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臺縣育青中學高三語文《為政以德》課件.ppt
《浙江省天臺縣育青中學高三語文《為政以德》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浙江省天臺縣育青中學高三語文《為政以德》課件.ppt(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為政以德,1、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薄?)從“何以伐為?”和“焉用殺?”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張,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2)孔子強調(diào)“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學生對求“鳴鼓而攻之可也!”,這樣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嗎?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呢?(4分),以德治國,孔子為政的根本思想應該是以德治國國,并且這種以德治國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說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無上的,有時在特殊的環(huán)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1分);冉有的這些話讓孔子覺得他是那種屢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認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種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應當去聲討他。(1分),2、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2.19)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保?2.11)(1)從這些不同回答中體現(xiàn)出孔子怎樣的治國思想?(1分)取信于民,為政以德,講究禮節(jié)(2)面對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么分別作了不同的回答?請說說你的理解。(3分)因為“問政”的對象不同。子貢是孔子的學生,尚未入仕參政,需要告訴他立國的必備條件;而季康子是大權(quán)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為政以德”;齊景公是一國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講究禮節(jié)秩序。,3、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季氏將伐顓臾……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16.1)選文中畫線詞語“均無貧”中的“均”與中國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樣?為什么?不一樣。①農(nóng)民起義的口號“均貧富”,是站在窮人的立場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lǐng);“均無貧”則是站在貴族統(tǒng)治者的立場提出的調(diào)和階級矛盾的主張。②“均貧富”是要劫富濟貧,而強烈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這種思想的??鬃右藗儑朗囟Y制,各得與名分相應規(guī)格的財富,安于等級名分,不可互相侵奪,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題目:A、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B、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C、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盌、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E、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根據(jù)上述材料,分點概括孔子的“百姓觀””。(1)以德、禮導民;(2)富而后教;(3)節(jié)用愛人,使民以時;(4)反對橫征暴斂;(5)“足民”“富民”。,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題目A、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B、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盋、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D、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盓、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笨鬃訉檎咦陨硖岢隽四男┮??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5、孔子對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孔子認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修養(yǎng)達到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為國家做事,也才能夠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張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自身的修煉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孔子明確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統(tǒng)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如果這樣,就沒必要“殺無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會被感化,“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樣,孔子自然反對武力征服,主張“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統(tǒng)治者自身的榜樣是對老百姓最好的教育,“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6、孔子認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養(yǎng)生、送死和祭祀。統(tǒng)治者要“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他反對橫征暴斂,認為“苛政猛于虎”。他勸魯哀公減輕人民的賦稅,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張君民平等、貧富不分的呢?請簡述之。(不超過70字),不是??鬃又鲝埖牟皇蔷毟唬巧舷赂鞯闷浞?。于統(tǒng)治者而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對百姓是需要教育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苯淌裁矗拷讨远Y、信、孝悌。,7、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勉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保?)從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張建立一個的社會。(1分)(2)在《論語》中孔子多次稱頌堯、舜、禹、稷,有人說是孔子對“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社會樸野生活的向往,在這一點上和老莊思想是相同的,對此你怎么認為?(3分),在《論語》中孔子雖然多次稱頌堯、舜、禹、稷,但他贊美的主要是他們高尚的個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社會樸野生活。在這一點上孔子與老莊思想是不同的??鬃臃磳Φ牟皇俏拿鞯倪M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過恢復周禮,通過道德教化來積極地建設理想社會(秩序)。優(yōu)秀高尚的道德是人類的本質(zhì)特征,它應該成為人類的永恒精神。因此,孔子學說保守的現(xiàn)象后面,包涵著對人類永恒精神的追求。,有道∕有德∕為政以德,8、“德治”與“法治”猶如鳥之雙翼,試分析兩者關(guān)系??鬃拥摹暗轮巍彼枷雽裉靵碚f,仍有哪些啟發(fā)和借鑒?,(1)從兩者實質(zhì)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聯(lián)系的?!胺ㄖ巍睂儆谡谓ㄔO,是規(guī)范人們行為準則的強制性的“外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懲惡”,對道德建設有引導作用,也是道德建設的保證,對人們的道德觀念養(yǎng)成有培養(yǎng)和引導作用?!暗轮巍睂儆谒枷虢ㄔO,是規(guī)范人們行為準則、自覺遵守社會秩序的“內(nèi)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揚善”,它是立法的基礎,是保證和調(diào)節(jié)各行各業(yè)人們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決許多法律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可以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2)從具體內(nèi)容看,法律中有道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斷為基礎;而道德中也有守法、執(zhí)法的內(nèi)容。(3)從歷史和實際看,我國經(jīng)過了人治——加強法制——法治——法治、德治的結(jié)合的過程?,F(xiàn)在正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期,新的道德體系正在建設和形成,提倡德治尤為必要。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礎上的一種政治理想體系,與今天的“以德治國”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它雖在一定程度上對統(tǒng)治者有約束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與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為“法治”的輔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人(包括統(tǒng)治者與百姓)的行為,以實現(xiàn)社會的穩(wěn)定,這種做法還是有其積極的意義,對今天也有借鑒作用,值得研究總結(jié)。,9、閱讀下面兩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6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數(shù)③;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注】①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計數(shù):不能用十來計算;即不到十個。(1).從上面兩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韓非子的為政觀。(2分)孔子:韓非子:(2).對這兩種為政觀進行簡要評析。(4分),為政以德以法治國孔子認為“法治”雖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韓非子認為能夠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眾人,必須以法治國。兩種觀點各有側(cè)重,各有偏頗,應相互補充。,10、閱讀下面兩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哀公問于由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由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子曰:“百姓足,君敦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民,辱①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以刑治民,則樂用;以賞戰(zhàn)民,則輕死。故戰(zhàn)事兵用②曰強?!保ā渡叹龝罚注]:①辱:地位卑下;②戰(zhàn)事兵用:臨戰(zhàn)嚴整、士兵全力以赴。(1)從上面兩段文字中,概括出儒家與法家的經(jīng)濟思想。(2分)儒家:法家:(2)對這兩種經(jīng)濟思想作簡要評析。(3分,富民貧民。儒家主張藏富于民,認為百姓富裕了,國家自然就富裕了;法家主張貧民弱民,認為百姓貧窮就會看重賞賜,就會為國死戰(zhàn)。相較之下,法家考慮更多的是地主階級甚至是君王一人的功利,是片面的;而儒家藏富于民的思想,則有較多的人民性立場,對現(xiàn)實很有借鑒意義。,11、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然后回答問題。(5分)甲文: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5)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乙文: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江澤民(1)甲段文字中體現(xiàn)了孔子“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2分)(2)結(jié)合甲乙兩段文字,你覺得儒家的德治與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樣嗎?(3分),正己、愛民、富民、教民。不一樣。①德治的內(nèi)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綱五?!睘楹诵牡姆饨ǖ刂麟A級道德為基本內(nèi)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為基本內(nèi)容的。②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服務的;后者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是為維護社會主義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服務的。,12、閱讀下面兩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戴盈之①曰:“什一,去關(guān)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唬骸垞p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孟子滕文公下》)[注]①戴盈之,宋國大臣。(1)有若與孟子的話都體現(xiàn)了儒家的的政治主張。(1分)(2)關(guān)于賦稅,有若與孟子的主張有不同之處,請簡析。(4分),為政以德(以民為本)有若認為百姓“足”與“不足”同哀公的利害關(guān)系密切,主張應減輕百姓賦稅;而孟子主張對于不合道義的賦稅,應立即停止征收,不必等待來年。,13、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然后回答問題。(4分)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1)從上述文字中,找出與《戰(zhàn)國策》中的“茍無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2)有若的觀點體現(xiàn)了儒家的什么思想?為了踐行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體措施是什么?(3分),(1)(1分)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寫出“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也給1分。(2)(3分)以民為本的思想。施行“徹”制,減輕賦稅。前一問給1分,后一問給2分。,14、閱讀下面兩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日:“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日:“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以道作人君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后,必有兇年。(《道德經(jīng)》)注:①好還:容易得到報應。(1)孔子和老子共同的治國主張是什么?(1分)(2)簡析孔子與老子在論“道”上的差異。(4分,(1)以德治國(1分)(2)孔子反對刑罰,主張為政者要用自己的德行來引領(lǐng)、教化百姓,強調(diào)了為政者的德化作用;老子認為,人君要用道來領(lǐng)導百姓,不以兵力稱強,否則就必然得到報應,強調(diào)的是用兵的危害。(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薄?)從“何以伐為?”和“焉用殺?”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張,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2)孔子強調(diào)“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學生對求“鳴鼓而攻之可也!”,這樣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嗎?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呢?(4分)參考答案.(1)以德治國(1分)(2)孔子為政的根本思想應該是以德治國國,并且這種以德治國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說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無上的,有時在特殊的環(huán)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1分);冉有的這些話讓孔子覺得他是那種屢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認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種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應當去聲討他。(1分)表述通順、完整(1分)(共4分),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2.19)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⒊汲?、父父、子子?!保?2.11)同是“問政”,孔子的回答卻不相同。1.從這些不同回答中體現(xiàn)出孔子怎樣的治國思想?(1分)2.面對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么分別作了不同的回答?請說說你的理解。(3分)答案:1.取信于民,為政以德,講究禮節(jié)。(回答其中任何兩個既可。)2.因為“問政”的對象不同。子貢是孔子的學生,尚未入仕參政,需要告訴他立國的必備條件;而季康子是大權(quán)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為政以德”;齊景公是一國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講究禮節(jié)秩序。,-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為政以德 浙江省 天臺縣 中學 語文 為政 課件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341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