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 3.1電現象 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物理 3.1電現象 教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題
3.1 電現象
執(zhí)教
教學
目標
1.知道摩擦起電,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2.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分析推理得出正負電荷及相互間的作用。
3.知道驗電器的結構和原理,會用驗電器判斷物理是否帶電。
4.電荷量的定義及單位,中和定義。
5.能根據原子結構理論解釋物體在摩擦時為什么會帶電。
6.摩擦起電的實質。
7.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8.知道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
9.知道電流的三種效應。
10.知道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及其應用。
重點
兩種電荷規(guī)定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根據原子結構理論解釋物體在摩擦時為什么會帶電;理解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
2、
難點
學生的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摩擦起電的實質
教具
演示
橡膠棒、玻璃棒、綢子、皮毛、紙屑、驗電器。
學生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二.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用綢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膠棒上摩擦幾下,然后反棒靠近紙屑,頭發(fā)等輕小物體。
現象:棒能吸引輕小物體。
結論:帶電體能吸引輕小物體說明摩擦起電。
三.新課教學。
1.摩擦起電的定義及解釋有關現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2.兩種電荷。
實驗現象:玻璃棒(綢子)靠近玻璃棒(綢子)會排斥。
橡膠棒(皮毛)靠近橡膠棒(皮毛)會
3、排斥。
橡膠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綢子)會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 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并規(guī)定為正電荷、負電荷。
(2)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驗電器
結構 原理: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性質制成。
用途: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可判斷帶電體的電性(作解釋)。
4.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Q)。
單位是庫侖,符號是C。
基本電荷:一個電子所帶的電量為1.610庫侖,作為基本電荷。
5.摩擦起電的原因: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就容易失去
4、電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體得到電子,
②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討論: 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正電)。為什么帶正電?(玻璃棒與絲綢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較弱,在與絲綢摩擦時,因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帶什么電?(負電。)為什么帶負電?(玻璃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絲綢因有多余電子而帶負電
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后,橡膠棒帶什么電?毛皮帶什么電?為什么?(略)
6.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使正負電荷分開。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做中和。
說明:由于南方天氣較潮濕
5、,所以實驗前必須把器材烘干,可能電吹風即時吹即時做才能見到效果,否則摩擦起電將做不了。一.復習:提問1: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金屬球帶什么電?金屬箔片帶什么電? 提問2:驗電器是通過什么方法帶上電的?
8.得到持續(xù)電流的條件:
引導同學思考:小燈泡持續(xù)發(fā)光,表示有持續(xù)電流通過小燈泡的燈絲。你能否通過上述實驗找到維持小燈泡中有持續(xù)電流的條件?
①必須有電源 ②電路要接通(合上開關)。
9.電源
(1)電源作用:是提供持續(xù)電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2)常見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fā)電機。
(3)介紹干電池和蓄電池:干電池、蓄電池上有正極和負極,干
6、電池的正極是碳棒,從外表看,即為帶銅帽的一端;負極是鋅筒(展示干電池剖面實物)。蓄電他的正、負極通常用“+” “一”號標在電池的上部。
10.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
電荷有兩種,電路中有電流時,發(fā)生定向移動的電荷可能是正電荷,也可能是負電荷。還有可能是正負電荷同時向相反方向發(fā)生定向移動。
那么規(guī)定:正電荷的移動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
11.在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在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是從電源負極流向負極。
12.電能的利用:舉例說明
13.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電流這個概念,電流是電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們要從電流的形成、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持續(xù)電流存在的條件等幾方面加深對電流的認識。
14.分層練習評析。
15.布置作業(yè):小實驗:自制一個水果電池。
觀察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