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 核心素養(yǎng)評價卷
《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 核心素養(yǎng)評價卷》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 核心素養(yǎng)評價卷(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魯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核心素養(yǎng)評價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單選題 1 . 下列關于碳循環(huán)和氧循環(huán)說法不正確的是 A.碳循環(huán)和氧循環(huán)過程中均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B.碳循環(huán)和氧循環(huán)分別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huán) C.綠色植物的生長過程,既涉及碳循環(huán),又涉及氧循環(huán) D.碳、氧循環(huán)對維持自然界中的物質、能量及生態(tài)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2 . 開辟防火帶是山林防火的一個措施。在樹林中間開辟通道(防火帶)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著火點 B.隔絕空氣 C.隔離可燃物 D.沿通道擴散濃煙 3 . 森林發(fā)生火災時,消防隊員會砍伐樹木,開辟“隔離帶”,其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消防隊員通行 B.隔離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溫度 D.促進煙塵的擴散 4 . 設計對比實驗,控制變量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對比實驗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探究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B.探究氧氣是燃燒的條件之一 C.探究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 D.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和石蕊變紅的原因 5 . 下列各組物質中,由同一種元素形成的兩種單質的是( ) A.CO2和干冰 B.O2和液態(tài)氧 C.金剛石和石墨 D.水和雙氧水 6 . “低碳生活”倡導低能量,低消耗,使用時減少某種含碳物質的排放,該含碳物質是( ) A.CO B.CO2 C.CH4 D.HCHO(甲醛) 7 . 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 A.鐵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發(fā)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體 B.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燃燒:有淡藍色火焰,生成水 C.塊狀石灰石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持續(xù)產(chǎn)生大量氣泡 D.在紫色石蕊試液中滴加稀醋酸:溶液由紫色變?yōu)榧t色 8 . 2015年5月25日,河南魯山縣老年公寓發(fā)生特大火災,著火房屋的墻體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鐵皮夾層,俗稱“鐵皮泡沫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泡沫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但不屬于易燃物 B.火災發(fā)生后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并撥打火警119 C.只要達到著火點,可燃物一定會燃燒 D.可燃物燃燒的同時一定還會發(fā)生爆炸 9 . 下列有關驗證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是( ) A. B. C. D. 10 . 下列圖標中,表示“有毒物質”的是 A. B. C. D. 11 . 對下列現(xiàn)象的解釋或結論不正確的是( ) A.濕衣服晾干是因為分子不斷運動 B.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是因為鐵能與氧氣、水蒸氣發(fā)生緩慢氧化 C.鋁制品具有抗腐蝕性是因為鋁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D.煤球制成蜂窩狀后燃燒更旺是因為增大了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12 . 世界地球日的主題“珍惜地球資源,轉換發(fā)展方式”下列做法違背該主題的是( ) A.大力開采使用石化燃料 B.利用秸稈垃圾變電 C.回收利用廢舊金屬 D.發(fā)展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13 . 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的氣體。天然氣、沼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還含有較多的其他雜質氣體。實驗室制少量較純凈的甲烷,采用加熱醋酸鈉晶體與堿石灰(NaOH和CaO的固體混合物,CaO起干燥作用)的固體混合物來制?。篊H3COONa+NaOH Na2CO3+CH4↑.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下列可用于制取甲烷的一組裝置是( ) A.①④ B.③④ C.②⑥ D.③⑤ 14 . 當高層樓房下層起火,火勢無法撲滅時,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確的是 ①退到衛(wèi)生間暫避 ②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③匍匐前進,尋找安全出口 ④封閉房門 ⑤跳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 . 實驗室用簡易發(fā)生裝置制取CO2,并驗證CO2性質時,有以下幾種操作:①向試管中裝入大理石;②檢查裝置氣密性;③向長頸漏斗中注入酸液;④連接裝置;⑤向試管中倒入澄清石灰水;⑥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正確順序為 A.⑤④②①③⑥ B.②④⑤①③⑥ C.④②①③⑤⑥ D.④⑤②③①⑥ 16 . 某同學利用下圖所示裝置探究燃燒的條件(熱水溫度遠高于白磷著火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①燒杯中水的溫度應與②中相同 B.圖②中白磷燃燒,產(chǎn)生大量白煙 C.①和③對比可以得出燃燒條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須與氧氣接觸” D.②和③對比可以得出燃燒條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溫度必須達到著火點” 17 . 下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證明氨分子在不斷運動 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探究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D.證明水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 A.A B.B C.C D.D 18 . 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與性質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A.氫氣用作燃料----氫氣具有可燃性 B.氧化鈣作食品干燥劑----氧化鈣能與水反應 C.氮氣用作保護氣----氮氣化學性質穩(wěn)定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與堿反應 二、多選題 19 . 某同學對所學部分化學知識歸納如下,其中有錯誤的一組是( ) 物質性質與用途 日常生活經(jīng)驗 助燃-氣焊切割金屬 分解放出實驗室制 衣服上圓珠筆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區(qū)別棉和羊毛織物-取少量,點燃聞氣味 安全常識 化學與生活 住宅失火時用水澆滅-降低可燃物著火點 皮膚沾上濃硫酸-用水沖洗,再涂氫氧化鈉 維生素缺乏時引起壞血病 糖類、蛋白質-必需攝取的營養(yǎng)素 A. B.B C. D. 三、填空題 20 . 分類、類比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學習方法。 (1)在下列四種物質構成的微觀粒子圖中“〇”“”“”“”表示四種原子 依據(jù)組成或構成來看,若將上述物質應平均分成三類物質;屬于單質的一類物質是(填序號)_____;其它組物質中_____(填序號)可能是氧化物。 (2)地球表面的大氣中含有氧氣,通常說的燃燒是某些燃料與大氣中的氧氣反應,如:家用燃料天然氣(主要成分甲烷,化學符號CH4)的燃燒:CH4+O2CO2+H2O可以說,在地球上,氧氣支持燃燒。而冥王星(如圖)表面的大氣主要成分是甲烷,你認為在冥王星上支持燃燒的氣體是_____,當你去冥王星時,攜帶的燃料是_____。 21 . D、E、I都屬于氧化物, A是人體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C為淺綠色溶液,E常用作溫室肥料,G是空氣中的主要成分之一,J是常見金屬,M是一種常見的堿。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右圖,部分物質略去。 (1)寫出化學式:C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 (2)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①的過程中________________(選填“放熱”或“吸熱”)。 (4)圖中轉化_________(選填“是”或“否”)涉及到化學反應基本反應類型中的所有類型。 22 . 質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對化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通過分別稱量下列兩組試劑在密閉容器內混合前后的總質量,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標號)。 a、大理石和稀鹽酸b、食鹽和水 (2)在足量氧氣中點燃鎂條的實驗過程中,固體質量變化如圖一。 ①從燃燒條件分析,固體質量在前沒有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______; 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③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為______g。 (3)在一定條件下,A和B反應生成C,微觀示意圖如圖二?;卮鹣铝袉栴}: ①一個A分子由______個原子構成; ②C分子中元素的質量比______; ③該反應的化學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 ④上述反應中一定發(fā)生改變的是______(填標號)。 a、元素種類b、原子種類c、分子種類 23 . 自然界中的許多物質可以互相轉化。利用物質間的轉化,可以極大的改善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條件,但有時也給人類帶來一些不利影響。請按圖示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回答問題: (1)自然界中存在著氧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將自然界的O2轉化為C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寫出一個即可) (2)鐵是自然界中提取量最高的金屬。工業(yè)上用赤鐵礦煉鐵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BaSO4在醫(yī)學上作鋇餐造影,能在X線的照射下顯示消化道有無病變。若A是化合物,D是BaSO4,則實現(xiàn)A到D轉化的一組反應物是____________,該反應能發(fā)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4 . 又到六月楊梅成熟的季節(jié),九年級的幾個同學結伴到湖洑小天家去摘楊梅和進行野炊活動。 (1)小濤吃了一顆楊梅,贊不絕口:“酸中帶著甜!”楊梅中的“甜”,是因為楊梅中富含 ____(填基本營養(yǎng)素名稱)。 (2)小軍上網(wǎng)查閱了有關楊梅中的營養(yǎng)成分的信息(如圖),其中屬于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_____(填一種元素)。 (3)小美利用_________檢驗出小天家的井水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將硬水轉化為軟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 “倡導低碳生活”是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內容?!暗吞肌保饧摧^少或更少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因此能源與環(huán)境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下列物質中: ①煤; ②石油; ③天然氣; ④氫氣等, 其中屬于最清潔燃料的是________(填序號) (2)硅(Si)是太陽能電池和電腦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產(chǎn)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化學反應為:SiO2 + 2C 高溫Si + 2x↑。由此推斷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 (3)同學們野外春游用撿來的枯樹枝來做飯,要使樹枝燃燒還需要的條件是___________。 (4)含硫煤或石油制品燃燒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會引起“酸雨”現(xiàn)象。若汽油中某分子X(相對分子質量為112)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中氫的質量分數(shù)約為14.3%,則分子X中碳原子與氫原子數(shù)之比為_________。 25 . 據(jù)澳大利亞媒體2013年8月13日報道,印度一名3個月大的男嬰在出生后身體已經(jīng)4次自燃起火,印度一兒科稱是罕見疾病“人體自燃癥”,他皮膚毛孔中會分泌可燃氣體和液體,并建議其父母應盡量避免其在太陽下活動。 (1)結合燃燒的條件,分析要盡量避免其在太陽下活動的原因是: 。 (2)新近的一種解釋是人體內可能存一種比原子還小的“燃粒子”,可以引起燃燒, 可見,這種“燃粒子”具有性。 (3)結合所學知識,為保護好該嬰兒,提出一條寶貴建議:。 四、實驗題 26 . 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在B裝置中,由無機材料制成的儀器是_________(寫一種)。 (2)實驗室收集某氣體只能用C裝置,說明該氣體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等性質 (3)實驗室也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取氧氣,其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若要得到高純度的氧氣,發(fā)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組合是__________;氣體收集完畢,接下來的先后操作是_________。實驗結束(氯酸鉀已完全分解),從殘留固體中分離出的__________(寫化學式)可用作鉀肥。 (4)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是否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 五、簡答題 27 . 用所學的知識或生活常識解釋下列問題。 (1)為什么煤爐越扇越旺,而蠟燭一扇就滅?________。 (2)刨木花比木塊容易點燃。_________。 (3)鐵絲在空氣中通常不能燃燒,在氧氣中卻能燃燒。______。 (4)小明在使用家庭管道煤氣時,發(fā)現(xiàn)火焰顏色發(fā)黃并且鍋底常常留有黑色的灰粉,請幫他分析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怎樣做才能恢復正常?____________。 (5)家庭用煤從“煤球”改進到“蜂窩煤”。請從獲取能量和環(huán)境保護角度談談這種改進有何重要意義。__________________。 六、計算題 28 . 為了測定混有雜質的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取20g樣品加熱(雜質不反應),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熱時間的關系如表所示: 加熱時間/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體質量/g 20 20 17.8 15.6 13.4 13.4 提示:在t0至t1時間段,固體質量不變的原因是剛剛開始加熱,尚未達到石灰石分解的溫度,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反應中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______。 (2)通過計算求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3)請在坐標圖中,畫出煅燒時生成氣體的質量(m氣)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曲線_________ 第 14 頁 共 14 頁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多選題 1、 三、填空題 1、 2、 3、 4、 5、 6、 四、實驗題 1、 五、簡答題 1、 六、計算題 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 核心素養(yǎng)評價卷 魯教版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第六 單元 核心 素養(yǎng) 評價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10573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