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10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10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10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10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閱讀新聞,能準確、快速地捕捉這兩篇新聞的基本信息,能區(qū)分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觀敘述與主觀評價。 2. 學習和掌握新聞結(jié)構(gòu)的多樣性,能聯(lián)系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 3. 學習本文用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4. 引導學生去感受歷史,培養(yǎng)珍視現(xiàn)在、珍視和平的信念,培養(yǎng)關注社會、洞察世相、了解歷史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消息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快速捕捉新聞信息的能力。重點賞析《別了,“不列顛尼亞”》的現(xiàn)場描寫與歷史背景相結(jié)合的敘事特色;賞析《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的雙線展開、表里交織的結(jié)構(gòu)布局。 教學難點: 學習和體味兩篇新聞的情感傾向和抒發(fā)感情的藝術手法。 教學設想: 《短新聞兩篇》,是寓意深刻、情感豐富、耐人品讀的名作。一方面要兼顧到這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第一次接觸新聞,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與初中所學知識的銜接;另一方面,教學時應以指導閱讀為主,通過指導閱讀、質(zhì)疑解難,篩選信息,使學生把握每篇新聞的主要寫作特色及其特有的新聞價值。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共同提高閱讀新聞報道的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建議由最近某則大家都在關注的新聞切入。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讀報、聽廣播、看電視,我們每天都在接觸許許多多的新聞。我們每一個高中生都要具備較強的新聞閱讀和新聞采寫能力。尤其當遇到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重大事件時,采寫報道的內(nèi)容、場面往往是多角度、多側(cè)面的、多層次的。這就要求記者能穿越時空隧道,在新聞發(fā)生現(xiàn)場能獨具慧眼捕捉到精彩的細節(jié)畫面,并能用樸實無華的動態(tài)語言來傳遞信息、報道事實、感染讀者。今天,我們來學習《短新聞兩篇》的第一篇《別了,“不列顛尼亞”》,看看作者在哪些地方獨具慧眼,給我們帶來深刻的感受。 二、復習新聞的有關知識。 “新聞”是新聞傳播學的基本概念。新聞,就是關于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ㄒ唬┬侣勑畔⒌膫鞑ヌ卣髦饕w現(xiàn)為:真、新、有價值。 1、新聞的“真”指新聞必須完全真實、準確。 新聞是客觀事實的反映,新聞的本源是客觀事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真實,就是要實事求是,如實反映事實。“準確”,就是要把“六要素”(5個W和1個H)――何時(when)、何人(who)、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故(why)和如何(how),具體地交待清楚。 2. 新聞的“新”指新聞必須新鮮,報道及時。 新聞事實必須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新聞要盡可能報道“第一次”發(fā)生的事情,“第一個”出現(xiàn)的事物。新聞講求時效性,要迅速及時,力求迅速,保證信息靈通。 3. “有價值”就是有意義。 新聞不是“每事錄”,它所反映的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事實、重要的事實,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事實。 (二)新聞的主要種類 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新聞一般指報刊廣播電視網(wǎng)絡中常用的各種新聞報道體裁,包括消息、通訊、特寫等等。狹義的新聞便是指消息,又稱“電訊”、“本報訊”、“本臺消息”等。 (三)新聞的常見結(jié)構(gòu) 新聞在長期的寫作實踐中,形成了一些富于特征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常見的有: 1.倒金字塔式結(jié)構(gòu) 這是一種按新聞事實重要性程度來確定先后順序的結(jié)構(gòu)形式。首先是把最重要的事實(常常是結(jié)果)放在導語里敘述,然后是重要的、次重要的事實材料。 2.編年體結(jié)構(gòu) 所謂編年體,就是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順序組織材料。事情的開頭就是新聞的開頭,事情的結(jié)局放在最后。 3.混合式結(jié)構(gòu) 混合式指把倒金字塔式和編年體混合在一起的形式。它用最重要最新的事實作為導語,這一部分類似倒金字塔式結(jié)構(gòu);以后主體部分則按照時間順序敘事,這又類似編年體結(jié)構(gòu)。 三、快速閱讀《別了,“不列顛尼亞”》,積累較生疏的詞語,并概述主要內(nèi)容。 接載: 接待、裝載。 凝重: 莊重。 掩映: 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 矚目: 注目 , 把視線集中到一點上。 易幟: 變換旗幟, 在本文中指降英國國旗, 升起中國國旗。 退役: 軍人役期滿后停止服役 , 這里指“不列顛尼亞”號戰(zhàn)艦不再執(zhí)行任務 陳跡: 過去的事情 《別了,“不列顛尼亞”》是新華社外聯(lián)部主任周樹春和記者楊國強等4人采寫的一篇新聞特寫。這篇新聞特寫真實、準確地記錄了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香港回歸。它選擇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詳細地描述了中英雙方在港舉行的交接儀式,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國皇家游艇“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四、再讀課文,探究下列問題。 1.《別了,“不列顛尼亞”》,這個標題的句式有什么特別之處嗎?從這則標題中你感覺出什么特殊意味嗎? 〔解說〕1949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回國,美國政府的白皮書發(fā)表時,毛澤東主席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別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題,以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與英國原名“大不列顛”同音),象征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皠e了”以委婉中略含嘲諷的口吻,表明這種統(tǒng)治的結(jié)束,一段歷史的結(jié)束和一個嶄新的開始。舊題新用,這個標題,揭示了事件的主要內(nèi)容,新穎別致,意味深長。 明確:標題采用倒裝句式,將“別了” 提前,有突出、強調(diào)的意味。強調(diào)英國在香港統(tǒng)治的結(jié)束,突出了香港從此以后脫離異國統(tǒng)治回歸祖國的主題。 2.看導語部分,它簡明概括地報道了什么重大事件?這一事件有著怎樣非同尋常的意義? 明確:這篇特寫的導語部分有三個重點。一個是點題,點明英國國旗降落后,查爾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將乘坐“不列顛尼亞”號回國?!安涣蓄嵞醽啞碧枌⒆詈笸瓿山虞d英國王子查爾斯和港督撤離的使命,這樣就賦予了“不列顛尼亞”號以象征意義。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港飄揚了156年的英國米字旗即將下降,香港即將回歸。三是導語結(jié)束在時間上,為新聞特寫主體部分的時序順序奠定基礎。 3.新聞主體部分是將導語的內(nèi)容具體化。作品是按什么順序?qū)ⅰ坝⒎匠冯x,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詳細記錄下來的,試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 明確: 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來報道。 主體部分共九個自然段,可分四層。 第一層(第1-3段):港督府告別儀式(第一次降旗)。時間:6月30日下午4點30分到4點40分。 第二層(4-6段):添馬艦東廣場告別儀式(第二次降旗)。時間:6月30日晚上6時15分到7時45分。 第三層(第7-8段):中英香港交接儀式(降旗與升旗)。時間: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鐘和7月1日的第一分鐘。 第四層(9):“不列顛尼亞”號離港。時間:7月1日零點40分。 4.仔細閱讀課文,你或許會發(fā)現(xiàn),在記述事件的詳細過程中,作者還運用了一些文學手法敘述描寫,以增強文字的表現(xiàn)力,增強可讀性。作者使用了哪些文學手法呢? 明確:這篇新聞特寫主體部分在按時間順序把事情的始末說清楚的基礎上,還注意使用多種文學手法來增強文字表現(xiàn)力,增強可讀性。 文學手法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以時間閃回的方式組織材料 在寫港督府告別儀式中的第三段,加進對港督府歷史的追述:“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最后的一個多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nèi)的許多港督對其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建、擴建和裝修。隨著末任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寫廣場告別儀式時,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边@樣一來,就像電影中的閃回一樣,將歷史與現(xiàn)實用鏡頭方式交錯出現(xiàn),用真實的場景和可靠的歷史背景表達著豐富的情感。不僅畫面感強,而且突出了英國在香港156年的統(tǒng)治宣告結(jié)束。歷史的回顧更強化了永不再來的意味。 (2)細節(jié)描寫 描述性的語言使描述對象生動、形象、可感。細節(jié)的交代,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體清楚。如對港督府進行了描寫;對港督的“勞斯萊斯”進行了描寫。“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廣場上的燈光漸暗”“‘不列殿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語言內(nèi)容生動、形象、可感。 (3)氣氛烘托 天氣狀況的實寫,對儀式的氣氛起了烘托的作用;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實寫,對“告別”的儀式的氛圍起了點染的作用。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主題。 “蒙蒙細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氣狀況的實寫,但這兩處的用筆,烘托了整個儀式過程的氣氛;“面色凝重”,是對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實寫,但在這里描寫,則點染了“告別”儀式的氣氛;至于“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gòu)成這一‘日落儀式’的背景”,將舊——新,撤離——交接,終結(jié)——新生這—主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港督府的旗幟是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的,樂曲的選擇煞費苦心;“不列顛尼亞”號這艘以大英帝國國號命名的游輪,在完成接載任務的末代使命后也將退役。作者正是抓住這些特點,用側(cè)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主題。 5.結(jié)語部分仍以時間為線索,為英國在香港統(tǒng)治的歷史作了小結(jié)。156年5個月零4天,確鑿的數(shù)字記錄著這段屈辱的歷史。今天,百年國恥,一朝洗雪。文中“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說明:文字顯露了厚重的歷史感?!按笥⒌蹏鴱暮I蟻?,又從海上去”,呼應題目,暗含嘲諷。怎么來的就怎么回去。一切侵犯主權的行為都將是如此結(jié)局。這是一切入侵者的必然的結(jié)局。 明確:此結(jié)尾既含蓄地對殖民主義進行了無情鞭撻,又抒發(fā)了包括香港人民在內(nèi)的中國人民自信與自豪。 五、藝術特色的鑒賞 1.善于再現(xiàn)新聞現(xiàn)場。 高明的記者,不是給讀者敘述新聞,而是向讀者再現(xiàn)新聞。再現(xiàn)的“訣竅”之一,就是把讀者帶到新聞發(fā)生的現(xiàn)場,讓讀者看到畫面、聽到聲音、嗅到氣味、感受到氣氛……從而產(chǎn)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秳e了,“不列顛尼亞”》(新華社香港1997年7月1日電)中,“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4時40分……”等等。 2.寓虛境于實境 這則新聞標題富有藝術性,創(chuàng)造出了虛實結(jié)合的空間?!皩崱保侵妇唧w物象及由物象構(gòu)成的實境,“虛”則是指與已描繪出來的實境有某種必然聯(lián)系的想象,從而寓虛于實,以實顯虛。這種虛實隱顯的變化和靈活運用,是將標題創(chuàng)造出意境的主要表現(xiàn)方式。 1997年7月1日凌晨,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香港回歸,沒有哪個記者認識不到這個歷史事件的重大意義,但這篇消息卻獨勝一籌,僅從標題上就可見一斑。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我們看到了“不列顛尼亞”號在中國人的目光中,漸漸消失在茫茫的海面。而在另一面,讀者看到了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宣告終結(jié),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傳遞出中華民族在這種特定歷史時刻的自豪感,同時,此刻所傳遞的情緒又是復雜而深沉的。標題寓虛境于實境,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 六、補充知識:新聞特寫 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場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橫斷面,用橫的寫法加以擴大描述和精雕細刻,并通過一個或若干個生動、感人的鏡頭,將所選取的橫斷面細致而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讓讀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個細節(jié),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睹其物,這樣的通訊品種,從體裁上說就是特寫。 要寫好新聞特寫,從實踐看有如下兩點:(1)要報道出現(xiàn)場所見所聞的新人新事。這個“現(xiàn)場”不是一般臨場所見景象,而是記者采訪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縱即逝的有特點和特殊意義的精彩“鏡頭”。新聞特寫要求作者進入現(xiàn)場采訪,沒有現(xiàn)場所見所聞,就寫不出精彩的新聞特寫。當然新聞特寫也可用適量背景材料。(2)選擇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聞特寫的材料,不論報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從頭到尾細細寫來,而是抓住重點,突出重點,突出其最精彩最有特征的部位。沒有重點,也就沒有特寫。新聞特寫的重點材料,往往是事情發(fā)展的關鍵所在,或情節(jié)展開的高潮部分。新聞特寫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寫新人新事的發(fā)展、變化和成長過程,而是寫一個精彩的片斷、精彩的場面或精彩的表演、動作等。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習案》上的相關練習; 2.預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通過圖書館或電腦等搜集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圖片等資料,并準備小組交流發(fā)言。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 1. 引導學生了解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統(tǒng)治,從看似平靜的敘述語言中體會作者的強烈感情和寫作意圖。 2. 了解側(cè)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3. 感受記者對法西斯的滿腔激憤,用眼前所見的實物實情,痛斥了令人發(fā)指的德國法西斯暴行。使學生能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一、導語 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影片《南京大屠殺》、《辛得勒的名單》中的簡短剪輯鏡頭,用多媒體畫面導入新課。(所播放的影片氛圍與課文相似,學生們?nèi)菀桩a(chǎn)生心靈上的震撼,從而自然引出課題。) 二、交流資料和感受: 投影展示同學們在課前收集的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文字介紹和圖片,邊看圖片邊介紹邊談感受。教師也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使老師和學生在情感上尋找共鳴點。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國陸軍司令希姆萊下令在波蘭南部奧斯維辛市所建立的最大的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一百多公里,被稱為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最大的“殺人工廠”。德國法西斯在集中營內(nèi)設立了用活人進行“醫(yī)學試驗”的專門“病房”和試驗室。他們挑選了許多被關押者進行醫(yī)學試驗,如試驗便捷的絕育方法,對孿生子女進行活體或尸體解剖等。納粹分子對被關押者進行篩選后,將身體強壯的青年人派去做苦役,將年老體弱者、兒童和母親殺害。為此,集中營內(nèi)設有大規(guī)模殺人的四個毒氣“浴室”及儲尸窖和焚尸爐。在1944年,這里每天要焚燒6 000具尸體。納粹分子在這個集中營內(nèi)用各種行刑方法殺害了約400萬人,大部分為猶太人。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死者的金牙,剝下紋身人的皮膚做燈罩,并剪下女人的長發(fā)編織成地毯拿到德國出售。1945年1月27日,蘇聯(lián)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1947年7月,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被辟為揭露納粹戰(zhàn)爭罪行的博物館,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用以警示世人“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每年有數(shù)十萬人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參觀,憑吊被納粹迫害致死的人。 xx年5月,世界上最后一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幸存者告別了人世。隨著他的離世,帶走的是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苦難記憶,因為他是奧斯維辛──那個人間地獄的最后一個猶太見證人。不過,盡管記憶可以消失,但歷史是不會被抹殺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遺跡為我們真實地記錄了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 三、介紹寫作背景: 1958年,《紐約時報》記者邁克爾羅森塔爾被派往波蘭常駐,他到布熱金卡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采訪時,已不知有多少記者來過,昔日德國法西斯統(tǒng)治下的大屠場已沒有什么重要事情發(fā)生,有的只是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以及在和煦、明亮的陽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似乎奧斯維辛沒有新聞可寫,然而在這平淡的事實之中,他卻以獨特環(huán)境中的見聞感受,發(fā)現(xiàn)了平靜之下的風暴,感受到罪惡與善良的對立,以情感波瀾寫出了《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1958年8月31日發(fā)表之后,各大報紙爭相轉(zhuǎn)載,并獲得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 四、閱讀課文,積累較生疏的字詞,并思考:新聞是關于新近所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發(fā)生在奧斯維辛的慘劇早已離我們遠去,為什么要重新提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嬉笑 (xī) :笑著鬧著 嘻嘻哈哈(xī):①形容嬉笑歡樂的樣子。②形容不嚴肅或不認真。 坐落:土地或建筑物位置(在某處)。 座上客: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請的客人。 納粹(cu):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興起的所謂“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是以希特勒為頭目的最反動的法西斯主義政黨。納粹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縮寫Nazi的音譯。 廢墟(xū):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地方。 吹噓(xū):跨大地或無中生有地說自己或別人的優(yōu)點。 窒息(zh):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而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 禱(dǎo)告: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五、合作學習,圍繞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展開探究。 請小組推薦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然后,引導重點討論下面問題。 1.本新聞有沒有寫道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的事件呢?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明確:本新聞并沒有寫到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的事件。此可從題目“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文中“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結(jié)尾處:“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等可以看出。 2.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布熱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這里居然陽光明媚溫暖,一行行白楊樹婆娑起舞,在大門附近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追逐游戲?!?這幾句話該怎么理解? 明確:這兒陽光明媚,綠樹成陰,孩子們高興地嬉戲打鬧,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場噩夢,為什么?作者用的是反語。因為景象固然美好,卻與布熱金卡的歷史不相匹配。布熱金卡曾經(jīng)是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這里應該“永遠沒有陽光,百花永遠凋謝”,灰暗的天空,沉郁的色調(diào)才是它最相匹配的景象。然而一踏進集中營,作者卻吃驚地看到兩種不相配的東西疊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無一句正面控訴,卻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憤懣,字字句句敲打著讀者的心,讓讀者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 3. 作者在寫所見到的成千上萬張照片時,為什么特別強調(diào)那個年輕、可愛、微笑的姑娘? 明確:面對死亡,許多人都目光呆滯,惟有她――一個年輕的姑娘,青春可愛,溫柔地笑對一切,或許在這個姑娘的腦海中還閃過美好的理想,但是卻無端地被殺,這更反襯了法西斯分子的殘忍,無人性,他們真是一群瘋子。那個照片中的姑娘,臨刑前她在想什么?這是留給讀者思考的問題??傊?,她的特殊無不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4.羅森塔爾說“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做禱告的地方”,為什么這么說? 明確:做禱告,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諒解,或者是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奧斯維辛,做禱告的地方是沒有的,因為劊子手喪失了人性,雙手沾滿了無辜者的鮮血,他們是不可能向上帝禱告懺悔自己的罪行的;而無辜的人們成為劊子手刀俎上的肉,無計可逃。他們也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處處都是罪惡處,突出納粹分子在這里犯下了滔天罪行。 5.閱讀新聞,打動人的往往是一些細節(jié)。所謂細節(jié),就是對人物、環(huán)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體描摹,或?qū)κ录l(fā)展過程中某一細微事實的形象描寫。高爾基稱細節(jié)是“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魔術”。試從本篇新聞中找一找,還有哪些細節(ji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在寫人的文章中,一個人物活動的細節(jié),可以有效地突出人物的性格,也可能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在這篇文章中,細節(jié)的運用使得所描寫的事件更加深刻,發(fā)人深省。 比如: “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是很值得關注的細節(jié)?!半r菊花”是什么?“雛”是年輕的新的生命。一邊是戕害生命的毒氣室和焚尸爐,一邊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擺在一起,這樣的景象的確讓人難忘。也許是諷刺,任納粹刑罰多么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也許是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殘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再譬如,當參觀者來到一座灰磚建造的建筑物前,這是在婦女身上搞不育試驗的地方。“參觀者慶幸他沒有打開們進去,否則他會羞紅了臉的。” 為什么會羞紅了臉?因為在這里人的尊嚴受到?jīng)_撞。見微知著,在這里作品不僅展示了二戰(zhàn)背景下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場景,更通過展示引發(fā)人們對生命,對人性做深層次思考。 6.《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里有很多否定句,應該怎么理解? 明確:本文用了一連串的否定句,像一條線串起了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統(tǒng)一的風格,同時把奧斯維辛這個被納粹顛倒了的世界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每個句子都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值得細細體會。比如:標題就是一個典型的否定句。類似的句子文章中又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是介紹完背景材料之后,作者說“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這句話承上啟下,一方面奧斯維辛太出名了,人們已經(jīng)了解了它很多東西,的確沒有什么新聞可以報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沒有新聞,作者還是要寫一寫,因為他感到“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第二次是結(jié)尾“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除了呼應前文之外,還突出了文章主題。意思是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鮮東西了,每一個參觀者都會看到同樣的東西,也都得到同樣的感受,那就是震驚,那就是憤怒??吹竭@些遺留的東西,就有這樣的感覺,如果看到那些真實的場景,又會有怎樣的感覺呢?這樣,雖然話語貌似平靜,卻表現(xiàn)出對納粹罪惡的深刻揭露。 7.《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消息與我們常見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說明:不同之處就在于記者在文章中的參與程度不同。記者對于所報道的事件有三種參與的情況: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身份出現(xiàn),只是純客觀記敘,不摻雜自己的感情和判斷,只是由事實本身說話;另一種是記者作為旁觀者出現(xiàn),會在敘述事實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滲透自己的感情;還有一種,記者作為事件的參與者,文章直接描寫他的所聞所感。 明確:我們平時讀報紙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相對客觀的報道,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參觀集中營的感受當成了主要的內(nèi)容來寫,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報道。 六、小結(jié)主題: 本文通過借景抒情和側(cè)面表現(xiàn)的手法,從看似平靜的敘述中傳達了參觀者們的內(nèi)心感情,表達了對死難者的悼念,對德國納粹暴行的沉重控訴,和對自由、和平、幸福的向往,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七、寫作特色 這篇新聞最大的特點是視角獨特。作者沒有直接描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景象,而是轉(zhuǎn)而關注人的感受,寫主觀感受。有的是借景抒情,譬如通過一些饒有意味的場景曲折表達感情,使文章意味深長,譬如第一段所描繪的美好、和平的景象卻令人覺得可怕,還有“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尸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和控訴:納粹的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作者還善于跟隨著參觀者的腳步,通過外顯反應表現(xiàn)參觀者的內(nèi)心感受。譬如,“參觀者默默地邁著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們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他們表情茫然”“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fā)抖”“一個參觀者驚懼萬分,張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來”“他們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參觀者慶幸他沒有打開門進去”“另一位參觀者進來了,她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薄皡⒂^者們用懇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對解說員說:‘夠了。’” 通過參觀者的動作、神態(tài),無不表現(xiàn)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恐怖和納粹的殘暴。-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10 別了 不列顛 教學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60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