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4.1海 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高中地理 4.1海 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9-2020學年精品地理資料
2019.7
第四章 海—氣作用
第一節(jié) ?!獨庀嗷プ饔眉捌溆绊?
學習目標 1.理解?!獨庵g的水熱交換過程及影響因素,理解海洋對大氣溫度的影響。2.理解在全球水、熱平衡過程中,?!獨忾g相互作用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大洋環(huán)流和大氣環(huán)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一、?!獨庀嗷プ饔门c水熱交換
1.海洋是大氣中水汽的最主要來源
(1)海洋通過①______作用,向大氣提供水汽。大氣中約②______的水汽由海洋提供的。大氣中的水汽在適當條件下③______,并以④______的形式
2、返回海洋。
(2)海洋的蒸發(fā)量與海水溫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海水溫度越⑤____,蒸發(fā)量越⑥____。
2.海洋是大氣最主要的熱量儲存庫
(1)海洋吸收了到達地表⑦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⑧______的熱量儲存在海洋表層,海洋再通過⑨______、⑩____________等方式把儲存的太陽輻射能輸送給大氣。
(2)海洋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受海洋表面?______的影響,水溫?____的海區(qū),向大氣輸送的熱量也?____。
3.海洋調(diào)節(jié)著大氣溫度的變化
(1)海洋上的氣溫變化有?______效應。
(2)海洋使大氣的溫度變化比較?______。受海洋影響較大的地區(qū)
3、,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較?____。
4.海洋是地球表層最大的?____儲存庫。海洋對大氣中CO2的吸收是平衡大氣CO2的重要途經(jīng)。
5.海洋向地球大氣提供了40%的?____________。
二、海—氣相互作用與水、熱平衡
1.?!獨庀嗷プ饔盟纬傻?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是維持全球水、熱平衡的______。
2.?!獨庀嗷プ饔脴嫵闪说厍蛏仙幌⒌腳_______,從而使全球蒸發(fā)和降水的總量也保持著______。
3.地球上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主要是通過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實現(xiàn)的。通過海—氣的相互作用和對熱量的全球輸送,維持
4、了地球上的____________。
一、海—氣相互作用與水熱交換
1.海洋與大氣之間進行水熱交換的形式
水的交換方式
熱量(能量)的交換方式
海洋→大氣
蒸發(fā)
蒸發(fā)潛熱、長波輻射
大氣→海洋
降水
風力使海水運動
注:海洋對大氣的作用是熱力的,大氣對海洋的作用是動力的。
2.影響海—氣之間水、熱交換的因素
3.海洋對大氣溫度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典例1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上圖的溫差看,在中國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溫受大陸影響最大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月,黃海的等溫線呈舌狀自南向北凸出,
5、原因可能是( )
A.徑流的影響 B.大陸的影響
C.暖流的影響 D.寒流的影響
(3)8月長江口外有一高溫水舌伸向東北,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2月的水溫與8月的水溫相比較,水溫梯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月,請簡述你的判斷依據(jù)及主要的形成原因。
答案 (1)渤?!〔澈I烊雰?nèi)陸(內(nèi)海),海域面積小
(2)C (3)徑流
(4)2 2月的等溫線遠比8月密集,說明2月的水溫變化大,梯度也大(或:2月南北水溫相差28°C,而8月只相差5°C)。2月代表冬季水溫的變化情況。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近海地區(qū)
6、的太陽高度隨緯度的增加而遞減,白晝長度也隨緯度的增加而變短;而冬季風對北方近海海域的影響又遠大于對南部海域的影響,這又加劇了南北海域的溫差。
解析 本題以我國四大近海的等溫線圖為載體,考查海水溫度時空分布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第(1)題,據(jù)圖可知,2月、8月溫差較大的海域是渤海,渤海是中國的內(nèi)海之一,四周被大陸包圍,所以,水溫受大陸的影響最大。第(2)題,2月黃海等溫線自南向北彎曲,水溫比兩側高,應判斷是一股自南向北的暖流影響。第(3)題,8月份長江口河水水量大,長江水受陸地影響大,水溫較高,因此表現(xiàn)為高溫水舌伸向東北。第(4)題,2月等溫線密集,原因一方面是太陽高度的差異導致的,另一方面是受冬季
7、風的影響。
變式練習1 海水對氣溫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可以( )
A.使溫差減小 B.使溫差增大
C.使氣溫升高 D.使氣溫降低
二、?!獨庀嗷プ饔门c水、熱平衡
典例2
上圖為“某大洋部分海區(qū)年平均每日從海洋輸入大氣的總熱量分布圖”,讀圖回答(1)~(3)題。
(1)該等值線分布圖反映的是________兩者之間的熱量補給關系( )
A.太陽和陸地 B.海洋和大氣
C.太陽和大氣 D.太陽和海洋
答案 B
解析 據(jù)題意可知,圖中曲線表示
8、的是?!獨忾g熱量傳遞關系的分布圖。
(2)圖中A處的值可能是________W/m2( )
A.230 B.180 C.110 D.90
答案 A
(3)圖中A海區(qū)表層海水熱量的直接來源是( )
A.太陽輻射 B.洋流 C.陸地 D.大氣
答案 B
解析 A處海水溫度明顯高于兩側,應該是受到暖流的影響所致。
變式練習2
讀圖,水循環(huán)總量為100單位,按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規(guī)律推算,M、N分別為( )
9、A.7 16 B.16 7 C.7 23 D.23 7
讀“全球水循環(huán)模式圖”(箭頭分別代表降水、蒸發(fā)、徑流與水汽輸送,數(shù)字表示循環(huán)量),
據(jù)此回答1~2題。
1.圖中哪組環(huán)節(jié)與奔流的長江最密切( )
A.P、M、T、S B.P、M、N、S
C.M、T、S、N D.S、P、Q、N
2.人類有可能在局部地區(qū)施加某些影響的環(huán)節(jié)是( )
A.M B.Q C.N
10、 D.S
3.關于下圖海水熱量收支及緯度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低緯度海區(qū)熱量收入大于支出
B.高緯度海區(qū)熱量收入大于支出
C.A海區(qū)水溫的季節(jié)變化比B海區(qū)大
D.B海區(qū)海水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A海區(qū)海水熱量來自洋流
4.讀圖,各字母所表示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中,最具有生命意義的是( )
A.a(chǎn)、b B.b、c C.c、d D.d、e
5.讀“水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循環(huán)過程分別是: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11、E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圖中甲是________循環(huán);乙是________循環(huán),它能使陸地上的水________和________,使水資源得以________;丙是________循環(huán)。
(3)乙循環(huán)主要通過大氣中的______輸送和地表的________________而實現(xiàn),目前人類主要是通過影響____________而影響水循環(huán)。
(4)水循環(huán)是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圈、________圈、______圈和________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________運動的過程。
12、
1.使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聯(lián)系起來,并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的是( )
A.地殼的物質(zhì)循環(huán) B.大氣環(huán)流
C.洋流流動 D.水循環(huán)
讀“三種水循環(huán)簡單模式圖”,回答2~4題。
2.臺風“浣熊”在澳門登陸,它應屬于水循環(huán)中的哪個環(huán)節(jié)( )
A.① B.② C.③ D.④
3.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環(huán)是( )
A.Ⅰ B.Ⅱ C.
13、Ⅲ D.Ⅰ和Ⅱ
4.目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環(huán)節(jié)及辦法主要表現(xiàn)在( )
A.③——人工降雨,促成大氣中水汽輸送
B.④——改造沙漠,增加蒸發(fā)量,加速水循環(huán)
C.①——修建水庫,跨流域調(diào)水,改變局部地表徑流
D.④——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徑流循環(huán)
5.讀“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溫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處海區(qū)等溫線比B處海區(qū)等溫線稠密,說明A海區(qū)海水的溫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C、D、E、F四處海域鹽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與大洋西岸等溫線相比,大洋東岸等溫
14、線在甲處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在乙處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主要是甲處受____________(洋流名稱)的影響,乙處受____________(洋流名稱)的影響。
(3)試分析洋流對甲、乙兩海區(qū)沿岸氣候的影響。
答案
基礎梳理
①蒸發(fā)?、?6%?、勰Y ④降水?、莞摺、薮蟆、咛栞椛洹、?5%?、釢摕帷、忾L波輻射 ?水溫 ?高 ?多 ?滯后 ?和緩 ?小 ?碳 ?再生氧氣 ?大氣環(huán)流 ?大洋環(huán)流 基礎 水循環(huán) 平衡 大氣運動 洋流 熱量平衡
變式練習
1.A [同樣體積的海水,熱容量比空氣大3 000多倍。海水溫度的變化比陸
15、地溫度的變化小,海洋上空的氣溫變化比陸地上空的氣溫變化慢,因此海洋對大氣氣溫起著調(diào)節(jié)作用,使溫差變小。]
2.C [通過水循環(huán),全球水的總量不會發(fā)生變化。即某個地區(qū)在某一時期內(nèi),水的收入與支出的差額等于該地的蓄水變化量。但從較長的時期來看,蓄水變化量趨向零。為此從上圖來看,M地兩側的水量差應相等,即M、N兩地的水量分別為7和23。]
自主練習
1.B
2.D
3.A [全球海水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低緯度海區(qū)熱量收入大于支出,季節(jié)變化較高緯度地區(qū)小。]
4.C [此圖字母所反映的意思是:a代表降水,b代表蒸發(fā),c代表植物蒸騰,d代表根系吸收,e代表河水下滲,只有C項c、d代表水循環(huán)
16、通過植物環(huán)節(jié)。]
5.(1)蒸發(fā) 凝結降水 水汽輸送 凝結降水 地表徑流 下滲 地下徑流 植物蒸騰和蒸發(fā) (2)陸地內(nèi) 海陸間 得以更新 補充 再生 海上內(nèi) (3)水汽 徑流 地表徑流 (4)水 大氣 巖石 生物 循環(huán)
解析 本題綜合性較強,要求準確掌握三大水循環(huán)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關鍵是抓住海陸間循環(huán),因為這一循環(huán)運動過程是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最全面的,然后再依此思路進一步分析即可。
課時作業(yè)
1.D [在水循環(huán)的一系列過程中,通過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蒸發(fā)和植物蒸騰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聯(lián)系起來,并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
2.B 3.C 4.C [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
17、主要有: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和徑流。其中臺風登陸能給陸地帶來大量降水,應屬水汽輸送。在三種水循環(huán)中,海陸間大循環(huán)發(fā)生的領域廣、范圍大,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人工降雨是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中降水環(huán)節(jié)的影響,對大氣中水汽輸送并無直接的影響。改造沙漠,影響水循環(huán)中的蒸發(fā)和下滲,而不是地下徑流。過度抽取地下水會在局部區(qū)域地下形成地下水漏斗區(qū),不會加速地下水徑流循環(huán)。]
5.(1)南北差異大 位于寒暖流的交匯處 D
(2)南 北 加那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3)①加那利寒流降溫減濕,對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濕,對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18、。
解析 據(jù)經(jīng)緯度和海陸輪廓判斷該海域為北大西洋,乙處有北大西洋暖流經(jīng)過,甲處是加那利寒流,其中D處既位于副熱帶海區(qū),又有墨西哥灣暖流經(jīng)過,因此蒸發(fā)量最大處海水鹽度也最大。甲處寒流有降溫減濕作用,乙處暖流有增溫增濕作用。
思考(P37)
1.一般來說,海水溫度越高,蒸發(fā)量越大,向大氣輸送的熱量越多,?!獨忾g的熱量交換越活躍。低緯度海區(qū)和有暖流流經(jīng)的海區(qū),特別是熱帶海區(qū),海面蒸發(fā)旺盛,空氣濕度大,降水也較豐富,?!獨忾g的水分交換也較為活躍。
2.中低緯度太平洋東、西岸海區(qū)輸入大氣的熱量差異,主要受洋流因素和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太平洋東岸海區(qū)受寒流及三圈環(huán)流影響,西岸海區(qū)受暖流及季風環(huán)流影
19、響。中高緯度亦同理。
思考(P40)
1.海洋熱量的收入,主要是來自太陽輻射;海洋熱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發(fā)。一年中,世界海洋熱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個海區(qū)的熱量收支并不平衡。在0°~30°N地區(qū),海洋熱量收入大于熱量支出;在30°N地區(qū),海洋熱量收入等于熱量支出,熱量收支平衡;在30°N~90°N地區(qū),海洋熱量收入小于熱量支出。
2.在地球表面,低緯度地區(qū)獲得的凈輻射能多于高緯度地區(qū),要保持熱量平衡,必須有熱量從低緯度地區(qū)向高緯度地區(qū)輸送。地球上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主要是通過大氣運動和洋流共同實現(xiàn)的。在0°~30°N地區(qū),海洋輸送的熱量超過大氣輸送的熱量;在30°N以北地區(qū),大氣輸送的熱量超過海洋輸送的熱量;在50°N附近,海洋把相當多的熱量輸送給大氣,再由大氣環(huán)流向更高緯度輸送。通過?!獨獾南嗷プ饔煤蛯崃康娜蜉斔?,維持了地球上的熱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