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吊掛支架工藝規(guī)程編制
發(fā)動機吊掛支架工藝規(guī)程編制,發(fā)動機,吊掛,懸掛,支架,工藝,規(guī)程,編制
,,WP-13發(fā)動機吊掛支架工藝規(guī)程編制,答辯人:吳雨健,導師:賈雨、孫未,2015年5月29日,成都理工大學,,目錄頁,contents,05設計成果,06總結,,,1、選題,背景,WP-13發(fā)動機的吊掛支架是發(fā)動機與機體相聯(lián)接件,也是力的傳遞件,安裝在發(fā)動機的主輔安裝截面上再與飛機機體相聯(lián)接,工作時振動較大,因此對該零件的加工精度,加工工藝,材料選擇有較高的要求。對WP-13發(fā)動機吊掛支架加工工藝進行科學管理、歸納和完善,最終形成一套適合該零件的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2、工藝設計,2.1工藝分析,該零件的外觀尺寸不大,但構形較復雜,而且型面較多,主要尺寸精度及表面質量要求較高;配合表面精度為:HT6~8,配合表面光潔度大部分為∨1.6。工作表面為∨6.3,其剛性較差(兩邊緣處)。,吊掛支架零件圖,,,,2.2確定毛坯,毛坯的結構形狀和尺寸應該盡量與零件要求的尺寸形狀相接近??紤]到加工要求和確定加工余量后確定毛坯如右圖所示。,毛坯圖,,,2.3工藝路線制定,根據先面后孔基本加工原則制定的主要工藝路線如下:,打磨毛邊,銑底平面,銑平面,鉆孔,車端面鏜孔,磨平面,銑倒角,銑圓弧,銑凸臺,鉆鉸孔,,,,,,,,銑凹內槽,,,鏜球面,插槽,,锪倒角,,磁力探傷,,檢驗,,,3、工藝路線方案計,,工藝路線方案方案一:毛坯—打磨毛邊—銑底平面—銑兩平面—銑凹平面—鉆孔—中檢—熱處理—磨平面—車端面鏜孔—鉆鉸孔—銑凹槽平面—銑凸臺—銑大圓弧—銑圓弧—銑倒角—車端面鏜孔—銑倒角—磨平面—鉸孔—銑凹槽—銑內槽—鏜球面—插槽—锪倒角—打毛刺—研球面—洗滌—磁力探傷—洗滌—檢驗—涂漆—裝配球體—檢驗—油封,,方案二:毛坯—打磨毛邊—熱處理—銑兩平面—磨平面—車端面鏜孔—鉆孔、擴孔、倒角、鉸孔—車大圓弧—銑凹槽面—銑凸臺—銑大圓弧、倒角—銑凹槽—銑內槽—磨平面—精鉸—車端面鏜孔鏜球面—插槽—打毛刺—研球面—洗滌—磁力探傷—檢驗—涂漆—裝配球體—檢驗—油封,,,,,4、工藝方案選擇計,,,毛坯:方案一種孔未鍛出,方案二中孔已鍛出,在方案二中可直接進行熱處理(考慮熱處理淬火是否均勻)。但孔Φ28不易鍛出,而且制模成本較高,雖然方案二可縮短工序,但考慮成本,選方案一較合理些。熱處理:方案二的熱處理在粗加工之前進行,必然對粗加工不利。因為熱處理過后零件的硬度已達到HRC35~40.5粗加工切削余量較大,刀具更易磨損,因此選擇方案一較合理。鉆鉸孔:方案一工序鉆鉸孔和方案二工序鉆孔、擴孔倒角、鉸孔相比較而言,方案二工序較方案一更加集中,雖然減少了裝夾工具的輔助時間,但由于倒角要求1(0.2/0)×45°較高,而且二平面還需進行精加工。故選擇方案一合理些,讓其倒角加工在二平面及孔精加工之后進行。同時由于后續(xù)工序還需銑削等工序,那么孔Φ10(+0.027/0)的精度將得不到保證。因此選擇方案一較為合理些。洗滌:方案二中檢驗工序之前沒有進行洗滌工序,由于此前工序為磁力探傷,工件上吸附了大量粉塵,需要洗滌,故選擇方案一。銑圓弧、銑倒角:方案二工序將兩項放在了同一工序中,但根據前述(工序分散)應選擇方案一。,,,,5、設計成果,主要設計了該零件的加工工藝路線和工序設計。畫出該零件的零件圖制作了對應的工序卡片,通過對工件尺寸精度及加工工藝加以分析,編制工藝規(guī)程能夠基本保證零件在工序中的加工要求,且節(jié)約成本,操作方便,生產效率高,減小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并適合于該零件的中批量生產。,工序卡片圖,,,,6、總結,經過這次畢業(yè)設計,我收獲很大,也發(fā)現了自己諸多不足之處。收獲之處:熟悉了CAD的操作,了解了工藝規(guī)程編制過程,鞏固了專業(yè)知識。不足之處:專業(yè)知識掌握不牢,專業(yè)知識框架還不完整。本次設計還有許多地方存在問題,懇請老師們批評指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彌補不足。,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