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圖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圖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圖版必修3.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圖版必修3 目的與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 2、理解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涵,以及環(huán)境、經濟和社會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關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綜合治理的措施,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4、理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現象出現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重點與難點: 重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難點: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學過程: 導入:必修二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系統(tǒng),問題:誰記得? 生態(tài)(環(huán)境)子系統(tǒng):基礎 經濟子系統(tǒng):條件 社會子系統(tǒng):目的 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包括三個同樣的子系統(tǒng)。 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基礎,所以首先要解決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生態(tài)問題: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濕地開發(fā)不當、森林開發(fā)不當等 ——水土流失[ 概念:原因與表現 探索活動的圖?!髯吡藙趧尤嗣竦难秃埂? 我國的現實狀況 問題:哪些地區(qū)易出現水土流失狀況?坡度、植被覆蓋率、降水狀況等。 問題:分布: 耕墾歷史悠久的地區(qū)和丘陵地帶,黃土高原最嚴重。(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中上游地區(qū))、華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蝕山地。)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讀圖2—1-2,黃土高原的范圍: 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長城以南、秦嶺以北 包括省份:青、甘、寧、內、陜、晉、豫七個省區(qū)。 面積:54萬KM2,水土流失面積45萬,占83%,嚴重流失的為28萬,占52%,每年通過三門峽的泥沙量達16億噸。 其區(qū)域地理特征: 自然環(huán)境: 氣候: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地形地勢: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多在1000~xx米。 地形: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植被:黃土覆蓋,植被多為次生灌叢、矮林,覆蓋率低,許多地方幾近光裸。 河流:中上游 土壤:黃土 人文環(huán)境:1.黃土高原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 2.不斷尖銳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為貧困地區(qū) 河流域的谷物播種面積雖約占全國的38%,卻因為每畝糧食產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qū)只有幾十千克,所以糧食產量只占全國28%左右。)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特殊——過渡性 (1)處于從平原向山地高原的過渡地帶。] (2)處于從沿海向內陸的過渡地帶。 (3)處于從濕潤向干旱的過渡地帶。 (4)處于從森林向草原的過渡地帶。 (5)處于從農業(yè)向牧業(yè)的過渡地帶。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黃土、氣候、地質構造、植被 1、黃土特征:無層理、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濕陷性等——易于侵蝕。 2、降水集中、多暴雨(300~650mm,集中于789三個月) 3、地質構造: 4、植被:稀少 人為原因: 圖2-1-6~8:開墾陡波、毀壞樹木、過度放牧和采樵、濫用土地。 山羊吃草根、吃樹皮,是破壞植被的罪魁禍首。所以,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世界畜牧大國都不養(yǎng)山羊。內蒙古草原的退化和沙漠面積的擴大也與山羊的過度放牧、不注重養(yǎng)林養(yǎng)草有一定關系,甚至有環(huán)保專家提出了要山羊還是要北京的疑問。-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1中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中圖版必修3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2.1 中國 黃土高原 水土流失 治理 教案 圖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55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