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論語》選讀 1.2 當仁,不讓于師精練(含解析)新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論語》選讀 1.2 當仁,不讓于師精練(含解析)新人教選修《先秦諸子選讀》(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當仁,不讓于師
一、語基落實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lùn) 詆毀(dǐ) 綏之斯來(suí)
B.喟然(kuì) 弦歌(xuán) 誨人不倦(huì)
C.莞爾(wǎn) 饑饉(jǐn) 偃仰嘯歌(yǎn)
D.慟哭(tònɡ) 戶牖(yǒu) 千乘之國(chéng)
解析:A項,“論”應(yīng)讀“Lún”;B項,“弦”應(yīng)讀“xián”;D項,“乘”應(yīng)讀“shèng”。
答案:C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鉆:鉆研。
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 以為:認為。
B.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
2、諸:諸位,各位。
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 小人:地位低的人。
C.予所否者,天厭之 厭:滿足。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循循然: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D.噫!天喪予 喪:使……喪。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君子:德行高的人。
解析:A項,以為:以,用;為,做。“無以為”即“無用為此”。B項,諸:之于。C項,厭:厭棄。
答案:D
3.下列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B.博我以文
C.如會同,端章甫 D.風(fēng)乎舞雩
解析:B項,使動用法,使……廣博。A、C、D三項,均為名詞作動詞。
答案:B
4.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其何傷于
3、日月乎
A.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B.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C.賢哉,回也
D.亡之,命矣夫
解析:B項與例句同為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A、D兩項是判斷句,C項是主謂倒裝句。
答案:B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4、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
5、為之大!”
(《論語·先進》)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攝乎大國之間 攝:夾。
如五六十 如:如果。
B.異乎三子者之撰 撰:陳述。
何傷乎 傷:妨礙。
C.吾與點也 與:贊許。
如會同 會:諸侯會盟。
D.其言不讓 讓:謙讓。
孰能為之大 孰:誰。
解析:A項,如:或者。
答案:A
6.下列“以”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以(因為)吾一日長乎爾
B.毋吾以(停止)也
C.為國以(因為)禮
D.加之以(用)師旅
解析:C項,以:用。
答案:C
7.補充下列省略句所省略的內(nèi)容。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6、
(2)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
參考答案:(1)可使(千乘之國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2)(我)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
8.下列對孔子言行的概括評價,不準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對弟子言志的啟發(fā)——雍容謙遜,親切誠懇。
B.鼓勵曾皙發(fā)表不同意見——深明事理,循循善誘。
C.譏誚子路不謙虛——不隱褒貶,切中肯綮。
D.最后評述弟子志向——含蓄隱諱,不露山水。
解析:D項,最后評述弟子志向,孔子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含蓄。
答案:D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參考答案:暮春時節(jié)(天氣暖
7、和),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著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fēng)乘涼,唱著歌回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題。
孔子北游于農(nóng)山,子路、子貢、顏淵侍側(cè)。孔子四望,喟然而嘆曰:“于斯致思,無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爾志,吾將擇焉?!?
子路進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鐘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繽紛下蟠于地。由當一隊而敵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執(zhí)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從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貢復(fù)進曰:“賜愿使齊、楚合戰(zhàn)于漭漾之野,兩壘相望,塵埃相接,挺刃交兵。賜著縞衣白冠,陳說其間,推論利害,釋國之患。唯賜能之,使夫二子者從我焉?!?
夫子曰
8、:“辯哉!”
顏回退而不對。孔子曰:“回,來,汝奚獨無愿乎?”顏回對曰:“文武之事,則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雖然,各言爾志也,小子言之。”
對曰:“回聞薰蕕②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以其類異也?;卦傅妹魍跏ブ鬏o相之,敷其五教③,導(dǎo)之以禮樂,使民城郭不修,溝池不越,鑄劍戟以為農(nóng)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zhàn)斗之患。則由無所施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矣。”
夫子凜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對曰:“夫子何選焉?”
孔子曰:“不傷財,不害民,不繁詞,則顏氏之子有矣?!?
(選自《孔子家語·致思》)
注① 馘(guó):古代戰(zhàn)爭中割敵人的左耳以記功,這
9、里代指左耳。②薰:香草。蕕:臭草。③五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德行。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由當一隊而敵之 當:率領(lǐng)。
B.必也攘地千里 攘:奪取。
C.挺刃交兵 兵:兵器。
D.夫子曰:“辯哉!” 辯:通“辨”,區(qū)別。
解析:D項,辯:有辯才。
答案:D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其類異也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則由無所施其勇吾其還也
C.子路抗手而對曰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D.夫子何選焉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解析:A項,介詞,因為。B項,代詞,他的/副詞,還是。C
10、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zhuǎn)折。D項,語氣助詞,呢/介詞兼指示代詞,相當于“于是”“于此”。
答案:A
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門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貢崇“智”,顏回重“德”。
B.孔子贊賞子路的“勇”,同時也指出他的“勇”弊在“傷財”“害民”“繁詞”。
C.孔子之所以肯定顏回,是因為顏回與其志趣相投,都主張以“仁”“禮”治國。
D.本文與我們學(xué)過的“侍坐”篇都體現(xiàn)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誘的教學(xué)風(fēng)格。
解析:B項,孔子只是用“不傷財,不害民,不繁詞”來肯定顏回,并沒有批評子路。
答案:B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
11、成現(xiàn)代漢語。
(1)二三子各言爾志,吾將擇焉。
(2)賜著縞衣白冠,陳說其間,推論利害,釋國之患。
參考答案:(1)你們幾個各自談?wù)勀銈兊闹鞠?我從中進行選擇。
(2)我穿著白衣戴著白帽,居中調(diào)停,推求論述交戰(zhàn)的利害關(guān)系,解除國家的災(zāi)難。
三、表達交流
14.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材料一: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弊釉?“可謂士矣。”子貢入,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君子矣?!鳖仠Y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弊釉?
12、“可謂明君子矣。”(《荀子·子道篇》)
材料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xué)而》)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子曰:“知人?!?《論語·顏淵》)
(1)解釋《荀子》這段話中“仁者使人愛己”和“知者知人”的意思。
(2)為什么《荀子》這段話中孔子對顏淵回答的評價高于子路和子貢?恰當運用《論語》中的材料分析說明。(不超過150字)
解析:第一問考查的是《荀子》的內(nèi)容。荀子是儒家的繼承人,觀點是傳承孔子的。這里考的是對“仁者”“知者”的理解。第二問考查對孔子關(guān)于自我修養(yǎng)的見解,強調(diào)“自知”和“自愛”的重要。
參考答案:(1)①仁者使人愛己:仁德的人讓別人愛自己。
②知者知人:聰明的人了解別人。
(2)示例:與子路和子貢相比,顏淵對“自知”和“自愛”的理解,重在自身修養(yǎng)。
孔子認為自身修養(yǎng)是人的更高追求。他教導(dǎo)弟子“不患人之不己知”,要他們知人、愛人,但更贊賞曾皙“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的志向,以及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能“不改其樂”的生活態(tài)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