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復習 第十三章 力和機械課件
《中考物理復習 第十三章 力和機械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物理復習 第十三章 力和機械課件(9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力和機械力和機械 復復 習習知識點 1 彈力1彈性:物體受力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狀的特性2塑性:物體發(fā)生形變后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形狀的特性3彈性限度:對彈性物體來說,形變能自動恢復原狀的最大限度 4彈力(1)產(chǎn)生條件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有彈性形變(2)日常生活中有些形變我們觀察不到(比如:書放在桌子上,書和桌子都發(fā)生了形變)我們平時所說的壓力、支持力、拉力等,他們實質上都是彈力回答下列問題:1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形變,當外力撤消以后又可以恢復原狀的性質叫_;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形變,當外力撤消以后無法恢復原狀的性質叫_彈性塑性2、下列物體不能產(chǎn)生彈力的是()A壓彎的
2、鋸條 B拉開的橡皮筋C被擠壓的皮球 D捏扁的橡皮泥思路點撥:鋸條、橡皮筋和皮球都具有彈性,它們都發(fā)生了彈性形變,能產(chǎn)生彈力;橡皮泥具有塑性,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因此不能產(chǎn)生彈力D知識點 2 彈簧測力計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2用途:測量力的大小3構造:彈簧、指針、刻度盤等使用前觀察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讀數(shù)觀察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若沒有,需調零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防止彈簧卡殼使用時測力時,要使彈簧的方向跟所測的力的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測量時,所測的力不要超過它的量程,以免損壞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刻度板面垂直4使用方法 例 1 圖 1311 中彈簧測
3、力計的量程是_N,分度值_N,它的讀數(shù)是_N.圖 1311050.23.2例 2 為了探究“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的關系”,所用的器材是:一個鐵架臺、一根一端有環(huán)一端有鉤的彈簧(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4 N)、重力是 0.5 N 的鉤碼若干圖 1312圖 1313實驗次數(shù)1234567鉤碼總重力 G/N0.51.01.52.02.53.03.5彈簧的長度 L/cm3.004.005.206.006.808.009.00拉力 F/N0.51.01.52.02.53.03.5彈簧的伸長L/cm1.02.03.24.04.86.07.0(1)該實驗還需要的器材是:_.(2)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4、見上表根據(jù)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坐標圖 1312 上畫出彈簧的伸長L 與拉力 F 的關系圖象彈簧原長 L02.00 cm.刻度尺(3)根據(jù)圖象,可得出的探究結論是:在彈性限度內,_.(4)圖 1313 是該實驗所用的彈簧,如果用這根彈簧自制彈簧測力計,則測力計的指針應安裝在_點思路點撥:彈簧的伸長等于掛上鉤碼后彈簧的長度減去沒掛鉤碼時的長度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 例 3 如圖 13 1 4 所示的彈簧測力計,它的量程是_N,分度值是_N圖中的手對彈簧測力計掛鉤的拉力是_N.圖 1314思路點撥:刻度板上共有 5 個大格,每大格的刻度值為 1 N,每 1 個大格內
5、有 5 個小格,則分度值為 0.2 N.0.21.405知識點 3重力的大小1重力與質量的關系: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2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Gmg;g9.8 N/kg,近似情況下取 g10 N/kg.知識點 4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2應用(1)水平儀:檢查桌面是否水平(2)重垂線:檢查墻壁是否垂直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知識點 5 重心1定義: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2重心的確定(1)材料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2)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可能在物體外物理量重力質量區(qū)別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物體所含物質
6、的多少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大小與地理位置的關系物體的重力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同一物體的質量在任何位置大小均不變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天平、秤聯(lián)系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Gmg,g9.8 N/kg重力與質量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重地球質量Gmg98豎直向下回答下列問題:1熟透了的杏子離開樹枝后,總是落向地面,這是由于杏子受_力的作用,這個力是_對杏子施加的2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_ 成正比,表達式為_,其中 g9.8 N/kg.3一質量為 10 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_N,方向_例 1椰樹上的椰子離開樹枝后,總是落向地面,這是由于椰子受到_的緣故,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_思路點
7、撥:椰子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地球例 2質量是 50 g 的雞蛋,重力是多少牛?(取 g10 N/kg)算為千克解:m50 g0.05 kg雞蛋的重力 Gmg0.05 kg10 N/kg0.5 N.思路點撥:使用 Gmg 計算重力時,質量的單位一定要換例3 請在圖 1322 中,作出靜止在斜面上重為 5 N 的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圖 1322思路點撥: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跟水平面垂直向下,不是跟斜面垂直向下質量 m/g100200300500重力 G/N12345例 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按照圖 1321 甲所示,把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測出它們受到
8、的重力,并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寫完整;(2)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_N;(3)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象;(4)由此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_圖 13214002正比例 5關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B任何物體的重心都在它的幾何中心上C物體的形狀發(fā)生改變其重心位置一定改變D物體放置的位置發(fā)生改變,重心相對物體的位置不會改變思路點撥:重心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外,如果物體的形狀和質量分布同時發(fā)生變化,則它的重心位置不一定改變D例6、如圖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釋放手中石塊的四個示意圖,圖中虛線表示石塊下落的路
9、徑, 則對石塊下落路徑的描述最接近實際的示意圖是( )ABCD地球地球地球地球B例7、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B高度相等,A對地面的壓力小于B對地面的壓力。若在兩物體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則切去部分的質量mA、mB的關系是( ) A. mA一定大于mBB. mA可能大于mB C. mA一定小于mBD. mA可能等于mBBAC知識點6摩擦力1概念: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他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2產(chǎn)生的條件(1)兩物體相互接觸;(2)相互擠壓、發(fā)生形變,有彈力;(3)發(fā)生相對運動或者有相對運動趨勢;(4)接觸面粗糙3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者相對運動趨
10、勢方向相反(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如人走路)(2)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相反,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傳送帶傳送貨物)例 如圖 1333 所示,物體 A 靜止在斜面上,請在圖甲中畫出物體 A 所受力的示意圖圖 1333思路點撥:在斜面上的物體有沿斜面下滑的趨勢,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猜想】根據(jù)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實驗裝置】如圖 1334 所示圖 1334知識點7【測量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摩擦力的大小_拉力的大小【實驗結論】(1) 分析
11、甲、乙兩圖可得: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_越大,摩擦力越大;(2) 分析甲、丙兩圖可得:_相同時,接觸面越_,摩擦力越大壓力壓力粗糙等于【實驗拓展】(1)摩擦力的大小跟速度無關,當物體速度變化時,滑動摩擦力不變(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只要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就不變(3)摩擦力的大小跟拉力的大小無關,當物體拉力變化時,滑動摩擦力不變實驗次數(shù) 接觸面的材料壓力/N滑動摩擦力/N1木塊與木板40.82木塊與木板61.23木塊與毛巾62.7例 1下表是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做“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記錄.(1)分析比較序號 1 和 2 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
12、的結論是_(2)分析比較序號_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_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2 和 3控制變量法 例2 如圖 1332 所示,用 10 N 的水平拉力拉一重 25 N 的木塊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_N,木塊受到的支持力和木塊的_是一對平衡力10重力圖 1332例3 在做“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時,某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同一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記錄如下表該實驗是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與下列哪個因素的關系A接觸面壓力大小 B接觸面積大小C物體的運動
13、速度 D接觸面粗糙程度實驗次數(shù)木板表面木塊放置木塊運動的快慢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1較光滑平放很慢1.82較光滑平放較慢1.83較光滑平放較快1.8C例4、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同學提出下列猜想: 、與物體速度的大小有關 、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狀況)有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1)、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采用了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中應拉著彈簧測力計使木塊沿水平方向做 運動。(2)實驗時他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便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圖乙所示,他用雙面膠將彈簧測力計固定在長方體木塊的上表面,用細線連接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電動機。在木塊上放置不同的砝碼,當
14、電動機以不同的轉速工作時,通過細線水平拉動木塊以不同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記錄如下分析3、4兩次的實驗記錄, (填“能”或“不能”)驗證猜想。分析 兩次的實驗記錄,可初步驗證猜想分析 兩次的實驗記錄,可初步驗證猜想甲 乙實驗次數(shù)表面狀況壓力/N摩擦力/N木塊的速度/m/s1木塊-木板2.00.60.12同上4.01.20.13同上4.01.20.24木塊-砂紙2.01.00.1勻速直線勻速直線 不能不能 1、4 1、2例5、用圖11所示的裝置探究摩擦力跟壓力大小的關系。(1)實驗時,拉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為這時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力。(2
15、)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所示,它的示數(shù)是N。(3)改變木塊上所加鉤碼的個數(shù)進行多次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上表所示,請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12 中畫出摩擦力隨壓力大小變化的關系圖像。(4)分析圖像可知: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摩擦力跟壓力的大小成。(5)實驗結束后,小麗同學想探究摩擦力是否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她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摩擦力,然后將木塊沿豎直方向鋸掉一半,測得摩擦力的大小也變?yōu)樵瓉淼囊话?。她由此得出: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接觸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認為她的結論正確嗎?,理由是:。平衡平衡1.6正比正比不正確不正確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沒有控制壓
16、力大小不變實驗次數(shù)12345壓力F / N 34567摩擦力/N 0.60.8 1.01.2 1.4 知識點 8 摩擦的分類1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粉筆與黑板間的摩擦)2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滾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滾動軸承)3靜摩擦: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又保持相對靜止,在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摩擦(傳送帶送貨物)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回答下列問題:1一正方體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請判斷下列三種情況產(chǎn)生的摩擦的種類: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1)小明輕輕推箱子,沒推動_(2)小明用力推箱子,箱子在水平面上由靜止開始運
17、動起來_(3)小明想把箱子推到遠處,為了省力,在箱底放幾根大小相同的圓木棍_)2下列事例中,屬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B例例1 例2 下列幾種情況中,屬于滾動摩擦的是()A自行車剎車時,閘皮和鋼圈之間的摩擦B小孩滑滑梯,身體與滑梯之間的摩擦C長途旅客把安裝了小輪子的旅行包在地面上拖動D用鉛筆寫字時,筆尖與紙面間的摩擦思路點撥:判別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的方法:(1)滾動摩擦的特點:物體之間只有一個點產(chǎn)生摩擦,并且摩擦點在不斷變化;(2)滑動摩擦的特點:物體之間靠接觸面相互摩擦,并且這個面始終不變C 例3 如圖(甲)所示,物體甲重30N,被50N的水平壓力F甲壓在豎直墻壁上保持靜止如圖(乙)所示,物體乙
18、重60N,在40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勻速向右運動則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和物體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分別是()Af甲=30N,f乙=60N Bf甲=30N,f乙=40N Cf甲=50N,f乙=60N Df甲=50N,f乙=40NB 例4 下列關于力學現(xiàn)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A人用力推車,車未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B蘋果在空中下落得越來越快,是因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C汽車剎車后,速度會逐漸減小,最后會停下來,是因為汽車具有慣性D書本靜止在課桌上,是因為書本受到的重力與書本對桌面的壓力平衡B知識點 9 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壓力;(2)使接觸面變粗糙;
19、(3)變滾動為滑動2減小摩擦的方法(1)減小壓力;(2)使接觸面變光滑;(3)變滑動為滾動;(4)使接觸面彼此離開(形成氣墊) 例 下列各例能夠減小摩擦的是思路點撥:行李箱裝輪子是變滑動為滾動,從而減小摩擦C例2 下列實例中,目的是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A自行車輪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紋 B用橡膠制作自行車的閘皮C自行車軸承中裝有滾珠 D騎自行車的人剎車時用力捏閘C知識點 10 杠桿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2杠桿的五要素(1)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4)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5)阻
20、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1)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彎的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彎的(2)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一定是支點和力的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一定是支點和力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作用點之間的距離(3)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時,其力臂為零,對杠桿的轉動不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時,其力臂為零,對杠桿的轉動不起作用起作用例1杠桿的五要素(如圖 1341 所示)(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如圖中_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如圖中_F1(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如圖中_(4) 動 力 臂 : _ 的 距 離 , 如 圖 中_支點到動力作用線l1(5) 阻 力 臂 :
21、 _ 的 距 離 , 如 圖 中_支點到阻力作用線l2F2O圖 1341例 2圖 1342 是小明利用活塞抽水機抽水的情景,其支點是_,F(xiàn)1 是_力,F(xiàn)2 是_力,動力臂是_,阻力臂是_圖 1342思路點撥:判斷支點時,可以假想杠桿動起來,固定不變的點為支點動力臂是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O動阻l2l1知識點 11 力臂作圖1步驟(如圖 1343 所示)圖 1343(1)首先確定支點 O(可以假想杠桿動起來,固定不變的點為支點);(2)確定動力及阻力作用線,從支點 O 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畫出垂足,則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力的作用線可延長,延長部分用虛線);(3)最后在旁邊標上字母 l1
22、或 l2,分別表示動力臂或阻力臂2歸納:一找支點,二畫線,三作垂線段,四標記例 1鍘刀鍘草時的示意圖如圖 1344 所示,請畫出動力 F 的力臂(用 l 表示)圖 1344思路點撥:作力臂圖時,先找準杠桿的支點,明確動力和阻力的方向如圖 23 所示圖 23【例2】以O 為支點質量忽略不計的杠桿掛上10N 重物A,杠桿同時還受另一個大小與F A 不等、豎直向上的力F B 作用,處于平衡. 在圖中畫出(1)F A 的力臂L A ;(2)F B 的示意圖并標示它的大小.L A杠桿的平衡: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或勻速轉動【實驗器材】支架、杠桿、掛鉤【實驗裝置】如圖 13417 所示探究杠桿的平衡
23、條件圖 13417知識點 12【實驗步驟】(1)調節(jié)杠桿兩端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這時杠桿兩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鉤碼的重力,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平衡把支點右邊的鉤碼當做動力 F1,支點左邊的鉤碼重力當做阻力 F2,量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 l1 和阻力臂 l2,把 F1、F2、l1、l2 的數(shù)值填入表中;(3)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和力臂的數(shù)值,再做兩次實驗,將數(shù)值填入表中【實驗結論】(1)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1l1F2l2.【實驗拓展】(1)實驗開始時要調節(jié)杠桿水平平衡,目的是為了方便從杠桿上直接測量力臂;(2)多做幾組實驗
24、的目的:避免偶然性,方便找到普遍規(guī)律實驗次序動力 F1/N動力臂 l1/cm阻力 F2/N阻力臂 l2/cm123例 1 回答下列問題:1杠桿的平衡條件:_;公式為:_.2省力的杠桿,一定費_;費力的杠桿,一定省_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3如果使用撬棒的動力臂是 100 cm,阻力臂是 30 cm,當用 60 N 的動力時,能撬動重_N 的物體距離距離200例 2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某同學將杠桿懸掛起來,發(fā)現(xiàn)杠桿的右端低,左端高,他應該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調節(jié),使杠桿在_位置平衡(2)在杠桿兩端掛鉤碼,不斷改變動力或動力臂的大小,調節(jié)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桿
25、在原來的位置重新平衡,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次序動力 F1/N動力臂 l1/cm阻力 F2/N阻力臂 l2/cm12.051.01022.0102.01033.0102.015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3)根據(jù)第 2 次實驗數(shù)據(jù)有同學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錯誤結論的原因是:_.左水平位置將不同的物理量進行了加法運算F1l1F2l2例例 3如圖3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杠桿上每格均勻等距,每個鉤碼都相同。下列四項操作中,會使杠桿右端下傾的是()在杠桿兩側同時各減掉一個鉤碼;()在杠桿兩側鉤碼下同時各加掛一個鉤碼;()將杠桿兩側的鉤碼同時各向外
26、移動一個小格;()將杠桿兩側的鉤碼同時各向內移動一個小格。 ()() ()() ()() ()()A例4、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小明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按圖8所示,通過加掛鉤碼分別改變F1、F2,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刻度尺在杠桿上測出對應的L1和L2,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小明通過觀察以上實驗裝置,并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乘以動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乘以阻力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小華認為小明的結論不正確,小華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只將圖8中的F1改用彈簧測力計來拉,實驗中改變拉力的,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比較拉力的,即可證明小華的觀點是否正確(2)某
27、同學利用身邊的塑料直尺和硬幣若干來驗證杠桿平衡的條件,如圖9所示,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他測出從支點O到硬幣邊緣的距離作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測力臂的方法是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如果將兩邊的硬幣以相同速度同時勻速向支點移動的過程中,則杠桿 (選填“仍平衡”、“向左傾斜”、“向右右傾斜”)。次數(shù)F1/NL1/cmF2/NL2/cm11824228116321238圖8圖9方向方向大小大小錯誤錯誤向左傾斜向左傾斜知識點13 杠桿的應用1三種杠桿及其特點(1)省力杠桿: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省力但費距離(如:撬棒)(2)費力杠桿:動力臂比阻力臂短,費力但省距離(如:鑷子)(3)等臂杠桿:動
28、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如:天平)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不存在的例 1選項中所示的簡單機械,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B例 2圖 13418 所示的曲棒 ABC 可繞 A 點的轉軸轉動,請畫出要使曲棒 ABC 在圖中位置保持平衡時所需最小力的示意圖圖 13418知識點 14 定滑輪1分析(1)支點在軸心 O 處,動力臂 l1 等于阻力臂 l2;(2)拉力 F 和物體重力 G 的關系式:FG(忽略摩擦和繩重);(3)拉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4)拉力移動的距離 s 等于物體上升的高度 h.圖 13522實質:定滑輪是等臂杠桿3特點:(1)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2)不省力;
29、(3)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知識點 15動滑輪1分析(1)支點在邊緣 O 處,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 l1 為阻力臂 l2 的兩倍(3)拉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4)拉力移動的距離 s2h.2實質:動滑輪是一個動力臂為阻力臂兩倍的杠桿3特點:(1)不改變力的方向;(2)能省一半力;(3)但要多移動一倍距離)例 1下列各圖中利用了動滑輪的是(D 例 2 所示,一物體重 500 N,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計,要拉起這個物體,甲圖中需_N 拉力,乙圖中需_N 拉力250 500 例 3觀察圖 1354 人們利用簡單機械的情景其中甲的目的是_,乙的目的是_圖 1354思路點撥:使用動滑輪不能改變力
30、的方向,但可以省力,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如果又想省力,又想改變力的方向,可以使用滑輪組改變力的方向省力省力例 4 如圖 是小海同學“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實驗裝置他按圖示提起鉤碼時注意保持測力計勻速移動,分別測得一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鉤碼重G/N鉤碼升高高度 h/m測力計示數(shù)F/N測力計移動距離 s/m甲0.980.20.980.2乙0.980.21.020.2丙0.980.20.550.4請你分析:可以省力可以改變力的方向(3)把鉤碼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較乙和丙實驗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可知:使用動滑輪_;(4)在提升重物的過程中,如果要同時兼顧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則應選擇_費
31、距離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知識點 16 滑輪組1定義:由若干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裝置2特點(1)既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2)總重由幾股繩子承擔,拉力便是總重的幾分之一,即:(3)使用滑輪組可以省力,但必須多移動距離;物體上升的距離與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的關系為 s繩nh物(1)確定承擔重物繩子的段數(shù) n 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在動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將它們隔離開來,只算繞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如圖 13515 所示,動滑輪上繞 5 段繩子,拉力是動滑輪與物體總重的五分之一;圖 13516 中動滑輪上有4 段繩子,拉力就是總重的四分之一圖 13515圖 13516(2)滑輪
32、的繞法:“奇動偶定”原則當 n 為奇數(shù)時,繩子的起始端應系在動滑輪的軸架上,然后采用“一上一下”繞法;當 n 為偶數(shù)時,繩子的起始端應系在定滑輪的軸架上,然后采用“一下一上”繞法例 1某人想利用滑輪組提升重物,請你幫他在圖 13514中設計滑輪組的繞法圖 13514例 2如圖 13517 所示,用甲、乙兩個滑輪組勻速提升同一重物時,使用的拉力分別為 F1 和 F2,則 F1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2.圖 13517思路點撥:圖甲承擔總重的繩子為 2 股,圖乙為 3 股大于例 3在圖 13518 中畫出使用該滑輪組提升重物最省力的繩子的繞法圖 13518【例4】、同學們共同研究滑輪
33、的特點:(1)他們研究定滑輪特點時,做的實驗如甲圖所示,據(jù)此可證明:使用定滑輪 。(2)他們研究動滑輪特點時,用動滑輪勻速豎直提升重物,如乙圖所示據(jù)此可知,使用動滑輪 。 (3)他們組裝了滑輪組,發(fā)現(xiàn)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能省力,于是他們想:利用滑輪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為此,他們進行的實驗如丙圖所示請根據(jù)丙圖信息寫出分析數(shù)據(jù)的具體過程,并回答他們的問題。在改變動力方向時,不會改變拉力的大小在改變動力方向時,不會改變拉力的大小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W1W1GhGh=2=20.10.10.2J W20.2J W2FsFs0.80.80.30.30.24J 0.2
34、4J 經(jīng)比較經(jīng)比較W1 W2()W1 W2(),所以使用滑輪組不能省功,所以使用滑輪組不能省功1【或】%3 .83%1003 . 08 . 01 . 02%100=FsGhh知識點 17其他簡單機械1輪軸(1)組成:輪軸是由一個軸和一個大輪組成的簡單機械(2)應用:門把手和方向盤等2斜面(1)使用斜面雖然費了距離,但能夠省力,斜面越平緩,越省力(2)應用:螺絲釘和盤山公路等典例 1 小明同學想利用彈簧測力計和水測量雪的密度,他進行了如下實驗:(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空杯子重為 0.2 N;(2)將杯子里裝滿水,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總重,如圖 131所示為_N;(3)將杯子里裝滿雪的樣品,用彈簧測力計
35、測出總重為 1 N杯中雪的樣品體積是_cm3,雪的樣品密度是_ _kg/m3.(取g10 N/kg)2.22000.4103圖 131專題一彈力和重力專題二摩擦力典例 2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對有關的問題分析如下:(1)他們利用圖 132 甲所示裝置進行了實驗,先用彈簧測力計均速拉著木塊沿長木板滑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_力(2)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他們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_;實驗中應用的研究方法是_(3)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很難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穩(wěn)定性,原因_;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小明同學對實驗
36、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利用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_ _ _ _ 圖 132平衡木塊對木板的壓力控制變量法木塊運動應保持勻速,實際很難控制,且彈簧測力計是運動的,難以讀數(shù)木板滑動時是可以勻速的,實驗操作容易,由于彈簧測力計是靜止的,容易讀準示數(shù)專題三杠桿典例 3如圖 133 甲所示,一輕質杠桿 OA 可繞 O 點無摩擦轉動,A 端用繩子系在豎直墻壁的 B 點,在杠桿的 C 點懸掛一重為 20 N 的物體,杠桿處于水平靜止狀態(tài)已知 OA 長為 50cm,OC 長為 30 cm,OAB30.(1)請在圖中畫出繩子對杠桿拉力 F 的力臂(2)拉力 F 的大小是多少?圖 133專題四滑輪和滑輪組典例 4圖
37、 134 中,站在地面上的小紅借助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請畫出最省力的繞線方法圖 134易錯題 1一彈簧測力計量程為 010 N,兩人在水平方向分別用 5 N 的力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吊環(huán),如圖 136 所示,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圖 136A0 NB5 NC2.5 ND10 N錯誤原因:誤認為彈簧受到的兩個拉力是平衡力,合力為 0.B易錯題 2裝卸工人利用斜面將一木箱推到汽車上(如圖 137 所示)試在圖中畫出木箱在斜面上所受力的示意圖圖 137易錯題 3若空氣阻力不計,從手中推出去的鉛球,在空氣中受到()A空氣和手的推力B手的推力C空氣和地球的吸引力D重力錯誤原因:誤認為離開手的鉛球還受到
38、向前的推力D易錯題 4一個重 5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桌面上,在 10 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靜止不動,此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 f1;當推力為 22 N 時,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為 f2,則(Af10 N,f222 N Bf10 N,f250NCf150 N,f222 N Df110 N,f222 N錯誤原因:未對研究對象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和狀態(tài)分析,僅憑經(jīng)驗或直覺得出結論D易錯題 5如圖 138 所示,小剛用水平推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講臺桌,結果沒有推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講臺桌不受摩擦力B推力與講臺桌的重力大小相等C推力小于地面對講臺桌的摩擦力圖 138D推力與地
39、面對講臺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錯誤原因:未對研究對象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和狀態(tài)分析,僅憑經(jīng)驗或直覺得出結論D易錯題 6如圖 139 所示,杠桿在力 F1、F2 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l1 為 F1 的力臂請在圖中作出力 F1.圖 139錯誤原因:不能確定動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的位置解析:解此題的關鍵是過力臂 l1 的末端(不是支點)作力臂的垂線,與杠桿的交點就是該力作用在杠桿上的作用點,由于阻力F2 使杠桿沿逆時針轉動,所以動力 F1 的方向只能使杠桿向順時針轉動才能使杠桿平衡,故動力 F1 的方向朝上易錯題 7如圖 1310 所示,輕質杠桿OA 中點懸掛重為 60 N 的物體,在 A 端施加一豎直向上的
40、力 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力 F 的大小是_,保持 F的方向不變,將杠桿從 A 位置勻速提升到 B 位置的過程中,力 F將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圖 1310錯誤原因:對力臂的概念模糊,把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畫成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不會正確分析杠桿力臂的變化,從而導致在分析力和力臂的變化時出現(xiàn)錯誤解析:保持 F 的方向不變,將杠桿從 A 位置勻速提升到 B位置的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一直是 2 1,保持不變,所以拉力不變30 N不變彈性形變伸長量拉力地球正Gmg豎直向下相對運動相對運動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省力費力等臂力的方
41、向等臂省力力的方向動定省力力的方向杠桿與滑輪提高題1、如下左圖所示,物體A重20N,滑輪重1N,繩重不計,彈簧秤示數(shù)為25N,則物體B的重為_N。地面對物體A的支持力_N.2、如下右圖所示,已知物重為、如下右圖所示,已知物重為G,則各圖中的拉力,則各圖中的拉力F各為多少?(滑輪組及摩擦不計)各為多少?(滑輪組及摩擦不計)1282G, G, 2G, G/43.如圖,滑輪下懸掛如圖,滑輪下懸掛A、B兩個物體,兩個物體,A物體重物體重20N,B物物體重體重8N,則臺秤的讀數(shù)是(,則臺秤的讀數(shù)是( )A、8N 、12N C、20N D、28NB4.課外活動小組自制的簡易天平兩邊不等臂,第一課外活動小組
42、自制的簡易天平兩邊不等臂,第一次測量時,物體放在左盤,天平平衡時,右盤的砝次測量時,物體放在左盤,天平平衡時,右盤的砝碼質量是碼質量是M1;第二次物體放右盤,天平平衡時,;第二次物體放右盤,天平平衡時,左盤的砝碼質量是左盤的砝碼質量是M2,則待測物體的質量是,則待測物體的質量是( ) A、 B、m1+m2 C、 D、m1m2221mm 21mmC5.有一輕質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有質量不等的有一輕質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有質量不等的實心鋁球實心鋁球A和和B,且,且GAGB,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F(xiàn)將兩球徐徐浸沒于水中,如圖,但不觸及容器現(xiàn)將兩球徐徐浸沒于水中,如圖,但不觸及容器
43、底部,則杠桿將(底部,則杠桿將( )A、仍然保持平衡狀態(tài)、仍然保持平衡狀態(tài) B、不平衡,、不平衡,A球下沉球下沉C、不平衡,、不平衡,B球下沉球下沉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條件不足,無法判斷。A6.如圖所示,盛水容器的中央漂浮著一只蘋如圖所示,盛水容器的中央漂浮著一只蘋果,容器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蘋果逐漸向果,容器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蘋果逐漸向左漂移,則該容器將(左漂移,則該容器將( )A、左端下沉、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右端下沉C、仍然平衡、仍然平衡 D、無法判斷、無法判斷C7.輕質桿輕質桿AB可繞可繞O點自由轉動,點自由轉動,A點由細繩點由細繩AC固固定于地面,在定于地面,在B點施加
44、大小不變的力,方向分別如點施加大小不變的力,方向分別如圖所示,則細繩圖所示,則細繩AC上受力最大時,上受力最大時,B處的力的方處的力的方向應該是(向應該是( ) A、A B、B C、C D、任意一個方向。、任意一個方向。A8.如圖,兩塊密度均勻,形狀完全相同的磚平放在如圖,兩塊密度均勻,形狀完全相同的磚平放在地面上,豎直向上的力地面上,豎直向上的力F1和和F2分別作用于磚的邊緣,分別作用于磚的邊緣,使它們慢慢地直立和側立起來(假設磚在立起來時使它們慢慢地直立和側立起來(假設磚在立起來時沒有滑動),則在開始轉動時(沒有滑動),則在開始轉動時( )A、F1= F2 B、F1F2C、F1F2 D、不
45、能確定、不能確定C9.如圖所示,杠桿懸掛重物后處于平衡狀態(tài),已知如圖所示,杠桿懸掛重物后處于平衡狀態(tài),已知AOBO,當兩端懸掛的重物同時向支點移動相同,當兩端懸掛的重物同時向支點移動相同距離距離L后,則后,則( )A、杠桿仍然平衡、杠桿仍然平衡 B、杠桿、杠桿A端向下運動端向下運動C、杠桿、杠桿B端向下運動端向下運動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條件不足,無法判斷C10.如圖所示杠桿裝置,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如圖所示杠桿裝置,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L1 L2=3 1,若物體重,若物體重G,則杠桿平衡時作用在,則杠桿平衡時作用在繩上的拉力繩上的拉力F為(為( )A、3G B、G/3C、6G D、G/6D1
46、1.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甲重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甲重80N,滑,滑輪下掛有重輪下掛有重20N的物體乙,物體甲恰好在水平桌面的物體乙,物體甲恰好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滑輪間摩擦及滑輪重均不計,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滑輪間摩擦及滑輪重均不計,則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則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A、80N B、60NC、40N D、20NC12.兩個身高相同的同學用杠子抬一筐水果,兩個身高相同的同學用杠子抬一筐水果,水果重水果重G,杠子重力不計,繩子在杠子上的,杠子重力不計,繩子在杠子上的固定點距前、后同學肩膀的距離這固定點距前、后同學肩膀的距離這3 2,則,則前、
47、后同學肩膀所受壓力之比是(前、后同學肩膀所受壓力之比是( ) A、2 3 B、3 2 C、1 1 D、無法判斷、無法判斷A13.使用由使用由3個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升個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升300N的重物(滑輪重的重物(滑輪重不計),至小要使用不計),至小要使用 N的拉力,若物體上升的拉力,若物體上升0.1m,則,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繩子自由端移動 m。750.414.如圖所示的杠桿如圖所示的杠桿OA在在F1和和F2作用下保持平衡,作用下保持平衡,桿重不計,桿重不計,O點為支點,根據(jù)杠桿原理可知,點為支點,根據(jù)杠桿原理可知,F(xiàn)1OA F2OB。(選填(選填“大于大于”、“小于小于”或或“等于等于”)大
48、于大于15.如圖所示,滑輪組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計滑輪重有摩擦,則G1 G2= 。 3:116.如圖所示裝置,一個輕質木板長如圖所示裝置,一個輕質木板長2M,右端用一,右端用一根細繩懸掛,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根細繩懸掛,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N,一個,一個實心球重實心球重40N,從左端,從左端O點開始以點開始以0.2M/S的速度向的速度向木板右端勻速滾動,則小球最多可以運動木板右端勻速滾動,則小球最多可以運動 S。(木板重力不計)(木板重力不計)2.517.如圖所示為一輕質杠桿如圖所示為一輕質杠桿AB,已知,已知AO=60CM,BO=40CM,B處懸掛一實心金處懸掛一實心金屬塊,在空氣中時,
49、當在屬塊,在空氣中時,當在A點豎直向下作用點豎直向下作用力為力為30N時,杠桿平衡;若將金屬塊浸沒在時,杠桿平衡;若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仍保持杠桿平衡,只要在水中時,仍保持杠桿平衡,只要在A點豎直點豎直向下用向下用25N的力,試求該金屬的密度的力,試求該金屬的密度。(6103)18.某同學用僅有的細繩與一個某同學用僅有的細繩與一個20G的重物的重物G,測一,測一支支1M長的均勻直尺的質量。他首先將直尺放在桌長的均勻直尺的質量。他首先將直尺放在桌面上,并伸出一部分在桌面外;然后在伸出的一端面上,并伸出一部分在桌面外;然后在伸出的一端掛上重物,調節(jié)直尺的位置,當伸出部分恰好在某掛上重物,調節(jié)直尺的位置,當伸出部分恰好在某一長度一長度L(L0.5M)時,使直尺放在桌面上的部)時,使直尺放在桌面上的部分微微離開桌面,如圖所示。請根據(jù)該同學的實驗,分微微離開桌面,如圖所示。請根據(jù)該同學的實驗,求出直尺的質量。求出直尺的質量。 2GL/(1-2L)19.如圖,一根質量均勻的直尺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全長的1/4伸出桌外,在伸出端掛一重為5N的物體G時,直尺僅對桌邊O點有壓力,則此直尺重為_N。5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