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0-塑料掛鉤座注射模具設計【全套15張CAD圖】
0190-塑料掛鉤座注射模具設計【全套15張CAD圖】,全套15張CAD圖,塑料,掛鉤,注射,模具設計,全套,15,cad
第一章 產品分析
1.1塑件分析
1.1.1結構分析
本次設計任務所提供的資料為塑件實體,如下圖所示:
【圖1-1】塑件草圖
由零件實體模型及二維草圖可知,該零件總體形狀為近似梯形,零件大端有兩個伸出塊及六角通孔,上方有兩個小沉孔,在零件的兩測也各有兩個小孔,此外還有諸多突出小塊,加強筋等等,并且所有結構對稱布置。在模具設計時,兩側的小孔可以使用小型心對插成型,沉孔及伸出塊位置也可使用小型心,而端頭的六角通孔必須設置側向分型抽芯機構,總體看來,該零件屬于較復雜程度。
1.1.2尺寸精度分析
該零件的重要尺寸精度為6級,其它尺寸精度為7-8級,屬于中等精度,對應的模具相關零件尺寸加工可以保證。
1.1.3塑件厚度檢測
塑件的厚度檢測采用Pro/Engineer設計軟件的模型分析功能自動完成,如圖所示:
【圖1-2】厚度檢測
從塑件的壁厚上來看,壁厚的最大處為4mm左右,最小處小于1mm,壁厚差較大,但大多處在2-3mm的范圍之內,并綜合其材料性能,只要注意控制成型溫度及冷卻速度,零件的成型并不困難(如果條件允許,也可考慮修改其結構形式使壁厚趨向均勻)。
1.1.4表面質量分析
該零件的表面除要求沒有凹陷,無毛刺,內部無縮孔,沒有特別得表面質量要求,故比較容易實現(xiàn)。
綜以上分析可知,注射時在工藝參數(shù)控制較好的情況下,零件的成型質量很容易得到保證。
1.2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塑件的材料采用聚碳酸脂(PC),其性能參數(shù)如下:
【圖1-3】聚碳酸脂
1.2.1基本資料
英文全名:Polycarbonate
結 構:
PC:耐沖擊性相當高,屬于工程塑料。
耐熱性佳、低溫安定性良好。
成型后尺寸穩(wěn)定性高,耐候性佳,且吸水率低。
無毒性。
1.2.2機械特性
密度:1.2 g/cm3
拉伸強度:630kg/cm2
硬度:70(Rockwell M)
吸水率:0.24%
1.2.3熱物性質
線膨脹率 :3.8*10-5 cm/cm*℃
熱變形溫度 :135℃
1.2.4成形加工性
射出成型溫度:230~310℃
射出成型壓力:1000~1400Kg/cm2
成形收縮率:0.5%~0.7%
模具溫度:80~120℃
注射時間:20~90
高壓時間:0~5
冷卻時間:20~90
總 周 期:40~190
從以上資料分析可以得知,該塑料具較好的各項性能指標,從使用性能上看,該塑料具有剛性好、耐水、耐熱性強,是做為掛鉤座較理想的材料;而由耐熱性的觀點來看,PC屬于工程塑料,不僅在耐熱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力,機械性質上也比一般的泛用塑料來的高;從成型性能上看,該塑料吸水性小,熔料的流動性一般,成型較容易,但收縮率偏大,另外,該塑料成型時較易產生凹痕、變形等缺陷,成型溫度過低時,方向性明顯,凝固速度較快,易產生內應力。因此,在成型時應注意控制成型溫度,澆注系統(tǒng)應緩慢散熱,冷卻速度也不宜過快。
第二章 擬定型腔布局
2.1型腔
一般來說,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塑件和大中型塑件優(yōu)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結構,對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小型塑件,形狀簡單,又大批量生產時,則采用多型腔模具可使生產率提高。
型腔數(shù)量確定以后,便進行型腔的排布。型腔的排布 及模具尺寸、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的平衡以及溫度系統(tǒng)的設計。以上這些問題又與分型面及澆口的位置選擇有關,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以達到比較完善的設計。
型腔數(shù)量確定及型腔的排布
所謂型腔(cavity)指模具中成形塑件的空腔,而該空腔是塑件的負形,除去具體尺寸比塑料大以外,其他都和塑件完全相同,只不過凸凹相反而己。
注射成形是先閉模以形成空腔,而后進料成形,因此必須由兩部分或(兩部分以上)形成這一空腔——型腔。其凹入的部分稱為凹模(cavity),凸出的部分稱為型芯(core)。
2.2型腔數(shù)目的決定
型腔數(shù)目的決定與下列條件有關。
a.塑件尺寸精度
型腔數(shù)越多時,精度也相對地降低,1、2級超精密注塑件,只能一模一腔,當尺寸數(shù)目少時,可以一模二腔。3、4級的精密級塑件,最多一模四腔。
b.模具制造成本
多腔模的制造成本高于單腔模,但不是簡單的倍數(shù)比。從塑件成本中所占的模具費比例看,多腔模比單腔模具低。
c.注塑成形的生產效益
多腔模從表面上看,比單腔模經濟效益高。但是多腔模所使用的注射機大,每一注射循環(huán)期長而維持費較高,所以要從最經濟的條件上考慮一模的腔數(shù)。
d.制造難度
多腔模的制造難度比單腔模大,當其中某一腔先損壞時,應立即停機維修,影響生產。
本設計根據制品的生產總量,確定一個經濟的型腔數(shù)量,其計算如下:
A=ty/3600+anc/m
(摘自《注塑模具設計要點與圖列》許鶴峰 陳言秋 編著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式中:m:制品的生產總量/個
A:成型每個制品所需費用,元/個
n:型腔數(shù)量,個
t:成型周期,秒
y:成型費用,元/時
c:單個型腔模具制作費,元/個
a:多個型腔模具制作費遞減率,%
anc:模具費用,元
然后假設型腔數(shù)量計算進行比較,求出A為最小值時的型腔數(shù)量,即為經濟數(shù)量。
由上式可知,要想A為最小,只要anc為最小,所以n為4。雖然模具的制造費用隨型腔數(shù)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與型腔數(shù)量成正比,所以每增加一個型腔其制造費用有一個遞減率,遞減率由模具制造企業(yè)根據情況確定。
綜合起來本模具采用一模四腔,既滿足塑件要求,又能提高生產效率。
2.3型腔排布
在確定了型腔數(shù)目之后,就要進行型腔的排列方式設計。
本塑件在注射時采用了一模四腔的形式,即模具需要四個型腔。考慮塑件帶側抽芯機構,現(xiàn)有兩種排列方式選擇:
【圖2-1】 型腔布局
a.如圖2-1所示,四個型腔采用軸對稱布置,這種布置方式由于塑件本身的梯形結構,可有效減少模具大小,降低模具成本,但這樣以來,模具四個方向各要布置一側抽芯機構,增加了模具設計及加工的難度:
b.如圖2-1所示,這種方式采用平面對成布置,雖然不如第一種布局方式緊湊,但由于其一側各布置兩個型腔,故只有兩個方向需要設置抽芯機構,大大簡化了模具的設計。
綜合以上兩種方案考慮,故擬定第二種型腔布局方式,其尺寸計算將在后面的設計中完成。第三章 塑件相關計算及注塑機的選擇
3.1塑件相關計算
【圖3-1】 投影面積計算
3.1.1投影面積計算
塑件的投影面積可以通過PRO/ENGINEER 的分析模塊直接得出,如圖3-1所示:
由分析可得:
注塑件投影面積S=1008.76*4≈4035mm2
3.1.2體積及質量計算
體積及質量的計算也利用PRO/ENGINEER的分析模塊自動計算獲得(塑件密度由《塑料模設計手冊》表1-4查得:ρ=1.2g/cm3),如圖3-2所示:
【圖3-2】 體積及質量計算
結果如下:
體積 = 4.9079263e+03 毫米^3
曲面面積 = 5.2316449e+03 毫米^2
密度 = 1.2000000e+00 公噸 / 毫米^3
質量 = 5.8895115e+03 公噸
故注塑件的體積為: V≈4907.9×4=19631.6mm3
質量為: M≈19.63×1.2=23.56g
(注:此處的塑件體積及質量都不包括澆注系統(tǒng)在內)
3.2注塑機選擇及注射工藝參數(shù)確定
3.2.1注射機的選擇
考慮塑件的外形尺寸、型腔數(shù)量、注射所需壓力及其它綜合情況,查《塑料模設計手冊》附表8,初步選用注射機為XS-XY-60型,其主要參數(shù)如下:
結構類型:臥式
理論注射量: 60cm3
注射壓力:12200N/cm3
鎖模力: 500kN
最大注射面積:130cm2
最大模具厚度:200mm
最小模具厚度:70mm
噴嘴球半徑:12mm
噴嘴孔直徑:4mm
3.2.2注射工藝參數(shù)確定
查《塑料設計手冊》表1-4,聚碳酸脂的成型工藝參數(shù)可作如下選擇:
成型溫度/℃:
料桶溫度:后段:210-240
中段:230-280
前段:240-285
噴嘴溫度:240-250
模具溫度:90-110
注射壓力/MPa:80-130
第四章 分型面設計
4.1分型面設計原則
分開模具取出塑件的面稱為分型面,如何確定分型面位置,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澆注系統(tǒng)設計、塑件工藝性、精度、推出方法、模具制造、排氣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選擇分型面時應綜合分析比較。注射模有一個分型面或多個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一般垂直于開模方向,分型面的形狀有平面和曲面等。
分型面的確定主要應考慮以下幾點:
a.塑料在型腔中的方位
在安排制件在型腔中的方位時,要盡量避免與開模運動相垂直的方向避側凹或側孔。
b.一般分型面與注射機開模方向垂直的平面,但也有將分型面作減傾斜的平面或彎折面,或曲面,這樣的分型面雖加工困難,但型腔制造和制品脫模較易。有合模對中錐面的分型面,自然也是曲面。
c.分型面位置。
d.除了應開設在制件中斷面輪廓最大的地方才能使制件順利地從型腔中脫出外,還應考慮以下幾種因素:
A.因分型面不可避免地要在制件中留下溢料痕跡或接合縫的痕跡,故分型面最好不要選在制品光亮平滑的外表面或帶圓弧的轉角處。
B.從制件的頂出考慮分型面要盡可能地使制件留在動模邊,當制件的壁厚較大但內孔較小時,則對型芯的包緊力很小,常不能確切判斷制件中留在型芯上還是在凹模內。這時可將型芯和凹模的主要部分都設在動模邊,利用頂管脫模,當制件的孔內有管件(無螺紋連接)的金屬嵌中時,則不會對型芯產生包緊力。
4.2分型面設計
根據本塑件的結構特點,為了方便塑件澆注后脫模、排氣、塑件的外觀質量等要求,主分型面的位置選擇如下圖所示:
【圖4-1】 分型面
第五章 澆注系統(tǒng)設計
澆注系統(tǒng)是塑料熔體自注射機的噴嘴射出后,到進入模具型腔以前所流動的一段路徑的總稱,主要應包括主流道、分流道、進料口、冷料穴等幾部分。在設計澆注系統(tǒng)時,應考慮塑料成型特性、塑件大小及形狀、型腔數(shù)、注射機安裝板大小等因素。
5.1總體設計
【圖5-1】進料口分析
在澆注系統(tǒng)設計之前,我們首先要選定進料口位置,為選擇合適的進料口位置,采用MoldFlow Plastic Adviser分析軟件對塑料進行分析,以便得到最合適的進料口,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
由MoldFlow分析結果不難看出,最佳的進料口位置應為塑件的中間部位,但考慮塑件結構因素,選定進料口為塑件上部圓弧形凹處,采用點澆口形式,又模具設計為一模四腔,并且綜合型腔布局,擬定澆注系統(tǒng)總體結構如下圖所示(對成布置):
【圖5-2】澆注系統(tǒng)
5.2主流道設計
主流道為直接與注射機的噴嘴連接的部分,一般為圓錐形,錐度為α=2°~ 6°,對于粘度較大的熔體也可考慮稍微增大錐角,此處的主流道錐角:
α=5°
【圖5-3】主流道各部分尺寸
主流道直徑的決定,主要取決于主流道內熔體的剪切速率。但在具體設計時,一般根據經驗選取一合適的值做為主流道小端直徑d,一般應大于機床噴嘴直徑0.5~1mm左右,通常取d=3~6mm,查《型腔模具設計與制造》表3-5,當材料為PC,注射機最大注射量為60g時,選取d=5mm,故主流道各部分直徑如下圖所示(其中L需根據模板厚度確定):
5.3分流道設計
分流道的設計原則即應使熔體較快地沖滿整個型腔,流動阻力小,熔體溫降小,并且能將熔體均衡地分配到各個型腔。
分流道截面形狀和尺寸:
常見的分流道截面形狀有圓形、半圓形、U形、梯形、矩形等,其中:圓形截面分流道比表面積最小,熱量不容易散失,流動阻力最小,但它需要同時開設在兩塊模板上,要保證兩半圓完全吻合,制造較困難;梯形截面分流道較容易加工,熱量損失和阻力也不大,是最常用的形式。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此處分流道截面為梯形形式。
分流道直徑的計算,可由以下經驗公式計算:
(《塑料模設計手冊》公式5-57.P188)
式中:D——各級分流道的直徑(mm);
W——流經該分流道的熔體重量(g);
L——流過W熔體的分流道長度(mm)。
【圖5-4】分流道
經估算得第一級和第二級分流道的直徑分別為D1≈5mm,D2≈4mm,故各級分流道的尺寸如下圖所示:
第三級分流道(即與進料口相連的那段分流道)設計為圓錐形,以便于脫模,其尺寸如圖5-5所示:
5.4進料口設計
【圖5-5】分流道
進料口也稱澆口,進料口的形式也有很多種,此處采用的是點進料口的形式。
點進料口的直徑通常以下式計算:
(《注塑模具設計》公式5-61.P195)
式中:d——點進料口直徑(mm);
n——系數(shù),依塑料種類而異,其中PC對應為n=0.7
c——依塑件壁厚而異的系數(shù)。
這里我們直接查《塑料模設計手冊》表5-46,得
d=1.0mm
【圖5-6】儲料井
此外,點進料口與分流道的連接需要通過一個儲料井,其具體形式如圖所示:
5.5冷料的穴設計
冷料穴是為了防止冷料穴進入澆注系統(tǒng)的流道和型腔,從而影響注塑成型和塑料件質量而開設的容納注射間隔所產生的冷料井穴,本設計中冷料穴開設在主流道的末端。
5.6澆口套及定位圈的設計
定位圈是使?jié)部谔缀妥⑸錂C噴嘴孔對準定位所用。定位圈直經D為與注射機定位孔配合直經,應按選用注射機的定位孔直經確定。直經D一般比注射機孔直經小0.1~0.3毫米,以便裝模。定位圈一般采用45號鋼或Q275鋼。定位圈內六角螺釘固定在模板時,一般用兩個以上的M6~M8的內六角螺釘,本設計采用四個M6螺釘固定。澆口套的材料為T10、硬度HRC45;定位圈的材料為45剛,硬度HRC50,其尺寸設計如下圖所示:
【圖5-7】澆口套與定位圈
5.7塑件模流分析
在PRO/ENGINEER軟件模具模塊中進行分模及澆注系統(tǒng)創(chuàng)建后,即可自動產生鑄模件,也就是注射成型時包括澆注系統(tǒng)在內的注射件,為了能夠更好的分析塑件的注射成型性能,我們還是使用MoldFlow分析軟件對其進行模流分析。
本設計使用的是MoldFlow MPA模塊,即Mold Plastic Adviser,使用MoldFlow MPA可對塑件進行簡單的成型工藝分析,包括最佳澆口位置選擇(前面已經使用)、流動分析,填充性能分析、成型質量預測、氣泡與熔接痕分析,收縮痕分析等,如果要對塑件進行精確分析,還必須使用MoldFlow設計軟件的MPI模塊,這里只進行簡單分析,故只需使用MPA即可,使用MPA分析前需設定成型條件,由前面的設計選擇成型條件為:
預熱溫度:115℃;料桶溫度:275℃,注射最大壓力-130MPa;高壓時間:0.5s
5.7.1沖模時間分析
【圖5-8】沖模時間
5.7.2填充質量分析
【圖5-9】填充質量
5.7.3成型壓力分析
【圖5-10】成型壓力
5.7.4壓力降分析
【圖5-11】壓力降
5.7.5流動前沿溫度分析
【圖5-12】流動前沿溫度
5.7.6成型質量分析
【圖5-13】成型質量
5.7.7熔接痕分析
【圖5-14】熔接痕
5.7.8氣泡分析
【圖5-15】氣泡
5.7.9分析報告
表5-1 模流分析報告表
Moldability:
Your part can be easily filled but part quality may be unacceptable.
Confidence:
Medium
Injection Time:
0.87 sec
Injection Pressure:
56.07 MPa
Weld Lines:
Yes
Air Traps:
Yes
Shot Volume :
25.55 cu.cm
Filling Clamp Force:
12.13 tonne
Packing Clamp Force Estimate @20%:
( 11.21 )MPa 4.73 tonne
Packing Clamp Force Estimate @80%:
( 44.86 )MPa 18.90 tonne
Packing Clamp Force Estimate @120%:
( 67.29 )MPa 28.36 tonne
Clamp Force Area:
40.82 sq.cm
Cycle Time:
28.50 sec
5.7.10結論
由以上分析可知,塑件較容易充模,但塑件質量可能存在問題,塑件可能產生熔接痕及氣泡等缺陷,但成型條件如壓力,溫度等均符合要求,而澆口位置已靠近最佳澆口,故缺陷產生條件應為塑件本身結構所致。
解決辦法:如結構允許,可考慮更改塑件結構,如使塑件壁厚趨向均勻等。
第六章 模架選用及注射參數(shù)校核
6.1模架
通過前面的設計及計算工作,便可以根據所定內容確定模架。模架部分可以自己設計,也可以選用標準模架;在生產現(xiàn)場模具設計過程中,盡可能選用標準模架,確定出標準模架的形式,規(guī)格及標準代號,因為標準件有很大一部分已經標準化,隨時可在市場上買到,這對縮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時極其有用的。
而標準件則包括通用標準件及模具專用標準件兩大類。通用標準件如緊固件等。模具專用標準件如定位圈、澆口套、推桿、導柱、導套、模具專用彈簧、冷卻及加熱元件等。
此外,在模架尺寸確定之后,對模具有關零件進行必要的強度或剛度校核,看所選模架是否符合要求,尤其對大型模具,這一點尤為重要。
模架選擇:
6.1.1結構形式
這里我們選用的模架為國產標準模架,由于本模具采用的是點進料口自動脫澆道板設計,并且由于動模為嵌入式組合,故必須安裝動模支撐板,查《實用模具技術手冊》11.1.2-塑料注射模中小型模架(GB/T 12556.1-90),選取模架的基本形式為:點AY型,其結構如圖6-1所示:
【圖6-1】模架
6.1.2模板及組合精度
根據型腔尺寸及考慮側向分型機構,選取模架尺寸為250mm×300mm,各板的厚度尺寸由《使用模具技術手冊》表11-2,考慮型腔厚度,選擇定模板厚25mm,動模板厚40mm,脫澆道板厚15,動模支撐板厚35mm,座板厚度25mm,墊塊厚度63mm。
動定模板孔位精度及與基準面的位置精度需達到互換。動模板、定模板的垂直度、平行度、導柱孔距及至基準面邊距的尺寸精度和模架組合技術要求如下:
A.基準面垂直度誤差⊥300:0.02;
B.模板厚度方向兩平面平行度誤差∥300:0.02;
C.導柱導套孔距偏差;
D.導柱孔至基準面邊距偏差;
E.組合后定動模固定板上下平面平行度誤差∥300:0.02;
F.組合后分型面貼合間隙
6.2開模行程校核
選取標準模架及確定各模板尺寸后,我們就可以計算其開模行程并進行校核,以確定注射機的選擇是否合理。
由于本設計采用的是點澆口形式,故為多分型面注射模,并且由于選用的注射機為XS-ZY-125型注射機,故最大開模行程與模具厚度無關,如圖所示,開模距離按下式計算:
【圖6-2】開模行程
其中H1=60mm,H2=32mm,H3=10,故:
s≈110mm<
第七章 成型零部件設計
成型零件是指構成模具型腔的零件,通常包括了凸模、凹模、成型桿、成型塊等。設計時應首先根據塑料的性能、制件的使用要求確定型腔的總體結構、進料口、分型面、排氣部位、脫模方式等,然后根據制件尺寸,計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從機加工工藝角度決定型腔各零件的結構和其他細節(jié)尺寸,以及機加工工藝要求等
在工作中,成型零件承受高溫高壓塑件熔體的沖擊和磨擦。在冷卻固化中形成了塑件的形體、尺寸和表面。在開模和脫模時需要克服塑件的粘著力。成型零件在充模保壓階段承受很高的型腔壓力,它的強度和剛度必須在許可范圍內。成型零件的結構,材料和熱處理的選擇及加工工藝性,是影響模具工作壽命的主要因素。
7.1成型零件的材料選擇
構成型腔的零件統(tǒng)稱為成型零件,本例的模具成型零件包括凸模、凹模和側抽芯部件。由于型腔直接與高溫高壓的塑料相接觸,它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制件質量,因此要求它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硬度、耐磨力以承受塑料的擠壓力和料流的磨擦力和足夠的精度和表面光潔度,以保證塑料制品表面光高美觀,容易脫模,一般來說成型零件都應進行熱處理,使其具有HRC40以上的硬度,如成型產生腐蝕性氣體的塑料如聚氯已烯等。還應選擇耐腐蝕的鋼材。
根據塑件表面質量要求,查《塑性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附錄G(常用模具材料與熱處理),本設計成型零件選用3Cr2Mo調質處理,硬度≥55HRC,耐磨性號好且處理過程變形小。還有較好的電加工及耐腐蝕性。
7.2成型零件結構設計
傳統(tǒng)的成型零件設計方法一般為根據塑件結構及精度尺寸,并考慮塑料收縮率,計算出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這種方法有以下幾個缺點:
A.自由曲面的設計比較難;
B. 曲面的尺寸不易表達清楚;
C.計算量大,設計效率低。
為了克服以上缺點,本次設計中采用了目前在模具設計制造行業(yè)具有領先地位的PRO/ENGINEER設計軟件進行成型零部件的設計。
7.2.1 PRO/E中的模具模塊設計
利用PRO/ENGINEER內置的模具設計模塊進行設計一般有以下幾步:
a.在設計的塑件外層生成一個大小合理的胚料,胚料即以后生成的凹模凸模的大?。?
b.輸入塑件材料的收縮率,為后面生成成型零件提供參數(shù);
c.用cut命令設計澆注系統(tǒng)的主流道、分流道及澆口(也可在生成模具成型零件后再完成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
d.用parting surf命令設計出分模面(包括主分模面及側型芯分模面);
e.采用split命令進行自動分模,生成成型零件,同時檢測分模面是否有問題;
f.用molding命令對模腔進行填充,生成澆注件。
g.用mold opening定義模具開模動作生成爆炸圖。以下對凹模、凸模的設計分述。
1.分模面設計
【圖7-1】分模面
由于塑件本身有諸多孔、缺口,以及側抽芯孔等等,故在分模設計時需要把這些孔全部補上,側抽芯也必須設計單獨的分模面,模具才能夠順利的進行開模,通常把在PRO/E中進行補面的過程稱為“靠破孔” ,設計如下圖所示:
2.模具開模動作模擬及開模檢測
在分模面設計完成之后,可由分模面和坯料自動生成模具體積快和型腔,并進一步生成模具模仁及澆注件。在此基礎上,就可以對分模設計進行相應的檢測,如倒勾檢測、拔模斜度檢測等等,并可簡單的模擬模具開模動作。
此外,由于暫時只對模具進行了公母模及側滑塊的簡單劃分,并沒對其做具體的結構設計,所以此處的開模動作模擬也只是為了進行模具的倒勾檢測及拔模檢測。
開模圖及各檢測結果如下所示:
【圖7-2】開模
除模擬開模動作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PRO/ENGINEER模具分析中的拔模檢測功能,檢查模具的拔模斜度:
【圖7-3】拔模檢測
分別對定模和動模進行拔模檢測,其檢測結果如下:
結論: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分模設計無倒勾存在,可順利開模;而拔模檢測圖顯示,模具的動定模兩側最小拔模斜度均為零度,不過考慮塑件的結構較小,并無大的拔模面存在,并且拔模距離均只有幾個毫米,綜合考慮,并不會對開模和塑件質量產生大的影響。
7.2.2凹模結構設計
凹模是成型塑件外表面的部件,凹模按其結構不同可分為整體式和組合式兩大類,而組合式又可分為嵌入式組合、鑲拼式組合及瓣合式等。
1.整體式凹模
由一整塊金屬加工而成,其特點是牢固,不易變形,因此對于形狀簡單,容易制造或形狀雖然比較復雜,但??梢圆捎梅滦螜C等殊須加工方法加工的場合是適宜的。整體結構有如下優(yōu)點:
a.成型零件的剛性好;
b.模具分解組合容易;
c.零件數(shù)量少;
d.制品表面分型痕跡少;
e.模具外形尺寸可以減少。
整體結構的缺點如下:
a.難以排氣;
b.需要采用精密磨削加工;
c.制品的棱邊,拐角處難以加工成角形;
d.當塑料制品形狀復雜是,其型腔的加工工藝性較差
一般此類成型零件都是在淬硬后在進行加工,所以整體結構的模具采用電火花成型加工為主、銑削加工、磨削加工、電火花線切割為輔的加工方法,并且在先進的型腔加工機床還未普遍應用之前,整體式型腔一般只用在形狀簡單的小形塑件的成型。
2.組合式凹模
組合式型腔是由兩個以上零件組合而成的。這種型腔改善了加工工藝性,減少了熱處理變形,節(jié)約了模具貴重材料,但結構較復雜,裝配比較麻煩,塑件制品表面可能留有鑲拼痕跡,組合后的型腔牢固性較差。因此,這種型腔主要用于形狀復雜的塑料制品的成型。
組合式型腔的組合形式很多,常見的有嵌入式、鑲拼式及瓣合式幾種:
嵌入式組合型腔:
a.整體嵌入式組合型腔。對于小型塑件采用多型腔塑料模成型時,各單個型腔一般采用冷擠壓、電加工、電鑄等方法制成,然后整體嵌入模中。型腔鑲件的外形通常是帶臺階的圓柱形,先嵌入型腔固定板后,再用支撐板、螺釘將其固定;如要求嚴格定位時,可用銷釘或平鍵定位防轉。
此型腔形狀及尺寸一致性較好,更換方便,可節(jié)約貴重金屬,但模具體積較大,用特殊加工法。
b.局部鑲嵌式組合型腔。為了加工方便或由于型腔某一部位容易磨損,需要更換者采用局部鑲嵌的辦法,此部位的鑲件單獨制成,然后嵌入模體。
此外還有鑲拼式、瓣合式等組合型腔形式,在此不做闡述。由以上的比較容易看出,當塑件較小,形狀較為復雜式,并且一模多腔成型時,采用嵌入式組合型腔是較為合理的選擇,故此例選用的凹模形式即為整體鑲嵌式,四個型腔分為四個鑲塊,固定方式采用支撐板固定,故不需要安裝螺釘,其結構如圖所示:
[圖7-4】凹模
【圖7-5】型腔鑲塊
7.2.3凸模結構設計
凸模設計的方法與凹模設計方法基本一樣,由塑件的結構形式可知,凸模也采用局部鑲嵌形式,考慮定模部分無支撐板,故鑲塊的固定形式不同于凹模鑲塊,而采用內六角圓柱螺釘固定:
【圖7-6】凸模
【圖7-7】型芯鑲塊
7.2.4型腔型芯尺寸計算:
由于本設計采用PRO/ENGINEER設計軟件,所以型腔及型芯的各尺寸可在PRO/ENGINEER中設置塑性材料的收縮率后自動得到,故在此不做手工計算,型腔尺寸參見附圖-型芯鑲塊。
第八章 側向分型抽芯機構設計
當塑件側壁上帶有的與開模方向不同的內外側孔或側凹等阻礙塑件成型后直接脫模時,必須將成型側孔或側凹零件做成活動的,這種零件稱為側型芯(俗稱活動型芯)。在塑件脫模前必須先抽除側型芯,然后再從模具中推出塑件,完成側型芯的抽出和復位的機構即叫做側向分型抽芯機構。本設計中,塑件的一端有兩個側孔,故必須設計側向分型抽芯機構,模具才能順利脫模。
8.1側向分型抽芯機構類型選擇
側向分型抽芯機構根據動力來源的不同,一般可將其分為機動、液壓或氣動以及手動等三大類型。
機動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是利用注射機開模力作為動力,通過有關傳動零件使力作用于側向成型零件而將模具側向分型或把側向型芯從塑料制品中抽出,合模時又靠它使側向成型零件復位。這類機構雖然結構比較復雜,但分型與抽芯無需手工操作,生產率較高,并且機動抽芯具有較大的抽芯力,抽芯距大,故生產中廣泛采用,故本設計采用機動側向分型抽芯機構。
機動抽芯按傳動方式又可分為斜導柱分型與抽芯機構、斜滑塊分型與抽芯機構、齒輪齒條抽芯機構和其它形式抽芯機構,本設計選用斜導柱分型與抽芯機構。
8.2抽芯距確定與抽芯力計算
8.2.1抽芯距
側向型芯或側向成型模腔從成型位置導不妨礙塑件的脫模推出位置所移動的距離成為抽芯距,通常用s表示。此外,為安全起見,側向抽芯距離通常壁塑件上的側孔、側凹的深度或側向凸臺的高度大2~3mm。
【圖8-1】抽芯距
由圖8-1可知,本塑件的側孔即六角孔的深度為3.5mm,故抽芯距:
s=3.5+2~3(mm),取s=6mm
8.2.2抽芯力
抽芯力的計算同脫模力的計算相同,對于側向凸起較少的塑件的抽芯力通常比較小,僅僅是克服塑件與側型腔的粘附力和側型腔滑塊移動時的摩擦阻力。對于側型芯的抽芯力,往往采用如下的公式進行估算: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5-59)
式中: ——抽芯力(N)
——側型芯成型部分的截面平均周長(m);
——側型芯成型部分的高度(m);
——塑件對側型芯的收縮應力(抱緊力),其值與塑件的幾何形狀及塑料的品種、成型工藝有關,一般情況下模內冷卻的塑件取(0.8~1.2)×107Pa,模外冷卻的塑件取(2.4~3.9)×107Pa;
——塑料在熱狀態(tài)時對剛的摩擦系數(shù),一般取0.15~0.2;
——側型芯的脫模斜度或傾斜角(°),這里=0。
故此塑件的側抽芯力應由兩部分組成:六角孔和孔外測壁部分,帶入數(shù)據計算可得:
={[(0.002×6)*0.004-(0.0028×2)*0.0015]*1×107*cos0}*4
= 256(N)
8.3斜導柱分型與抽芯機構零部件設計
8.3.1斜導柱的設計
斜導柱時分型抽芯機構的關鍵零件。它決定了抽芯力與抽芯距的大小,其設計主要包括斜導柱形狀、尺寸及傾角大小。
1.斜導柱截面形狀:
常見的斜導柱進面形狀有圓形和矩形,圓形截面加工方便,裝配容易,應用較廣;矩形截面在相同截面條件下,具有較大的斷面系數(shù),能承受較大的彎矩,雖然加工較難,裝配不便,但在實際生產中仍有使用,此設計選擇圓柱形截面。
2.斜導柱斜角的確定:
斜導柱的斜角α是斜導柱抽芯機構的一個主要參數(shù)。它的大小涉及導開模力、斜導柱所受的彎曲力、滑塊實際抽芯力以及開模行程等的小,其關系如下:
式中: ——斜導柱所受的彎曲力;
——斜導柱所用于滑塊的正壓力,它等于斜導柱所受的彎曲力;
——抽拔出側型芯所需要的抽芯力;
——抽出側型芯所需要的開模力;
——斜導柱的斜角。
由以上式子可知,當斜角增大時,要獲得相同的抽芯力,則斜導柱所受的彎曲力要增大,同時所需要的開模力也增大。因此,從希望斜導柱受力較小的角度考慮,斜角越小越好;但當抽芯距為一定值時,斜角的減小,必然單質斜導柱工作部分長度的增加及開模行程的加大,而開模行程受到注射機開模行程的限制,而且斜導柱工作長度的加長會降低斜導柱的剛性,所以綜合考慮,在生產中斜角一般采用15°~20°,最大不超過25°,此設計選取:
=18°
3.斜導柱尺寸計算:
直徑:
斜導柱直徑主要受彎曲力的影響,由《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P194.斜導柱的直徑計算,可用查表方法確定斜導柱的直徑,由抽芯力和斜角查《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表5-20得最大彎曲力為3kN,再由和(側型芯滑塊受得脫模力作用線與斜導柱中心線得交點導斜導柱固定板的距離)查表5-21得斜導柱直徑為15mm,但考慮側滑塊寬度較大,因此將在每個側滑塊上安裝兩個斜導柱,故取斜導柱直徑為:
d=10mm
長度:
斜導柱的長度圖見圖8-2,其工作長度與抽芯距有關:
【圖8-2】斜導柱
斜導柱的總長度與抽芯距、斜導柱的直徑和傾斜角以及導柱固定板厚度等有關。斜導柱總長為:
式中: ——斜導柱總長度;
——斜導柱固定部分大端直徑;
——斜導柱固定板厚度,此處即為定模板厚度-10mm;
——斜導柱工作部分直徑;
——抽芯距。
經計算得到斜導柱總長度為:
取
8.3.2側滑塊設計
側滑塊是斜導柱側向分型抽芯機構中的一個重要零部件,滑塊的結構可分為整體式和組合式兩種:在滑塊上直接制出側型芯或側向型腔的結構稱為整體式,這種結構僅適于形狀十分簡單的側向移動零件;在一般的設計中,把側向型芯或型塊和滑塊分開加工,然后再裝配再一起,這就式所謂的組合式結構,本設計采用組合式結構,滑塊與側型芯聯(lián)接方式如下圖所示:
【圖8-3】側型芯與滑塊的聯(lián)接
側向型芯是模具的成型零件,材料選擇為45剛,熱處理要求硬度HRC≥55,滑塊用T8制造,要求硬度HRC≥40。
8.3.3導滑槽設計
【圖8-4】導滑槽結構
導滑槽采用T型槽的形式,具體結構如圖所示:
導滑槽采用整體式,導滑槽與滑塊導滑部分采用H8/f8間隙配合,表面粗糙度。
8.3.4楔緊塊設計
楔緊塊形式采用如圖8-2中所示的銷釘定位、螺釘緊固的形式,其縮緊角為保證斜面能在合模是壓緊滑塊,而在開模時又能迅速脫離滑塊,以避免楔緊塊影響斜導柱對滑塊的驅動,一般都應壁斜導柱傾斜角大以斜,即取:
【圖8-5】滑塊定位裝置
8.3.5滑塊定位裝置設計
滑塊定位采用彈簧拉桿擋塊式,如下圖所示:
其中壓縮彈簧的重量為滑塊的2倍左右,壓縮長度取抽型距的1.3倍,拉桿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公式5-75.P199)
式中: ——拉桿的長度;
——拉桿的直徑;
——抽芯距;
——擋塊的厚度;
——彈簧的自由長度;
——拉桿旋入滑塊中的長度;
——拉桿端部擰入墊圈及六角螺母的長度。
取d=6mm,t=5mm,Ld=15mm,又s=3.5mm,故拉桿總長度為:
第九章 合模導向機構設計
9.1導向機構
導向機構對于塑料模具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因為模具在閉合時有一定的方向和位置,所以必須設有導向機構 導向機構的主要作用一般包括定位、導向、承受一定側壓等。
在對導柱結構設計時,必須考慮以下要求:
a.長度 導柱的長度必須比凸模端面要高出6~8毫米。以免導柱未導正方向而凸模先進入型腔與其相碰而損壞。
b.形狀 導柱的端部做成錐形或球形的先導部分,使導柱能順利進入導柱孔。
c.材料 導柱應具有硬而耐磨的表面、堅韌而不易折斷的內芯,因此,多采用低碳鋼經滲碳淬火處理。或碳素工具鋼(T8、T10)經淬火處理硬度HRC50~55,導柱滑動部位按需要可設油槽。
e.配合精度 導柱裝入模板多用七級精度過渡配合。
f.光潔度 配合部分光潔度要求7級,此外,導柱的選擇還應跟椐模架來確定。
9.1.1導柱
【圖9-1】導柱
本設計所選用的模座為[點 AY 2530 A25 B40 SB63] (注點表示點澆口模座,AY表示模座系例 2530 表示模座的寬度及長度尺寸,A25表示上模板高度即母模板厚度 B40 表示下模板及公模板厚度 SB63表示墊腳高度 ) ,查《使用模具技術手冊》,得導柱直徑為Φ25mm,結構選取帶臺肩導柱形式,導柱安裝在定模座板,考慮其它模板厚度,確定其結構如圖所示:
9.1.2導套
結構:導套的選擇應根據模板的厚度來確定,本設計在脫澆道板、中間板和動模板上各設置一導套,典型的導套可分為直導套合帶頭導套,直導套結構簡單,加工方便,用于簡單模具或導套后面沒有墊板的場合,帶頭導套結構較復雜,用于精度較高的場合,本設計除分流道推板上的導套采用直導套外,其它均采用帶頭導套形式,其具體結構如圖所示:
【圖9-2】導套
其中導套的長度d為各模板厚度d0-2~3mm。
材料:導套與導柱均采用T8制造,且導套硬度應低于導柱硬度,以減輕磨損,防止導柱或導套拉毛,導套固定部分合導滑部分的表面粗糙度選取。
固定形式及配合精度:導套的固定采用側面開環(huán)形槽,緊固螺釘固定,帶頭導套用H7/k6配合,無頭導套采用H7/n6配合鑲入模板。
9.1.3導柱與導套的配用
由于模具的結構不同,選用的導柱和導套的配合形式也不同,本設計采用H7/f6配合,其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9-3】導柱導套配用形式
9.1.4導柱布置
根據模具的形狀的大小,在模具的空閑位置開設導柱孔和導套孔,常見的導柱有2至8不等,其布置原則必須保證定模只能按一個方向合模,本設計采用導柱設計四根。
9.2定位裝置
9.2.1拉桿
由于本設計為多分型面開模,在定模一側設置了脫澆道板,即分流道推板,故必須設置拉桿,以便在澆注系統(tǒng)順利脫模后,開始進行塑件的開模及頂出,拉桿的設計結構如圖所示:
【圖9-4】拉桿
拉桿和長度由各模板厚度及開模行程決定,拉桿長度:
拉桿直徑:
9.2.2拉板
在開模進行到一定距離時,要使分流道推板與中間板分型,澆注系統(tǒng)順利脫模,必須在中間板和定模板上設置推板,具體結構如下:
【圖9-5】拉板
其中拉板槽的長度只要能保證塑料能從動模推出即可,由塑件尺寸確定
L=32mm。
第十章 脫模機構設計
10.1脫模裝置
在注射成型 的每一循環(huán)中,塑件必須由模具型腔中脫出,脫出塑件的機構稱為脫模機構或頂出機。
脫模機構由頂桿、頂桿固定板、頂出板、回程桿、拉料桿、回程彈簧組成,其中,勾料桿的作用是使?jié)沧⑾到y(tǒng)自動脫離塑件,并從模具中順利脫落,頂桿用來頂制品,頂出固定板,用來固定頂桿,回程桿,利用回程彈簧起復位導向作用。
脫模機構可按動力來源分類也可按模具結構分類:
a、按動力來源分類。分為手動脫模、機動脫模、液壓脫模、氣動脫模,本設計采用液壓脫模。即在注射機上設有專用的頂出油缸,并開模到一定距離后,活塞的動作實現(xiàn)脫模。
b、按模具結構分類。分為簡單脫模機構、雙脫模機構、順序脫模機構、二級脫模機構、澆注系統(tǒng)脫模機構等。
10.1.1推出機構的設計設計原則
a、塑件滯留于動模邊,以便借助于開模力驅動脫模裝置,完成脫模動作,致使模具結構簡單。
b、防止塑件變形或損壞,正確分析塑件對模腔的粘附力的大小及其所在部位,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脫模裝置,使推出重心與脫模阻力中心相重合。
由于塑料收縮時包緊型芯,因此推出力作用點應盡量靠近型芯,同時推出力應施于塑件剛性和強度最大的部位,作用面積也應盡課能大一些,以防塑件變形或損壞。
c、力求良好的塑件外觀,在選擇頂出位置時,應盡量設在塑件內部或對塑件外觀影響不大的部位。在采用推桿脫模時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
d、結構合理可靠,脫模機構應工作可靠,運動靈活,制造方便,更換容易且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
由塑件結構考慮,本設計采用的頂出機構是頂桿頂出機構。
10.1.2頂桿的機構特點
頂桿加工簡單,更換方便,脫模效果好,頂桿設計的注意事項:
a、頂出位置頂桿的頂出位置應設在脫模阻力大的地方,頂桿不宜設在塑作最薄的處,以免塑件變形或損壞,當結構需要頂在薄壁處時,可增加頂出面積,來改善塑件受力狀況。此時,一般采用頂出盤頂出,此設計的頂桿放置在產品的中央。
b、頂桿直徑不宜過細,應有足夠的剛度承受頂出力,當結構限制頂出面積較小時,為了避免細長桿變形,可設計成階梯形頂桿。
c、配位置頂桿端面應和型腔在同一平面或比型腔的平面高出0.05~1mm,否則,會影響塑件使用。
d、數(shù)量不保證塑件質量,能夠順利脫模的情況下,頂桿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當塑件不許可有頂出痕跡,可用頂出耳的形式脫模后將頂出耳剪掉。
10.1.3脫模機構有關計算
塑件在成型時,由于尺寸上的收縮,所以對模具的凸出部分有抱緊力。脫模機構的負荷就時這種抱緊力在脫模方向上形成的阻力。脫模力的計算一般包括兩部分:塑件從模具上脫出時的摩擦阻力和使封閉殼體脫模時須克服的真空吸力,即:
其中: Q——總脫模力;
Qc——摩擦阻力;
Qb——真空吸力,一般為0.1×A(MPa)。
初始脫模力的計算可由《塑料模設計手冊》公式5-19,本設計塑件可近似看做厚壁矩形件,故計算公式如下:
(N)
其中: Q——脫模力 (N);
t——塑件平均壁厚 (cm);
E——塑件彈性模量 (N/cm2);
S——塑件平均成型收縮率 (mm/mm);
L——包容凸模的長度 (cm);
f——塑料與剛的摩擦系數(shù);
m——塑件的泊松比;
a、b——矩形的長、寬(cm)。
代入數(shù)據計算得到每個型腔的脫模力為:
10.2推出機構設計
10.2.1推桿布置
考慮塑件結構,本設計采用推桿推出機構,在每個塑件上布置直徑大小不等的13根推桿,具體結構如圖所示:
【圖10-1】推桿布置
10.2.2推桿結構及固定
從上圖可知,該模具推桿截面尺寸較小,為加強其剛度,除三根Φ3推桿外,其它推桿均做成階梯型,并且為方便固定,都為帶臺肩整體式結構,具體結構如圖10-2所示,推桿的長度由推桿固定板、墊腳、支撐板及動模尺寸決定,其中除有一根Φ3推桿推出位置位于塑件曲面上外,其它均在平面上,且大小相同的推桿長度也一致,其長度尺寸確定在PRO/ENGINEER設計軟件中自動計算獲得。
10.2.3推桿強度交核
由《塑料模設計手冊》公式5-93,圓形推桿直徑:
其中: d——圓形推桿直徑(cm);
Φ——推桿長度系數(shù)≈0.7;
l——推桿長度(cm),這里取平均12cm;
n——推桿數(shù),本設計為13;
E——推桿材料的彈性模量(N/cm2),剛的彈性模量為2.1×107;
Q——總脫模力(N)。
帶入數(shù)據計算得:
故推桿設計合理。
【圖10-2】推桿
10.3拉料機構
本模具采用的是點澆口自動脫料板結構形式,故應在分流道推板上設置澆道拉料桿,也稱拉料釘,其結構如圖所示:
【圖10-3】拉料桿
查《塑料模設計手冊》(第三版)表5-9.P150,取拉料桿直徑為Φ10,得拉料釘尺寸選擇如下:
【圖10-4】拉料釘尺寸
第十一章 冷卻及排氣系統(tǒng)設計
11.1冷卻系統(tǒng)
在注射成型過程中,模具的溫度直接影響到塑件成型的質量和生產效率。由于各種塑料的性能和成型的性能和型工藝要求不同,模具的溫度也要求不同。一般注射到模具內的塑料溫度在60度以下。溫度降低是通入循環(huán)冷卻劑,從而將熱量帶走,模具冷卻劑常用水,此外還有壓縮空氣,冷凍水冷卻,而水冷卻最為普通,使水在其中循環(huán),帶走熱量,維持所需的模溫,水的熱容量大,導熱系數(shù)大,成本低。
冷卻水道的開設受模具上鑲塊和頂出桿等零件幾何形狀的限制,必須根據模具的特點,靈活地設置冷卻裝置,其設計要點如下:
a、實驗表明冷卻水孔的數(shù)量愈多,對制品的冷卻也就愈均勻。
b、水孔與型腔表面各處最好有相同的距離,水孔邊距型腔的距離常用10~15MM。
c、進水管直徑的選擇應使水流速度不超過冷卻水道的水流速度.避免產生過大的壓力降.冷卻水道直徑一般不小于9mm,常用9-12mm,但也必根據模具的具體大小和產品大小狀況而定,本設計由于模具較小,產品也較小,據綜合考慮,水管直徑8mm.
d、進出口冷卻水溫差不應過大,以免造成模具表面冷卻不均.
11.1.1冷卻回路的布置
縮短成型周期有各種方法,而最有效的是制造冷卻效果良好的模具,如果不能實現(xiàn)均一的快速的冷卻,則會使制品內部產生應力而造成制品變形成形或開裂,所以我們必須根據制品的形狀及壁厚設計,制造能實現(xiàn)均一的且高效的冷卻回路.
一般在冷卻回路的布置上應遵循如下原則:
1)模具上有數(shù)組冷卻回路時,冷卻水應首先接近主流道的部位;
2)對于聚乙稀等收縮率較大的成型樹脂,必須沿制品收縮大的方向設置冷卻回路;
3)水道之間的中心距離一般為水道直徑的3~5倍,最小不得小于水道直徑的1.7倍,水道的外周離模具型腔表面的距離一般為10~15MM。
本設計由于采用整體嵌入式型腔,且型腔外形為矩形,故水道布置在模板上,其具體結構如圖所示:
【圖11-1】冷卻水道
注:冷卻水孔打空后,應用堵頭堵住不需要的通道。
11.1.2冷卻時間計算:
由《塑料模設計手冊》,冷卻時間依塑件種類、塑件壁厚而異,一般用下式計算:
式中: ——最低冷卻時間(s);
——塑件平均壁厚(mm);
——塑件平均熱擴撒率(mm2/s);
——模具平均溫度(℃);
——熔體平均溫度(℃);
——塑件脫模時平均溫度(℃)。
代入數(shù)據計算得:
=8.26s,
由《塑料模設計手冊》表1-4,?。?0s。
11.1.3成型周期計算
注射成型周期一般用下式計算:
式中: Ti——沖模時間,由PROE計算總注塑質量(包括澆注系統(tǒng))為30.9g,查《塑料模設計手冊》表5-49,取Ti=0.5s;
Tn——保壓時間,取20s;
Tc——冷卻時間;
Tr——其余時間,包括脫模區(qū)間及開閉模時間,取Tr=40s。
代入數(shù)據計算得:
T=80.5s
11.2排氣機構
當塑料熔體注入型腔時,如果型腔內原有的氣體,蒸汽不能順利地排出,將在制品上形成氣孔、接縫、表面輪廓不能完全充分滿型腔,同時還會因氣體被壓縮而產生焦痕,而且型腔內汽體被壓縮產生的反氣壓會降低充模速度,影響注塑周期和產品質量。
排氣機構的設置,一般有如下幾種方法:
a、利用分型面排氣:
在型腔周圍設置排氣槽,采用這種方法排氣時,易在模具上的排氣處殘留樹脂分解的物質,特別在澆口對側的部位,必須及時將其清除,否則久而久之腐蝕模具的型腔表面。
b、利用推桿排氣:
在推桿上設置排氣槽,由于推桿是運動零件可達到自清效果,清理效果較好。
c、利用鑲件排氣:
對于制品的筋、槽部位經常采用此法。
d、利用燒結合金排氣:
采用燒結合排氣時,由于燒結合金的熱傳導率低,不能使其過熱,否則易產生分解物而堵塞氣孔。
由以上幾種方法做以比較本設計排氣機構設計的最佳方案為利用推桿排氣。
第十二章 模具總體結構
到此基本完成了模具所有結構設計,其總體結構三維模型如下圖所示:
【圖12-1】模具總體結構
結構簡圖:
【圖12-2】模具總體結構簡圖-主視圖
1-動模座板 2-墊塊 3-支撐板 4-動模板 5-帶頭導套 6-固定銷 7-帶頭導套 8-直導套
9-導柱 10-中間板 11-脫澆道板 12-定模座板 13-拉料釘 14-型芯鑲塊 15-斜導柱
16-螺釘 17-斜導柱固定板 18-楔緊塊 19-螺釘 20-側滑塊 21~24-滑塊拉出釘 25-螺釘
26-限位擋塊 27-側型芯 28-側型芯固定板 29-型腔鑲塊 30,31-推桿 32-推桿固定板
33-推板 34-限位銷 35-復位桿 36-彈簧 37-螺釘
【圖12-3】模具總體結構簡圖-右視圖
38-澆口套 39-定位圈 40-螺釘 41-螺釘 42-定位螺釘 43-拉桿 44-彈簧 45-螺釘
46-定距螺釘 47 拉板 48-推桿 49-推桿50-螺釘
開模動作:
開模時,在預緊彈簧44的作用下,模具首先從分型面I分型,澆注系統(tǒng)由拉料釘從中間板拉出,留在定模一側;開模進行到拉桿43的臺肩與中間板接觸時,分型面II分型,在斜導柱及滑塊拉出釘?shù)淖饔孟?,完成側抽芯動作,到一定距離后,推板推動推桿,將塑件從動模中推出;繼續(xù)開模,當拉板碰到螺釘46時,拉板47通過拉桿43及限位螺釘42使脫澆道板11與定模座板分離,分型面III分型,澆注系統(tǒng)隨脫澆道板從澆
收藏
資源目錄
編號:1113870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82ioqyc" class="font-tahoma">4.06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19-10-07
30
積分
- 關 鍵 詞:
-
全套15張CAD圖
塑料
掛鉤
注射
模具設計
全套
15
cad
- 資源描述:
-
0190-塑料掛鉤座注射模具設計【全套15張CAD圖】,全套15張CAD圖,塑料,掛鉤,注射,模具設計,全套,15,cad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