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文論專題》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250)》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文論專題》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250)(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1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文論專題》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250)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nèi))
1. 梁啟超“薰浸刺提”說對文藝社會作用的闡釋,側(cè)重于文藝作品的美感特征與接受者審美需求之 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對文藝的審美特征的探討,是對()的一種“放大”研究。
A. 司空圖“韻味”說
B. 莊子“言不盡意”說
C. 孔子“興觀群怨”說
D. 嚴羽“妙悟”說
2. 為強調(diào)“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獨特稟性,莊子從比較的角度說到“三籟”之聲。其中除 了 “地籟”、“人籟”還有()。
A. “天籟”
B. “物籟”
C. “神籟”
2、
D. “靈籟"
3. 劉勰的批評與鑒賞思想貫穿于《文心雕龍》全書,批評與鑒賞的篇幅當數(shù)《知音》篇。批評原則 有“六義”,即:一則()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貞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 蕪,六則文麗而不淫。
A. 情真
B. 情深
C. 情濃
D. 情遠
4. 《滄浪詩話全書由“詩辨”、“詩體”、“詩法”、“詩評”和“考證”五部分組成,其中,“()” 是全書的理論核心。
A. 詩辨
B. 詩體
C. 詩法
D. 詩評
5. “才”、“膽”、“識”、“力"是詩人創(chuàng)作必備的主體性要素,葉燮認為,四者之中,“識” 處于()的地位。
A. 配合和中介
B
3、. 支配和協(xié)領
C. 從屬和邊緣
D. 核心和主宰
6. 李漁主張戲曲創(chuàng)作要“結(jié)構(gòu)第一”,他提出的開場要提示全劇,“大收煞”即全劇終場要有()o
A. “團圓之趣”
B. “悲劇之情”
C. “同情之舉”
D. “機趣神韻”
7. 金圣嘆學問淵博,通曉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評書,曾將《離騷》、《莊子》、《史記》、《杜工部集》、 ()、《西廂記》合稱作“六才子書”并予以評點、批改。
A. 《水滸傳》
B. 《紅樓夢》
C. 《西游記》
D. 《三國演義》
8. 韋勒克、沃倫認為文學作品有四個層面:即()層而、意義層面、意象和隱喻層面以及由象征 和象征系統(tǒng)構(gòu)成的“世界”或
4、“神話”層面。
A. 形象
B. 畫面
C. 聲音
D. 歷史
9. “表現(xiàn)人的精神生活的藝術”中,尤其是文學中有三組原素,它們是人物性格、遭遇與事故、風 格,持這一主張的是法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被老師預言為“為思想生活”的人()。
A. 泰納
B. 伊瑟爾
C. 孔德
D. 拉封丹
10. 接受美學強調(diào)()閱讀與體驗對于文學作品的意義產(chǎn)生及最后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A. 作者
B. 讀者
C. 評論者
D. 主人公 二、筒答題(每小題12分,共36分)
11. 簡要說明劉勰的“通變”說對文章寫作有哪些啟迪?
答:(D劉勰把構(gòu)成文學作品的內(nèi)在質(zhì)素分為“有常之體”和
5、“無方之數(shù)”兩方面,這就告訴我們要 “因“革”結(jié)合,在寫作時要學會用因襲與革新兩條腿走路。
(2) 劉勰“通變”說不僅是寫作策略,同時也是寫作者對文學傳統(tǒng)、文學遺產(chǎn)的一種態(tài)度和方法。文 學發(fā)展是一個歷史過程。一代文學的繁榮,固然首先與特定的時代社會相關,但在文學本身,也有其相承 相續(xù)、遞變革新的規(guī)律。
(3) 劉勰提出,作家要貫徹通變思想,就應當掌握一定的原則和方法。作家是自由的創(chuàng)作主體。如同 時代社會等外部條件必須內(nèi)化為作家的審美個性,才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一樣,盡管通變講的是文學自身的發(fā) 展規(guī)律,但劉勰認為也需把它落實到作家的修養(yǎng)和創(chuàng)作實踐當中,才能發(fā)揮作用。(每個要點4分)
12. 簡要
6、說明亞里士多德關于悲劇定義“完整”的解釋。
答:(1)情節(jié)的完備;(4分)
⑵情節(jié)的整-;(4分)
(3)情節(jié)的嚴密。(4分)
13. 韋勒克、沃倫認為文學作品有哪些“層而” ?請簡要說明。
答:(1)聲音層面。(3分)
(2) 意義層面。(3分)
(3) 意象和隱喻層面。(3分)
(4) 由象征和象征系統(tǒng)構(gòu)成的“世界”或“神話”層而。(3分)
三、論述題(每題22分,共44分)
14. 從下而三段王國維的相關著述,簡單分析境界說的理論內(nèi)涵。
境界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否則謂之無境界。(《人間詞話》)
文章之妙,
7、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日: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 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古詩詞之佳者,無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戲曲考》) 文
學之事,其內(nèi)足以搏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 意勝。茍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原夫文學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觀也。出于觀我者,意余于境。而出 于觀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無以見我,而觀我之時,又自有我在。故二者?;ハ噱e綜,能有所偏重,而 不能有所偏廢也。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人間詞乙稿敘》)
答:(1) “境界”之本質(zhì)在“情景交融”(6分)
“境界”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
8、中國傳統(tǒng)詩學所一貫強調(diào)的一個核心話題: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⑵“境界”之特征在“真”,審美效果在于“不隔”(6分)
“境界”不僅是要情景交融,而且必須是“真”情“真”景的交融與表現(xiàn),而要能寫“真”景物“真” 感情,作者必須“所見者真,所知者深”。(5分)
“不隔”的含義,是指詩人之言情寫景能令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審美效果。作品之“境界” 所以能產(chǎn)生這樣的審美效果,根源在于詩人面對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見者真,所知者深”, 因而能夠?qū)懗觥罢婢拔铩?、“真感情”??傊?,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征在于“真”,從根本上決定 了 “境界”的審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5分)
9、15. 請闡釋精神分析說對文藝研究的意義。
答:一方而,其對于藝術家創(chuàng)作動機的研究,潛意識的探討,對于藝術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寬和豐富 了人們對藝術的發(fā)生、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受動”作用和藝術的意義的理解認識,并且有力地推動了浪漫主義 批評或傳記批評的發(fā)展。后來在西方出現(xiàn)的“原型批評”、“神話批評”亦與之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系。其 提出的“癥候”論,可謂是在“反映”論和“表現(xiàn)”論之外的一種新見,開啟了人們分析藝術作品、藝術 形象的新思路。興起于西方的“新歷史主義批評”,無不能說是將其推廣和運用于對社會生活、歷史運動 的觀照認識而發(fā)展起來的。(12分)
另一方而,這一理論的偏頗、荒誕和乖謬之處也是明顯可見的。其將藝術創(chuàng)造一律看作是藝術家的白 日夢,將一切藝術家統(tǒng)統(tǒng)視為受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支配和控制的人,這不僅是無視藝術家具有在后天 環(huán)境中生成的互不相同的個性存在,把他們從心理上抽象化了,而旦更是否定了藝術家(以及一切社會的 人)具有相對獨立于其肉體欲望的精神追求,將他們還原為了森林動物,或在木質(zhì)上是極端自私、仇視社 會倫理道德的心理罪犯o (10分)
(簡答題與論述題學生的回答只要能夠圍繞要點組織答案,且能夠言之有理,持之有據(jù)即可以給相應
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