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具設計說明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夾具設計說明書(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程設計說明書
1. 零件圖分析
1.1 零件的功用
本零件為拖拉機變速箱中倒速中間軸齒輪,其功用是傳遞動力和改變輸出軸運動方向。
1.2 零件工藝分析
本零件為回轉體零件,其最主要加工面是 φ62H7 孔和齒面,且兩者有較高的同軸度要求,是加工工藝需要
重點考慮的問題。其次兩輪轂端面由于裝配要求,對 φ 62H7孔有端面跳動要求。最后,兩齒圈端面在滾齒時要
作為定位基準使用,故對 φ 62H7孔也有端面跳動要求。這些在安排加工工藝時也需給予注意。
2. 確定毛坯
2.1 確定毛坯制造方法
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傳遞動力, 其
2、工作時需承受較大的沖擊載荷, 要求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 故毛坯應選擇
鍛件,以使金屬纖維盡量不被切斷。又由于年產量為 5000 件,達到了批量生產的水平,且零件形狀較簡單,尺寸也不大,故應采用模鍛。
2.2
確定總余量
由表 S-1 確定直徑上總余量為
6mm,高度(軸向)方向上總余量為5mm。
2.3
繪制毛坯圖(圖
S0-2 )
3. 制定零件工藝規(guī)程
3.1 選擇表面加工
3、方法
1) φ 62H7 孔 參考 表 S- 2,并考慮:① 生產批量較大,應采用高效加工方法;② 零件熱處理會引起較
大變形,為保證 φ 62H7 孔的精度及齒面對 φ 62H7 孔的同軸度,熱處理后需對該孔再進行加工。故確定熱前采用
擴孔-拉孔的加工方法,熱后采用磨孔方法。
2) 齒面 根據(jù)精度 8-7-7 的要求,并考慮生產批量較大,故采用滾齒-剃齒的加工方法( 表 S-3 )。
3) 大小端面 采用粗車-半精車-精車加工方法( 參考表 S-4)。
4) 環(huán)槽 采用車削方法。
3.2 選擇定位基準
1) 精基準選擇 齒輪的設計基準是 φ
4、62H7 孔,根據(jù)基準重合原則,并同時考慮統(tǒng)一精基準原則,選 φ 62H7 孔作為主要定位精基準??紤]定位穩(wěn)定可靠,選一大端面作為第二定位精基準。在磨孔工序中,為保證齒面與孔的同軸度,選齒面作為定位基準。
在加工 環(huán)槽工序中,為裝夾方便,選外圓表面作為定位基準。
2) 粗基準選擇 重要考慮裝夾方便、可靠,選一大端面和外圓作為定位粗基準。
3.3 擬定零件加工工藝路線
方案 1:
1)擴孔(立式鉆床,氣動三爪卡盤);
2)粗車外圓,粗車一端大、小端面,一端內孔倒角(多刀半自動車床,氣動可脹心軸);
3)半精車外圓,粗車另一端大、小端面,另一端內孔
5、倒角(多刀半自動車床,氣動可脹心軸);
4)拉孔(臥式拉床,拉孔夾具);
5)精車外圓,精車一端大、小端面,一端外圓倒角(普通車床,氣動可脹心軸);
6)精車另一端大、小端面,另一端外圓倒角(普通車床,氣動可脹心軸);
7)車槽(普通車床,氣動三爪卡盤);
8)中間檢驗;
9)滾齒(滾齒機,滾齒夾具);
10)一端齒圈倒角(倒角機,倒角夾具);
11)另一端齒圈倒角(倒角機,倒角夾具);
12)剃齒(剃齒機,剃齒心軸);
13)檢驗;
14)熱處理;
15)磨孔(內圓磨床,節(jié)圓卡盤);
16)最終檢驗。
方案
6、2:
1)粗車一端大、小端面,粗車、半精車內孔,一端內孔倒角(普通車床,三爪卡盤);
2)粗車、半精車外圓,粗車另一端大、小端面,另一端外圓、內孔倒角(普通車床,三爪卡盤);
3)精車內孔,車槽,精車另一端大、小端面,另一端外圓倒角(普通車床,三爪卡盤);
4)精車外圓,精車一端大、小端面(普通車床,可脹心軸);
5)中間檢驗;
6)滾齒(滾齒機,滾齒夾具);
7)一端齒圈倒角(倒角機,倒角夾具);
8)另一端齒圈倒角(倒角機,倒角夾具);
9)剃齒(剃齒機,剃齒心軸);
10)檢驗;
11)熱處理;
12)磨孔(內圓磨床
7、,節(jié)圓卡盤);
13)最終檢驗。
方案比較:
方案 2 工序相對集中,便于管理,且由于采用普通機床,較少使用專用夾具,易于實現(xiàn)。方案
1 則采用工序
分散原則,各工序工作相對簡單??紤]到該零件生產批量較大,工序分散可簡化調整工作,易于保證加工質量,
且采用氣動夾具,可提高加工效率,故采用方案
1 較好。
3.4
選擇各工序所用機床、夾具、刀具、量具和輔具(
表 S- 5,表 S- 6)
3.5
填寫工藝過程卡片( 表 S0-5)
3.6
機械加工工序設計
工序 02
1 )刀具安裝 由于采用多刀半
8、自動車床,可在縱向刀架上安裝一把左
偏刀(用于車削外圓)和一把 45彎頭刀(用于車倒角) ;可在橫刀架上安裝兩把 45彎頭刀(用于車削大、小端面) 。加工時兩刀架同時運動,以減少加工時間(圖 S0-3)。
2)走刀長度與走刀次數(shù) 以外圓車削為例,若采用 75偏刀,則由表
15- 1 可確定走刀長度為 25+1+ 2= 28mm;一次走刀可以完成切削 (考
慮到模角及飛邊的影響,最大切深為 3- 4mm)。
3) 切削用量選擇
① 首先確定背吃刀量:考慮到毛坯為模鍛件,尺寸一致性較好,
且留出半精車和精車余量后(直徑留 3 mm),加工余量不是很大,一
9、次切削可以完成。?。?
aP = (136- 133) /2 + 12.5
aP = 4 mm ;
tan ( 7)=
3mm;考慮毛坯誤差,?。?
② 確定進給量:參考 表 S-7 ,有: f = 0.6 mm/ r
③ 最后確定切削速度: 參考 表 S-8 ,有:v = 1.5m/s
;
,n = 212r/min
。
4) 工時計算 圖 S0-3 工序 02 排刀圖
① 計算基本時間: t m = 28 / ( 212 0.6 ) = 0.22min (參考 式 S- 3);
10、
② 考慮多刀半自動車床加工特點(多刀加工,基本時間較短,每次更換刀具后均需進行調整,即調整時間
所占比重較大等),不能簡單用基本時間乘系數(shù)的方法確定工時??筛鶕?jù)實際情況加以確定: TS = 2.5min
該工序的工序卡片見表 表 S0-6。
3.6 機械加工工序設計(續(xù))
。
工序
06
1)刀具安裝 由于在普通車床上加工,盡量減少刀具更換次數(shù),可采用一把和一把 75左偏刀(用于倒角),見圖 S0-4 。
45彎頭刀(用于車削大、小端面)
11、
S0-4 06
2)走刀長度與走刀次數(shù) 考慮大端面,采用 45彎頭刀,由 表 S-9 可確定走刀長度為
是精車,加工余量只有 0.5 mm,一次走刀可以完成切削。小端面和倒角也一次走刀完成。
3)切削用量選擇
27.5 + 1+ 1≈ 30mm;因為
① 首先確定背吃刀量:精車余量 0.5mm,一次切削可以完成。?。?aP
12、 = 0.5mm ;
② 確定進給量:參考 表 S-10 ,有: f = 0.2 mm/ r ;
③
最后確定切削速度:參考
表 S-8 ,有: v = 1.8m/s , n = 264r/min 。
4)工時計算
①
計算基本時間: t m = (30 +8 + 3 ) / ( 264 0.2 )≈ 0.8 min (參考 式 S- 3);
②
考慮到該工序基本時間較短,在采用基本時間乘系數(shù)的方法確定工時,系數(shù)應取較大值(或輔助時間單
獨計算)??傻玫剑? T = 2
t
m
= 1.6 min 。
13、
S
該工序的工序卡片見表
表 S0-7 。
工序 09
1)工件安裝 由于滾齒加工時切入和切出行程較大,為減少切入、切出行程時間,采用
2 件一起加工的方法(見
圖 S0-5 )。
圖 S0-5 工序 09 工件安裝示意圖
2)走刀長度與走刀次數(shù) 滾刀直徑為 120mm,則由圖 S0-5 可確定走刀長度為:
走刀次數(shù): 1
3)切削用量選擇
①
14、確定進給量:參考 表 S-11 ,有: f = 1.2 mm/ 工件每轉;
② 確定切削速度:參考 表 S-12 ,有: v = 0.6m/s ,計算求出 n = 96r/min ;
③ 確定工件轉速:滾刀頭數(shù)為 1,工件齒數(shù)為 25,工件轉速為: nw = 96/25 ≈ 4 r/min 。
4)工時計算
① 計算基本時間: t m =136 / [ ( 4 1.2 ) 2 ] ≈ 14 min (參考 式 S- 3);
② 考慮到該工序基本時間較長,在采用基本時間乘系數(shù)的方法確定工時,系數(shù)應取較小值(或輔助時間單
獨計算)??傻玫剑?TS =
15、1.4 t m ≈ 20 min 。
該工序的工序卡片見表 表 S0-8。
工序 13
1)走刀長度與走刀次數(shù) 走刀長度?。? L=l =40mm;走刀次數(shù): 0.2/0.01 = 20(雙行程)。
2)切削用量選擇(參考 表 S-13)
① 確定砂輪速度:取砂輪直徑 d = 50 mm,砂輪轉速 n = 10000r/min ,可求出砂輪線速度:
v
= 26m/s
;
② 確定工件速度:取
③ 確定縱向進給量:取
④ 確定橫向進給量:取
vw = 0.12 m/s
f l = 3m/
16、min
f r = 0.01mm/
;可計算出工件轉數(shù)
;
雙行程;
nw = 36 r/min
;
⑤ 確定光磨次數(shù): 4 次/ 雙行程。
3)工時計算
① 計算基本時間: t m = (40 2/ (3 1000))( 20+ 4) K
K 是加工精度系數(shù),取 K= 2,得到: t m = 1.28 min ;
② 考慮到該工序基本時間較短,在采用基本時間乘系數(shù)的方法確定工時,系數(shù)應取較大值(或輔助時間單
獨計算)。可得到: TS = 2.4 t m = 3 min 。
該工序的工序卡片見表
17、 表 S0-9 。
夾具設計(以 06 工序夾具為例進行說明)
4.1 功能分析與夾具總體結構設計
本工序要求以 φ61.6H8 孔( 4 點)和已加工好的大端面( 1 點)定位,精車另一大、小端面及外圓倒角( 5
15),并要求保證尺寸 20 0.2 和 10 0.2 以及大、小端面對 φ 61.6H8 孔的跳動不大于 0.05mm。其中端面
跳動是加工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夾具設計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夾具方案設計
工件以孔為主要定位基準,多采用心軸。而要實現(xiàn)孔 4 點定位和端面 1 點定位,應采用徑向夾緊??捎幸韵?
幾種不同的方案:
18、1) 采用脹塊式自動定心心軸;
2) 采用過盈配合心軸;
3) 采用小錐度心軸;
4) 采用彈簧套可脹式心軸;
5) 采用液塑心軸。
根據(jù)經(jīng)驗,方案 1 定位精度不高,難以滿足工序要求。方案 2 和 3 雖可滿足工序要求,但工件裝夾不方便,
影響加工效率。方案 4 可行,即可滿足工序要求,裝夾又很方便。方案 5 可滿足工序要求,但夾具制造較困難。
故決定采用方案 4。
夾具總體結構設計
1) 根據(jù)車間條件(有壓縮空氣管路),為減小裝夾時間和減輕裝夾勞動強度,宜采用氣動夾緊。
2) 夾具體與機床主軸采用過渡法蘭連接,以便于夾具制造與夾具
19、安裝。
3) 為便于制造,彈簧套采用分離形式。
4.2 夾具設計計算
切削力計算(參考切削用量手冊)
主切削力:
進給抗力(軸向切削力) :
最大扭矩:
夾緊力計算(參考夾具設計手冊)
式中 φ 1 -- 彈簧套與夾具體錐面間的摩擦角,?。?tan φ1=0.15 ;
φ 2 -- 彈簧套與工件間的摩擦角,?。?tan φ 2= 0.2 ;
α -- 彈簧套半錐角, α = 6;
D -- 工件孔徑;
Fd -- 彈性變形力,按
20、下式計算:
式中 C--
彈性變形系數(shù),當彈簧套瓣數(shù)為
3、4、 6 時,其值分別為
300、 100、 20;
d --
彈簧套外徑;
l --
彈簧套變形部分長度;
t --
彈簧套彎曲部分平均厚度;
-- 彈簧套(未脹開時)與工件孔之間的間隙。將有關參數(shù)代入,得到:
將 Fd 及其他參數(shù)代入,得到:
選擇氣缸形式,確定氣缸規(guī)格( 參考夾具設計手冊 )
選擇單活塞回轉式氣缸,缸徑 100mm即可。
4.3 夾具制造與操作說明
夾具制造的關鍵是夾具體與彈簧套。 夾具體要求與彈簧套配合的錐面與安裝面有嚴格的位置關系, 彈簧套則要求與夾具體配合的錐面與其外圓表面嚴格同軸。 此外,彈簧套錐面與夾具體錐面應配做, 保證接觸面大而均勻。夾具使用時必須先安裝工件, 再進行夾緊, 嚴格禁止在不安裝工件的情況下操作氣缸, 以防止彈簧套的損壞。夾具裝配圖見 圖 S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