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化學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24 第七章 7.3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三化學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24 第七章 7.3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新人教版.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化學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24 第七章 7.3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新人教版
一、選擇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熵增加且放熱的反應一定是自發(fā)反應
B.自發(fā)反應一定是熵增大的反應,非自發(fā)反應一定是熵減小或不變的反應
C.凡是放熱反應都是能自發(fā)進行的反應,而吸熱反應都是非自發(fā)進行的反應
D.非自發(fā)反應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發(fā)生
[解析] 熵增加且放熱的反應一定是自發(fā)反應,因為ΔH-TΔS<0,故A項正確;有些熵減的過程也能自發(fā)進行,非自發(fā)反應熵不一定減小或不變,B項錯誤;放熱反應不一定都是自發(fā)進行的反應,有些吸熱反應也能自發(fā)進行,如CH3COOH+NH4HCO3===CH3COONH4+CO2↑+H2O,C項錯誤;有些吸熱反應,在室溫下不能自發(fā)進行,但在較高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D項錯誤。
[答案] A
2.高溫下,某反應達平衡,平衡常數(shù)K=。恒容時,溫度升高,H2濃度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焓變?yōu)檎?
B.恒溫恒容下,增大壓強,H2濃度一定減小
C.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H2OCO2+H2
[解析] 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可得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CO+H2O,D錯誤;溫度升高,H2濃度減小,平衡正向移動,說明正反應是吸熱的,焓變?yōu)檎担蔄正確;在恒溫恒容下,增大壓強的方法有多種,H2濃度變化不確定,B錯誤;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C錯誤。
[答案] A
3.(xx安徽馬鞍山二中月考)25℃時,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過量金屬錫(Sn),發(fā)生反應:Sn(s)+Pb2+(aq)Sn2+(aq)+Pb(s),體系中c(Pb2+)和c(Sn2+)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c(Pb2+)增大
B.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c(Pb2+)變小
C.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D.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2
[解析] 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由于固體的濃度不變,不能使平衡發(fā)生移動,c(Pb2+)不變,A錯誤;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溶液中c(Sn2+)增大,平衡逆向移動,所以c(Pb2+)變大,B錯誤;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逆反應是吸熱反應,所以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C錯誤;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2.2,D正確。
[答案] D
4.(xx安徽淮北一中月考)某溫度下,反應2A(g)B(g)+C(g)的平衡常數(shù)為1,在容積為2 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A(g)。20 s時測得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如下表:
物質(zhì)
A(g)
B(g)
C(g)
物質(zhì)的量/mol
1.2
0.6
0.6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前20 s的平均速率為v(A)=0.6 molL-1s-1
B.20 s時,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
C.達平衡時,A(g)的轉(zhuǎn)化率為100%
D.若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變?yōu)?.5,則反應的ΔH<0
[解析] 由題意知前20 s的平均速率為v(A)=1.2 mol/(2 L20 s)=0.03 molL-1s-1,A項錯誤;20 s時,Q=c(B)c(C)/c2(A)==0.25
v(逆)
[解析] Δn(M)=0.8 mol-0.4 mol=0.4 mol,Δn(N)=0.4 mol-0.2 mol=0.2 mol,Δn(Q)=0.2 mol,所以a∶b∶c=2∶1∶1,化學方程式為2M(g)+N(g)Q(g)。平衡時,c(M)==0.2 mol/L,c(N)=c(Q)==0.1 mol/L,K==25,A項錯誤;平衡時,M的轉(zhuǎn)化率為100%=50%,若條件改為恒溫恒壓,反應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進行,相當于原平衡正向移動,則達平衡時M的轉(zhuǎn)化率大于50%,B項錯誤;在原條件下,M的體積分數(shù)為100%=50%,由于該反應為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的反應,充入比原反應更多的反應物時,相當于加壓,可逆反應的平衡正向移動,所以M的體積分數(shù)小于50%,C項正確;向恒容體系中充入少量He,化學平衡不移動,即v(正)=v(逆),D項錯誤。
[答案] C
6.(xx安徽蕪湖十二中月考)設(shè)反應①Fe(s)+CO2(g)FeO(s)+CO(g)平衡常數(shù)為K1;
②Fe(s)+H2O(g)FeO(s)+H2(g)平衡常數(shù)為K2。
測得在不同溫度下,K1、K2值如下:
溫度/℃
K1
K2
500
1.00
3.15
700
1.47
2.26
900
2.40
1.60
根據(jù)以上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500℃時進行反應①,則CO2轉(zhuǎn)化率為50%
B.900℃進行反應③H2(g)+CO2(g)H2O(g)+CO(g),其平衡常數(shù)K3=1.50
C.反應①的焓變ΔH>0,反應②的焓變ΔH<0
D.反應①平衡體系中通入CO2,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平衡正向移動,達到新平衡時CO2的轉(zhuǎn)化率比原平衡小
[解析] 根據(jù)數(shù)據(jù)K1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可知,反應①為吸熱反應;K2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反應②為放熱反應,C項正確;反應①平衡體系中通入CO2,等效于增大壓強,而反應①中改變壓強不影響平衡移動,則轉(zhuǎn)化率不變,D項錯誤;若500℃時進行反應①,=1,c(CO)=c(CO2)=Δc(CO2),A項正確;K3====1.50,B項正確。
[答案] D
二、填空題
7.(xx南寧、桂林一模)在1.0 L真空密閉容器中充入4.0 mol A(g)和4.0 mol B(g),在一定溫度下進行反應:A(g)+B(g)C(g) ΔH,測得不同時刻該容器內(nèi)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如下表:
時間/min
0
10
20
30
40
n(A)/mol
4.0
2.5
1.5
n2
n3
n(C)/mol
0
1.5
n1
3
3
回答下列問題:
(1)隨著溫度的升高,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減小,則ΔH________(填“>”、“<”或“=”)0,反應從起始到20 min內(nèi)C的平均反應速率是________。
(2)該溫度下,上述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________。平衡時體系內(nèi)氣體的總壓強是反應起始時總壓強的________。
(3)下列選項中能說明該反應在一定溫度和恒容條件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_______。
A.反應速率:vA(正)+vB(正)=vC(逆)
B.A的質(zhì)量不再改變
C.B的轉(zhuǎn)化率不再改變
D.密度不再改變
(4)若反應C(g)A(g)+B(g)進行時需加入稀釋劑X氣體(不參與反應),則C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體系的溫度、壓強、X的物質(zhì)的量的關(guān)系如圖Ⅰ、圖Ⅱ所示。
①由圖Ⅰ可知,T1______(填“>”、“<”或“=”)T2。
②由圖Ⅱ可知,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X的物質(zhì)的量,C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將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溫度升高,化學平衡常數(shù)減小,說明化學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故ΔH<0。由20 min內(nèi)Δn(A)=2.5 mol,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Δn(C)=2.5 mol,則v(C)==0.125 molL-1min-1。(2)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知在30 min時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n(C)=3 mol,根據(jù)三段式計算,平衡時n(A)=n(B)=1 mol,故平衡時c(C)=3 mol/L,c(A)=c(B)=1 mol/L,則該溫度下平衡常數(shù)K===3。等溫度、等體積條件下,壓強之比等于物質(zhì)的量之比,則平衡時體系內(nèi)的總壓強與反應起始時總壓強之比為==0.625。(3)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即vA(正)=vC(逆)或vB(正)=vC(逆)時說明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A項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B項,A的質(zhì)量不再改變,說明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C項,B的轉(zhuǎn)化率不再改變,說明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D項,因為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故密度一直不變,密度不再改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4)①由圖Ⅰ可知,在相同壓強下,T1溫度下C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大于T2溫度下的,而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升溫平衡正向移動,C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故T1>T2。②由圖Ⅱ可知,隨著X的物質(zhì)的量的增多,C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逐漸增大,其原因是隨著X的物質(zhì)的量的增多,容器體積增大,相當于減小反應體系的壓強,平衡右移,C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答案] (1)< 0.125 molL-1min-1
(2)3 0.625 (3)BC
(4)①>?、谠龃蟆‰S著X的物質(zhì)的量的增多,容器體積增大,相當于減小反應體系的壓強,平衡右移,C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B級(能力提升)
一、選擇題
1.(xx山東省實驗中學一診)一定溫度下將1 mol A和2 mol B置于2 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g)+B(g)C(g)+D(g)并達到平衡。C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如圖Ⅰ所示,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Ⅱ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達到平衡后,其他條件不變,降低溫度,v正、v逆均減小,C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B.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數(shù)值約為7.36
C.一段時間后,若氣體的密度不變,則可以判斷該反應已達化學平衡狀態(tài)
D.在上述反應體系中加入催化劑,化學反應速率增大,E1和E2均減小
[解析] 根據(jù)圖Ⅱ知,生成物總能量低于反應物總能量,故該反應為放熱反應,降低溫度,v正、v逆均減小,平衡正向移動,C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A項正確。設(shè)達平衡時生成的C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x molL-1,則
A(g) + B(g)C(g)+D(g)
起始濃度/molL-1 0.5 1 0 0
轉(zhuǎn)化濃度/molL-1 x x x x
平衡濃度/molL-1 0.5-x 1-x x x
=0.3,解得x=0.45,則K=≈7.36,B項正確。容器容積不變,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則密度恒定,故不能根據(jù)密度不變判斷反應已經(jīng)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C項錯誤。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E1和E2均減小,D項正確。
[答案] C
2.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學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 ΔH<0,按照相同的物質(zhì)的量投料,測得CO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壓強的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T1>T2>T3
B.正反應速率: v(a)>v(c) v(b)>v(d)
C.平衡常數(shù): K(a)>K(c) K(b)=K(d)
D.平均摩爾質(zhì)量: M(a)M(d)
[解析] 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CO的平衡轉(zhuǎn)化率降低,所以其溫度大小關(guān)系為:T3>T2>T1,A項錯誤;正反應速率大小關(guān)系為v(a)<v(c ),因為T3>T1,v(b)>v(d),因為P(b)>P(d),B項錯誤;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的影響,對于該反應來說,其平衡常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為:K(a)>K(c),K(b)=K(d),C項正確;M=,m總恒定,n總(a)M(c),D項錯誤。
[答案] C
3.(xx無錫青山中學調(diào)研)一定溫度下,在三個體積均為2.0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PCl5(g)PCl3(g)+Cl2(g),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平衡常數(shù)K:容器Ⅱ>容器Ⅲ
B.反應達到平衡時,PCl5的轉(zhuǎn)化率:容器Ⅱ=容器Ⅰ
C.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Ⅰ中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PCl5)= molL-1s-1
D.起始時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 mol、PCl3 0.45 mol和Cl2 0.10 mol,則反應將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解析] 容器Ⅰ與容器Ⅲ中,起始投料量相同,反應溫度不同,容器Ⅲ中達到平衡時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較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則正反應是吸熱反應,故溫度升高平衡常數(shù)增大,所以平衡常數(shù)K:容器Ⅰ<容器Ⅲ;又因為容器Ⅰ和容器Ⅱ中反應溫度相同,故平衡常數(shù):容器Ⅰ=容器Ⅱ<容器Ⅲ,A項錯誤。Ⅰ與Ⅱ的溫度相同,Ⅱ中PCl5的起始物質(zhì)的量是Ⅰ的2倍,Ⅱ相當于Ⅰ縮小體積,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反應,縮小容器的體積,壓強增大,平衡逆向移動,PCl5的轉(zhuǎn)化率降低,所以PCl5的轉(zhuǎn)化率:容器Ⅱ<容器Ⅰ,B項錯誤。反應達到平衡時,容器Ⅰ中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PCl5)=v(PCl3)== molL-1s-1,C項錯誤。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計算容器Ⅲ中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0.045,根據(jù)所給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可計算出Qc==0.075>0.045,所以反應將向逆反應方向進行,D項正確。
[答案] D
4.(xx江蘇蘇錫常鎮(zhèn)四市調(diào)研)一定溫度下,在甲、乙、丙、丁四個恒容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質(zhì)的量及SO2的轉(zhuǎn)化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中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小于乙
B.該溫度下,甲和乙中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均為400
C.SO2平衡轉(zhuǎn)化率:α1>α2=α3
D.容器中SO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丙>甲=丁
[解析] A項,甲、乙溫度相同,平衡常數(shù)相同,根據(jù)甲容器中“三段式”求算平衡常數(shù):
2SO2(g)+O2(g)2SO3(g)
起始濃度(molL-1) 0.2 0.12 0
轉(zhuǎn)化濃度(molL-1) 0.16 0.08 0.16
平衡濃度(molL-1) 0.04 0.04 0.16
K===400,A錯誤,B正確;乙與丁屬于等效平衡,SO2平衡轉(zhuǎn)化率相等,α1=α3,乙與丙比較,相當于增大氧氣濃度,SO2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α1>α2,故有:α1=α3>α2,C錯誤;甲與丁比較,丁相當于增壓,平衡向正方向移動,SO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增大,SO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丁>甲,D錯誤。
[答案] B
二、綜合題
5.(xx浙江卷)催化還原CO2是解決溫室效應及能源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劑存在下,CO2和H2可發(fā)生兩個平行反應,分別生成CH3OH和CO。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CO2(g)+3H2(g)CH3OH(g)+H2O(g)
ΔH1=-53.7 kJmol-1?、?
CO2(g)+H2(g)CO(g)+H2O(g) ΔH2Ⅱ
某實驗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為1∶2.2,在相同壓強下,經(jīng)過相同反應時間測得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
T(K)
催化劑
CO2轉(zhuǎn)化率(%)
甲醇選擇性(%)
543
Cat.1
12.3
42.3
543
Cat.2
10.9
72.7
553
Cat.1
15.3
39.1
553
Cat.2
12.0
71.6
備注:Cat.1:Cu/ZnO納米棒;Cat.2:Cu/ZnO納米片;甲醇選擇性:轉(zhuǎn)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
已知:①CO和H2的標準燃燒熱分別為-283.0 kJmol-1和-285.8 kJmol-1
②H2O(l)===H2O(g) ΔH3=44.0 kJmol-1
請回答(不考慮溫度對ΔH的影響):
(1)反應Ⅰ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________;反應Ⅱ的ΔH2=________kJmol-1。
(2)有利于提高CO2轉(zhuǎn)化為CH3OH平衡轉(zhuǎn)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
A.使用催化劑Cat.1
B.使用催化劑Cat.2
C.降低反應溫度
D.投料比不變,增加反應物的濃度
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在相同溫度下不同的催化劑對CO2轉(zhuǎn)化成CH3OH的選擇性有顯著的影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圖中分別畫出反應Ⅰ在無催化劑、有Cat.1和有Cat.2三種情況下“反應過程~能量”示意圖。
[解析] (1)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的公式,K=。
據(jù)題意,有以下熱化學方程式:
a: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b: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c:H2O(l)===H2O(g) ΔH3=44.0 kJmol-1。
根據(jù)蓋斯定律,b-a+c即可得熱化學方程式:CO2(g)+H2(g)CO(g)+H2O(g) ΔH2=-285.8 kJmol-1+283.0 kJmol-1+44.0 kJmol-1=+41.2 kJmol-1。
(2)催化劑不能改變平衡轉(zhuǎn)化率,A、B錯誤;降低反應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提高CO2的轉(zhuǎn)化率,C正確;投料比不變,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提高CO2的轉(zhuǎn)化率,D正確;增大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初始投料比,能提高H2的轉(zhuǎn)化率,CO2的轉(zhuǎn)化率會降低,E錯誤。(4)從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在催化劑Cat.2的作用下,甲醇的選擇性更大,說明催化劑Cat.2對反應Ⅰ的催化效果更好,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說明使用催化劑Cat.2的反應過程中活化能更低。
[答案] (1) +41.2 (2)CD
(3)表中數(shù)據(jù)表明此時反應未達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劑對反應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該時刻下對甲醇選擇性有影響
(4)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59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