利用實驗現(xiàn)象“氨水使酚酞變紅”引發(fā)學生對氫氧根離子****的預測、推理、驗證,進而獲得氨水的成分、性質(zhì)等結論,并對此進行評價。旨在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的實驗觀、“結構—性質(zhì)—用途”的微粒觀,最后通過氨區(qū)別于其他非金屬氫化物(如HCl)的獨特的堿

33、性氣體特征,完善以往的分類觀、元素觀,形成辯證的思維。      《氨和銨鹽》教學設計5   氨   (人教版化學必修1 )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馬云云 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分析 1.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 對于氨的教學,《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zhì),認識不同的非金屬化合物在性質(zhì)上的各自的特性、相似性,認識氮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體會化學的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而《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則將其細化,要求知道氨的用途、物理性質(zhì)、了解氨的水溶性、與酸的反應;了解氨水的堿性、氨水的成分及一水合氨的不穩(wěn)定性,知道氨的實驗室制法,認識氮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和對

34、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初步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高中階段學習到的唯一的堿性氣體,人教版教材把該內(nèi)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個章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對前三章以及*非金屬硅、氯等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在鞏固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運用對比、類比的學習方法,體會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一般思維。另一方面通過對氨的特殊性質(zhì)的認識,讓學生在已有的學科觀念的基礎上,對物質(zhì)的元素觀、轉化觀、分類觀、以及化學的價值觀等形成辯證的認識,也為以后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規(guī)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積累了感性認識的材料。就本節(jié)內(nèi)容而言,人教版教材以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為主線,蘇教

35、版教材則側重于以學生認知順序為主線,從氮對植物生長、氨對解決世界糧食危機方面重要性引入,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對人類生存的作用,進而激發(fā)起對氨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使教學更加高效,值得借鑒。 2.學生分析   學生在初中的學習中時對氨、氮肥等知識已經(jīng)有了一些零散的了解,而在本課學習之前又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了典型金屬及非金屬硅、氯的重要化合物知識,初步了解了學習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這些知識為本課氨與水、氨與酸的性質(zhì)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而在能力方面,高一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但在對比學習、實驗設計和操作方面缺乏訓練,可能會在如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產(chǎn)生困

36、難。根據(jù)建構主義理念,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如何為學生設計好學習新知識的階梯,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構和內(nèi)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和認識氨氣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的應用實例,激發(fā)學習興趣,強化化學學科價值觀。 2.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了解氨氣的重要物理、化學性質(zhì)及檢驗方法,了解氨水的組成,對已有的元素觀、轉化觀、分類觀等學科思想形成辯證的認識。   3.通過氨、銨鹽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37、,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4.通過對氨氣的組成、性質(zhì)、用途、制法、檢驗等方面的關系的綜合分析,進一步體驗研究物質(zhì)的一般思維方法。   三、重點難點:   氨的化學性質(zhì);氨水的組成;學生實驗觀、轉化觀、分類觀的完善。   四、教學流程設計圖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 情境、激發(fā) 興趣   PPT圖片:   1、植物生長需要氮;   2、自然界中氮循環(huán);   3、工業(yè)合成氨及其作用   觀看、相互討論、交流   感知氨在生產(chǎn)、生活、人類生存中的重要性,認識工業(yè)合成氨的化學反應   讓學生認識化

38、學在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對氨的好奇心。   依據(jù)問題提示,進行科學探究,了解氨的相關性質(zhì)、用途   1.提出問題:氨是如何轉化成氮肥,應用于農(nóng)業(yè)的 2.引導學生形成假設,分析假設   依據(jù)教師引導,分組討論,依次形成幾種假設:1.直接施用;2.轉為液態(tài)施用;3.制成固態(tài)物質(zhì)施用   1.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問題—假設—方案—驗證—分析—評價—結論。 3.通過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形成科學的實驗觀。   4、理解氨堿性氣體的獨特性,完善以往的分類觀、元素觀,形成辯證的思維。   1.

39、提出問題(1):氨能直接作為氮肥施用嗎;2.對學生已會的有關氨的性質(zhì)進行歸納   依據(jù)已有知識,結合實物觀察,分組討論:獲得氨的相關信息,對假設1形成結論   1.提出問題(2):如何將氨轉化為液態(tài)物質(zhì)2.介紹液氨的用途   依據(jù)氨的性質(zhì),討論可能的途徑,并分析其可行性   1.引發(fā)思考:如何設計實驗,證明氨的溶解; 2.實驗演示:噴泉實驗; 3.指導學生,實驗探究   1.分組討論,形成可能方案;2.觀看實驗,分析實驗原理;3.利用儀器,改進并完成實驗,歸納現(xiàn)象;4.分析實驗現(xiàn)象,形成實驗結論   1.引導學生,根據(jù)氨水的組成預測—驗證氨水的性質(zhì); 2.介紹氨水的肥料史;提出問題

40、(4):為何氨水不能成為氮肥主角   1.理論推導:由氨水成分預測氨水可能的性質(zhì);2.實驗驗證:氨水不穩(wěn)定性;3.歸納氨水性質(zhì)、書寫方程式,評價氨水肥料的優(yōu)缺點。   引導學生從微粒觀的視角,形成物質(zhì)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決定用途的思想。 培養(yǎng)學生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意識   1.提出問題(4):如何將氨轉化為固態(tài)銨鹽; 2.介紹書上演示實驗; 3.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1.依據(jù)氨水性質(zhì),預測氨與酸的反應;2.進行實驗驗證;3.歸納實驗現(xiàn)象,形成結論   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綠色化學”思想。   1.提供資料,引導學生推測銨鹽性質(zhì); 2.提出問題(5):如何合理施用銨態(tài)氮肥; 3

41、.介紹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依據(jù)提供資料進行討論,推測銨鹽的性質(zhì)、歸納銨態(tài)氮肥施用的注意事項,理解氨氣的實驗室制法與工業(yè)制法選擇角度的不同   提升學生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工業(yè)制法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應用觀   總結提升:歸納本課的收獲:   1.方法收獲:簡述本課的學習過程。 2.知識收獲:(1)氨的性質(zhì)及用途;(2)幾種含氮物質(zhì)的轉化   1.回顧氨的探究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2.梳理、小結氨的主要性質(zhì)、用途,使知識條理化;   通過總結,讓學生明確科學探究程序,學會運用分類觀、轉化觀使知識條理化。   拓展視野   PPT介紹:  

42、 氨的催化氧化反應原理,用途及對人類的產(chǎn)生的影響   觀看、討論,再次感受氨對人類的重大影響   利用科學史話,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六、教學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依據(jù)“從化學走進生活,走進社會”的教學理念,從生活生產(chǎn)實例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進而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本課在教學上采用了特定情境下的“問題鏈”教學法,以“氨是如何轉化為氮肥”等一系列問題為“明線”進行氨的性質(zhì)探索,從學生已有知識(主要為氨的物理性質(zhì))出發(fā),結合氨的系列性質(zhì)實驗,層層深入探討氨的化學性質(zhì),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在“為何氨水不能成為氮肥的主角”這一問題環(huán)節(jié),利用實驗現(xiàn)象“氨水使酚酞變紅”引發(fā)學生對氫氧根離子****的預測、推理、驗證,進而獲得氨水的成分、性質(zhì)等結論,并對此進行評價。旨在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的實驗觀、“結構—性質(zhì)—用途”的微粒觀,最后通過氨區(qū)別于其他非金屬氫化物(如HCl)的獨特的堿性氣體特征,完善以往的分類觀、元素觀,形成辯證的思維。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