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doc
《《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doc(13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三章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理論基礎及思想細節(jié) 第一節(jié) 理論基礎 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楊啟亮先生曾撰寫題為《以自主學習為根本的教學改革》一文,高度評價“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法。他說:“洋思中學自主學習的教學改革之路,是從執(zhí)著的信念和實踐的經(jīng)驗中走出來的,稱得上是中國基礎教育改革中有自力更生特色的原創(chuàng)性的道路。他們以活生生的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發(fā)展,深刻地詮釋著現(xiàn)代教育理念,卻找不出些許模仿或因襲的痕跡;他們的成功包括成功自創(chuàng)的課堂教學模式,盡管沒有經(jīng)過多少形式包裝,也堪與國內外諸多優(yōu)秀范例相媲美,同時卻又與它們絕不雷同;他們起步的時候條件相當艱苦,但卻終以其卓越的教育精神、教師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創(chuàng)造出了奇跡,這是自信、自然、自主、自生的奇跡” “洋思中學的經(jīng)驗是創(chuàng)生的,它啟迪人們思考與探究,更啟迪人們以這樣的精神去研究自己的實踐,開辟自己而不是洋思的創(chuàng)新之路。我看重的,正是這種精神?!?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看起來簡單,便于操作,實際上使用效果特別好。為什么呢?因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既 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又符合科學,富有實效。它有先進的、堅 實的科學理論基礎?,F(xiàn)僅從兩個主要方面說明如下: 一、教學論基礎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以現(xiàn)代教學論為理論基礎,它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循序漸進等原則。 (一)體現(xiàn)學生主體原則 1.“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一場革命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學,從而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①“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改變了“教”與“學”的順序。多少年來都是先“教”后“學”,即老師講了之后,再讓學生去練,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卻明確規(guī)定要先“學”(看書并檢測看書的效果),然后才“教”(解決“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②“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改變了“教”與“學”的主次。傳統(tǒng)的教學法是以“教”為主,“學”為次?!跋葘W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卻把“學”放在開頭,即以“學”為首,以“學’’為主,也就是以自主學習為主,而“教”為次,合作學習為次。再從時間的分配上講,課上30多分鐘的時間是自主學習(包括先學、看書練習、檢測及當堂完成作業(yè));教的時間不足15分鐘,其中還包括“兵教兵”,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這樣教師教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這個教學法就決定了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次。 ③“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擺正了“學”與“教"的關系。即“以學定教”,根據(jù)“先學”的“學情”來確定“后教”的內容和方法;“以教促學”,“教”(后教)幫助學生解決自學中的疑難,促進學生舉一反三,繼續(xù)自學,完成作業(yè)。 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擺正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以教師講、傳授知識為主,學生始終在聽,接受知識,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學(看書、檢測、更正、討論、作業(yè)),這樣,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發(fā)揮了主體作用。 教師呢?教師的角色變了,變成了節(jié)目主持人,也真正發(fā)揮了主導作用。盡管教師講少了,但學生學習的每一步都要靠老師引導,尤其要教師謀劃好自學的策略或設計好學生自學的作戰(zhàn)方案。教師在課堂上的形象、感情都要給學生良好的印象。這樣,教師就能發(fā)揮主導作用。 2.“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搞新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學習方式,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怎樣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呢?怎樣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原則轉化為課堂教學結構、具體教學操作方法呢?“先學”(學生看書、檢測)和“當堂訓練”(當 堂完成作業(yè))是自主學習,“后教”(學生更正、討論)是合作學習,“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全過程都是探究性學習?!跋葘W后教,當堂訓練”是符合并體現(xiàn)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原則的教學法。 3.“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科學地處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三者之間的關系運用這個教學模式,課堂上,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先學——讀書、檢測),暴露出疑難問題,個人不能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再讓學生合作學習(后教——學生更正、討論),這時,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餓了耍吃飯一樣。如果一上課就合作學習,搞什么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學生就輕輕松松,因為還沒有碰到疑難問題,沒有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內容(自主學習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合作的目的(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更正討論)、合作的人(做對的學生幫助做錯的學生更正,懂的學生教不懂的學生)。這樣的合作學習(后教)解決了個人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最后,還是自主學習(當堂完成作業(yè))。 如果沒有開頭的自主學習(“先學”)這個基礎,一上課就合作學習,讓學生同桌、小組討論,似乎學生動起來了,其實是外面動,里面不動(學生不動腦),就會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4.“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科學地處理好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先學后教”與“當堂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做到了“先學后教”,學生學習、理解新知識的時間縮短了,才能留出足夠的時間“當堂訓練”,來運用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堂訓練”,才能使“先學后教”緊張、高效(即促進學生的責任感、緊迫感,使他們緊張地看書,理解知識)。有人以為“當堂訓練”不重要,可有可無,就忽視甚至取消“當堂訓練”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這樣那課堂上必然教師、學生輕松,必然浪費時間、效果不理想。其實,“當堂訓練”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1982年,洋思中學搞課改就是從“當堂訓練”起步的。邁出了這一步,課堂教學就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如今,能不能“當堂訓練,,也是衡量學生能不能運用新知識,形成能力,能不能當堂達到教學目標的標志,也是課堂教學改革到了什么水平的標志。 5.“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能很好地把國家課程轉為校本課程 搞新課程改革,用的教材多數(shù)是國家課程,也有地方課程。學校對這些課程必須從實際出發(fā),或增或減,轉化成校本課程。怎樣才能變戍校本課程呢?“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有效地解決了這個難題。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時,讓學生先學(讀書或看書,并檢測效果),這是一種調查,它弄清了課本上哪些是學生會的,哪些是不會的(暴露出疑難問題或錯誤)。會了的,就略去不教;不會的,就成了校本課程,課堂上就是要教這樣的校本課程(學生不會的),而不教國家課程(課本)。 (二)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 我在山西省太原市講學時,有位女校長遞了個條子問:“學生水平有高低,怎么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一起學,怎么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我隨即回答:洋思“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最能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盡管學生水平有高低,但課堂上優(yōu)生、后進生都可以同時看書,再同時完成檢測練習。結果優(yōu)生做對了,基本完成學習任務,后進生可能做錯了。以后,優(yōu)生就當老師,幫助后進生更正,還要講出“為什么”。這樣,不僅后進生的疑難問題基本解決了,而且優(yōu)生在幫助后進生改錯、給后進生講清“為什么”的過程中,自己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等等??傊?,在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時候,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這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三)體現(xiàn)分層教學原則 學生有差異,必須分層教學。怎么分層呢?有人以為養(yǎng)雞要按大小分圈飼養(yǎng),種莊稼要按品種(如水稻、大豆等)分類種;只有分了快慢班才是分層教學。其實不然,即使分了快慢班,差異仍然存在,快班中每個學生絕不是一樣的,他們還有差異,有人這門功課好,有人那門功課好,學生思想、習慣各不一樣,慢班更是如此。再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快班、慢班都在不斷變化,差異不僅存在,而且在不斷變化。如果以為分了快慢班,就萬事大吉了,再也沒有什么差異了,就不顧實陳,搞一刀切、簡單化、單一化的教學,例如快班搞“三高”:高起點、高難度、高速度,導致不少學生掉隊,教學質量不理想;教師以為慢班學生都是一樣差,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結果學生更差。顯然,分快慢班不等于分層教學。 那么怎樣分層教學呢?靈活應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就是最好的分層教學?!跋葘W”學生看書、檢測,一部分做對了,一部分做錯了,這就是符合實際、準確的分層。分層后怎么教學呢?“兵教兵”,即合作學習,讓做對的同學給做錯的同學更正,讓懂了的同學講出“為什么”,最后老師點撥,共同教會不懂的學生。 因此,沁陽永威學校和洋思中學一樣,盡管不分快慢班,但運用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課堂上就能有效地進行分層教學。 (四)體現(xiàn)循序漸進原則 有一次,我在外講學時,有人詢問:“課堂上老師不講,就讓學生學,讓學生練,怎么循序漸進?”我當場回答:課堂上學生看書,初步了解知識,淺層次理解知識。接著,學生模仿例題做類似的習題,就在運用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錯了,大家更正、討論,老師評點,最后當堂完成作業(yè),步步由淺入深,各個環(huán)節(jié)不可顛倒。因此,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是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的。 (五)體現(xiàn)反饋矯正原則 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有一個特點,即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根主線。有人說“‘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有局限性,洋思課堂上‘疑問’是教師設置出來的”。錯了!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課上學生看書有思考題(如看等式性質時,要學生注意什么),思考題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如何看書。自學后學生會出現(xiàn)什么疑問呢?就要通過讀書后的檢測(考一考)來發(fā)現(xiàn)。真是不考不知道,一考嚇一跳。學生對新知識有什么疑問,哪里練錯了,就是哪里不懂。檢測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是教師主觀礁定的,不是學生自學前就可以“自設”的,而是客觀存在的(學生自學后清清楚楚暴露出來的)?!跋葘W后教”4個字的前兩個字“先學”就是暴露問題,輸出信息、反饋信息;后兩個字“后教”是及時矯正。所以,“先學后教”本身就是反饋、矯正的過程。再說“當堂訓練”也是在輸出信息、反饋信息,便于課外及時矯正,即學生更正,教師輔導,及時“補缺”。 二、哲學基礎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哲學理論基礎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教學工作必須遵循“實踐第一”、“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的認識規(guī)律。 “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這一認識規(guī)律是人人皆知的,然而往往容易被人忽視,有人常常會違反這個規(guī)律,吃了苦頭。我有一個教訓:有一年8月下旬,我連續(xù)幾天在建湖、合肥、寧波等地講學。出發(fā)前,副校長叫炊事員小蔣借了一部手機放在我包里(當時,我還沒有手機),小蔣再三對我講,要怎么怎么充電,我昕了一遍又一遍,不耐煩地說:“知道了?!闭l知,我到了建湖賓館,手機沒電了,充了一個晚上,還是沒有電。這事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么我不會充電?是因為我腦子笨嗎?不是。是因為小蔣沒有教我嗎?不是。問題在哪里?是小蔣教的方法不當,他搞的“滿堂灌”,即脫離實際,反復對我講,我當時知道,但很快就忘記了。如果小蔣搞“先學后教”,即叫我先練習充一下電,如有問題隨時指出。這樣我在實踐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怎么也忘不了。這一事實說明:學習不能違反認識規(guī)律。的確,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將軍是從戰(zhàn)場上打出來的;游泳中學習游泳,才能理解游泳的知識,練出游泳的本領;學騎自行車,也一定要Ⅱ騎”,在“騎”的過程中才能領悟力的平衡;如果不實踐,即使學了日光燈知識,恐怕也不敢安裝(生怕觸電)。 無數(shù)事實證明,認識從實踐開始,要在實踐中學,在干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的認識規(guī)律。所謂“先學”,就是指學生實踐(看書、練習)形成初步的認識,所謂“后教”,即“兵教兵”,也是學生實踐,加深認識。所謂“當堂完成作業(yè)”,還是學生實踐,讓學生在作業(yè)中舉一反三,進一步認識。這樣,每一步都讓學生實踐,從中形成認識,全過程都讓學生實踐,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形成能力,全面提高素質。所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過程,就是“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的過程。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學是內因,教師的教是外因。歸根結底,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很好地擺正了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強調內因——學生的學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師的教是第二位的,是為了使內因起作用的條件。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是看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高低。而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學生學、思、知、行緊密結合練出來的,悟出來的。這一點,教師的教絕對代替不了。教師教得好不好,衡量的標準主要是能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讓學生好思、勤學、苦練,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如何自學,學會如何創(chuàng)新,探索新的知識領域。“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突出內因的重要性,但并不否定外因——后教的重要性,并且強調“后教”一定要教好。 三、心理學基礎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心理掌基礎是“遷移規(guī)律”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運用。全國著名教育專家邱學華先生說:“所謂‘遷移’,是已經(jīng)學得的東西在新情境中的應用,也就是已有的經(jīng)驗對新課題學習的影響?!崩纾瑢W會“等式的性質”,就會自學“移項”。按知識結構的理論來分析,遷移過程一般是先前的知識結構,結合新學得的知識,重新組合,形成能容納新知識的更高一級的新的知識結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程序,也可以說是知識遷移的過程。 第二節(jié) 思想細節(jié) 教學革命——解讀蔡林森“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思想細節(jié) 賴配根 2006年,河南省沁陽市永威學校(以下簡稱永威)正迅速“沉淪”。 學校管理松散,教師上課滿堂灌,教學質量急劇下降,有的學科期末考試全班竟然沒有一個學生及格! 學生厭學,有能力的家長想方設法把孩子轉走。 學校前途堪憂。 當年10月,剛從江蘇省洋思中學退下來的蔡林森加盟永威。 不到3年,永威判若“兩人’’:學生(絕大部分是三流生源)成績穩(wěn)居當?shù)匾涣?,甚至有的學生轉讀永威時兩科成績之和將將半百,1年后卻考上了重點高中;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原來滿地紙屑變?yōu)榇懊鲙變?,課間操由稀稀拉拉變?yōu)榍哧柕囊坏里L景(5000多人做得整整齊齊)。曾經(jīng)轉到別的學校的學生懇求父母把自己轉回永威,各地家長紛紛把孩子送來,小學部急劇擴張,初中部新生比3年前翻了一番,高中部生源越來越好。永威成了河南省的品牌學校! 3年前,有人對蔡林森說:你到這個地方,不會有什么好結果。 3年后,到永威取經(jīng)的人絡繹不絕。 蔡林森靠什么殺出一條血路,徹底改變了永威? 他的一個重要法寶,就是推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一、一節(jié)沒有任何“花樣”的課 這是永威的一節(jié)普通課。 八年級數(shù)學。執(zhí)教的是年輕的劉曉書老師。 上午8點,上課鈴響過,準時開始。 不像公開課,沒有任何的“熱身”,直接進入主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教材第1 5章的《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眲⒗蠋熯呎f邊板書課題?!罢埧幢竟?jié)課的學習目標——”隨即,多媒體出示: 1.,理解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性質。 2.能夠準確熟運用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性質進行計算。 學習目標就是教學目標。 確認每個學生都看完了學習目標之后,劉老師沒有開講,而是請大家自學:“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性質,請大家按照自學指導,立即緊張地自學?!辈⒍冢骸坝锌床欢牡胤娇梢韵蚶蠋熁蛲蕾|疑問難?!? 以下是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41頁至第142頁練習前面的內容,注意: 通過解答第141頁“探究”中的問題,理解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 性質。 例1是如何運用這個性質的? 6分鐘后,要檢測大家運用這個性質的能力。 所有學生都習慣了這個程序,立即全神貫注看起書來——時間是有限的6分鐘,看完之后還得練習,他們無法不緊張。 老師輕輕地、慢慢地巡視,偶爾俯身輕聲督促個別學生要專心。 大約過了5分多鐘,自學結束。 老師還是沒有講,而是要“考”大家:做課本第142頁的4道“練習”—— (1)65·6; (2)10×102×103;(3)一a2·a6; (4) y 2n·y+1. 2個學生(課后劉老師介紹,2人均為后進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練習中的錯誤。 這是必不可少的“檢測”,就課本取材,檢測學生是否理解了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性質,檢測他們自學的效果如何。 果不其然,板演的一個學生暴露了問題: -a2·a6= -a2+6 =a8 劉老師也發(fā)現(xiàn)下面的學生這道題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是a4!她什么也沒有說。 所有的學生都做完了。她還是什么也不講:“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黑板上板演的題,這兩名學生運用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性質,正確嗎?如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大家?guī)椭麄兏!彼盅a充了一句:“請大家用黃色粉筆給予更正?!? 大家更正的都是第3道題。、 一個學生直接寫上答案-a8。 另一個學生覺得不完全對,進行了補充:一a2.a6=一a2+6=- a6。 在他們進行更正的時候,老師不做判斷,而是鼓動大家:“請同學們積極動腦思考,這兩個同學更正得是否正確,他們更正的依據(jù)又是什么呢?還有沒有不同的答案?” 還真有不同答案。 又一個學生上黑板更正道:- a2.A6 = a-2+6 = a4。 再也沒有人要更正了。 劉老師引導大家對比觀察、討論兩個板演學生每道題的每一個解題步驟是否正確。如不正確,問題在哪。 討論的焦點在第3題。 “這3個答案,到底哪個是對的?”劉老師還是沒有講,而是分別請幾名學生回答什么是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為什么。 一個學生說:“正確答案是一a8。因為一a2與a2的相反數(shù)相等,所以一a2與a6的底數(shù)相同,因此可以運用同底數(shù)冪相乘的性質?!? 教師在答案一a8的后邊批閱“√”。 答案是a4的學生很快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那么誰能糾正答案a8同學的錯誤呢?”老師把更正的權利全部交給學生。 很簡單,一個學生說:“一a2≠(-a)2≠a2,一a2.a6=-(a2)·a6=- a8≠a8?!? 一個重點解決了。老師引導到另一個被孩子們忽略的問題:“第4小題的指數(shù)與前3道小題的指數(shù)有什么不同?”“最后一道題的指數(shù)是多項式,而前邊幾道題的指數(shù)是單項式?!薄昂芎?。我們來看下面這道題?!? 這是道引申題:(a+6)2.(a+6)3=? “誰會做這道題?請舉手?!? 老師叫了一個后進生。“a5+1。” “有不同答案的嗎?” 一個學生道:“應該是(a+b) 5,”“同意的同學請舉手。”唰唰唰,所有同學都舉起了手。 “為什么?”老師追問。 “(a+b)是一個整體,所以它的底數(shù)是(a+b)?!眲偛艖鸬膶W生解釋。 “同意的同學請舉手?!∈秩缌?。 劉曉書放心了:如果這個變式絕大部分學生都會了,那說明他們對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的性質理解到位了。 僅僅理解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會運用。 還有1 5分鐘。 她立刻轉入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當堂訓練。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會運用同底數(shù)冪的乘法性質嗎?好,下面老師就要檢測大家準確運用這個性質的能力,比一比,誰的作業(yè)得滿分?!? 課堂作業(yè)來自學校為學生訂購的唯一一本教輔材料——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編的與教材同步的《基礎訓練》: 必做題:第89至第90頁的第1至第1 7題; 選做題:第90頁的第18題。 要求:書寫工整,獨立完成。 沒有一個人交頭接耳,也沒有任何討論,每個人都專心致志做自己的作業(yè)。教師輕輕走過每個學生,只看,不說。 下課鈴響,所有學生都把作業(yè)本交給老師——不允許有任何拖堂,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 期待教學跌宕起伏、峰回路轉、高潮迭起的人要失望了。 渴望課堂活潑熱鬧、激情四溢、動人心弦的人要嘆氣了。 這是一堂沒有任何“花樣”的課:多媒體只是簡單地出示文字內容,教師的語言和教學行為減少到最低程度,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學生靜悄悄地看書、做練習,即使是在“更正討論”環(huán)節(jié),也井然有序。如令常見的小組討論不見蹤影,學生的學習緊貼著課本地面而沒有任何其他“探險”,沒有熱鬧,沒有激動。課堂似乎平靜如水。 這是一堂注定要讓喜歡熱鬧的觀眾打瞌睡的課。 這是一堂與時下許多“新課堂”、“新教學’’格格不入甚至相互抵牾的課。 這節(jié)課僅僅是永威展示給參觀者的公開課嗎? 不。這只是他們課堂的一個縮影,他們所有的課堂都基本遵循劉曉書這節(jié)課的程序,不管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 而正是這樣的課堂,改變了永威,創(chuàng)造了奇跡。 它的奧妙在哪里? 二、課堂頭1分鐘里的“玄機” 顛覆! 劉曉書及其他永威老師的課,顛覆了我們對課堂、教學慣常的認識! 我們認為,課堂是要講的,沒有老師的講就沒有學生的學。 不!永威人說:課堂要盡量減少老師的講,只有老師不講學生才可能真正地學。 我們認為,先有老師的教,才有學生的學,教是課堂的主旋律。 不!永威人說:先有學生的學,才有老師的教,學是主導課堂的一切。 我們認為,教是為了不教,教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永遠不放心學生成了我們的心結。 不!永威人說:不教才是教,永遠堅信學生學的自覺和能力, 時刻警惕老師的教變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 我們認為,課堂主要是讓學生去理解知識,至于運用、練習更多的是課堂之外的事。 不!永威人說:理解和運用知識都是課堂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沒有相當?shù)木毩暎秃茈y說理解得多好,更談不上形成能力。 沒有運用,教學就是失敗的。 劉曉書這節(jié)課忠實地體現(xiàn)了這些“教育信條”。45分鐘里,她的講解大約只有六七分鐘,她把時間都留給了學生自學、練習。課堂的起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學生按照自學指導要求自學。學生的理解、練習產生錯誤時,首先不是老師解疑釋惑,而是請別的學生更正、討論。她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做練習,一節(jié)課下來,每個學生至少獨立做了21道題,其中有4道還經(jīng)過全班討論,這意味著他們課外沒有了作業(yè)負擔。 老師不過是課堂的影子,而且是自我極度克制的影子。 這就是永威人的教學革命! 這就是蔡林森經(jīng)過20多年探索實踐、在洋思中學開花結果、又在永威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所呈現(xiàn)的“另類’’課堂風景! 什么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不是字面上的學生先學,教師后教。具體說來,它一節(jié)課的經(jīng)典模式大概分為4個模塊8個小環(huán)節(jié):輔助環(huán)節(jié)(約1分鐘,包括板書課題、出示目標即學習目標、出示自學指導)一先學(約1 5分鐘,包括讀書看書、檢測練習或提問)一后教(約10分鐘,學生相互更正或日兵教兵、師生討論)一當堂訓練(約20分鐘,即完成作業(yè))。劉曉書的課就是按照這個經(jīng)典模式上下來的,只不過有些環(huán)節(jié)所費時間沒有如此精確。 當然,因學段、學科,課型的不同,這一經(jīng)典模式可作變通處理,比如小學,永威摸索出了“四個一”:看一看(即自學)、做一做(即檢測)、議一議(即后教)、練一練(即當堂訓練)。再如語文和英語,因為教學目標與理科相比,更為多元,就變?yōu)椤胺稚W分散教”,即學一點、教一點;再學一點、教一點,一節(jié)課里一般要進行3輪的“先學后教”,最后才“當堂訓練’’。畢業(yè)班尤其是高考前的復習課,采取的則是大循環(huán)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第一節(jié)課讀書(即自學),第二節(jié)課考一考(即檢測),第三節(jié)課更正、討論(即后教)。但不管怎么變通,都沒有超出這一模式的基本架構、基本理念,“還是以學生自學、自己練習為主”。 有人驚訝了:按照這個模式,教師豈不是太省事了——在課堂上只要講解幾分鐘,甚至有的就只講4分鐘! 上課就是讓學生自習,就是讓學生做作業(yè),還要教師干什么? 就憑這革了小學到高中各個學科教學的命? 問得好! 蔡林森20多年心血的結晶,當然不會是看上去這么簡單。 它的門道,必須鉆到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后面才能看清楚。 先鉆進“輔助環(huán)節(jié)’’吧。 不要小看這1分鐘。永威的課堂之所以能夠留給學生大量時間自主學習,就是因為在這做足了文章。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這里至少要花五六分鐘乃至十幾分鐘。比如語文,“一上課,老師先要介紹課文的時代背景,介紹主題、作者生平,揭題,接下來可能還要范讀課文。十幾分鐘就沒了,而且這十幾分鐘還是學生坐在那里聽?!辈塘稚f,“這是浪費。比如時代背景,有的可能學生在歷史課上就學了,你再介紹不是重復嗎?退一步講,即使學生不知道,也不影響他們讀懂課文啊。又如課文主題,學生只要把課文讀通了,自然就會知道,你一上來就講,他再去看課文就沒有意思了?!? 對課堂浪費1秒鐘都深惡痛絕的蔡林森,決絕地把這些環(huán)節(jié)一刀砍去?!啊险n,就直接引入課題,出示目標,出示自學指導,這樣就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 這里最重要的是出示好“學習目標”。“教師只有把目標寫準了,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學才有方向。”然而,許多老師并不懂如何準確制訂目標,只是“糊里糊涂上課”。教師一“糊涂”,學生就跟著迷失方向。 蔡林森認為,制訂“學習目標”或教學目標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不能偏離學科方向?!氨热缃陶f明文《蜘蛛》,有的老師把目標定為讓學生‘知道蜘蛛的生活習性、身體結構等,。這就完全錯了。這是語文課,不是常識課。很多語文老師都把語文課的目標變成了常識課的目標。什么是語文課的目標呢?仍以《蜘蛛》為例, 應該讓學生學習文章怎么抓住蜘蛛的特征以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說明。又如教議論文,應該讓學生明白文章用什么論據(jù)如何論證中心論點,而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讓學生知道什么政治道理上?!? 第二,不能降低要求?!爸袊?0%的老師都不知不覺把教學目標降低了,他們的教學根本沒有達到目標。這就是我們教學質量不高的根源所在?!辈塘稚f,“比如教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目標應該是什么呢?是要理解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 法,而且還要能正確運用。但是許多老師最多只達到了一半:理解。他們從上課講到下課,就只是講了例題。學生只能達到理解的程度。為什么呢?你沒有給他們動手實踐的機會呀!你講得再好,只能說讓孩子們懂了,只能叫做理解知識。沒有動手,就談不上正確、熟練地運用。只有訓練,才能形成運用的能力。如果教學目標里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運用的能力,那么你就要用70%的時間花在運用上?!薄跋葘W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規(guī)定要用20分鐘做作業(yè),而且,“先學’’中六七分鐘的檢測,實際上也是做練習,也就是說,整堂課有二十六七分鐘都是在讓學生動手“做”,其目的,就是要在課堂上真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熟練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翱墒牵蠖鄶?shù)的老師,都是把應該在課堂完成的作業(yè)留到了課外,這樣既無法保證學生獨立練習,影響其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边@就是“減負”越減越重的根本原因! 第三,不能拔高要求。比如教七年級文言文,讓學生把課本釋義弄懂了,課文大致讀懂了,然后讓他們自己去讀、領悟,就行了。又如教詩歌,讓學生讀出感情就可以了?!翱墒?,有的老師不得了,旁征博引,講時代背景,講微言大義,像教大學生一樣去教初中生。這就是拔高,就是脫離實際?!辈塘稚f,“很多人教學質量不好,就是目標偏高,一偏高,基本目標就達不到。老師講得再好,但是孩子們接受不了,有什么用!” 第四,辯證看待目標多元化。學生看到的“學習目標”,只有“兩維”: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即理解和運用。從實際課堂教學看,老師也似乎只是圍著這“兩維”轉。這并不意味著永威人忽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他們認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每堂課都要有的,由老師心中把握即可,沒有必要出示?!敖處熐楦械轿涣?,學生情感就能到位。”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看來,理解、運用知識才是課堂學習的核心目標?!叭绻幕R的目標達到了,德育也就上去了”,如果這個目標沒達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終究是空中樓閣?!皩W生有本事學好知識,當堂訓練形成能力,不僅說明他達到了知識和能力目標,也標志著他的態(tài)度、精神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辈塘稚f,“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學生的知識、能力目標都達不到,你能保證他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嗎?比如一個虧損企業(yè),它的精神面貌會好嗎!” 相較于學習目標的制訂,“自學指導”似平是容易的,就是4個明確:明確看什么,即從教材第幾頁到第幾頁;明確自學的方法,“是默讀還是小聲讀或者朗讀”,重點看哪;明確自學時間;明確自學要求,比如看例題,要能理解什么。這里頭也大有門道,尤其是要處理好以下兩點: 一是規(guī)定好自學的重點。自學的時間是相當短的,一般只有五六分鐘。如何讓學生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就成了關鍵。這個“刀刃”就是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重點,即新知及運用新知可能犯錯的地方。比如教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應該要求學生重點看例題中去分母的一步,并思考為什么去分母要用最小公倍數(shù)去乘、為什么不能漏乘一項、為什么分子是多項式乘時要添括號?!斑@3個問題自學好了,學生就會做題了?!? 二是規(guī)定好自學后檢測的內容。這其實是給予學生自學方向,因為有什么樣的檢測,就有什么樣的自學。“我們走過彎路。有的老師規(guī)定在自學之后,不是模仿例題做習題,而是提問,比如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其結果,就是把看書變成了背概念,學生就不動腦筋,就從理論到理論。名為自學,其實是死學?!辈塘稚f,“除了一些文科課堂,我們堅決反對提問,而是做習題。把習題做會了,說明你對概念就理解了。習題畢竟與例題不同,學生就要創(chuàng)新,就要舉一反三,這就是知識的遷移。比如教‘力的三要素,,我要求學生邊看課文,邊做實驗,5分鐘后登臺表演,邊演示邊解說邊回答問題。比如他拿著鉗子敲別的物體,要說明哪個是受力器,哪個是施力器,為什么?這樣這一知識對他來說就是活的了?!币痪湓?,自學指導要重在引導學生運用知識。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課堂的頭1分鐘,就有如此多的道道——這還不是全部! 許多人以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不過如此。大約他們只是站在它的門外看了一兩眼熱鬧吧。 三、讓學生像上戰(zhàn)場那樣去搏斗 讓我們鉆進剩下的44分鐘。 “輔助環(huán)節(jié)”之后,立即進入課堂的前奏曲——“先學”,即學生看韋自學及檢測。 為了減輕課堂壓力,蔡林森曾提倡“課前預習”?!昂髞砦覀儼l(fā)現(xiàn),課前預習學生不自覺,效果沒有保障,往往是徒費工夫。最大的問題,是科科要預習,學生哪有那么多時間,結果就是加重學習的負擔。” 改革往往是這樣,從良好的愿望出發(fā),獲得的卻是相反的結果。 蔡林森不是自欺欺人之輩。他馬上把“課前預習”移到課堂上’這就是“自學”。 學生的自學,是整堂課的基礎?!斑@一步?jīng)]有搞好,后面的檢測錯誤率就高,出現(xiàn)的問題就多,教學難度就加大?!彪m然只有五六分鐘,“但搞好了,效果要超過老師講半個小時”。因此,教師的唯一任務,是“讓學生靜下心來、埋下頭來鉆進書本去理解知識”。如果這幾分鐘沒有讓學生好好“看書”,“那這堂課就完了”。 這就需要教師做好“退居二線’’的工作:一、不能走出教室?!袄蠋熢趫雠c不在場,整個氛圍完全不一樣。你走了,學生就以為教師對自己漠不關心?!倍?、不能板書,尤其不能板書即將要檢測的題目。“你一抄題,孩子馬上就不讀書?!比?、不能東張西望、打手機等,尤其不能輔導學生。四、要對認真學的同學表示滿意的神情,對不夠專心的個別同學,可以說上一兩句悄悄話,督促他認真自學。 自學完畢,教師一個字不講,立即轉入“檢測”:模仿例題做習題。有人會問:學生能看懂教材嗎?老師不講他們能理解得了嗎? 這一擔心是多余的。 “我做過調查,一節(jié)課老師什么都不講,就讓學生看,一考能考70多分;而讓老師講,一考只能考60多分。”蔡林森說,“如果讓學生看,看了之后讓學生討淪,自己更正錯誤,一考能考90幾分。” 為什么呢?實際上,每節(jié)課的內容,有80%是舊知,新知只有20%左右。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只有移項是新知,其他都是舊知?!坝?0%多的學生一看就懂,不用教。只有不到20%的學生看了例題還有部分不懂、不理解?!边@就需要通過“檢測”,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的偏差、錯誤。 “檢測”的目的,一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新知的能力,二是調查學生自學的效果,因此,其重點就不是展示學生學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問題。 “檢測”中的運用還是初步的、簡單的,其題目不能太難,主要是課本上的習題,量不能太多,一般為2-3道。不能叫學習好的學生,而要叫2-3名后進生板演——因為他們暴露的問題最多,最有典型性。其他學生在座位上獨自練習。 “老師要注意什么呢?要巡視,收集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并歸類,特別要注意后進生有哪些問題,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傾向性的,哪些是個別的。但千萬不能輔導。”蔡林森說,“有的老師一看有的學生做錯了,就著急,忍不住輔導,一輔導整個課堂氣氛就變了,學生就不緊張了?!倍@個教學模式的精義,就是要讓學生高度緊張地學習,“讓他們動腦,動得緊張得不得了” 有些題目,可以只做其中的幾步甚至一步。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是教學的重點,“我們就只要求移好項,其他步驟都省了,這樣就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本來只能做1道,現(xiàn)在可以做2道了。” 這里最大的挑戰(zhàn),是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暴露的問題,調整教案,“進行第二次備課’’。按照蔡林森的設計,“檢測”是“后教”直接而根本的依據(jù)。在他看來,無論耄師如何精心備課、預設,都無法準確測知學情,只有通過“檢測”,每個學生的真實情況才一目了然。由此,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學定教”。直到這時,教室里基本上聽不到老師的聲音,但老師的大腦應該在高速運轉:學生的哪些問題是接下來要重點討論的,叫哪些學生上臺更正才更具有代表性,還有哪些內容是要教師加以突出、引導的……一系列的問題考驗著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教育智慧。 于是進入一堂課的高潮:后教,即更正、討論“先學”中暴露的問題。 名為“后教”,其實主角仍然是學生,教學形式主要是學生教學生,所謂“兵教兵”。“老師只是做節(jié)目主持人,說‘你來’、‘你來’?!? “老師要引導學生找出板演習題中的錯誤,鼓勵學生上臺用紅色粉筆更正寫出不同答案。”蔡林森說,“要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更正、糾錯,同一個問題可以讓幾個乃至4個人以上更正,這個更正錯了,讓那個來?!边@最能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這也是合作學習,是更深層次的合作學習:每個人都在動腦,都在思想深處互相“對話”。一“對話”,錯誤得以彰顯,真理也更有了說服力。 “不能邊更正邊討論,否則容易重復,浪費時間。”更正完了才組織討論。 討論,是為了弄懂“為什么”,所以不能就題論題,而要找出規(guī)律?!笆紫仁且行?。不要一道題一道題地討論,而要一類一類地討論。比如3個人做了同樣的2道題,不是一個人一個人的討論,而是先對比看3個人第一道題的第一步,對不對,為什么。如是第二步、第三步直到最后一道題的最后一步。這樣就有比較,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深刻。”蔡林森還特別指出,“學生的討論與老師的教要結合?!彼^“教”,不過是學生討論得出一個正確結論后,老師要板書,“老師不要下結論,而要讓學生自己討論出來”,只有當所有學生都不會時才簡要指點幾句.而且“不能就題講題,要就板演的習題,把錯誤歸類,由個別到一般,得出規(guī)律,使學生觸類旁通、學會運用”,或者拋出被學生忽略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 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討論要面向全體學生,每一類問題都要吸納后進生、成績好的學生參與,但要先請前者發(fā)言”,否則,課堂就會變成尖子生的表演。 這樣的討論才是深入的、有效的,它刺激每個學生的神經(jīng),它扎實地糾正每個人理解上的偏見、錯誤。 “當堂訓練”于是水到渠成。 “當堂訓練”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這一筆不點,知識于學生就還是“死”的、是“夾生飯”,教學就是不合格的。 必須留足時間讓學生緊張地練習。 “訓練的題目不能偏、怪,要掌握好度”,永威的做法就是使用跟教材配套的“基礎訓練”中的內容,堅決反對題海戰(zhàn)術。“還要注意題目的層次性,有必做題,有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做,絕對不許抄襲;坐姿要端正,否則,教師就要矯正。最重要的是,“老師不要當場批改作業(yè),一批改就影響其他同學,一定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20分鐘左右的時間安心做作業(yè)”。批改的任務放到課外,如有錯誤,要讓學生當天就糾正。 這44分鐘,學生高度緊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動手,不停地接受和運用新的知識,不停地向知識的高峰攀登,連喘息的時間都少有。 課堂如戰(zhàn)場。 學習是戰(zhàn)斗。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就是每堂課都“要讓學生像上戰(zhàn)場那樣去搏斗”! 四、給孩子主動求知、自我發(fā)展的自由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把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徹底推翻。 這不是蔡林森一時熱情沖動,更不是盲打莽撞。 細細審察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細節(jié),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無處不在堅守一個真諦:教育是喚醒每個學坐自我改變、主動發(fā)展的意識,是解放每個學生內在的求知渴望、學習理論。 它以極大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學生的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能力,它帶給學生巨大的獨立思考、探索知識、克服困難的內在的思維快樂,它使每個孩子包括成績最差的學生獲得自信和尊嚴。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能給學生自學、創(chuàng)新、鍛煉的機會或環(huán)境、平臺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辈塘稚f,“比如孩子學游泳,你要把他扔到游泳池里。教育工作者不是要去塑造學生,而是提供條件。比如母雞孵蛋,我們只能給它提供適宜的溫度,而不好代替它孵。同樣的,我們也不好代替學生學。世界上唯有學習是不好代替的。教育說到底是要給學生最適合其成長、成人的條件、環(huán)境。教育只是提供外因,學生自己才是內因,但外因要有利于內因的發(fā)揮,要順其自然。我們要根據(jù)內因的需要,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最好的條件?!? 沒有詩情,沒有玫瑰般的夢想,只有樸素的道理。 但就是這些“常識”,我們往往背其道而行之?!拔覀兊脑S多老師,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在‘喂’孩子,不厭其煩地講,或者滿堂問,或者把本應該緊張的課堂變得松松垮垮。孩子輕輕松松地學,能夠學到什么本領!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談到教育的現(xiàn)狀,蔡林森很激動,“我們的根本問題,就是沒有讓孩子‘經(jīng)風雨,見世面’,就是從不讓孩子去吃苦,就是剝奪了孩子去動手、去努力拼搏的機會!” 好的教育不在設施的豪華?!拔业焦鹑ィ麄兊姆孔舆€是100年前月磚頭砌的,沒有中國一些現(xiàn)代化的中學好?!焙玫慕逃且尯⒆尤W會努力、學會吃苦、學會自我鍛煉。如果不能給孩子努力的機會,設施越豪華、條件越優(yōu)越,教育的環(huán)境反而越糟糕。 “學生家庭條件越好,學校就越要考慮,怎樣讓孩子能夠吃苦、能夠自學?!? 有一件事深深地影響了蔡林森“個人教育哲學”的形成。 那是關于他女兒的教育。 “1984年,我女兒小學畢業(yè)。全鄉(xiāng)500名學生,有24個不能上初中,我女兒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班里倒數(shù)第一。”小學老師當面 奚落蔡林森:“你的孩子,真是一個不如一個?!薄塘稚?個 孩子,女兒是老三。那時他在老家的隔壁天星鎮(zhèn)洋思中學教書。他咽不下這口氣,把女兒接到洋思中學就讀。他自己教初三,時間緊張,女兒的基礎又實在一塌糊涂,“問直徑為1厘米的圓周長是多少,她都不知道”。怎么輔導?蔡林森一不為她訂復習資料,“我就不相信復習資料”,二不給她補課?!拔揖筒扇×艘粋€簡單的辦法,讓她1年后成績排到了班里第12名!”這個方法就是“口答練習”。 “比如今天老師講了有理數(shù)加法,我就用一張紙,把例題抄上,如一2+5=?口答,會了,就下一道題:一5+8=?就叫她口答例題。我也不講。例題完了,我又讓她口答課本習題,比如-2-(-3)=?她說等于-5,我就說錯了,在這道題旁打個大大的‘?’,也不講為什么。她就會想:怎么錯的呢?她怎么看我,我都不講。等到她答對了,我就說對了,但是這個‘?’,我一個學期都不擦去。有些同事一開始替我著急:蔡校長,你就給她講講吧。我就是不講。我一講她就不動腦筋。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動腦筋?,F(xiàn)在學生的學習質量不高,就是他不動腦筋。之后,我利用散步、洗腳,在床上沒有睡著的時候,再問幾十道類似的題目,讓她真正理解并能運用。每天晚上還讓她默英語單詞。等到周末回家,還一邊走一邊問,把本周的錯題再檢查一遍,錯了,再更正。就這樣,她把課本上的每道習題都搞熟了,就變巧了。” 就是用這個方法,他的女兒成績一步步跟上去,后來還考上了華東師大的教育系?!氨究飘厴I(yè)后,她又考取了華東師大經(jīng)濟系的研究生。經(jīng)濟系是理科,要考高等數(shù)學,而教育系是文科,沒有高等數(shù)學的課程。她完全是靠我初中教她的方法,自學、做題,最后順利過關??梢娮詫W的能力多么重要!” 蔡林森常說:“我的女兒都能教好,還有哪個孩子教不好!” 的確,把孩子內在的向上發(fā)展的欲求激發(fā)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比如獨立思考、動手試錯、自我糾正等等)完全交還給孩子,把孩子扔到知識的海洋中讓他自己去吸納、去搏斗乃至去吃苦,一句話,就是給學生主動求知、自我發(fā)展的自由,還會有教不好的學生嗎? 這就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真義。 經(jīng)受過這一教學模式熏陶的學生,就再也不愿回到傳統(tǒng)的課堂中去了。 “我們以前上課有15分鐘的時間注意力集中就不錯了,老師改變教學模式后,我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大大加長,都在30分鐘以上?!备咧袑W生王亞濤說。 “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都是學生的讀書聲,而不是老師的講課聲?!备咧欣蠋熜て沸拚f,“就是老師想講,學生也不讓。再難的內容,學生都說,先讓我們自己學一學?!? 高一學生焦曉寒、張憶雪、陳夢娜、閆芳芳都是初三畢業(yè)后上了別的高中,后來不適應又轉回永威。不適應什么呢?“他們那一上課老師就開始教,滿堂灌,哪里有時間學!一堂課下來,都不知道重點在哪?!薄袄蠋熅褪侵v,作業(yè)還沒有做呢,就又開始講了?!薄皩W生都是跟著老師的步驟走,他沒有講的你也許就不會了?!彼麄冇械膶嵲谑懿涣?,就每天找理由不去上學。他們懇求父母要回到永威?!盎氐竭@個學校,我很愉快。現(xiàn)在我每節(jié)課都學得很緊張,很有收獲,很有信心?!? 是的,學生自我主動發(fā)展的欲望一旦被解放出來,他們就會勇敢地去捍衛(wèi)自主學刁的“自由空間”,就再也不愿意被束縛、被壓抑。 這就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釋放出來的教育力量! 附記: 他為教育而生 像所有教育改革一樣,“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成功絕不只是因為在教學層面動了‘!手術”,它還倚仗其他方面的革新。 蔡林森明白這個理。 他引進“教書育人責任制”:把“包’’字請進永威,“學校與每個教師、班主任簽訂責任書,要求班主任、教師包教好每個學生”,其中核心的一條,是如果有一個學生不及格,要追究教師、班主任的責任。頭上懸著這把“達摩克利斯劍”,教師就拼命要把教學質量搞上去,“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就有了“市場”。 他推行“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堂堂清,就是要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看書、練習,通過同學的幫助、討論,通過當堂訓練,理解知識,形成運用能力,盡量不把問題留到課后?!边@就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任務了。“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畢,當堂學的功課,該背的要會背,做錯了要更正,該運用的要做對?!爱斕糜柧殹鳂I(yè)的批改情況,就是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反饋給學生的?!爸苤芮?,就是周末普查本周所學知識點,檢查做過的例題習題,要求人人過關。學生什么時候清完什么時候回家。月月清,就是月月調查知識質量,查漏補缺,總結表揚?!? 有人以為“四清”是瞎折騰。其實不然?!昂筮M生是怎么形成的?不是他們腦子笨,而是因為他們每天沒有學好,時間長了問題成堆,喪失了學習能力。”要想把后進生教好,沒有什么終南捷徑,就是要老老實實、一點一滴地給他們“補缺”。這就要靠“四清”,“四清’的重點是后進生,尤其要特別關注最后幾名學生”。有人以為“四清’’就是考試,這也是誤解。永威的“四清”,從不出試卷、不考試、不閱卷,而是以課本為本,清的都是教材的基礎知識和例題、習題。 有了“四清”,“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才真正扎根課堂:堂堂清是基礎,是關鍵,如果這“一清”馬虎了,后面的“三清”就事倍功半,這就“逼”著教師不折不扣地按照先進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 他制訂了嚴格的課間操、早鍛煉制度,即使是高三學生,高考前一天上操也一個都不能少。沒有良好的體質,沒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就沒有高效的課堂。 他雷厲風行地實行常年賽課、效果第一的評課制度。每個老師每學期都至少要上3次公開課,都要接受蔡林森“無情而挑剔”的點評?!霸u課就是評效果”,這個效果就是看孩子是否獨立、正確地完成了作業(yè)。能夠完成作業(yè)且錯誤率低的課就是好課,否則,盡管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對蔡林森來說,都是失敗的。就是在這樣的推動下,永威的老師慢慢走進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然而制度畢竟是剛性的、不通人性的。改革還必須借助精神的力量。 這個精神力量就來自蔡林森。 他是為教育而生的。 他的生命與學校聯(lián)結在一起。他住在學校,只要沒有特別的應酬、事務,他從不邁出校門一步?!靶iL必須整天在學校。我有一個好處,就是吃在學校,睡在學校。如果把學校比作一臺機器,那么我就是整天守在這臺機器旁邊的看護人,哪個螺絲松了我就把它擰緊,哪里聲音右問題我就找到原因馬上修好?!? 他的呼吸與學校生活的氣息水乳交融。他從不坐在辦公室里,從早到晚,他不停地從一個教室走到另一個教室,從小學部看到高中部。他說這叫“走動式管理”?!拔揖褪且健熬€去’。這樣,老師、學生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眼里,大家的情緒、精神、態(tài)度怎么樣,我都清清楚楚?!备匾氖牵iL的精神、思想輻射出去了?!罢f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我到教學區(qū)去,從來沒有帶過保溫杯,直到中午或晚上才回辦公室喝水。這里的教師窮,他們用不起這樣的水杯。我要帶去,不是老爺作風嗎?我跟老師們打成一片,他們和我就有了感情。我的工作習慣、態(tài)度、精神,就不知不覺帶出了好的校風?!? 他的心與學生的情感脈搏一起跳動。他必須每天與學生待在一起。他早上5點起床,淋浴、讀書、思考一天的工作;5:50,他準時站在學生公寓門口,迎接每個學生上早鍛,“要讓學生每天第一時間能見到我”。6:10,他和全校學生一起跑步,邊跑步邊和學生交流,“就是三言兩語稱贊學生,也指出一些不良行為”。他把名片發(fā)給每個家長,把手機號告訴給每個學生,“他們有什么困難、意見隨時可以給我發(fā)信息”。學生什么問題都愿意告訴他,“我的手機短信常常是滿的”:“校長,現(xiàn)在氣溫40度了,是不是可以不做廣播操了”、“校長,我們的抽水馬桶壞了”……諸如此類,蔡林森不厭其煩,每個意-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 教學 革命 蔡林森 先學后教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1562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