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1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1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
霸州市第三中學 高芳
教材版本
部編人教版
冊 數
八年級下冊
單 元
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課題內容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
課 時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
識
與
能
力
了解新中國科技文化發(fā)展的背景、內容及影響;知道新中國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學家的事跡;理解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學生對現實的洞察
2、力和對未來的預見力。
過
程
與
方
法
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關的新聞、圖片、微視頻以及文字資料,在互動探究的基礎上,了解新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科研工作者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不畏艱辛的工作精神,嘗試從主要貢獻、社會影響等視角評價科技成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啟發(fā)學生學習科學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樹立科技強國、科技造福人類的意識,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信心。
教學重點
“兩彈一星”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教學難點
雜交水稻與青蒿素
教學過程設計
環(huán)節(jié)
教 師
活
3、動
學 生
活 動
預 期
效 果
新課導入
師:請同學們看一組數字(出示幻燈片)誰能用歷史知識來解讀一下……我們剛剛紀念了改革開放40周年,今年又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下面我們回顧一下新中國70年的取得的偉大成就(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同時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科技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科技文化成就。
出示課題板書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
師:首先我們整體感知本節(jié)課的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科技和文化。了解兩彈一星、載入航天、農業(yè)科技、醫(yī)學科技以及雙百方針、優(yōu)秀作品和文化自信。
生看PPT中的數字,掌握改革開放和新中國成立
4、的紀念時間。
生回答
生齊讀
通過數字導入,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過來,思維也能跟著動起來。
新課講授
一、科技領域
(一)兩彈一星
師:什么是“兩彈一星”?
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用途很廣,能用于地質勘測、天氣預報等等,原子彈、導彈屬于殺傷力極強的核武器,而我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為什么要研制原子彈呢?(出示幻燈片合作探究)
過渡:科技的進步需要人才的推動,下面請同學們閱讀91頁課本和補充資料,看一看是誰領導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在研制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
5、困難?
師:和學生一起總結遇到的困難
盡管條件非常的艱辛,但是鄧稼先和他的團隊堅持不懈的努力著,他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終于用六年多的時間,他們收獲了成功---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研制成功。鄧稼先被稱為“兩彈元勛”。
師:誰組織領導了中國導彈、火箭、衛(wèi)星的研制工作?為什么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止他回國?他歷盡艱辛也要踏上回國路,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品質?(出示材料)
師:正是由于錢學森的回國才有了我國第一顆導彈爆炸成功,錢學森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師:下面我們來說“兩彈一星”的偉大成就,
總結:我國原子彈1964年爆炸成功,向世界宣告我國的核政策: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
6、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這一點更是說明了我們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同時也給它其他國家做出表率。
1966年第一顆導彈核武器發(fā)射成功,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我國用了多長時間?
師:準確地說是兩年零八個月,其他國家呢?請同學們看一張表:《各國從研究原子彈到氫彈所花的時間表》(出示表格)
國名
時間
美國
7年零4個月
前蘇聯
4年
英國
4年零7個月
法國
8年零6個月
師:這個時間是五個國家中最短的。
師過渡:國家榮耀的背后是科學家無私的奉獻。不僅如此,1970年我國
7、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名字叫東方紅一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說“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對我國有什么重大意義?
師過渡:而為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的23為科學家,國家頒發(fā)了兩彈元勛獎章,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被譽為“兩彈一星”精神(出示圖片)
(二)載人航天
師過渡:“兩彈一星”的發(fā)展也推動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請同學們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的發(fā)展歷程。
師:我們一起總結載人航天的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實施載入航天工程,之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我們來看一下:【出示圖片】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試飛成功,開啟了我國的飛
8、天之旅。
師: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
師: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
2008年喜訊又傳來了,翟志剛等航天員乘坐神舟七號完成了出艙任務,實現了漫步太空。
師:同學們想知道2008年以后的航天成就嗎?(出示幻燈片)我國航天技術正在不斷提高,中國正朝著航天強國的目標邁進。
師過渡:剛剛我們了解了載入航天,下面來看看我國在農業(yè)科技方面的重大的成就。
(三)農業(yè)成就(板書)
師: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這個人,他當選為2004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同學們看給他的頒獎詞,他的名字叫什么呢?
師:袁隆平最大的貢獻是什么?出示秈型雜交水稻和常規(guī)稻的圖
9、片,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
師: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比常規(guī)稻產量高出20%,西方稱這種水稻為“東方魔稻”。20世紀70年代以后,袁隆平的科研腳步又加快了,請同學們看材料二,總結袁隆平對我國的貢獻。
師:當時流行著一句話:中國農民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由此可見袁隆平對中國的貢獻,國家頒發(fā)給袁隆平什么獎章呢?
師:請同學們看一張地圖,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推廣到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這又說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還有什么重要 意義?
師過渡:袁隆平解決了世界上更多人的吃飯問題,并且對我國和世界農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件事說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醫(yī)學科技的進步。
10、
(四)醫(yī)學成就(板書)
師:同學們知道什么叫瘧疾嗎?
師: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和治療。那么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許多國家都組織科研人員進行研究。我國在當時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觀看視頻。
師:看完視頻,同學們是不是記住了一位科學家的名字?她的貢獻是什么?我們中國的屠呦呦。帶領他的科研團隊經傳承了中醫(yī)藥的精華,過了一百多次試驗。最終攻克了這一難題,發(fā)現了青蒿素,對人類的生命健康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經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推廣,青蒿素聯合療法成為最有效的對抗瘧疾的新藥。因此屠呦呦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師: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給更多的瘧疾患者帶來了福音,挽救
11、了無數人的生命,這說明科學技術造福于人類。
師:為了推動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規(guī)劃:863計劃、火炬計劃等,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科技的發(fā)展。
師過渡:以上我們了解的是建國以來我們國家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矚目的成就。那么在文化事業(yè)方面呢?我們接下來了解一下。
二、文化領域
師:請同學們先來看一則材料,這是1956年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他針對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出了什么方針?
師:1956年毛澤東提出了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意思就是說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多樣化如:音樂、美術、小說、戲劇等越豐富越好;在學術上要自由的爭論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那么在雙百方針提出后
12、,我國的文化領域發(fā)展情況如何呢?同學們看最后一頁。
師:這時候都有哪些優(yōu)秀的作品?先來看改革開放前,我們一起來連連看。
師:改革開放后呢?
師:我們最大的一個獎項是:2012年,有一位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的名字叫什么?
師:大家知道他的代表作嗎?
師:紅高粱在1988年的時候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這部電影當年參加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的評比,獲得了最高獎-金熊獎。中國的電影從此走向了世界。我國的文化事業(yè)大放異彩。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結合圖片說說你對文化自信的理解。
課堂小結
13、
師總結本課知識點,描出一個“興”字板書,揭示出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堅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實現!
鞏固練習
最后在《歌唱祖國》的歌聲中感受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更多偉大成就,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
生回答
生小組討論
生閱讀課本回答
學生看材料思考問題
學生觀看
學生齊答
學生齊答:三年
生回答
生:回答生:齊讀
播放視頻
學生觀看
生回答
14、
生回答
生回答;稻穗更長、顆粒更飽滿、高產。
同桌互相討論回答
生回答
生齊讀
生介紹瘧疾
生:看視頻思考問題
生:回答
生:雙百方針
生:長篇小說《青春之歌》以及《茶館》。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
生暢所欲言
明確概念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通過補充鄧稼先和錢學森的材料,讓學生感悟他們熱愛祖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層層設問,展開
15、話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地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不僅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給全人類帶來了福祉。
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強化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和主體意識。
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
學
反
思
本課教學的一大特色是大量引入歷史材料。為突破“建國后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我補充了相關的文字材料和視頻資料,變抽象為具體,使得平淡的課堂氮圍瞬時活躍起來。
本節(jié)課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達成上也是著墨不少。一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讓學生看視頻插圖、列舉取得的國防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二是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激發(fā)學生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為振興中華刻苦科研、奮發(fā)圖強的優(yōu)秀品質,繼承和發(fā)揚他們的光榮傳統(tǒng),進一步增強了同學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
本節(jié)課涉及的專業(yè)科技知識較多,有的科技知識比較抽象,需要老師相應的補充。但因課時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來講解,這是本節(jié)課遺憾的地方。
第 5 頁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