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自卸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位自卸車(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摘 要
目前國內生產的自卸汽車其卸貨方式為散裝貨物沿汽車大梁卸下,卸貨高度都是固定的。若需要將貨物卸到較高處或使貨物堆積得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車就難以滿足要求。為此需設計一種高位自卸汽車,它能將車廂舉升到一定高度后在傾斜車廂卸貨。本次課程設計設計高位自卸車中的舉升機構。本舉升機構通過橫推剪式機構實現(xiàn)車廂的舉升與后移。先由液壓油缸的橫推,推動AE桿的A端在槽內左右移動,通過剪式機構來傳遞運動實現(xiàn)車廂的平行上移和后移。
該機構具有一般自卸汽車的功能,在比較水平的狀態(tài)下,能將滿載的貨物的車廂平穩(wěn)地舉升到一定的高度;車廂在舉升過程中能逐步后移,方便卸貨,且在
2、舉升過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貨;在車廂卸貨時,后廂門隨之聯(lián)動打開,卸貨完畢,車廂恢復水平狀態(tài),后廂門業(yè)隨之可靠關閉;液壓油缸能夠提供充足的動力性能,且油壓較短的推程能實現(xiàn)車廂較大的位移量;結構簡單、緊湊,制造與維護也方便,具有良好的動力傳動性能,而且安全性能好;所用的機構也較為簡單,相對用其他的器件來說,較經(jīng)濟,節(jié)省資源。
目 錄
摘要·····················································
設計說明書··············································
一、設計題目與要求···········
3、···························3
二、機構簡圖與系統(tǒng)工作原理······························4
三、機構方案比較分析與確定······························5
四、機構設計計算與分析過程······························8
五、速度分析············································9
六、設計體會············································10
4、 參考文獻···············································11
一、 設計題目與要求
1、設計題目
目前國內生產的自卸汽車其卸貨方式為散裝貨物沿汽車大梁卸下,卸貨高度都是固定的。若需要將貨物卸到較高處或使貨物堆積得較高些,目前的自卸汽車就難以滿足要求.為此需設計一中高位自卸汽車(如圖2),它能將車廂舉升到一定高度后在傾斜車廂卸貨(如圖1)。本次課程設計設計高位自卸車中的舉升機構。
2、 設計要求
(1)、在比較水平的狀態(tài)下,能將滿載貨物的車廂平穩(wěn)地舉升到一定的高度,這個為的最大升程。
(2)、為方便卸貨,要求車廂在舉升過程中
5、逐步后移。車廂處于最大升程位置時,其后移量a見給定數(shù)據(jù)(300mm)。為保證車廂都穩(wěn)定性,其最大后移量 不得超過1.2a。
(3)、在舉升過程中可在任意高度停留卸貨。
(4)、舉升機構都安裝空間不得超過車廂底部與大梁間的空間。
(5)、機構盡量緊湊、簡單、可靠、具有量好的動力傳遞性能。
3、 方案選擇(單位:mm)
序號
車廂尺寸(L×W×H)
Smax
a
W(kg)
Lt
Hd
5
3800×1800×630
1950
300
4200
280
470
二、 機構簡圖與系統(tǒng)工作原理
1、機構簡圖
2、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圖如圖所示,從實現(xiàn)開始啟
6、動,虛線為啟動后將到達的位置。
從圖中可看出,A端可以滑動到A'端,E端可以滑到到E'端,E端壓油缸拉的時候A端向右滑動,E端向左滑動,A、E的滑動,帶動車廂的上升,實現(xiàn)舉升;且車廂會慢慢的向后移動,實現(xiàn)后移。當液壓油缸向左推時,A端向左滑動,E端向右滑動,實線車廂的緩緩降落與前移,恢復到初始位置。
三、 機構方案比較分析與優(yōu)選
根據(jù)題目對舉升機構的要求,可是設計出多種不同類型結構的機構滿足運動要求?,F(xiàn)提出了以下幾種方案供選擇。
方案一:平行四邊形機構
方案簡圖如圖所示
該機構中,BCFG構成一個平行四邊形,GF作為一連桿,始終保持水平上升或下降;為了保持動作都連續(xù)性而加入
7、DE桿;BG桿在液壓油缸的帶動下繞B點旋轉,通過DE桿帶動從動桿CF繞C點旋轉,使GF桿水平上升或下降,從而完成車身都上升或下降。
該平行四邊形的優(yōu)點是:
1、結構簡單、易于加工、裝配與維修。
2、緊湊、能滿足水平上升、下降,且上升過程中能實現(xiàn)逐步后移,穩(wěn)定性好 。
3、液壓油缸較短的推程能實現(xiàn)車廂較大都位移量。
但是該車廂在上移的過程中,若BG之間都距離與BC之間的距離相差不遠,后移量將還會很大,滿足不了技術要求。而若為了縮小后移量而將BG、CF桿設計的很長,將超出車廂的長度,實際中不可能實現(xiàn)。而且上升初期,支撐桿壓力角太大,有可能發(fā)生自鎖現(xiàn)象,另外油箱上下?lián)u擺,很容易造成爆炸事故
8、。
方案二:剪式上推機構
方案簡圖如圖所示
該機構AE桿、CF桿構成交叉型鉸鏈于D點。CF桿的C端與車廂底部為滑動鉸接鏈,A端可在槽內平行移動。
壓油缸推動D上下移動從而實現(xiàn)車廂的上下移動,上移的同時實現(xiàn)后移。
該方案的優(yōu)點是:
1、能較好都解決上升與后移比例不協(xié)調。
2、結構簡單、滿足設計要求,穩(wěn)定性好,且受力情況較好。
3、液壓油缸較短的推程能實現(xiàn)車廂較大都位移量。
但是這樣會使垂直方向都長度增加,導致液壓油缸的長度超出地板,從而導致行車過程中很容易掛傷,不利于使用,而且這樣布置使液壓缸的推程需要很大,不易實現(xiàn),另外油箱上下?lián)u擺,很容易造成爆炸事故。
方案三:橫推剪式機
9、構
該方案簡圖如圖所示:
該方案原理跟方案二類似,也有一些小小都區(qū)別,將液壓油缸由上下推改為橫推。當液壓油缸右移時,車廂上升并向后移。液壓油缸左移時,車廂下降。方案三具有方案二的特點,同時也將方案二都缺點加以改進,結構更加緊湊。液壓油缸也能控制在底盤之上,使用較安全一些。
綜合以上設計方案,選擇方案三作為最終確定方案。
四、 機構設計計算與分析過程
給出的數(shù)據(jù)為:
序號
車廂尺寸(L×W×H)
Smax
a
W(kg)
Lt
Hd
D
3800×1800×630
1950
300
4200
280
470
液壓油缸選擇:
型號
缸徑/mm
桿徑/m
10、m
大端活塞面積/c㎡
小端活塞面積/c㎡
推力
/N
拉力
/N
最大推程/mm
DG-JB90E
90
50
55.28
3938
85660
58900
2800
以上升過程進行研究,如圖所示。
設AE=CF=l;上升開始時: ;上升到最大升程時:;
從圖中可以得出:升程
后移量
且安裝空間不能超過車廂底部與大梁間都空間,則
且
取, 可解得:
五、速度分析:
在舉升過程中,設油缸的速度為v。則A點的速度也為v,方向向右。為如圖所示,在圖中C點為固定不動的點
11、。D為連接點,也是1、2桿的中點。D點繞C點轉動。則
方向為垂直于2桿向上
1、2桿相交于E點,則
且在1桿上
方向 √ √ √
大小 V ?
根據(jù)該等式可畫圖求出= 7.1384v
則 =7.13846v·2=14.2768v 方向為垂直CF向上。
車廂上升的速度 V==14.2768v
六、設計體會
機械原理設計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了課程設計使我從各個方面都受到了機械設計的訓練,對機
12、械的有關各個零部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得到了深刻的認識。
在這次設計中,我從一個對機械設計了解幾乎為零的無知者,慢慢的了解了機械設計方面的神奇。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很多,一個簡簡單單的運動可以用很多種不同都方法去實現(xiàn)。比如說這次我們設計的高位自卸汽車的升降機構,雖然這只是高位自卸汽車中一個簡簡單單的機構,但是要實現(xiàn)它也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去實現(xiàn)這個運動,但是要從這些方法中選出最適合的方法,這就要我們從各個方面去考慮這個問題,不僅要滿足運動規(guī)律的需要,還有合理性、緊湊性、制造與維護、經(jīng)濟等等。
在本次課程機設中,不但學到了知識外。也體會到作為設計人員在設計
13、過程中必須嚴謹都對待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遇到的問題。而且,也意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一些事情是獨自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在本次設計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大家一起討論,一起研究最終得到正確的結果。在這次設計過程中,我們碰到很多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是書上沒有的,都是來自于實踐中,大家齊心協(xié)力一起查資料。機械設計涉及到許多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失誤,可能制造出的實物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毛病,就會出錯,甚至全部設計得重新開始。一個巴掌拍不響,大家一起研究,一個人獨自研究要強得多。
由于在設計方面我們沒有經(jīng)驗,理論知識學的不牢固,在設計中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在選擇計算齒輪組時可能會出現(xiàn)誤差
14、,如果是聯(lián)系緊密或者循序漸進的計算誤差會更大,在查表和計算上精度不夠準。
參考文獻
1、《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指導書》 主編:裘建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機械原理》(第七版)主編:孫桓 陳作模 葛文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主編:黃純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平面連桿機構的計算設計》主編:梁崇高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5、《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主編:呂仲文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4
6、《現(xiàn)代機械傳動手冊》主編:郁明山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5
7、《機械運動方案設計手冊》主編:鄒慧君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4
專心---專注---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