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三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
《2019春三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春三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一單元 猜猜猜 1.1 猜猜看 教學要點 初步嘗試猜想與假設,了解科學家猜想的途徑。 教學目標 1、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與想象。 2、能說出自己猜想的依據,初步了解科學家猜想的有效途徑,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3、培養(yǎng)學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維能力,積極參與頭腦風暴活動。 教學過程 1、大膽猜想 同學們,在生活中充滿著神奇的科學奧秘,人們總喜歡問個為什么,并力求尋找到正確的答案?,F在老師這有一些有趣的問題,你們想猜猜看嗎?(想)課件出示問題與畫面,學生猜想。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我們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提問題,另一組則對這些問題進行猜想。我們看一看哪一組做的最棒。(游戲活動) 2、討論猜想的依據 在猜想與假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對問題起因的猜想,還是對問題結果的猜想,以及對過程的猜想,人們都是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說明和解釋。通過剛才的猜想,同學們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并說一說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3、閱讀科學家猜想的途徑 閱讀《海洋變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學家猜想的途徑以及自己的收獲。 1.2 猜對了嗎 教學內容 大象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第一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利用實驗驗證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種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實并不總是一致。 2、學會使用酒精燈加熱的技能,了解材料傳熱的性能。 3、培養(yǎng)重視實驗和證明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了解猜想、假設和事實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重視實驗和證明的科學態(tài)度。 實驗器材 酒精燈、鐵架臺、紙杯、火柴、水槽、燒杯、鑷子、鐵棒、紙團、紙條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藥讉€謎語,請大家猜一猜,看誰最聰明。(課件出示謎語) 1、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生:眼睛。 2、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白胖子。生:花生。 3、身體生來瘦又長,五彩衣裳黑心腸,嘴兒尖尖說黑話,只見短來不見長。生:鉛筆。 4、小鐵驢,真是好,又不踢,又不咬,屁股后面把煙冒,突突突叫著跑。生:摩托車。 這幾則謎語你猜對了嗎?生:猜對了。 二、猜想和驗證 1、大膽猜想 你們想挑戰(zhàn)更難的嗎?(想)請同學們來猜想。(課件出示猜想問題圖) (1) 用酒精燈燒空紙杯的底部,紙杯會燒著嗎? (2) 把空紙杯倒扣在酒精燈上,紙杯會燒著嗎? (3) 用酒精燈燒裝水的紙杯底部,誰能燒開嗎? 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說說自己猜想的根據。 2、學習使用酒精燈 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猜對了嗎?我們要設法驗證 自己的猜想。要驗證自己的猜想,就必須學會安全使用酒精燈。請同學們打開書第6頁,閱讀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燈?!? 生閱讀。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怎樣安全使用酒精燈。生在小組內互說,指明說一說怎樣安全使用酒精燈。 師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燈。 3、驗證 小組討論所用實驗材料。小組組長到材料超市選取實驗材料,分組實驗,是巡視指導,生填寫實驗報告單。匯報實驗結果。 4、我進步我成功 課件出示:在幾次猜想中,我的猜想與實驗結果: (1) 總是不一樣( )嘿,沒關系! (2) 有時不一樣( )呵,再努力! (3) 總是一樣的( )瞧,我真棒! 指名說,是鼓勵。 5、你在猜想與驗證活動中取得了哪些收獲? 師:猜想只是一種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實并不總是一 樣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確,必須設法驗證。 三、課外延伸 我們再來進行兩個猜想。 1、 杯子豎直扣入水底,塞在杯底的紙團會濕嗎? 2、 用一張普通的紙,裁成長條,以螺旋狀緊繞在一根鐵棒上,然后火柴去燒鐵棒上的紙條,紙條會被燒著嗎? 想知道你猜對了嗎?(想)怎么辦?(必須進行驗證) 課下請同學們設法驗證,把驗證結果記錄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驚人的發(fā)現,意外的收獲! 第二單元 風啊,你吹吧 2.1 起風了 教學要點 感受風的存在,初步練習假設性解釋。 教學目標 1、了解學生對于風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2、會制作各種各樣的紙風車。 3、能初步對事物或現象作出假設性解釋。 4、意識到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問題接龍 同學們,這節(jié)老師想讓同學們做一個游戲—問題接龍,大家愿意嗎?(原意)不過如果接不上來的同學老師可是要懲罰的哦!你要為大家學個動物叫或拌個動物的形象。(好) 二、猜想與假設 大家能對這些問題作出猜想和解釋嗎? 學生猜想。 想一想,我們看不見風,怎樣才能證明風的存在呢? 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到室外,去尋找風的蹤跡。 三、設計與制作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有沒有尋找到風的存在,說一說你找的風。 學生匯報交流。 我們還有一位好伙伴能幫助我們進一步的了解風,知道他是誰嗎?對,是紙風車。紙風車能幫助我們找到風,它的形狀有好多種,盡情發(fā)揮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做出與眾不同的作品來。 學生制作。 你們的紙風車轉得快嗎?解釋一下原因。 我們的紙風車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四、課外拓展 氣象臺的天氣預報中是怎樣描述風的?留心電視或報紙等媒體,連續(xù)記錄一星期風的預報,寫在小科學家記錄本上,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進行交流。 2.2 風的觀測 一、設計思路 本堂課由尋找風的蹤跡開始,逐漸進入判斷風的方向。通過學生用自己的風向標測定風向,初步知道測定風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圍事物的現象對風向作出判斷,進一步鞏固風向的概念。第二步,通過吹紙風車體驗到風是有力量的,風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第三步,通過學習書本上的風力表,明白生活中人們對風力的大小作了等級規(guī)定。然后,根據書上圖中的現象作出風力大小的判斷,最后,到操場上對今天的風力大小作出判斷,從而初步形成風力大小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 1、用簡單的方法測定風向。 2、感受風的力量,設計制作簡單的裝置測定風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斷風力的大小及等級。 4、經歷測定風向和風力的過程。 三、教學重點:初步判斷風向和風力的大小。 四、教學難點: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判斷風向和風力的等級。 五、器材準備:風向標 風車材料。 六、教學環(huán)節(jié) 1、導入 風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怎么知道起風了?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2、測定風的方向 (1)、和老師一起去操場尋找風好嗎? 一起到操場上尋找風的蹤跡,并作好記錄。 (2)、你有辦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風向嗎? 用自制的風向標測定風向。 在測定風向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嗎?怎樣解決呢? 學生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2分鐘內出現次數最多的風向是當時風向) (3)、討論:旗幟、煙飄去的5和風向有聯系嗎?請說一下吧。 2、風有力量 (1)、同學們,我們能測風向了,那么同風向的風一樣嗎?你有辦法知道風的大小嗎? 學生思考后回答。舉例說明風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師簡介一下氣象站也有用風杯的轉動來測定風力大小的方法。 (2)、現在,我們照書上的方法制作一個紙風車。 學生按書本方法制作風車。 對風車吹氣,仔細觀察,鈕扣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和你吹的氣有關系嗎? 學生吹風車后思考、討論并把自己的看法說給全班聽。 3、風力的大小 (1)、現在,我們知道風是有力量的,有風向的。誰能說一下電視、廣播里是怎樣報風的情況的? 學生回憶后發(fā)言。 (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風是幾級嗎?依據是什么?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規(guī)定的? 學生思考回答。 仔細看書中的風力等級表。 大家來判斷一下書中的四幅圖里的風是幾級? 學生觀察后回答。 (3)、我們去操場上觀察一下,今天是幾級風? 學生到操場觀察并記錄,回教室后對觀察記錄的結果進行比較。 4、課外延伸 課外記錄天氣預報,并對天氣情況作觀察比較。 學生記錄、觀察、比較 2.3 可愛又可恨的風 教學要點 風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讓學生通過辯論,爭取用事實說服對方。 教學目標 1、會在辯論會上陳述自己的理由。 2、了解風的利弊,知道人們對風的利用和防治。 教學過程 風是好還是壞,課下我們已經收集了很多的資料,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認為的?根據不同的意見分成兩個小組,我們來開一個辯論會。 準備好了嗎?(好了)好,我們的辯論會現在開始! 總結。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使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孩子們收集了大量充分的資料,辯論會上爭得真是不可開交,我不得不為孩子們那投入的表情而感到高興,同時也為孩子們睿智的思維而驚奇,經過大家激烈而又有序的辯論之后我們終于達成了一致,風友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但總的來說好的方面還是多于壞的一面,風的壞其實是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如果我們不去破壞大自然,風將更加得可愛,所以我們要從自己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但也存在不足,孩子們在辯論的時候不能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證據說服對方,思維的嚴謹性與邏輯性還有點欠缺。 第三單元 神奇的指南針 3.1 制作小磁針 教材分析: 本課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探究活動,指導學生認識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第二部分自制小磁針。認識磁極的相互作用是一個較完整的探究過程,教學中要讓學生利用“懸掛法”、“支撐法”、“水浮法”等方法,觀察實驗現象,歸納出磁鐵的性質;制作小磁針,按照“學習方法--自行制作--評價交流”的過程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兩塊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現象中,歸納出關于磁極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規(guī)律的假設。 2、能設計實驗驗證關于兩塊磁鐵的磁極靠近時,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規(guī)律的假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將自己制作小磁針的方法告訴別人;同時,能學習別人的方法。 2、能說出反復實驗的重要性。 科學知識目標: 1、用自己的話描述兩塊磁鐵相互靠近時,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2、用自己的話解釋在地球上磁鐵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準備: 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huán)形磁鐵、玩具小汽車、縫衣針、大頭針、曲別針、指南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引入 你能使縫衣針吸起曲別針嗎? 二、活動一:磁極的相互作用 1、確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學生判斷磁鐵的S極與N極的指向。 3、提出問題:把兩個磁鐵的兩極相互靠近,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討論、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項:實驗時,周圍不能有其它磁鐵的干擾。 4、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 小組實驗:把兩個條形磁鐵分別放在兩個玩具小汽車上,多次變換磁極相對的方向 (1)觀察發(fā)生什么現象? (2)討論: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5、嘗試用其他方法驗證剛才得出的結論(水浮法、懸掛法……)。 6、全班交流,匯報實驗結果, 7、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指導填寫實驗記錄。 8、組織學習“科學在線”。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提問:磁鐵指南北的性質我們可以用他來干什么? 有沒有可以指南北的物體?(指南針) 提出任務: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自制指南針 二、自制小磁針 1、談話:你能不能把一根普通的縫衣針做成指南針呢?組織學生交流方法。 2、媒體播放自制小磁針的方法,問:在制作小磁針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問題? 3、組織交流,強調實驗注意事項: (1)磁鐵不要來回磨擦,應始終按一定的方向磨擦把縫衣針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較強的磁鐵慢慢從縫衣針的一端劃向另一端,至少劃20次。 (2) 意別扎手。 4、自制指南針 5、試一試,自己制作的小磁針能吸引曲別針嗎? 6、判斷自制指南針的南北極:你可以用幾種方法找出小磁針的N極和S極? 7、組織交流:把自己使用的方法與同學交流,比比誰的方法又快又準。 三、總結本課 3.2 有趣的磁鐵 教學內容:青島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六課《有趣的磁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磁鐵,知道磁鐵的性質,了解磁鐵的應用。 2、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3、意識到科學、技術和社會是有機的結合,增強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 教材分析: 磁鐵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學生對磁鐵有一定了解和認識,但對磁鐵的一些性質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本課是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對磁鐵感受體驗的基礎上編寫的,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與探究磁鐵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極等性質,以及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興趣。教科書包括四個板塊:活動準備、活動過程、自由活動、拓展活動。活動準備提示了本課探究活動主題——磁鐵有什么性質?利用文字圖示方式提出了需要學生課前準備的建議: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鐵;準備各種各樣的材料,如磁鐵、曲別針、釘子、剪刀等;活動過程和自由活動是探究的主體部分。活動過程包括三個活動:一是玩磁鐵,看有什么發(fā)現;二是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鐵;三是制作磁鐵玩具。自由活動是玩自制的磁鐵玩具及自我評價。拓展活動安排了“調查、了解磁鐵還有哪些應用,寫一份調查報告”的課后活動指向,將探究活動延伸至課外,體現著讓學生經歷“準備材料——發(fā)現問題——設計實驗——實驗探究——獲得結論——實踐應用”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學科學、做科學。這節(jié)內容安排了兩課時進行,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完成“活動一”和“活動二”內容。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磁鐵、木架臺等 學具準備:曲別針、釘子、大頭針、指南針、塑料棒、銅器、鋁器等 教學過程: 一、激活興趣,引出問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我們就來聽一個。 2、課件播放秦始皇利用磁石做宮門防刺客的故事。 3、提問:其中的奧秘在哪里? 4、引入:其實,磁鐵不僅能吸鐵,它還有許多重要的本領,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邊玩,一邊來進一步認識這位老朋友。(板書:有趣的磁鐵) 5、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6、引入:看來同學們的想法還真不少,下面我們就來認識磁鐵,解釋其中的一些問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的開始以聽故事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自覺產生學習的需要,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觀察交流,實驗探究 (一) 認識磁鐵 1、談話:課前你們搜集了一些磁鐵,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拿出來看一看,你能發(fā)現什么? 2、交流:磁鐵的形狀不同、顏色不同,每一塊磁鐵上面都有S、N兩個字母。 3、引導學生給不同形狀的磁鐵起個名字,認識常見的碲形磁鐵、柱形磁鐵、條形磁鐵。 4、介紹磁鐵的兩個磁極:S極、N極。 [設計意圖:認識磁鐵探究磁鐵性質的基礎。讓學生對準備的磁鐵進行細致的觀察,發(fā)現磁鐵的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由于學生對形狀的描述也是不確定的,因此教師將磁鐵命名的權利交給學生,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對磁極的介紹重點采用講解的形式,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 (二) 探究性質 1、談話: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磁鐵,知道常用的磁鐵形狀各不相同,但卻都有兩個極:S極、N極。下面我們就一邊玩,一邊探究其中的科學知識。 2、說明:每個組都有一個材料盒,階梯教室還有許多現成的材料,你都可以把它充分的利用起來。 3、討論:小組的同學先商量商量,你們打算玩哪些游戲?在玩的時候應注意哪些問題?(小組的同學要合作、不能搶材料、要邊玩過觀察現象,把自己的發(fā)現記錄下來等) 4、強調:同學們的玩法可真不少,在玩磁鐵的時候請你做到以下幾點: 玩一玩:注意用不同的方法 看一看:仔細觀察,每一種玩法至少要有一個發(fā)現 想一想:通過這個現象能說明什么 記一記:把自己的發(fā)現用簡單的語言、圖畫或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5、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啟發(fā)各組至少進行一種游戲: 6、小組交流,匯報實驗過程、得出的結論(學生匯報那一種游戲就探究那一種): (1)“給磁鐵找朋友”游戲:觀察磁鐵不能吸引哪些物體,可以吸引哪些物體; (2)把磁鐵隔著紙、木板、塑料等物體吸鐵,觀察能不能吸?。? (3)“接鏈游戲”、“兩極對中間”游戲;用磁鐵的兩端與中間分別吸引圖釘或鐵圈,發(fā)現兩端吸引的數量多,中間吸引的數量少,從而知道磁鐵的兩端磁性強,中間磁性弱; (4)“懸吊磁鐵”游戲:把一塊磁鐵水平懸掛起來,用手轉一轉,等到它靜止下來,觀察它的指向; (5)磁鐵碰磁鐵游戲:用一塊磁鐵的兩端分別去靠近另一塊磁鐵的兩端,知道不同磁鐵的兩端有時會相互吸引,有時又會相互排斥; (6)用磁鐵接近收音機,傾聽收音機的發(fā)音效果有什么變化,感受到磁鐵會影響無線信號的接收。 6、師生總結出磁鐵的基本性質:磁鐵能吸鐵,隔著物體也能吸鐵,兩極磁性最強;同極相斥,異極相吸;指南北,干擾信號。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經歷“個體研究——綜合整理”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在玩磁鐵的時候能自主地探究、發(fā)現,教師則重點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結論,在學生思維困惑處進行點拔,進而讓學生產生新的想法、新的問題,獲取科學知識,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學科知識,體現“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 三、介紹資料,交流應用 1、提問:剛才同學們積極動手動腦,發(fā)現了磁鐵這么多的重要本領,誰能來讀一讀? 2、聯系實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磁鐵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和生產中,誰能舉個例子說明它們分別運用了磁鐵的哪個性質(磁性記事板、指南針、鉛筆盒、收音機、耳機、電冰箱的門等) 3、談話: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和利用磁鐵最早的國家,“司南”就是我國勞動人民利用磁鐵的實例。(課件介紹司南) [設計意圖:利用資料卡介紹司南,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通過列舉生活當中磁鐵的應用,讓他們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生產的緊密聯系,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四、拓展應用,解決問題 1、星期天,王小明的媽媽到河邊去洗衣服,不小心把家里的鑰匙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幫她想個辦法,不用下水就能把鑰匙撈上來呢? 2、討論:這里有一杯水,杯底掉進兩個大頭針,誰想辦法不接觸水把它取出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樂于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應用科學知識的能力,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 五、總結評價,布置作業(yè) 1、提問:這節(jié)課,你都知道了關于磁鐵的哪些知識? 2、評價:你覺得自己在探究活動中的表現怎樣?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3、布置作業(yè):這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玩磁鐵游戲,發(fā)現了磁鐵有這么多的本領,課后你能不能運用這些知識制作一個玩具?利用課外活動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科學探究永無止境,課的最后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總結,進行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態(tài)度的評價。在學生意猶未盡時,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保持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3.3 磁的應用 一、 教材分析: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磁鐵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收集有關資料圖片,調查磁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深刻理解磁鐵的發(fā)現、指南針的發(fā)明的重要意義。 二、 教學目標: 1、 科學探究目標: A 能通過觀察和測試,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鐵。 B 能說出搜集有關應用磁鐵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實際問題的信息資料的方法。 2、 科學知識目標: A 能列舉我國古代人們利用磁鐵的實例。 B 能說出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A 愿意關注磁鐵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情況。 B 能從別人那里獲得有關磁鐵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的事例。 三、 教學重難點 重點:深刻地理解磁鐵的發(fā)現的重要意義。 難點:初步認識到,磁鐵在社會生產中和生活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四、 設計特點 查閱資料和磁懸浮列車模型的制作 五、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一份材料:小馬達、小喇叭、回形針、耳塞、話筒以及制作磁懸浮列車的材料。有關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的課件。 六、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活動一 找找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前已布置學生調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關磁應用的資料。) 現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以多樣方式與全班同學交流。完成下列評價表。 1、我找到磁鐵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應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鐵:_________。 3、我找到磁鐵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動二 哪里有磁鐵 1、 每小組發(fā)一包已準備好的材料(小馬達、小喇叭、回形針、耳塞、話筒)。活動時間約10分鐘。 2、 提示學生設法檢驗其中是否有磁鐵、檢驗方法由學生設計。 3、 活動完畢,請學生說出自己所用的方法。啟發(fā)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還有哪些家 電用了磁鐵。 (三)磁記憶 1、 出示磁帶、軟盤,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 2、 要學生自己說說磁記憶的內容。 (四)懸浮列車 1、 懸浮列車的原理 請學生說說磁懸浮列車的原理——同極相斥。然后出示相關課件。 2、 制作磁懸浮列車 注意點:1)注意軌道和列車底部磁條的極性。(同邊同極) 2) 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3、 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視,并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指導。 制作完畢之后,進行總結評比,評出優(yōu)秀者。 第四單元 水和鹽的故事 4.1 把鹽藏起來 教學目標 1、對鹽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設,設計對比實驗。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3、培養(yǎng)敢于、善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 實驗器材 食鹽、燒杯、筷子、熱水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我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積極的驗證。老師這還有更難的呢!敢接受挑戰(zhàn)嗎?(敢)好,讓我們走進第一關,智力猜猜猜,(閃閃紅星,小紅軍帶鹽的故事)請大家開動腦筋猜猜看,小紅軍是怎樣把鹽藏起來的?(板書課題) (用生動的故事,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故事情節(jié)造成的懸念,引起學生大膽的猜想,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學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請大家分組討論,選出我們的最佳方案(學生選擇,并簡單的說出理由) …… 看來大家一致認為,鹽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對不對呢?想不想通過實驗來驗證?(想)那么,要做這個實驗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 請各組組長來材料超市選擇你們需要的材料。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伙伴,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選擇實驗材料,這樣學生才會有一種我就是科學家的感覺,科學活動才是愉悅的) 2、實驗揭秘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 …… 對,鹽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鹽這樣消失在水中的現象叫溶解。(板書)同學們,你們太棒了,老師宣布,第一關成功!讓我們走進第二關:比比誰最快! 3、探究加快食鹽溶解的方法 小紅軍很聰明,把鹽溶解在水中,但當時處境一定非常危急,請大家分組討論一下,怎樣能幫小紅軍將鹽盡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 想法非常好,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過實驗來驗證,現在請個小組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 …… 大家真了不起,設計好了自己的實驗,老師很佩服你們!在做實驗之前老師有幾點要求: 實驗用品要輕拿輕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用簡單的語言填寫實驗報告單。 好,現在實驗開始。 匯報交流。 誰能根據以上小組的匯報,對加快食鹽溶解的條件總結一下? 生總結匯報。 剛才大家參與得非常積極,實驗做得很認真,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真是太棒了,老師興奮得告訴大家:第二關闖關成功!下面讓我們走進第三關,看誰想得多! 4、聯系實際學科學 其實,溶解在我們生活中用途特別廣,現在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樣加快溶解? …… 第三關闖關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來,我們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僅心細,而且聰明。故事中的小紅軍也很聰明,他把鹽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帶上山。那么,鹽該怎樣取出來呢?想知道嗎?請大家課下先進行猜想,試著探究,并記錄下來,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發(fā)現。 4.2 分離鹽與水的方法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引導學生嘗試探究分離鹽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鹽的有關知識。 科學技能:學生能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激發(fā)學生課外探究其他溶液分離方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自主設計。 【教學難點】 如何確定分離出來的物質就是鹽。 【教學準備】 學生材料: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蒸發(fā)皿、火柴、滴管、小燒杯(含鹽水)、燒杯(清水)、放大鏡、白紙、藥匙、食鹽盒、毛巾、筷子(每組各一份) 教師材料:一杯飽和的鹽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藥匙、食鹽、筆 【教學建議】 1.為使加熱分離實驗更為簡便快捷,可以用湯勺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 2.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燈,所以應在課前或課內對酒精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作詳細的講解。 3.用比較的方法來確定白色物質是不是食鹽有些困難,建議用近距離的放大照片進行比較。 4.在用加熱的方法分離鹽與水時,當水快蒸發(fā)完時,蒸發(fā)皿的鹽粒會四濺,很不安全。建議用一種透明的安全罩罩在蒸發(fā)皿的上方。 【教學過程】 一、加水使杯底的鹽溶解了 1.教師出示一杯已飽和的鹽水。 師導:這是一杯鹽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有什么特別嗎?為什么這杯鹽水杯底會有鹽呢?你有什么辦法能使杯底的鹽繼續(xù)溶解嗎?看誰想的方法既簡單又實用? 2.學生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3.師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 4.學生上臺演示。 二、鹽水蒸發(fā)后留下了白色物質。 1.師導:(出示已溶解的鹽水)水是會蒸發(fā)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發(fā)完了,原來溶解在水里的鹽會怎樣呢?鹽會和水一起蒸發(fā)嗎? 2.師導:同學們的猜想很不錯,但科學是要講究證據的。你有辦法證明鹽是不是會跟著水一起蒸發(fā)嗎? 3.學生相互討論交流。 4.小組內活動,用筷子沾一點濃鹽水涂在手指上,輕輕吹氣,加快水的蒸發(fā)。觀察手指上鹽水的變化。 5.采用加熱的方法。 師導:對,給鹽水加熱加快它的蒸發(fā),這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套加熱的材料。(師介紹材料)同學們能用這些材料給鹽水加熱嗎?你準備怎么做? 6.師導:同學們可真聰明!那么做這個實驗時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請各組材料員領取材料。 (提示:加熱后勿碰;鹽水未完全干,熄滅酒精燈;酒精燈的使用) 7.酒精燈的使用:( 師示范酒精燈的點燃和熄滅;學生上臺演示) 8.學生分組實驗。 三、蒸發(fā)皿中的白色顆粒是鹽嗎 1.師導:同學們都差不多完成了實驗,通過剛才的實驗你有什么發(fā)現嗎?鹽會跟著水一起蒸發(fā)嗎?(蒸發(fā)皿上留下了白色的鹽) 2.師導:你怎么能確定蒸發(fā)皿上的白色物質一定是鹽?或許鹽水加熱后變成了另一種白色的物質呢?你有什么辦法確定它就是鹽呢?(比較) 3.師導:對!拿它和生活中的鹽比較一下!為了方便研究,老師為每組準備了鹽、放大鏡。同學們可以用藥匙把蒸發(fā)皿上的白色物質取到白紙上,和鹽比較一下是否相同。請各記錄員及時做好記錄。 4.交流匯報: 師導:從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質和鹽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鹽能溶解于水的性質呢?同學們想試一試嗎? 5.師導:請同學們把白紙上的白色物質放入燒杯中攪拌幾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結論:白色顆粒外觀和鹽一樣,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鹽了。現在我們能夠得出什么結論呢? 四、海水是怎樣變成鹽的 1.師導:剛才我們通過加熱從鹽水中提取出了鹽。那么,我們生活中的鹽又是從哪里來的呢?(播放海水變成鹽的幻燈片) 2.師導:對呀,說起海水中的鹽,老師還要告訴同學們一個驚人的數字,你們想聽嗎?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鹽全部提取出來,重量將達5億億噸。這是多少鹽啊!如果把這些鹽平鋪在陸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將被埋沒,只剩下幾幢特別高的摩天大樓露在外面,因為鹽的厚度將達到150米。 五、了解更多溶液的分離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離鹽與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離嗎?課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熱的方法把它們分離開來。 4.3 沉與浮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象應備條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體驗物體沉浮應具備一些條件,可以通過改變這些條件來控制物體的沉浮。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出猜想與假設、愿意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 教材分析: 本課包括“水中的物體”、“感知浮力”、“誰主沉浮”、和“拓展活動”四部分內容。其中對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與假設、對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提出猜想與假設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學生分析: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1、學生對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已經有一定的認識。2、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材料準備: 老師用:大玻璃缸、白菜、蘿卜等常見的生活物品。 學生用:玻璃缸、木塊、塑料塊、鐵塊、石子、雞蛋、鹽、橡皮泥、鉤碼、測力計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肯定和激勵,并以此作為阿基米德小組的獲得要求。) 一、認識各種材料(木塊、石頭、雞蛋、泡沫塑料、蘿卜、橡皮塊、回形針、牙簽、蠟燭) [2分鐘] 師:同學們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幫小紅軍順利地解決了問題,我們把鹽藏在了什么地方?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撕芏嗟牟牧稀? 二、猜想實驗,引出課題 [8分鐘] 師:同學們這些材料也會像鹽一樣溶解在水中嗎? 師:我們猜測一下哪些會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據是什么 師:讓我們動手也試一試吧! 學生實驗,老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通過實驗我們剛才的猜想正確嗎? 大家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或者問題嗎? 學生匯報。 師:“為什么有些物體浮在水面,而有些物體則沉在水底?”。誰能說出自己的猜想。 學生猜測。 這個問題曾經吸引許多科學家進行研究,大科學家阿基米德也研究過這個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研究這個問題。在研究中有所發(fā)現的小組,我們給命名為阿基米德小組。(指阿基米德小組獎章) 三、感知浮力。 [10分鐘] 師:剛——同學們猜想水對浮在水面的物體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試一試,是真的嗎?。 學生親身體驗。 師:說說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體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對它的托力呢? 學生猜想。(不止一種) 師: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據嗎?根據是什么?怎樣為“我們的猜想”找到證據呢? 學生設計實驗。 動手實驗。 匯報交流。 師:像這樣浸在水里的物體,會受到水對它向上的托力,這種力叫浮力。 四、誰主沉浮 [10分鐘] 師:同學們剛才的表現真是太棒了,真像一個小阿基米德,那老師這還有一個問題“怎樣使雞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誰愿意接受挑戰(zhàn)? 動手動腦,大膽猜想和實驗。 師:你們是怎么做的?解決問題了嗎? 學生匯報交流。 師:you are very clever,大家的表現太精彩了,下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個游戲比賽。 游戲。(看誰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 五、拓展活動 [3分鐘] 在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利用浮力的。 六、課堂小結 [2分鐘] 我們看看是哪個小組獲得了“阿基米德小組”的稱號?有請阿基米德小組的同學上臺,我們來給他們合影留念?。ń處熃o上臺同學拍照) 其實這節(jié)課每個小組的表現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學家一樣的嚴謹有序,相信我們班以后會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樣的科學家的。 把實驗的材料整理好,準備下課。下課! 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 單元分析 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重要能源,現在城市里的孩子家里都有許多的電器,因此,他們對電的作用是比較熟悉的,但電是怎樣讓燈亮起來的呢?哪些材料可以導電呢?他們就不那么清楚了。本單元通過指導學生開展一些有關電的探究活動,希望能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愛提問、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tài)度。 5.1 電與我們的生活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電對人們生活的改變,能說出電對人類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舉例說明電與現代化生活密切相關。 3、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電的來源,懂得節(jié)約用電的重要性。 4、體驗討論與交流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想知道、愛提問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難點:了解電的來源。 四、教具準備:有關發(fā)電站的圖片。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展示課本的組圖, 師:兩幅圖讓我們了解到不同的生活,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請說一說電與我們生活、生產的關系。(板書:11、電在我家中) (二)新課活動 1、認識電在人們的生活中的作用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發(fā)明電之前,人們是怎樣生活的?”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停電之后,人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 (3)小組討論:結合組圖,說說電對人類生活有哪些作用? (4)鼓勵學生從“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關于電的問題,并展開交流。 (5)指導學生交流收集的家電資料,說說各有什么用途和功能,使學生對電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2、認識電是如何傳送到各個地方的。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各種的看法: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但是電是怎么來到我們生活中的?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插圖,認識電是發(fā)電廠發(fā)電(水力發(fā)電、火力發(fā)電等)后,經過高壓輸電、變電站改變電壓、長途輸送,最后才成為我們家中的電源。 (3)指導學生閱讀科學在線。 (4)VCD:電從哪里來(8分鐘)了解人類發(fā)現電的歷史,使學生懂得電的發(fā)現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電的發(fā)現是人類歷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 (4)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生活中怎樣才能做到節(jié)約用電。 (5)布置節(jié)約用電的小調查活動。 (6)鼓勵學生課后調查生活中節(jié)約用電的方法。 3、拓展及作業(yè):了解近年來新型的生產電能的方法。 5.2 讓燈亮起來 設計理念: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科學現象,激發(fā)學生主動開展科學探究的欲望; 2、老師盡量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師更大程度上把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機的和科學知識目標結合起來; 3、尊重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情感態(tài)度、知識能力等,開展賞識教育,幫助他們實現多元智能的發(fā)展,包括語言智力、空間智力、動覺智力、交流智力等方面。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1)學生主動開展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感知科學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開展探究──交流──得出結論──推廣應用。 2)學生學著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來解決科學問題,包括:根據科學現象提出問題,根據問題組織、選擇材料,根據材料開展科學探究。 2.知識與技能: 1〉知識:知道電可以轉變成光;知道簡單電路所需的基本元件。 2〉 技能:能根據探究需要選擇材料;能動手拼裝簡單電路;能畫出簡單電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對科學現象充滿好奇; 2)學生對科學探究充滿興趣; 3)學生樂于合作學習,樂于交流。 4)學生環(huán)保意識、節(jié)能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 1.學生分組拼裝電路。 2.學生多元智能的培養(yǎng)。 教學準備: 1.教具:各種漂亮的燈飾,霓虹燈拼出的各種圖案,在講臺桌上展示,或定在刨木板上展示。 2.物品超市:1〉簡單電路的基本元件分類裝好,貼好標簽。 3.準備一些相關的物品備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5分鐘) 1.好看嗎?(老師指著講臺上的各種漂亮的燈籠,黑板周圍掛著滿天星。) 2.可惜同學們桌上的小燈籠都不亮,要亮起來多漂亮啊,你們能設法讓小燈籠亮起來嗎? 3.要想使小燈籠亮起來,你得首先知道需要哪些器材。 二、嘗試實驗,開展探究 (20分鐘) 1.互相商量一下要些什么器材。 2.由組長統(tǒng)一到物品超市來挑選:1 )一種最好只選一件;2)各組要團結協(xié)作;3)還需要器材可以再選。 3.學生分組練習。 4. 給燈亮的同學發(fā)獎! 5.說說你是怎么組裝的?(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說出不同的組裝方法。) 6.請你把組裝的方法畫在紙上告訴老師。 7.比一比誰畫得好,發(fā)給獎品。 8. 說說他們組裝方法的相同的地方。 9.強調組裝電路的方法。 10.給說得好的同學發(fā)獎。 11.嘗試一下別的方法能使燈亮起來嗎?不知道裝的同學可以向其他同學請教。 三、提出新的問題,開展新的嘗試 (10分鐘) 1.這小燈籠老是亮著,挺耗電的,要能控制他多好?。∧阌修k法嗎?大家試試。組長可以再來選材料。 2.請你講講你的方法,上臺給大家演示一下。 3.鼓掌表揚。 4.大家再試試。 四、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5分鐘) 1.你見過哪些開關? 2.老師演示聲控開關,給學生展示各種開關樣品,延伸到樓道的觸摸開關、家用的遙控開關。 3.請你想想還可以設計哪些開關? 4.給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發(fā)獎。 5.你見過哪些電池? 6.用完后人們是怎樣處理的? 7.電池污染嚴重,能不能設計出沒有污染的電池。 8. 發(fā)獎。 9.讓我們在課后來設計一個電池回收裝置吧。 第六單元 地球真的不動嗎 晝夜的形成 本課概述 本課從“白天黑夜是怎樣形成的?”這一問題引入,引導學生探究晝夜成因。活動1開個學術討論會,通過討論引導學術了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對太陽和地球之間關系的解釋,幫助學生懂得僅憑直接的觀察有時是不正確的,科學是需要反復觀察和實驗的?!翱茖W在線”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況晝夜的成因。活動2模擬晝夜的形成,指導學生用模擬實驗的方法進一步驗證自己的假設,對晝夜的形成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本課最后的討論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本課的重點是激發(fā)學生探究晝夜成因的興趣。本課的難點是模擬晝夜形成實驗的設計與分析。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在合作中設計驗證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方案。 2.能積極尋找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敢于對別人的結論提出質疑。 2.認識到科學發(fā)展是漫長的,很多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需要從更廣泛的范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質。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地球在不停地轉動,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2.能概述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背景資料 地球自轉是一種繞軸旋轉運動,在北極上空觀察呈反時針方向,南極上空觀察則呈順時針方向,習慣上稱為自西向東旋轉。自轉周期為一日,因參考點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周期)、太陽日(以太陽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周期)和太陰日(以月球為參考點所度量的地球自轉周期)之別,時間分別為23時56分、24時和24時50分。自轉角速度為每小時15度,線速度則因緯度和海拔不同而異。 地球自轉決定了地球上晝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過程具有晝夜節(jié)奏,還使運動物體如氣團、洋流和流水發(fā)生偏轉。地球自轉造成同一時刻地球的不同經線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時間,還使潮汐轉變?yōu)榕c自轉方向相反的潮汐。好奇點 模擬晝夜的形成可能是學生的好奇點。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課安排2課時。兩個活動各用1課時。 活動1 開個學術討論會 活動目標: 1.能承認地球在不停地自轉,敢于對別人的結論提出質疑。 2.能概述古人對晝夜成因的猜想與哥白尼的貢獻。 3.能說出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需24小時。 4.意識到科學發(fā)展是漫長的過程,很多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需要從更廣泛的范圍進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質。 活動建議: 1.建議本活動在小組討論基礎上全班共同進行。 2.活動可直接從教材的引入開始。布置學生在小組內用5~6分鐘的時間為討論會作準備。如果學生對地球圍繞太陽轉沒有任何疑問,可請一部分小組為“太陽繞著地球轉”的觀點尋找證據;另一部分小組為“地球圍繞太陽轉”的觀點尋找證據。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體會古人對晝夜成因的解釋。 3.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閱讀教材中包括“科學在線”的資料后,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科學認識的艱巨過程。并體會哥白尼日心說的巨大貢獻。 4.“科學在線”之后的一段文字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釋晝夜交替現象的形成。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討論和分析活動中做適當引導。 活動2 模擬晝夜的形成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合作的基礎上提出模擬實驗的方案,并能正確操作。 2.能夠較清晰地向其他同學解釋自己的模擬實驗的結。 3.能積極尋找證據證實自己觀點的正確。 實施建議: 1.本活動是在學生已經知道晝夜形成原因的基礎上進行的。實驗前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討論:如何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模擬晝夜的成因,如何分工合作等。 2.要注意引導學生交流實驗計劃,在明確實驗目的和方法,準備好所需材料后,再開始實驗。實驗時用遮光窗簾將教室變暗,以保證實驗效果。學校如沒有地球儀,可用學生自制的地球模型代替。 以下具體實驗步驟供參考: ⑴將地球儀的北極對著北方,在桌面中間放好; ⑵面對地球儀,使它自西向東旋轉(逆時針方向),在中國北京或其他省會城市的位置貼上小紙人; ⑶在正對地球儀1米左右的地方打開手電筒,調整電筒的遠近,以地球儀上清晰地出現明暗兩部分為宜;確定地球儀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⑷將小紙人所在的位置旋轉到黑夜部分,慢慢轉動地球儀,觀察小紙人投向地球儀表面影子的位置和變化過程與一天中我們實際觀察到的現象是否一致,從而確定地球旋轉的方向。這一教學過程重點是讓學生探究地球自轉的方向,教師要鼓勵學生應用平時觀察到的地球上的物體在一天中影子自西向北再向東的變化過程來解決這一問題。 ⑸兩人一組,輪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晝夜變化。 3.為了幫助學生強化探究中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在地球儀旁邊放一塊鐘表,告訴學生地球儀旋轉的方向要和表針轉動的方向相反。 4.實驗結束后各組分別向全班介紹模擬實驗的結果。 5.教材最后的討論是對知識的運用。一定要讓學生先根據兩地的位置判斷,再用實驗演示。同一天中位置靠東側的地方先被太陽照到,上海在烏魯木齊的東側,所以先被太陽照到。-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春三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 2019 三年級 科學 下冊 一冊 教案 大象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44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