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教學反思.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教學反思.doc(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教學反思 本課知識結構完整,脈絡清晰流暢,在教學設計上我以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歷史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出發(fā)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首先,在教學設計中盡量采用多種方式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關于兩彈一星,神州系列飛船,我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教材內容動手設計表格,填寫內容。因為動手設計表格是近幾年來歷史考試的一項能力要求,很多學生缺乏這一方面的練習,失分較多,課堂上我就有意加強此項訓練,還能訓練學生從教材中提煉有用的信息。其次,拓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提供適量的材料和思考題很有必要,例如:原子彈是殺傷力極強的核武器,我國是愛好和平的
2、國家,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彈?怎樣理解中國農民的樸素話語“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培養(yǎng)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大膽質疑和互相幫助的學習習慣,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袁隆平和屠呦呦兩位科學家、學生早有耳聞,課堂上不用講解,學生就能自學。文學作品學生學生看過的很多,讓他們講給其他學生,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最后,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最佳機會。我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材料,讓學生根據(jù)材料結合課本知識,展開小組合作,總結得出結論。在閱讀材料時,我還提醒學生找出材料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子,用課本中的知識點給出規(guī)范的答案。863計劃和973計劃雖然是小字,但是旨在強調科技的持續(xù)發(fā)展和不斷進步,同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探索科學,應用科學的興趣,為學生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 課堂教學設計雖然美好,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還是留有遺憾,比如:時間的分配,前松后緊,拖堂了3、4分鐘 ,小組合作的展示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的不夠充分 。歷史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做到學練結合,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結合,還有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等幾個方面的有機統(tǒng)一,對我來說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