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 考前三個月 專題突破提分練 題型3 表格分析類解題模板練.doc
《2019-2020年高三生物 考前三個月 專題突破提分練 題型3 表格分析類解題模板練.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生物 考前三個月 專題突破提分練 題型3 表格分析類解題模板練.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生物 考前三個月 專題突破提分練 題型3 表格分析類解題模板練 [解題模板概述] 表格題最突出的特點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學現(xiàn)象、事實、規(guī)律、原理及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呈現(xiàn)出來,常見表格類型有兩種:數(shù)據(jù)表格和材料(過程)表格,前者以數(shù)據(jù)記錄為主體,而后者以材料(處理過程)的記錄為主體。解答表格題的思維模板如下: 識表 析表 用表 看清表格名稱、行列標題及含義、數(shù)據(jù)單位,找出關鍵信息。 (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過程或現(xiàn)象所表示的生物學含義、變化規(guī)律及相關原因,特別要注意各種差異產生的原因。 (2)分析表格中特殊數(shù)據(jù),如最大、最小、平均或“0”,而在過程表格中要特別注意關鍵步驟和過程。 聯(lián)系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對表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對比推理,通過有效的信息轉換,歸納出相應的結論,結合相應的概念和原理答題,語言表達要準確規(guī)范。 為了探究植物體呼吸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人員在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測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鮮菠菜葉的二氧化碳釋放量(表中為相對值),其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分析回答: CO 2 O2 溫度 0.1% 1.0% 3.0% 10.0% 20.0% 40.0% 3 ℃ 6.2 3.6 1.2 4.4 5.4 5.3 10 ℃ 31.2 53.7 5.9 21.5 33.6 32.6 20 ℃ 46.4 35.2 6.4 38.9 65.5 67.2 30 ℃ 59.8 21.4 8.8 56.6 100 102 40 ℃ 48.2 17.3 7.1 42.4 74.2 73.5 (1)為了能使實驗數(shù)據(jù)真實地反映呼吸強度的變化,應特別注意的實驗環(huán)境條件是 ,原因是 。 (2)研究人員在對數(shù)據(jù)分析時,發(fā)現(xiàn)在溫度、氧含量分別為 的條件下所測數(shù)據(jù)最可能是錯誤的。 (3)圖中數(shù)據(jù)反映出當氧含量從20%上升到40%時,植物的呼吸強度一般 。其原因 。 (4)就圖中數(shù)據(jù)分析,蔬菜長期貯藏的最佳環(huán)境控制條件是 。此條件下植物細胞內二氧化碳的產生場所是 。 (5)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 。 思維導表 識表 (1)表格名稱為不同的溫度和不同的氧含量下,測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鮮菠菜葉的二氧化碳釋放量。 (2)表中第一列為不同溫度,第一行為不同氧含量,表中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二氧化碳釋放量。 析表 (1)表中每列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共性變化規(guī)律為在一定氧含量的條件下,隨著溫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先增加后減少;每行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共性變化規(guī)律為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隨著氧含量的升高,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先增加后減少。 (2)當氧含量從20%上升到40%時,每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特點是基本保持穩(wěn)定,表中二氧化碳的釋放量最小值為1.2。 用表 (1)因表中是通過統(tǒng)計二氧化碳釋放量來反應呼吸強度,新鮮菠菜葉若在有光的條件下,可進行光合作用而消耗二氧化碳,從而干擾呼吸強度的測定,因此要對葉片進行遮光處理。 (2)表中溫度為10 ℃時所測二氧化碳釋放量隨氧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與其他溫度條件下的變化規(guī)律有異常,表中氧含量為1.0%時所測二氧化碳釋放量隨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與其他氧含量條件下的變化規(guī)律有異常。 (3)當氧含量從20%上升到40%時,由每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特點可知植物的呼吸強度一般保持相對穩(wěn)定,其原因是酶的數(shù)量限制(或線粒體數(shù)量限制)。 (4)二氧化碳的釋放量最小時所對應的溫度為3 ℃、氧含量為3.0%,此時是(填“是”或“否”)有利于蔬菜長期貯藏,此時的細胞呼吸類型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5)由表中列和行中數(shù)據(jù)變化共性規(guī)律可知:在一定溫度和氧氣濃度范圍內,隨著溫度和氧氣含量的增高,呼吸作用強度增大。 答案 (1)遮光,使葉處于黑暗狀態(tài) 防止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干擾呼吸強度的測定 (2)10 ℃、1.0% (3)保持相對穩(wěn)定 酶的數(shù)量限制(或線粒體數(shù)量限制) (4)溫度為 3 ℃、氧含量為3.0%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 (5)在一定溫度和氧氣濃度范圍內,隨著溫度和氧氣含量的增高,呼吸作用強度增大 解析 (1)實驗中為了防止菠菜葉片光合作用的干擾,應在無光條件下進行。(2)在所列數(shù)據(jù)中,溫度為10 ℃、氧含量為1.0%時的數(shù)據(jù)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在氧氣濃度從0.1%→1.0%的變化中,其他溫度條件下CO2釋放量是減少的,只有在10 ℃時是增大的。也可以從氧氣含量為0.1%、3.0%、10.0%、20.0%、40.0%所對應的溫度從3 ℃→20 ℃,CO2釋放量都是增大的,只有1.0%與10 ℃對應的CO2釋放量除外。(3)氧含量從20.0%→40.0%時,CO2釋放量基本不變,外因是充足的,影響因素只能從內因分析,如酶的數(shù)量、線粒體的數(shù)量等。 (4)蔬菜貯藏的最佳條件是分解有機物最少的條件,即CO2釋放量最少。從表中可以看出這一條件是溫度為 3 ℃、氧含量為3.0%,此時無氧呼吸受到抑制,有氧呼吸還沒有快速啟動,二者都很微弱。產生的CO2來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5)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溫度從3 ℃→30 ℃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CO2釋放量增多(氧含量為1.0%是從3 ℃→20 ℃);在氧含量從3.0%→20.0%范圍內,隨著氧含量升高,CO2釋放量也增多。 1.將等量且足量的蘋果果肉分別放在O2濃度不同的密閉容器中,1 h后測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如表所示: O2濃度變化量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釋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蘋果果肉細胞在O2濃度為0%~3%和5%~25%時,分別進行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貯藏蘋果時,應選擇O2濃度為5%的適宜環(huán)境條件 C.O2濃度越高,蘋果果肉細胞有氧呼吸越旺盛,產生ATP越多 D.蘋果果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時,產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解析 只要氧氣的吸收量不為0,就有有氧呼吸,故氧氣濃度在1%~3%內既有有氧呼吸又有無氧呼吸,A錯誤;O2濃度超過20%時,隨氧濃度的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增強,C錯誤;蘋果果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時,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錯誤;氧氣濃度為5%時,CO2釋放量最少,有利于貯藏蘋果,故B正確。 2.(過程表格)使用特定的方法可以抑制蠶豆根尖細胞的分裂,使細胞停留在分裂的某一階段,如下表所示,“-”表示停留時期。 時期 處理方法 間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加入過量的胸苷 - 秋水仙素 - 低溫(2 ℃~4 ℃) - - - - - 由上表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胸苷不能直接作為DNA復制的原料 B.秋水仙素可能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停留在中期 C.低溫主要抑制細胞分裂中有關酶的活性 D.加入過量的胸苷使細胞停留在間期可能的原因是抑制了RNA合成 答案 D 解析 加入過量的胸苷細胞停留在間期,說明間期DNA復制終止,進一步說明胸苷不能用于DNA的合成,A正確、D錯誤;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B正確;細胞分裂需要多種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C正確。 3.科學家從煙草花葉病毒(TMV)中分離出a、b兩個不同品系,它們感染植物產生的病斑形態(tài)不同。下列4組實驗(見下表)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是( ) 實驗 編號 實驗過程 實驗結果 病斑 類型 病斑中分離出的病毒類型 ①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②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③ 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質+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④ 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質+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實驗① B.實驗② C.實驗③ D.實驗④ 答案 C 解析 因為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決定病毒類型和病斑類型的是RNA,而不是蛋白質。③中的RNA是b型TMV的,分離出的病毒類型就應該是b型。 4.下表為3個不同小麥雜交組合及其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組合 序號 雜交組合類型 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抗病、 紅種皮 抗病、 白種皮 感病、 紅種皮 感病、 白種皮 一 抗病、紅種皮感病、紅種皮 416 138 410 135 二 抗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 180 184 178 182 三 感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 140 136 420 414 據(jù)表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6個親本都是雜合子 B.抗病對感病為顯性 C.紅種皮對白種皮為顯性 D.這兩對性狀自由組合 答案 B 解析 由第三組可知感病為顯性,由第一組可知紅種皮是顯性。設感病、抗病基因分別用T、t表示,紅種皮、白種皮分別用B、b表示。第一組的親本基因型是:ttBbTtBb,第二組是:ttBbTtbb,第三組是:TtBbTtbb。且根據(jù)結果可以判斷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5.下表是采用黑白瓶(不透光瓶—可透光瓶)法測定夏季某池塘24小時不同深度的水體中平均氧濃度與初始氧氣濃度比較后發(fā)生的變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水深(m) 1 2 3 4 白瓶中O2濃度(g/m2) +3 +1.5 0 -1 黑瓶中O2濃度(g/m2) -1.5 -1.5 -1.5 -1.5 A.在水深1 m處白瓶中水生植物產生的氧氣為3 g/m2 B.在水深2 m處白瓶中水生植物光合速率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速率 C.在水深3 m處白瓶中水生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 D.在水深4 m處白瓶中藻類植物產生ATP的場所是葉綠體、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答案 D 解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植物呼吸消耗24小時內都是1.5個單位,在水深1 m處白瓶產生氧氣是4.5 g/m2,故A項錯誤;在水深2 m處白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B項錯誤;在水深3 m處白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C項錯誤;水深4 m處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白瓶中植物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D項正確。 6.200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研究細胞膜通道蛋白的科學家,其之前發(fā)現(xiàn)的AQP2水通道蛋白存在于集合管細胞膜上。某科研小組對蛋白AQP2進行了相關實驗:選細胞膜中缺乏水通道蛋白AQP2的腎集合管細胞放在等滲溶液中進行相應處理,一段時間后,再放在低滲溶液中測定水通透速率,處理及結果如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實驗組號 在等滲溶液中進行的處理 Ⅰ 向集合管細胞注入微量水(對照) Ⅱ 向集合管細胞注入蛋白AQP2的mRNA Ⅲ 將部分Ⅱ組細胞放入含HgCl2的等滲溶液中 Ⅳ 將部分Ⅱ組細胞放入含抗利尿激素的等滲溶液中 A.Ⅱ組與Ⅰ組對比說明蛋白AQP2能通過主動運輸提高水的通透速率 B.Ⅱ、Ⅲ組對比說明HgCl2能降低水通透速率,因為HgCl2阻止了蛋白AQP2的mRNA的翻譯 C.注入蛋白AQP2的mRNA的集合管細胞將AQP2通過內質網合成、加工并運至細胞膜 D.抗利尿激素能調節(jié)腎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可能與調節(jié)細胞膜上蛋白AQP2的數(shù)量有關 答案 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跨膜運輸以及水的重吸收的有關知識及對照實驗的設計。水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故A項錯誤;Ⅱ和Ⅲ組對比說明HgCl2能降低水通透速率,原因可能與蛋白質合成或者活性降低有關,故B項錯誤;蛋白質是在核糖體上合成,內質網加工,高爾基體分泌,故C項錯誤;Ⅳ抗利尿激素能調節(jié)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可能與調節(jié)細胞膜上蛋白AQP2的數(shù)量有關,故D項正確。 7.下表表示人體三種不同細胞中的基因存在及表達情況,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基因存在情況 基因表達情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胰島A細胞 √ √ √ √ √ √ 眼晶狀細胞(胚胎中) √ √ √ √ √ √ 神經細胞 √ √ √ √ √ √ A.甲基因不可能是控制胰島素合成的基因 B.丁基因可能是控制ATP酶合成的基因 C.三種細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細胞中的遺傳信息不同 D.三種細胞都有甲、乙、丙、丁四種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體細胞都來源于同一個受精卵 答案 C 解析 甲基因在胰島A細胞中表達,所以甲基因不可能是控制胰島素合成的基因,A正確;控制ATP酶合成的基因應該在所有細胞都表達,所以丁基因可能是控制ATP酶合成的基因,B正確;三種細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C錯誤;三種細胞都有甲、乙、丙、丁四種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體細胞都來源于同一個受精卵,D正確。 8.科學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種類動物的能量變化情況,部分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收割蟻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等生命活動 B.占鹽沼蝗攝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黃鼠的生長效率(P/A)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較多 D.表中幾種動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為能量傳遞效率不同 答案 D 解析 收割蟻同化量中一部分用于細胞呼吸(即呼吸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命活動,所以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命活動,A正確;鹽沼蝗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其糞便量是其上一營養(yǎng)級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3.71-1.37)/3.71=63%,所以占鹽沼蝗攝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正確;黃鼠的生長效率(P/A)較低的原因是其活動能力強,用于其呼吸消耗的能量較多,C正確;幾種動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為各自的消化功能有差異,其糞便量所占的比例不同,D錯誤。 9.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對相對性狀,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別與非凸耳油菜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P F1 F2 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15∶1 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A.凸耳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為純合子 C.甲和乙雜交得到的F2均表現(xiàn)為凸耳 D.乙和丙雜交得到的F2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凸耳∶非凸耳=3∶1 答案 D 解析 根據(jù)第一組F2代出現(xiàn)兩種性狀且凸耳和非凸耳之比為15∶1,可推知,凸耳性狀是受兩對等位基因(設由A/a和B/b)控制的,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非凸耳基因型為aabb,A正確;由于甲、乙、丙與非凸耳雜交,F(xiàn)1都是只有一種表現(xiàn)型,由F1自交得F2中比值可知,甲是雙顯性,乙和丙為單顯單隱,且都是純合子,B正確;甲是雙顯性純合,乙為單顯單隱純合,所以甲與乙雜交得到的F2代中一定有顯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C正確;乙和丙為單顯單隱純合,因此乙和丙雜交得到的F1為雙雜合子,F(xiàn)2為兩種表現(xiàn)型,凸耳∶非凸耳=15∶1,D錯誤。 10.觀測不同光照條件下生長的柑橘,結果見下表。 請回答下列問題: 光照強度 葉色 平均葉面積(cm2) 氣孔密度(個mm-2) 凈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強 淺綠 13.6(100%) 826(100%) 4.33(100%) 中 綠 20.3(149%) 768(93%) 4.17(96%) 弱 深綠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號內的百分數(shù)以強光照的數(shù)據(jù)作為參照。 (1)CO2以 方式進入葉綠體后,與 結合而被固定,固定產物的還原需要光反應提供的 。 (2)在弱光下,柑橘通過 和 來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適應弱光環(huán)境。 (3)與弱光下相比,強光下柑橘平均每片葉的氣孔總數(shù) ,單位時間內平均每片葉CO2吸收量 。對強光下生長的柑橘適度遮陰,持續(xù)觀測葉色、葉面積和凈光合速率,這三個指標中,最先發(fā)生改變的是 ,最后發(fā)生改變的是 。 答案 (1)自由擴散 五碳化合物(C5) [H]和ATP (2)增加葉綠素含量 提高平均葉面積 (3)少 多 凈光合速率 葉面積 解析 (1)根據(jù)光合作用的過程可知,暗反應階段葉片通過氣孔吸收CO2,CO2進入細胞后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葉綠體,進而被C5固定形成C3,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釋放的能量并且被[H]還原為糖類和C5。(2)通過表格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弱光下,植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通過增加葉綠素含量(葉色為深綠)和提高平均葉面積(是強光下的209%)來吸收更多的光能。(3)柑橘平均每片葉的氣孔總數(shù)=平均葉面積氣孔密度,通過計算可知,強光下柑橘平均每片葉的氣孔總數(shù)最少,但凈光合速率最大,說明單位時間內平均每片葉CO2吸收量最多。在遮陰條件下,植物接受的光照減少,會首先影響其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隨之改變。為了適應弱光環(huán)境,植物要合成更多的葉綠素來盡量提高光合速率,一段時間后,植物葉面積也會變大,以便通過增加氣孔總數(shù)來提高光合速率。-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生物 考前三個月 專題突破提分練 題型3 表格分析類解題模板練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考前 三個月 專題 突破 提分練 題型 表格 分析 解題 模板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71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