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學課件之《財政學》第09章財政收入概述.ppt
《三峽大學課件之《財政學》第09章財政收入概述.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峽大學課件之《財政學》第09章財政收入概述.ppt(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篇財政收入第09章財政收入概述,,,第9章財政收入概述學習目標??了解財政收入的各種形式;??掌握稅制的基本要素。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滿足支出的需要,從私人部門那里取得的一切收入。在現代社會中,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有稅收、行政收入、公債、公共企業(yè)收入、國有財產收入等,其中,稅收是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有關財政收入的分析在財政理論和實踐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的目的是為隨后幾章的分析提供概念基礎。本章首先簡要介紹財政收入的幾種基本形式,然后介紹稅收的基本知識,包括稅收的含義、特征和稅制要素等內容。,,9.1財政收入的形式9.1.1財政收入的各種形式稅收、國有財產收入、公共企業(yè)收入、行政收入、公債收入、貨幣發(fā)行收入等。國有財產收入。指的是政府憑借其所擁有的財產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變賣價款等收入。國有財產可分為國有不動產和國有動產。國有不動產指下列兩種資產:一種是作為公共用途的資產,如道路、機場等公共基礎設施、政府機關用房、圖書館、博物館等,這些不動產一般不以獲取財政收入為目的;另一種是可以取得財政收入的國有財產,如土地、森林、礦山、水利資源等。這些國有財產的使用、出租和出售等獲取的收入為國有不動產收入。國有動產包括有形動產和無形動產兩類,有形動產主要有債券、股票、基金、資金等,無形動產主要有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2.公共企業(yè)收入。指的是政府從那些以法人資格經營的企業(yè)所取得的收入。從經營方式看,公共企業(yè)可以劃分為競爭性公共企業(yè)和壟斷性公共企業(yè)。國有財產收入與公共企業(yè)收入的區(qū)別在于:國有財產收入一般無需通過經常性經營管理即可獲得;而公共企業(yè)收入的獲得則全靠經營管理。3.行政收入。指政府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所取得的收入,一般分為規(guī)費、特別課征、特許金和罰沒收入。(1)規(guī)費是政府部門為居民或企業(yè)提供某種特定服務時所收取的手續(xù)費和工本費。如工商執(zhí)照費、商標注冊費、戶口證件費、結婚證書費等。(2)特別課征是政府部門為新增公共設施或改良舊有公共設施,根據公眾受益大小而按比例課征的收入,其目的是用以補充工程費用的全部或一部分。如修建溝渠、公園等可增加附近房地產價值的設施,由此而發(fā)生的費用由房地產所有者分攤負擔。(3)特許金是政府部門賦予個人或企業(yè)某種行為或營業(yè)活動的特別權利(如開設娛樂場所等)而收取的一定金額。,,(4)罰沒收入是政府部門按規(guī)定依法處理的罰款和沒收品收入,以及依法處理追加的贓款和贓物變價款收入。(5)使用費指政府部門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其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設施或服務的使用者收取的費用,如水費、電費、過路費、過橋費、公有住宅房租費、公立醫(yī)院住院費、公立學校學費等。政府部門收取的使用費,通常低于提供該種公共設施或公共服務所需的平均成本,兩者之間的差額就是對使用者的補貼,這種補貼一般以稅收為資金來源。在多數情況下,政府收費的產品或服務往往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如教育、公共保健、文化設施等。為了使這些產品能夠有效提供,應使直接受益者承擔一定的成本,即按他們的直接受益情況收取一定的費用;另一部分成本則由政府稅收解決。政府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在消費過程中有時會產生擁擠問題,在此情況下,收取使用費是實現效率原則的必然要求。比如,對擁擠的公路或橋梁收取的使用費,應等于車流量增加而產生的邊際擁擠成本。,,9.1.2財政收入體系財政收入除了依據其形式進行上述區(qū)分外,還可以按照取得收入的內在根據的不同分為強制性收入、對等性收入和半強制性收入。強制性收入是基于國民的個人負擔能力,作為強制履行的義務,向國民取得的收入,主要以稅收為代表。對等性收入是基于政府對國民各人個別給予的利益,按照對等自愿原則,作為利益的報酬,向國民取得的收入,主要以國有財產收入為代表。半強制性收入介于強制性收入和對等性收入之間,這類收入的取得似乎是國民的自愿行為,但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仍然以一定的政府活動為前提,因此具有半強制的性質,主要以規(guī)費和使用費為代表。根據以上理解,一國財政收入所形成的體系大致如圖11-1所示,,,9.2稅收的基本概念9.2.1稅收的含義與特征稅收是政府為了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律事先規(guī)定的標準,對私人部門強制課征所取得的收入。在許多國家,稅收占財政收入的90%以上,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和最基本的形式。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相比,稅收體現出強制性、固定性和有償性的形式特征。強制性指的是稅收是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強制課征的,因而構成納稅人的應盡義務。固定性指的是政府以法律形式預先規(guī)定了征稅對象、稅基、稅率等稅制要素,征納雙方必須按稅法的規(guī)定征稅和繳稅。稅收的固定性既有利于保證財政收入的穩(wěn)定,也有利于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無償性指的是,從表面上看,政府在課稅之后,既無須向納稅人付出任何報酬,也不需要直接償還給納稅人。但是,正如我國稅收宣傳中經常提到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稅收在其實質上卻是有償的。,,9.2.2稅制要素1.稅制的基本要素稅收制度,簡稱稅制,指的是一國政府課征稅收時所依據的各種法律、法規(guī)的總稱。一國稅制通常是由多個稅種組成的,而每一個稅種的設置都離不開三方面的內容,即對什么征稅、征多少稅,以及由誰繳納。因此,稅制有三個基本要素,即納稅人、征稅對象和稅率。(1)納稅人。也稱課稅主體,指稅法規(guī)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即稅款的繳納者。納稅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前者指在民事上享有權利并承擔義務的個人,后者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獨立行使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律義務的組織,包括企業(yè)和社會團體。與納稅人相關的一個概念是負稅人。負稅人是指最終承受稅款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與負稅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稅),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轉稅)。理解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區(qū)別,對研究稅收的轉嫁與歸宿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2)征稅對象。也稱課稅客體,即對什么進行征稅。征稅對象規(guī)定著征稅的范圍,是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比如,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所得,財產稅的征稅對象是財產。稅基(taxbase)又稱計稅依據,是征稅對象在量上的具體化。⑴在有些情況下,征稅對象的數量直接構成稅基,如現行稅法規(guī)定對每噸啤酒征收220元的消費稅;⑵但在更多場合,稅基只是征稅對象數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比如,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個人所得,但并非所有的個人所得都構成稅基。稅基的計量單位通常有兩種,一是財產或商品的自然單位,如重量、面積、數量或容積等;二是財產或商品的貨幣單位。采用自然單位征稅稱為從量計征,采用貨幣單位征稅稱為從價計征。在一般情況下,征稅對象還很籠統(tǒng),為此,需要將征稅對象在內容上加以具體化,以明確征稅的具體范圍、界限和類別,并據以確定相應的稅率,這就是稅目。比如,作為所得稅征稅對象的所得,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工資、租金、利息、股息等。規(guī)定稅目,既為征稅技術所必需,又便于對不同稅目加以區(qū)別對待,從而有目的地貫徹執(zhí)行稅收政策。,,3.稅率。指稅額與征稅對象數額或稅基之間的比例。稅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財政收入的多少和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因此,稅率被看作是稅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稅率有名義稅率和實際稅率之分。名義稅率是稅法上規(guī)定的稅率。實際稅率是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稅額占征稅對象數額或稅基的比例。在實踐中,由于稅收優(yōu)惠、稅收規(guī)避等原因,名義稅率和實際稅率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稅率還有平均稅率和邊際稅率之分。平均稅率指的是全部應納稅額占全部稅基的比例,也即:邊際稅率指的是應納稅額的增量與稅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一個單位稅基所適用的稅率。公式表示為:,,按照邊際稅率的變動情況,稅率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即比例稅率、定額稅率和累進稅率。比例稅率是指對同一征稅對象,不論數額大小,采用相同比例征稅的稅率,此時邊際稅率為常數。比如,對商品流轉額征收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關稅等,通常采用比例稅率。一般認為,采用比例稅率使同一課稅對象的不同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一致,有利于促進企業(yè)間的競爭;但在調節(jié)收入差距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比例稅率還具有計算簡便、便于征收和繳納等特點。定額稅率。即固定稅額,指的是按每一單位征稅對象直接規(guī)定某一固定的稅額,此時邊際稅率為零。定額稅率與征稅對象的價格沒有直接聯系,一般適用于從量稅的征收。如一噸啤酒繳納一定的消費稅,一輛汽車繳納一定的牌照稅,一個個體業(yè)主繳納一定的營業(yè)執(zhí)照稅,等等。定額稅率計算簡便,但缺乏彈性。,,累進稅率是指將稅基劃分為若干等級,分別規(guī)定相應的稅率,并使稅率隨著稅基的增大而提高,即邊際稅率遞增。累進稅率又分為全額累進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兩種形式。全額累進稅率是指全部稅基都按照與之相適應的那一檔稅率征稅,隨著稅基的增加,稅率逐步提高。在全額累進稅率下,一個納稅人只適用一個稅率,實際上相當于按稅基的大小規(guī)定不同的比例稅率。超額累進稅率是指將稅基分成不同等級,每個等級由低到高分別規(guī)定稅率,并分別計算稅額,加總后即為應征稅額。換言之,在稅額累進稅率下,當征稅對象超過某一等級時,僅就其超過部分適用高一級稅率。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簡便,但累進速度比較急劇,另外,在兩個級距的臨界部分,很可能出現稅收增長數量超過稅基的不合理現象。,,假如應稅所得額為3000元,適用10%的稅率,應納稅額為300元;假如應稅所得額為3001元,適用15%的稅率,應納稅額為450.15元。這樣,應稅所得額只增加了1元,稅額卻要增加150.15元。相比之下,累進超額稅率計算比較復雜,但累進速度平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全額累進稅率的缺陷。如:,,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我們以邊際稅率來定義稅率的累進性,但在經濟分析中,衡量一種稅的累進程度卻一般以平均稅率作為判斷標準。也就是說,如果平均稅率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則表明該稅種具有累進性。如,,2.稅制的其他要素。除了納稅人、征稅對象和稅率這三個基本的要素外,稅法通常還包括如下內容。(1)附加與加成。附加:按國家稅法規(guī)定的稅率征收的稅款稱為正稅,地方政府在正稅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稅款稱為附加。附加的比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按征稅對象的數額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另一種是按正稅稅額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附加收入一般由地方財政支配。比如,我國的城鄉(xiāng)維護建設稅就是由地方財政在增值稅、營業(yè)稅等流轉稅收入的基礎上,附加一定比例征收的。加成:是按應征稅額的一定成數(或倍數)加征稅款,是稅率的延伸形式。國家為了限制某些經濟活動,或調節(jié)某些納稅人的所得,可以采取加成征收稅款的方法。例如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對于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征收。超過2萬-4萬元的,按稅法規(guī)定計算的稅額,加征2成;超過4萬-6萬元的,加征5成。,,(2)減稅與免稅。減稅指減征部分稅款,免稅指免交全部稅款。減稅和免稅是為了發(fā)揮稅收政策的鼓勵或限制作用,或者照顧某些納稅人的特殊情況而采取的特殊調節(jié)手段。(3)起征點與免征額。起征點指稅法規(guī)定的開始征稅時征稅對象應達到的一定數額。征稅對象的數額未達到起征點的不征稅,達到和超過起征點的,應按征稅對象的全部數額征稅。免征額指稅法規(guī)定征稅對象的全部數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無論征稅對象的數額多大,免征額的部分都不征稅,僅就超過免征額的部分征稅。(4)納稅環(huán)節(jié)。指稅法規(guī)定的商品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繳納稅款的環(huán)節(jié)。工業(yè)品一般要經過生產、批發(fā)、零售等環(huán)節(jié)。同一稅種只在一個環(huán)節(jié)征稅的,稱為單環(huán)節(jié)課稅;在多個環(huán)節(jié)征稅的,稱為多環(huán)節(jié)課稅。在我國現行稅制中,增值稅在生產、批發(fā)、零售、進口四個環(huán)節(jié)課征,消費稅只在生產和進口兩個環(huán)節(jié)課征。(5)違章處理。納稅人的違章行為通常包括偷稅、欠稅、抗稅、騙稅等。偷稅指納稅人有意識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稅款的違法行為。欠稅指納稅人拖欠稅款,不按規(guī)定期限繳納稅款的違章行為??苟愔讣{稅人對抗稅法拒絕納稅的嚴重違法行為。騙稅指企事業(yè)單位采取對所生產經營的商品假報出口等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視情節(jié)輕重,分別采取限期繳稅、加收滯納金、罰款、扣押或查封財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暫停付款等懲罰措施,直至追究刑事責任。,,本章小結基本概念財政收入強制性收入對等性收入半強制性收入稅收稅收制度或稅制納稅人或課稅主體負稅人征稅對象或課稅客體稅基或計稅依據從量計征從價計征稅目稅率名義稅率實際稅率平均稅率邊際稅率比例稅率定額稅率或固定稅額累進稅率全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稅收附加與加成減稅免稅起征點免征額單環(huán)節(jié)課稅多環(huán)節(jié)課稅偷稅欠稅抗稅騙稅,,思考與練習1.()是確定稅種的主要依據。A.納稅人B.征稅對象C.稅率D.負稅人2.如果稅法規(guī)定1000元為免征額,1000元以上征收20%的所得稅。某人的應稅所得額是1300元,那么他的應納稅額應為()。A.60元;B.200元;C.260元;D.1000元3.衡量一種稅的累進程度一般以為判斷標準。4.簡述一國的財政收入體系。5.什么是稅收的基本要素?,-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財政學 三峽 大學 課件 09 財政收入 概述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335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