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復習 層級二 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案

上傳人:彩*** 文檔編號:104741167 上傳時間:2022-06-11 格式:DOC 頁數(shù):19 大小:1.18M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2020屆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復習 層級二 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案_第1頁
第1頁 / 共19頁
2020屆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復習 層級二 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案_第2頁
第2頁 / 共19頁
2020屆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復習 層級二 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案_第3頁
第3頁 / 共19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36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20屆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復習 層級二 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屆高考數(shù)學大二輪復習 層級二 專題四 立體幾何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教學案(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2講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  [考情考向·高考導航] (文)高考對本講命題較為穩(wěn)定,解答題的第(1)問考查空間平行關(guān)系和垂直關(guān)系的證明,而第(2)問多考查面積、體積的計算,難度中等偏上.解答題的基本模式是“一證明二計算”. (理)高考對本講命題較為穩(wěn)定,常以解答題第(1)問的形式考查,主要是線線、線面、面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與性質(zhì),且多以棱柱、棱錐、棱臺或簡單組合體為載體進行考查,難度中等. [真題體驗] 1.(2019·全國Ⅱ卷)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 點E在棱AA1上,BE⊥EC1. (1)證明:BE⊥平面EB1C1;

2、 (2)若AE=A1E,AB=3,求四棱錐E-BB1C1C的體積. 解:(1)由已知得B1C1⊥平面ABB1A1,BE?平面ABB1A1,故B1C1⊥BE. 又BE⊥EC1,所以BE⊥平面EB1C1. (2)由(1)知∠BEB1=90°,由題設(shè)知Rt△ABE≌Rt△A1B1E,所以∠AEB=∠A1EB1=45°,故AE=AB=3,AA1=2AE=6. 作EF⊥BB1,垂足為F,則EF⊥平面BB1C1C,且EF=AB=3. 所以,四棱錐E-BB1C1C的體積V=×3×6×3=18. 2.(2019·江蘇卷)如圖,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為BC,AC的中

3、點,AB=BC. 求證:(1)A1B1∥平面DEC1; (2)BE⊥C1E. 證明:(1)因為D,E分別為BC,AC的中點, 所以ED∥AB.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 所以A1B1∥ED. 又因為ED?平面DEC1,A1B1?平面DEC1, 所以A1B1∥平面DEC1. (2)因為AB=BC,E為AC的中點,所以BE⊥AC. 因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棱柱,所以C1C⊥平面ABC. 又因為BE?平面ABC,所以C1C⊥BE. 因為C1C?平面A1ACC1,AC?平面A1ACC1,C1C∩AC=C, 所以BE⊥平面A1ACC1.

4、 因為C1E?平面A1ACC1,所以BE⊥C1E. [主干整合] 1.證明線線平行和線線垂直的常用方法 (1)證明線線平行常用的方法:①利用平行公理,即證兩直線同時和第三條直線平行;②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平行轉(zhuǎn)換;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證線線平行;④利用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進行平行轉(zhuǎn)換. (2)證明線線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即高線的性質(zhì);②勾股定理;③線面垂直的性質(zhì):即要證兩直線垂直,只需證明一直線垂直于另一直線所在平面即可,即l⊥α,a?α?l⊥a. 2.空間平行、垂直關(guān)系證明的主要思想是轉(zhuǎn)化,即通過判定定理、性質(zhì)定理將線線、線面、面面之間的平行、垂直

5、關(guān)系相互轉(zhuǎn)化. 熱點一 空間平行、垂直關(guān)系的證明 邏輯 推理 素養(yǎng) 邏輯推理——轉(zhuǎn)化思想在平行、垂直證明中的應用 以學習的線面平行、垂直關(guān)系為基礎(chǔ),將線面問題經(jīng)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轉(zhuǎn)化為線線平行、垂直關(guān)系問題,從而實現(xiàn)了面面、線面、線線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 平行、垂直關(guān)系的證明問題 [例1-1] (2018·北京卷)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xiàn)分別為AD,PB的中點. (1)求證:PE⊥BC; (2)求證:平面PAB⊥平面PCD; (3)求證:EF∥平面PCD. [審題指導] (1)只

6、需證明PE⊥AD即可. (2)根據(jù)PA⊥PD,只需再證明PD⊥AB即可,為此可先證AB⊥平面PAD. (3)只證明EF平行于平面PCD內(nèi)的一條直線,取PC的中點G,連接FG,GD,證明四邊形EFGD為平行四邊形. [解析] (1)證明:∵PA=PD,且E為AD中點, ∴PE⊥AD, ∵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E?平面PAD ∴PE⊥平面ABCD ∵BC?平面ABCD ∴PE⊥BC. (2)∵四邊形ABCD為矩形, ∴CD⊥AD ∵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 CD?平面ABCD ∴CD⊥平面PAD

7、 ∵PA?平面PAD ∴CD⊥PA ∵PA⊥PD,且CD,PD?平面PCD,CD∩PD=D, ∴PA⊥平面PCD ∵PA?平面PAB ∴平面PAB⊥平面PCD. (3)取PC中點G,連接FG,GD ∵F,G分別為PB和PC中點 ∴FG∥BC,F(xiàn)G=BC ∵四邊形ABCD為矩形, ∴BC∥AD,BC=AD ∵E為AD中點 ∴ED=AD ∴ED∥BC,ED=BC ∴ED∥FG,ED=FG ∴四邊形EFGD為平行四邊形 ∴EF∥GD ∵EF?平面PCD且GD?平面PCD ∴EF∥平面PCD 線面平行及線面垂直的證明方法 (1)要證線面平行,主要有兩個途

8、徑:一是證已知直線與平面內(nèi)的某直線平行;二是證過已知直線的平面與已知平面平行.轉(zhuǎn)化思想在證明平行關(guān)系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尋找平行關(guān)系上,利用中位線、平行四邊形等是常用的手段. (2)要證線面垂直,關(guān)鍵是在這個平面內(nèi)能找出兩條相交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即線線垂直?線面垂直.結(jié)合圖形還要注意一些隱含的垂直關(guān)系,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菱形的對角線以及經(jīng)計算得出的垂直關(guān)系等. 平行、垂直關(guān)系的探索問題 [例1-2] (2018·全國卷Ⅲ) 如圖,矩形ABCD所在平面與半圓弧所在平面垂直,M是上異于C,D的點. (1)證明:平面AMD⊥平面BMC; (2)在線段AM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M

9、C∥平面PBD?說明理由. [審題指導] 第(1)問利用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求證:先證明BC⊥DM,再證DM⊥CM即可; 第(2)問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進行判定;先連接AC,BD,BD與AC交于點O,再說明是否存在點P滿足OP∥MC即可. [解析] (1)證明:由題設(shè)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線為CD.因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故BC⊥DM.因為M為上異于C,D的點,且DC為直徑,所以DM⊥CM.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 (2)當P為AM的中點時,MC∥平面PBD. 證明

10、如下:如圖,連接AC交BD于O,因為ABCD為矩形,所以O(shè)為AC的中點,連接OP,因為P為AM的中點,所以MC∥OP. 又MC?平面PBD,OP?平面PBD,所以MC∥平面PBD. 解決與平行、垂直有關(guān)的存在性問題的基本策略:假定題中的數(shù)學對象存在(或結(jié)論成立),然后在這個前提下進行邏輯推理,若能導出與條件吻合的依據(jù)或事實,則說明假設(shè)成立,即存在;若導出與條件或?qū)嶋H情況相矛盾的結(jié)論,則說明假設(shè)不成立,即不存在. (1)(2019·西安八校聯(lián)考) 如圖,在三棱錐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點E,F(xiàn)(E與A,D不重合)分別在棱AD,BD上,且E

11、F⊥AD. 求證:①EF∥平面ABC; ②AD⊥AC. 證明:①在平面ABD內(nèi), 因為AB⊥AD,EF⊥AD,所以EF∥AB, 又因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②因為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BC?平面BCD,BC⊥BD,所以BC⊥平面ABD. 因為AD?平面ABD,所以BC⊥AD. 又AB⊥AD,BC∩AB=B,AB?平面ABC, BC?平面ABC,所以AD⊥平面ABC. 又因為AC?平面ABC,所以AD⊥AC. (2) (2019·臨沂三模)如圖所示,五面體ABCDEF,四邊形ACFD是等腰梯

12、形,AD∥FC,∠DAC=,BC⊥面ACFD,CA=CB=CF=1,AD=2CF,點G為AC的中點. ①在AD上是否存在一點H,使GH∥平面BCD?若存在,指出點H的位置并給出證明;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②求三棱錐GECD的體積. 解析: ①存在點H,H為AD中點.證明如下:連接GH,在△ACD中,由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可知GH∥CD. 又GH?平面BCD,CD?平面BCD, ∴GH∥平面BCD. ②由題意知AD∥CF,AD?平面ADEB,CF?平面ADEB, ∴CF∥平面ADEB. 又CF?平面CFEB,平面CFEB∩平面ADEB=BE,∴CF∥BE, ∴VGECD=

13、VEGCD=VBGCD, ∵四邊形ACFD是等腰梯形,∠DAC=.∵CA=CB=CF=1,AD=2CF, ∴∠ACD=,∴CD=,CG=,又BC⊥平面ACFD,∴VBGCD=××CG×CD×BC=××××1=. ∴三棱錐GECD的體積為. 熱點二 平面圖形的折疊問題 [例2] (2019·全國Ⅲ卷)圖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組成的一個平面圖形,其中AB=1,BE=BF=2,∠FBC=60°.將其沿AB,BC折起使得BE與BF重合,連接DG,如圖2. (1)證明:圖2中的A,C,G,D四點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 (2)求圖2中的四邊形ACG

14、D的面積. [審題指導] (1)由平行線的傳遞性證明AD∥CG,結(jié)合平面圖形中的條件證明AB⊥平面BCGE,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證. (2)由AB∥DE,得DE⊥平面BCGE,取CG的中點M,結(jié)合菱形的特殊性,容易證明CG⊥平面DEM,即構(gòu)造了平行四邊形ACGD的高,再由已知代入公式計算. [解析] (1)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 故AD,CG確定一個平面,從而A,C,G,D四點共面. 由已知得AB⊥BE,AB⊥BC,故AB⊥平面BCGE. 又因為AB?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 (2)取CG的中點M,連接EM,DM. 因為

15、AB∥DE,AB⊥平面BCGE,所以DE⊥平面BCGE,故DE⊥CG. 由已知,四邊形BCGE是菱形,且∠EBC=60°,得EM⊥CG,故CG⊥平面DEM. 因為DM⊥CG. 在Rt△DEM中,DE=1,EM=, 故DM=2. 所以四邊形ACGD的面積為4. 平面圖形折疊問題的求解方法 (1)解決與折疊有關(guān)的問題的關(guān)鍵是搞清折疊前后的變化量和不變量,一般情況下,線段的長度是不變量,而位置關(guān)系往往會發(fā)生變化,抓住不變量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2)在解決問題時,要綜合考慮折疊前后的圖形,既要分析折疊后的圖形,也要分析折疊前的圖形. (2019·石家莊三模)如圖(1)所示,

16、在邊長為24的正方形ADD1A1中,點B,C在邊AD上,且AB=6,BC=8,作BB1∥AA1分別交AD1,A1D1于點P,B1,作CC1∥AA1分別交AD1,A1D1于點Q,C1,將該正方形沿BB1,CC1折疊,使得DD1與AA1重合,構(gòu)成如圖(2)所示的三棱柱ABC-A1B1C1. (1)求證:AB⊥平面BCC1B1; (2)求多面體A1B1C1-APQ的體積. 解析:(1)證明:由題知,在題圖(2)中, AB=6,BC=8,CA=10, ∴AB2+BC2=CA2,∴AB⊥BC. 又AB⊥BB1,BC∩BB1=B,∴AB⊥平面BCC1B1. (2)由題易知三棱柱ABC-A

17、1B1C1的體積為×6×8×24=576. ∵在題圖(1)中,△ABP和△ACQ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P=6,AC=CQ=14, ∴VA-CQPB=×S四邊形CQPB×AB=××(6+14)×8×6=160. ∴多面體A1B1C1-APQ的體積V=VABC-A1B1C1-VA-CQPB=576-160=416. 熱點三 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線面角 [例3] (2019·天津卷)如圖, 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平行四邊形,△PCD為等邊三角形,平面PAC⊥平面PCD,PA⊥CD,CD=2,AD=3. (1)設(shè)G,H分別為PB,AC的中點,求證:GH∥平面

18、PAD; (2)求證:PA⊥平面PCD; (3)求直線AD與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 [審題指導] (1)連接BD,利用GH∥PD推線面平行. (2)連接DN,先證DN⊥平面PAC,再證PA⊥平面PCD. (3)由DN⊥平面PAC,可知∠DAN為所求,利用直角三角形求解. [解析]  (1)連接BD,易知AC∩BD=H,BH=DH. 又由BG=PG,故GH∥PD. 又因為GH?平面PAD,PD?平面PAD,所以GH∥平面PAD. (2)取棱PC的中點N,連接DN.依題意,得DN⊥PC. 又因為平面PAC⊥平面PCD,平面PAC∩平面PCD=PC,所以DN⊥平面PAC

19、. 又PA?平面PAC,所以DN⊥PA. 又已知PA⊥CD,CD∩DN=D, 所以PA⊥平面PCD. (3)連接AN,由(2)中DN⊥平面PAC,可知∠DAN為直線AD與平面PAC所成的角. 因為△PCD為等邊三角形,CD=2且N為PC的中點, 所以DN=. 又DN⊥AN,在Rt△AND中,sin∠DAN==. 所以,直線AD與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求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關(guān)鍵在于通過平移使得兩直線相交,可通過構(gòu)造中位線或平行四邊形實現(xiàn).求線面角的關(guān)鍵是構(gòu)造過直線上一點且與平面垂直的直線,可以直接根據(jù)題中的垂直關(guān)系作出,也可以構(gòu)造此垂線后證明. (1)(2020

20、·南寧模擬)在如圖所示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分別是棱B1B,AD的中點,異面直線BF與D1E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A.        B. C. D. 解析: D [如圖,過點E作EM∥AB,交AA1于點M,過M點作MN∥AD,交DD1于點N,取MN的中點G,連接EG,NE,D1G,所以平面EMN∥平面ABCD,易知EG∥BF,所以異面直線BF與D1E所成的角為∠D1EG(或其補角),不妨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為2,則GE=,D1G=,D1E=3,在△D1EG中,cos∠D1EG==,故選D.] (2)(2018·全國Ⅰ)在長方體ABCD-A1B1C1D

21、1中,AB=BC=2,AC1與平面BB1C1C所成的角為30°,則該長方體的體積為(  ) A.8 B.6 C.8 D.8 解析: C [如圖連接BC1,則∠AC1B=30°,在Rt△ABC1中,tan 30°=,∴BC1===2.∴CC1===2.∴長方體的體積V=2×2×2=8.] 限時50分鐘 滿分60分 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 1. (2020·泉州模擬)如圖,已知四棱臺ABCD-A1B1C1D1的上、下底面分別是邊長為3和6的正方形,AA1=6,且A1A⊥底面ABCD,點P,Q分別在棱DD1,BC上,BQ=4. (1)若

22、DP=DD1,證明:PQ∥平面ABB1A1. (2)若P是D1D的中點,證明:AB1⊥平面PBC. 證明:(1)在AA1上取一點N,使得AN=AA1, 因為DP=DD1,且A1D1=3,AD=6, 所以PNAD, 又BQAD,所以PNBQ. 所以四邊形BQPN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PQ∥BN. 因為BN?平面ABB1A1,PQ?平面ABB1A1, 所以PQ∥平面ABB1A1. (2)如圖所示,取A1A的中點M, 連接PM,BM,PC, 因為A1A,D1D是梯形的兩腰,P是D1D的中點, 所以PM∥AD,于是由AD∥BC知,PM∥BC, 所以P,M,B,C四點共面.

23、 由題設(shè)可知,BC⊥AB,BC⊥A1A,AB∩AA1=A, 所以BC⊥平面ABB1A1, 所以BC⊥AB1, 因為tan∠ABM====tan∠A1AB1, 所以∠ABM=∠A1AB1, 所以∠ABM+∠BAB1=∠A1AB1+∠BAB1=90°, 所以AB1⊥BM, 再BC∩BM=B,知AB1⊥平面PBC. 2.(2019·煙臺三模)如圖(1),在正△ABC中,E,F(xiàn)分別是AB,AC邊上的點,且BE=AF=2CF.點P為邊BC上的點,將△AEF沿EF折起到△A1EF的位置,使平面A1EF⊥平面BEFC,連接A1B,A1P,EP,如圖(2)所示. (1)求證:A1E⊥F

24、P; (2)若BP=BE,點K為棱A1F的中點,則在平面A1FP上是否存在過點K的直線與平面A1BE平行,若存在,請給予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1)證明: 在正△ABC中,取BE的中點D,連接DF,如圖所示. 因為BE=AF=2CF,所以AF=AD,AE=DE,而∠A=60°,所以△ADF為正三角形.又AE=DE,所以EF⊥AD. 所以在題圖(2)中,A1E⊥EF, 又A1E?平面A1EF,平面A1EF⊥平面BEFC, 且平面A1EF∩平面BEFC=EF, 所以A1E⊥平面BEFC. 因為FP?平面BEFC,所以A1E⊥FP. (2)解:在平面A1FP上存在過點

25、K的直線與平面A1BE平行. 理由如下: 如題圖(1),在正△ABC中,因為BP=BE,BE=AF, 所以BP=AF,所以FP∥AB,所以FP∥BE. 如圖所示,取A1P的中點M,連接MK, 因為點K為棱A1F的中點, 所以MK∥FP. 因為FP∥BE,所以MK∥BE. 因為MK?平面A1BE,BE?平面A1BE, 所以MK∥平面A1BE. 故在平面A1FP上存在過點K的直線MK與平面A1BE平行. 3. 如圖所示,已知BC是半徑為1的半圓O的直徑,A是半圓周上不同于B,C的點,F(xiàn)為弧AC的中點.梯形ACDE中,DE∥AC,且AC=2DE,平面ACDE⊥平面AB

26、C.求證: (1)平面ABE⊥平面ACDE; (2)平面OFD∥平面ABE. 解:(1)因為BC是半圓O的直徑,A是半圓周上不同于B,C的點, 所以∠BAC=90°,即AC⊥AB. 因為平面ACDE⊥平面ABC,平面ACDE∩平面ABC=AC,AB?平面ABC, 所以AB⊥平面ACDE. 因為AB?平面ABE,所以平面ABE⊥平面ACDE. (2)如圖所示,設(shè)OF∩AC=M,連接DM. 因為F為弧AC的中點,所以M為AC的中點. 因為AC=2DE,DE∥AC,所以DE∥AM,DE=AM. 所以四邊形AMDE為平行四邊形.所以DM∥AE. 因為DM?平面ABE,AE?

27、平面ABE,所以DM∥平面ABE. 因為O為BC的中點,所以O(shè)M為△ABC的中位線.所以O(shè)M∥AB. 因為OM?平面ABE,AB?平面ABE,所以O(shè)M∥平面ABE. 因為OM?平面OFD,DM?平面OFD,OM∩DM=M, 所以平面OFD∥平面ABE. 4.(2019·北京卷)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為菱形,E為CD的中點. (1)求證:BD⊥平面PAC; (2)若∠ABC=60°,求證:平面PAB⊥平面PAE; (3)棱PB上是否存在點F,使得CF∥平面PAE?說明理由.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立

28、體幾何中的探索問題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轉(zhuǎn)化能力和計算求解能力. (1)證明:因為PA⊥平面ABCD,所以PA⊥BD; 因為底面ABCD是菱形,所以AC⊥BD; 因為PA∩AC=A,PA,AC?平面PAC, 所以BD⊥平面PAC. (2)證明:因為底面ABCD是菱形且∠ABC=60°,所以ΔACD為正三角形,所以AE⊥CD, 因為AB∥CD,所以AE⊥AB; 因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 所以AE⊥PA; 因為PA∩AB=A 所以AE⊥平面PAB, AE?平面PAE,所以平面PAB⊥平面PAE. (3)存在點F為PB中點時,滿足CF∥平面PAE;理由如下

29、: 分別取PB,PA的中點F,G,連接CF,F(xiàn)G,EG, 在三角形PAB中,F(xiàn)G∥AB且FG=AB; 在菱形ABCD中,E為CD中點,所以CE∥AB且CE=AB,所以CE∥FG且CE=FG,即四邊形CEGF為平行四邊形,所以CF∥EG; 又CF?平面PAE,EG?平面PAE,所以CF∥平面PAE. 5. (2019·青島三模)已知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2AC=2AA1=4,∠A1AC=,AC⊥BC,平面ACC1A1⊥平面ABC,M為B1C1的中點. (1)過點B1作一個平面α與平面ACM平行,確定平面α,并說明理由; (2)求三棱柱ABC-A1B1C1的

30、表面積. 解析: (1)如圖,取AB的中點E,BC的中點F,連接B1E,B1F,EF,則平面B1EF∥平面ACM. 因為平面ACC1A1⊥平面ABC,平面ACC1A1∩平面ABC=AC,AC⊥BC,所以BC⊥平面ACC1A1,BC⊥CC1,因為四邊形BCC1B1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四邊形BCC1B1為矩形, 在矩形BCC1B1中,M,F(xiàn)分別是B1C1,BC的中點,所以B1F∥CM; 在△ABC中,E,F(xiàn)分別是AB,BC的中點,所以EF∥AC. 又EF∩FB1=F,AC∩CM=C, 所以平面B1EF∥平面ACM. 所以平面α即平面B1EF. (2)由題意知AC=2,AA1=2

31、,AB=4. 因為AC⊥BC,所以BC= = =2, 所以△ABC的面積S1=AC×BC=×2×2=2. 在平行四邊形ACC1A1中,∠A1AC=, 其面積S2=AA1×ACsin∠A1AC=2×2sin =2. 由(1)知四邊形BCC1B1為矩形,故其面積S3=BC×CC1=2×2=4. 連接A1C,BA1,在△AA1C中,AC=AA1=2,∠A1AC=,所以A1C=2. 由(1)知BC⊥平面ACC1A1,所以BC⊥CA1, 所以A1B==4. 在△AA1B中,AB=A1B=4,AA1=2, 所以△AA1B的面積S△AA1B=×2×=, 所以平行四邊形ABB1A1的面積

32、S4=2S△AA1B=2×=2. 故三棱柱ABC-A1B1C1的表面積S=2S1+S2+S3+S4=2×2+2+4+2=10+2. (文)高考解答題·審題與規(guī)范(四) 立體幾何類考題 重在“轉(zhuǎn)化” 思維流程 [轉(zhuǎn)化] 空間平行關(guān)系間的轉(zhuǎn)化、垂直關(guān)系間的轉(zhuǎn)化、平行與垂直關(guān)系間的轉(zhuǎn)化以及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的轉(zhuǎn)化等. [轉(zhuǎn)換] 對幾何體的體積、錐體體積考查頂點轉(zhuǎn)換,多面體體積多分割轉(zhuǎn)換為幾個規(guī)則幾何體的體積和或體積差來求解,求體積時距離與體積計算的轉(zhuǎn)換等 真題案例 審題指導 審題方法 (12分)(2018·全國Ⅰ卷)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M中,AB=AC=3,∠ACM=90

33、°.以AC為折痕將△ACM折起,使點M到達點D的位置,且AB⊥DA. (1)證明:平面ACD⊥平面ABC; (2)Q為線段AD上一點,P為線段BC上一點,且BP=DQ=DA,求三棱錐Q-ABP的體積. (1)根據(jù)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AB⊥平面ACD,進而可證平面ACD⊥平面ABC;(2)利用BP=DA,求出BP,然后求出三棱錐的高,最后根據(jù)棱錐的體積公式求出三棱錐Q-ABP的體積. 審圖形找關(guān)聯(lián) 圖形或者圖象的力量比文字更為簡潔而有力,挖掘其中蘊涵的有效信息,正確理解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對圖形或者圖象的獨特理解很多時候能成為解題中的亮點. 規(guī)范解答 評分細則 [解析] 

34、(1)由已知可得,∠BAC=90°,則BA⊥AC.1分① 又BA⊥AD,AD∩AC=A,所以AB⊥平面ACD.2分② 又AB?平面ABC,3分③ 所以平面ACD⊥平面ABC.4分④ (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6分⑤ 又BP=DQ=DA,所以BP=2.7分⑥ 作QE⊥AC,垂足為E,則QE DC.8分⑦ 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 所以QE⊥平面ABC,QE=1,10分⑧ 因此,三棱錐QABP的體積為VQABP=×QE×S△ABP=×1××3×2sin 45°=1.12分⑨ 第(1)問踩點得分 ①由條件得出BA⊥AC得1分. ②推出AB⊥平面ACD得1分. ③指出AB?平面ABC得1分. ④寫出結(jié)論得1分. 第(2)問踩點得分 ⑤判斷出DC=CM=AB,DA的值得2分. ⑥利用BP=DQ=DA,求出BP的值得1分. ⑦得出QEDC得1分. ⑧確定QE⊥平面ABC,并求出QE的值得2分. ⑨由棱錐的體積公式求出三棱錐QABP的體積,正確得2分,錯誤不得分. - 19 -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