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歷史 電子題庫 專題一二知能演練輕松闖關 人民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3年高中歷史 電子題庫 專題一二知能演練輕松闖關 人民版必修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3年人民版高一歷史必修1電子題庫 專題一四知能演練輕松闖關
1.公元前221年,我國政治文明歷程出現(xiàn)拐點,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從分裂割據(jù)到實現(xiàn)統(tǒng)一
B.從分封制發(fā)展為郡縣制
C.從封邦建國到中央集權
D.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
解析:選D。公元前221年,嬴政完成國家統(tǒng)一,建立秦朝。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為主要內(nèi)容的中央集權制度。D項“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反映了王位世襲制取代原始社會的禪讓制,是指夏朝的建立。
2.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守宰?!似渌詾榈靡病!边@句話指的是
2、( )
A.推行分封制 B.設立郡縣制
C.廢除郡縣制 D.宗法制
解析:選B。秦統(tǒng)一后,廢除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而代之以郡縣制,郡守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與諸卿“朝議”的方式討論國家軍政要務,這對于政治決策的重大意義是( )
A.安撫群臣,為君主效力
B.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
C.展現(xiàn)民主,體現(xiàn)君主關懷
D.進行廷辯,顯示大臣才能
解析:選B。多數(shù)人討論國家軍政要務,可以集眾人之智慧,減少決策的失誤。
4.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睆恼紊峡础扒兀m死猶存”主要是指( )
A.消滅六國
B
3、.開創(chuàng)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統(tǒng)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
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秦朝雖然短暫而亡,但它是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國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制度的基礎,對此后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與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笔蓟试唬骸疤煜鹿部啵瑧?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
4、,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2:漢興之初,海內(nèi)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藩國大者,跨州兼郡,連城數(shù)十,然諸侯原本以大,末流濫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橫逆,以害身喪國。
——《漢書》
(1)材料1中秦朝實行了什么制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種制度在當時的主要作用。
(2)根據(jù)材料2指出漢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響。
解析:第(1)問從材料即可得出為郡縣制,作用必須結合所學多角度思考回答。第(2)問漢初之所以復古實行分封制,結合材料“懲戒亡秦孤立之敗”即可得知,結果導致了王
5、國問題。
答案:(1)郡縣制;作用:加強中央集權,實現(xiàn)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鞏固統(tǒng)一。
(2)“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或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地方割據(jù)、叛亂,影響中央集權。
一、選擇題
1.《史記》中“法令出一”,“別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點( )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縣制
解析:選B。本題考查皇帝制度的特征。根據(jù)材料中“法令出一”、“一尊”、“皆決于上”可以看出皇權至上的特點。故選B。
2.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寫道:“……對官吏有任免權,官吏不能世襲;實行俸祿制,官在則有俸祿,不在官,俸祿
6、也就取消?!实奂爸醒胗袡啾O(jiān)察地方官吏的政務、財政和有無不法行為之權。”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周
解析:選C。從對官吏的任免、俸祿制度、中央監(jiān)察等內(nèi)容來看,材料所述政治制度屬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故選C。
3.歷史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郡縣,封泰山,禪梁父,刻石頌秦德。頌詞稱“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賓服,親巡遠方黎民,登茲泰山,周覽東極”云云。秦始皇封禪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刻石頌德,流芳百世
B.齊魯未穩(wěn),借機加強對其控制
C.給皇權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權至上
D.
7、祈求上天保佑國泰民安
解析:選C。從材料中的頌詞來看,秦始皇封禪是為了維護皇權,給皇權披上神圣的外衣,顯示皇帝的威嚴,C項最符合題意。
4.(原創(chuàng)題)秦朝的以下工程有利鞏固邊防的是( )
①修筑長城?、谛藿ā爸钡馈薄、坶_鑿靈渠?、荛_辟“五尺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選D。秦朝修筑長城和“直道”是為了加強北部邊防,開鑿靈渠是為了平定嶺南,開辟“五尺道”是為了加強對“西南夷”的管理。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后,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ぽ牱?、四會、龍川、博羅4縣,郡所設在番禺(今廣州)。任囂任郡尉(因南??傧驴h少,
8、是小郡,故稱尉不稱守),是為廣州建置之始。以下有關任囂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他的職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襲
B.他事實上是南??さ淖罡咝姓L官
C.他無權任免轄區(qū)內(nèi)的四個縣令
D.南海郡相當于他的封地
解析:選D。本題設置歷史情境,考查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的深刻領悟及知識遷移能力。秦朝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取代了先代的分封制度,D項表述錯誤。
6.前不久,中國多個省份進行了“省直管縣”試點?,F(xiàn)在的省縣制最早應追溯到古代的郡縣制。下列關于郡縣制的表述,正確的有( )
①郡縣制最早是秦朝統(tǒng)一全國后開始實施的
②郡縣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襲
③郡的最高長官稱監(jiān)御史
④是一種中央
9、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選C。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已陸續(xù)出現(xiàn)了郡、縣等新的地方行政區(qū)劃,秦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郡縣制??な厥强さ淖罡咝姓L官,對上承受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な睾涂h令、縣長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朝通過郡縣制,實現(xiàn)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據(jù)此②④說法正確。
7.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度與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主要特點是( )
①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谑狼涫赖撝啤、壑醒牒偷胤降男姓C構均沒有獨立性?、軓闹醒氲降胤降墓倮艟苫实廴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10、 D.①②④
解析:選C。世卿世祿制是西周時期分封制的特點,在秦朝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下,皇位獨尊,皇權至高無上,中央和地方官吏均由皇帝任免,沒有獨立性,因此①③④正確。
8.
秦皇漢武,同為一代風流帝王。歷史傳奇劇《大漢天子》講述的是漢武帝年輕時的故事。關于漢武帝時期的政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首次將西南地區(qū)納入中央政權的版圖
B.開創(chuàng)“朝議”制度
C.開創(chuàng)皇帝制度
D.設刺史和司隸校尉,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解析:選D。西漢武帝設立刺史和司隸校尉,故選D項。
二、非選擇題
9.在全國范圍內(nèi)廢分封、行郡縣,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是從秦朝開始的,并延續(xù)了兩千多年,但秦
11、朝卻“二世而亡”。關于秦朝滅亡的原因和郡縣制的功過,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夏、商、周、漢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柳宗元《封建論》
材料2:秦有天下……不數(shù)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論》
材料3: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郡縣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滅者六國耳,非盡滅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讀通鑒論》
請回答:
(1)關于秦朝滅亡的原因和郡縣制的功過,材料1、2、3各是怎樣評述的?
(2)你認為郡縣制的推行與秦
12、朝滅亡有無關系?結合上述材料,應如何正確看待制度創(chuàng)新與王朝興衰的關系?
解析:本題以秦朝滅亡的原因和郡縣制的功過為切入點命題,旨在考查考生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第(1)問解答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分別提煉、概括三則材料的要點。第(2)問可依據(jù)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何看待制度創(chuàng)新與王朝興衰,應從制度創(chuàng)新的積極作用以及王朝興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角度分析歸納。
答案:(1)材料1認為秦朝滅亡是由于采用了郡縣制;材料2認為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郡縣制的過失(說明:寫出暴政具體表現(xiàn)也可。);材料3認為郡縣制的推行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2)沒有關系。制度創(chuàng)新能促進社會進步,但王朝的
13、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采用何種制度必須符合當時的社會實際。
附:課內(nèi)答疑站
一、學習思考(教材P10)
提示:李斯的意見是通過“朝議”形成影響的。如果不采用“朝議”的方式,不同政治主張無法交鋒,正確的意見就無從發(fā)表,也難以推行。秦二世時就是這樣。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夸大“朝議”的作用。在專制制度下,最后的政治裁決權,是把握在最高執(zhí)政者——皇帝手中的。如果皇帝不認可,無論怎樣的“應運豪杰,因時大臣”,都不可能切實參與行政,任何正確的政策都不可能得到施行。
二、自我測評(教材P11)
提示:郡是直屬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設置??たh長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調(diào)動,不得世襲。
三、材料閱讀與思
14、考(教材P11)
提示:秦自商鞅以后,一直奉行以法治國的政治策略。法治使秦國走向強盛,并最終統(tǒng)一中國。秦法極端殘暴和酷烈,但就算利用“焚書”“坑儒”“挾書律”等殘酷的思想專制手段也對延續(xù)秦命無濟于事,反而出現(xiàn)“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潰而叛之”的局面,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潰,最終以“暴秦”的形象載入史冊。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轍,漢代士人不斷反思秦亡的原因。他們認為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完全拋棄了古代圣王重視禮樂教化的傳統(tǒng)而專任刑罰。董仲舒認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jié)民以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秦朝卻一反先王的做法,采用申商韓非之說,嚴法治國,禁止私學和民間藏書,使人們逐漸拋棄禮儀傳統(tǒng)而輕于犯法,最終導致了秦朝的滅亡。王充的看法與此相似。他認為秦朝焚燒五經(jīng)典籍,禁止民間藏書,極大地破壞了圣賢所確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秦朝的統(tǒng)治無法長久持續(xù)下去。實際上,漢代士人并不反對統(tǒng)一思想,比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罷黜百家,表彰六經(jīng)”的著名建議。不過他們主張采取溫和、誘導的方式來教化百姓,對秦王朝粗暴的行政強制手段非常反感,因而往往將秦朝的短命與它所推行的諸如“挾書律”等暴政行為聯(lián)系起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