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6.1 線段、射線、直線 第2課時 線段的大小比較同步練習 (新版)蘇科版.doc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6.1 線段、射線、直線 第2課時 線段的大小比較同步練習 (新版)蘇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6.1 線段、射線、直線 第2課時 線段的大小比較同步練習 (新版)蘇科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2課時 線段的大小比較 知識點 1 線段的大小比較 1.如圖6-1-13,A,B,C,D為一直線上的四點,則AB+BC=________,AC+CD=________,AB+BD=________,AC+BD=AD+________,AB=AC-________,CD=________-BC. 圖6-1-13 2.下列各種圖形中,可以比較大小的是( ) A.兩條射線 B.兩條直線 C.直線與射線 D.兩條線段 3.如圖6-1-14所示,C是線段AB上一點,則下列四個式子: 圖6-1-14 ①AC+BC=AB;②AB-AC=BC; ③AB-BC=AC;④AC=2BC. 其中正確的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4.如圖6-1-15,A,B,C,D是直線l上四點,且線段AC=5,BD=4,CD=2,則線段BC=_________,AB=________. 圖6-1-15 5.已知:如圖6-1-16所示,已知線段a,b,c(a>c).求作:線段AB,使AB=a+b-c. 圖6-1-16 6.已知點A,B,C在同一條直線上,且AB=4 cm,BC=3 cm,求線段AC的長. 知識點 2 線段的中點 7. 如果A是線段BC的中點,那么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AB=BC B.AB=AC C.BC=2AB D.BC=2AC 8.教材例題變式如圖6-1-17,若CD=6 cm,BD=10 cm,B是AC的中點,則AB的長為________cm. 圖6-1-17 9.如圖6-1-18,點C分AB為2∶3兩部分,點D分AB為1∶4兩部分,若AB為5 cm,則AC=______cm,BD=______cm,CD=______cm. 圖6-1-18 10.如圖6-1-19所示,C,D是線段AB上的兩點,若CB=4 cm,DB=7 cm,且D是AC的中點,求AB的長. 圖6-1-19 11.如圖6-1-20,已知線段AB=6,延長線段AB到點C,使BC=2AB,D是AC的中點. 求:(1)AC的長; (2)BD的長. 圖6-1-20 12.xx萊城區(qū)期末兩根木條,一根長60 cm,另一根長80 cm,將它們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直線上,此時兩根木條的中點間的距離是________cm. 13.如圖6-1-21,C,D是線段AB上兩點,已知AC∶CD∶DB=1∶2∶3,M,N分別為AC,DB的中點,且AB=18 cm,求線段MN的長. 圖6-1-21 14.畫線段AB=5厘米,延長AB至點C,使AC=2AB,反向延長AB至點E,使AE=CE,再計算: (1)線段CE的長; (2)線段AC是線段CE的幾分之幾? (3)線段CE是線段BC的幾倍? 15.如圖6-1-22,已知點A,B,C,D,E在同一直線上,且AC=BD,E是線段BC的中點. (1)E是線段AD的中點嗎?并說明理由; (2)當AD=10,AB=3時,求線段BE的長. 圖6-1-22 16.如圖6-1-23,已知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為8,B是數(shù)軸上位于點A左側的一點,且AB=22,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t>0)秒. (1)數(shù)軸上點B表示的數(shù)是________,點P表示的數(shù)是________(用含t的代數(shù)式表示). (2)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每秒3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左勻速運動,若點P,Q同時出發(fā),問點P運動多少秒時追上點Q? (3)若M為AP的中點,N為BP的中點,在點P運動的過程中,線段MN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請你畫出圖形,并求出線段MN的長. 圖6-1-23 詳解詳析 1.AC AD AD BC BC BD 2.D 3.C 4.2 3 5.解:如圖所示: 線段AB即為所求. 6.解:若點B在線段AC上,則AC=AB+BC=4+3=7(cm);若點B在線段AC外,則AC=AB-BC=4-3=1(cm).綜上所述,線段AC的長為1 cm或7 cm. 7. A [解析] 如圖所示.∵A是線段BC的中點,∴AB=AC,故A錯誤,B正確;BC=2AB=2AC,故C,D正確.故選A. 8.4 [解析] ∵CD=6 cm,BD=10 cm,∴BC=BD-CD=10-6=4(cm).∵B是AC的中點, ∴AB=BC=4 cm. 9.2 4 1 [解析] AC=5=2(cm),BD=5=4(cm),CD=5=1(cm). 10.[解析] 根據(jù)CB=4 cm,DB=7 cm可求出DC的長,再根據(jù)D是AC的中點可得出AD的長,再根據(jù)AB=AD+DB即可求出答案. 解:因為CB=4 cm,DB=7 cm, 所以DC=DB-CB=3 cm. 又因為D是AC的中點,所以AD=DC=3 cm, 故AB=AD+DB=10 cm. 11.解:(1)∵BC=2AB,AB=6, ∴BC=12,∴AC=18. (2)∵D是AC的中點,AC=18, ∴AD=9, ∴BD=AD-AB=9-6=3. 12.70或10 [解析] 設較長的木條為AB,較短的木條為BC,木條AB的中點為M,木條BC的中點為N,根據(jù)中點定義求出BM,BN的長度,然后分情況討論:①BC不在AB上時,MN=BM+BN;②BC在AB上時,MN=BM-BN,分別代入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即可得解. 13.解:設AC,CD,DB的長分別為x cm,2x cm,3x cm. ∵AC+CD+DB=AB, ∴x+2x+3x=18,解得x=3, ∴AC=3 cm,CD=6 cm,DB=9 cm. ∵M,N分別為AC,DB的中點, ∴MC= cm,DN= cm, ∴MN=MC+CD+DN=+6+=12(cm). 即線段MN的長為12 cm. 14. 解:如圖所示. (1)∵CE=3AE, ∴AC=2AE. ∵AB=5厘米,AC=2AB, ∴AC=10厘米, ∴AE=5厘米, ∴CE=15厘米. (2)∵==, ∴線段AC是線段CE的. (3)∵CE=3AB=3BC, ∴線段CE是線段BC的3倍. 15.解:(1)E是線段AD的中點. 理由:∵AC=BD, ∴AB+BC=BC+CD, ∴AB=CD. ∵E是線段BC的中點, ∴BE=EC, ∴AB+BE=CD+EC,即AE=ED, ∴E是線段AD的中點. (2)由(1)知,E是線段AD的中點. ∵AD=10, ∴AE=AD=5, ∴BE=AE-AB=2. 即線段BE的長為2. 16.解:(1)-14 8-5t (2)設點P在點C處追上點Q,則AC=5t,BC=3t.∵AC-BC=AB,∴5t-3t=22,解得t=11,∴點P運動11秒時追上點Q. (3)線段MN的長度不發(fā)生變化,其長為11. ①如圖(a),當點P在點A,B之間運動時,MN=MP+NP=AP+BP=(AP+BP)=AB=22=11; ②如圖(b),當點P運動到點B的左側時,MN=MP-NP=AP-BP=(AP-BP)=AB=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 6.1 線段、射線、直線 第2課時 線段的大小比較同步練習 新版蘇科版 年級 數(shù)學 上冊 線段 射線 直線 課時 大小 比較 同步 練習 新版 蘇科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335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