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切片機設計含SW三維圖
面包切片機設計含SW三維圖,面包,切片機,設計,sw,三維
一 設計任務
(一) 設計題目:糕點切片機
(二) 工作原理及工藝的動作過程
如結構示意圖所示,電動機經皮帶和齒輪系減速后,用一個曲柄滑塊機構構成蛋糕切片機,同時用齒輪的配合構成一個傳送裝置,這兩個機構組成相當
于聯(lián)動機構的裝置,當?shù)案獗磺械魰r,后面的運輸帶也相應的往前面運輸新的長度,由于每一次切的過程都一樣,從而使每一片糕點的大小都一樣。而通過改變進給的距離,可調整切片的厚度。
主要設計要求是:
1) 通過調整進給的距離,達到切出不同長度糕點的需要。
2) 要確保進給機構與切片機構協(xié)調工協(xié)調工作,全部送進運動應在切刀返回過程中完成,輸送運動必須在切刀完全脫離切口后方能開始進行。
二 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設計的構思
(一) 方案設計的創(chuàng)新改進措施:
1.我們開始構思方案時,考慮到在以后的生活和生產中,自動化是必然的趨勢,因此設計的機構要盡量滿足自動化的要求。此機構的運作是切糕點與送糕點,切的時候糕點不能動,沒有切的時候,糕點要運動并前進一定的距離.為了實現(xiàn)切的動作,我們開始采用凸輪機構,來實現(xiàn)切蛋糕的動作,用凸輪可以很好的控制刀的運動,實現(xiàn)最優(yōu)的運動軌跡,可是凸輪的設計和制造比較復雜,且不能傳遞較大的力,而且切糕點也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于是我們考慮用曲柄滑塊機構一樣可以實現(xiàn)刀的往復運動,可傳遞較大的力,能足我們的需要,于是我們確定用曲柄滑塊機構,在此過程中還有錐齒的應用,具體的在裝配圖中可以見到。
2. 對于蛋糕的傳送, 既要滿足間歇運動的要求,又能通過改變進給距離而切出不同長度的糕點。我們剛開始試用了槽輪機構,但我們的糕點切片機要求可以改變所切糕點長度的,如用槽輪機構的話,要改變切片的長度很難實現(xiàn),我們想到用飛輪(即許多齒輪)和步進式曲柄改變速度機構來實現(xiàn)。盡管這種傳動比較復雜,但是傳動比精準可以很好的傳送糕點,進而與刀片產生良好的配合,切除相應的糕點。
在此次創(chuàng)新設計中我們組的創(chuàng)新亮點在于蛋糕的傳送機構,運用了步進式搖桿機構如下圖所示:
整個機器的關鍵就在于切刀運動與糕點傳送運動之間的協(xié)調,因此需要詳細計算.
3. 傳動系統(tǒng)設計
本機構原動件為一高速電機,其轉速為1390 r/min,但我們所需要的轉速是40r/min,所以要減速。對于減速裝置我們采用皮帶加齒輪的方法。第一級降速是用皮帶減速,減為240r/min。第二級是用齒輪減為40r/min。兩傳動機構設計分析如下:
(一) 皮帶傳動設計:
皮帶傳動設計主要是采用兩個半徑不一的皮帶輪來實現(xiàn)。由于皮帶上的線速度相等,由r1*v1=r2*v2有
1390*r1=240*r2;
則r1/r2=24/139。
由此可見算出電機上皮帶輪直徑大小r1=60mm;另一端皮帶輪半徑大小r2=350mm.傳動比i=139/24。
(二) 齒輪系的設計:
經皮帶減速后的轉速為240r/min,而我們所要的轉速為40r/min。因此還需要的傳動比為6/1,選用的齒輪為標準齒輪。
m=4mm; z1=25,z2=50,z2'=25,z3=75。
傳動比 i=6/1。
四 執(zhí)行系統(tǒng)機構設計
執(zhí)行機構分兩個,第一個為曲柄滑塊機構,第二個為棘輪機構,現(xiàn)分別介紹如下:
(一) 曲柄滑塊機構
此機構主要是執(zhí)行切刀的上下往復運動。由于所切糕點的厚度最大為20mm,所以切刀在20mm之上運動時,糕點才能運動。為了給糕點足夠的傳送時間,設計刀的行程為60mm,即曲柄長30mm;刀的高度設為37mm??紤]到衛(wèi)生問題,刀不能縮到滑塊的軌道里去,所以設計滑塊的長度為65mm;又設計連接桿的長度為60mm。這樣曲柄滑塊機構的高度比較高,所以采用皮帶傳動。又切刀應能剛好切斷糕點,綜合曲柄滑塊和傳動機構的尺寸,我們得出曲柄滑塊機構和傳動機構協(xié)同工作。
所以曲柄滑塊機構的尺寸為:
曲柄長30mm;
連接桿長60mm;
滑塊長65mm;
刀片高37mm;
五.創(chuàng)新設計心得
團隊體會
一周半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就要結束了。這是我們第一次把所學的知識和應用聯(lián)系起來。從選題到定方案,優(yōu)化方案到結構圖的繪制,到3D的制做、說明書的編寫動畫的制作,都由我們自導自演。其中有過困難,有過挫折,但我們都克服過來了。創(chuàng)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次的課程設計中都得到了提高。無論我們的設計是怎樣一個水平,我想我們已得到了最寶貴的東西,邁出了可貴的第一步。下面結合我們小組的整個設計過程談一下我的體會.
一)集體的協(xié)作.
在科學技術發(fā)展到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沒有集體的協(xié)作,任何大的項目只能是紙上談兵。在學校里搞設計如此,在社會工作中也如此.我們這一次的設計雖然遠談不上復雜,卻也讓我體會到了這一點.討論方案時,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從切口機構和進給機構的幾種方案中,確定了我們認為最佳的方案.
梁多銘則負責結構圖和總圖的繪制。為了更有效的完成設計任務,他擔起了組織和協(xié)調大家工作的責任。短短的幾天內,我們的設計出來了,這是集體努力的結果。
(二)個人的能力
集體合作固然重要,個人的能力也不容忽視。個人能力不強,集體的力量終會有限。這一次設計中,我們對個人發(fā)展有下面幾個體會:(1)綜合能力要強。我們搞機械設計離不開AUTOCAD、soildworks、3DMAX等軟件的應用。知識面太窄,出不了成果。(2)理論要與實踐互相結合 沒有機械原理的理論知識,我們不可能設計出方案。而在設計過程中,有意識的把所學的孤立的一個個機構,根據(jù)其特點組合起來,使我們大大加深了對這些機構的認識。知識實現(xiàn)由“死”向“活”的轉化。
(三)非智力因素
設計中方案的確定要精益求精,善于發(fā)現(xiàn)隱蔽的問題。用軟件制作過程中邊學邊用,這都需要毅力和耐心。非智力因素在這里起的重要的作用。
機械設計結束了,這經歷本身就是一筆財富。而且通過設計我們對機械原理、創(chuàng)新的方法加深了了解,對sioldworks等軟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盡管這只是一個很粗糙,略顯幼稚的設計,但我們相信經過這一次設計的洗禮,下一次我會做的更好。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