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態(tài) 復習教學案.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態(tài) 復習教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態(tài) 復習教學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態(tài) 復習教學案 一、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tài) 1.導致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力量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2.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 能量來源 表現(xiàn) 影響 內力 作用 地球內部的熱能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地震等 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 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的太陽能、地球重力能等 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 使地表趨于平坦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1.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1)板塊名稱:地球表層的巖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塊,而是被斷裂帶分割成六大板塊,如圖中A為亞歐板塊、B為太平洋板塊、C為印度洋板塊、D為美洲板塊、E為非洲板塊、F為南極洲板塊。此外,這六大板塊之間還有若干小板塊。 (2)板塊邊界類型:圖中M為消亡邊界,N為生長邊界。 (3)板塊運動對宏觀地形的影響: ①圖中a是兩大陸板塊互相擠壓碰撞地帶,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 ②圖中b、c是大陸板塊與海洋板塊擠壓碰撞地帶,形成了深邃的海溝、山脈或島弧。 ③圖中d是陸地板塊內部張裂地帶,形成了東非裂谷帶。 2.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tài) (1)褶皺: ①從地質構造上看,A為背斜,巖層向上拱起,B為向斜,巖層向下凹陷。 ②從巖層新老關系上看,A中心巖層老,兩翼巖層新,B中心巖層新,兩翼巖層老。 ③從地形上看,A常形成山地,B常形成谷地;但經(jīng)過長期的外力作用,A會被侵蝕成谷地,B則成為山嶺。(地形倒置) (2)斷層: 巖層受力達到一定的程度,發(fā)生斷裂,兩側的巖層沿斷裂面產生顯著的位移,稱為斷層。其中,A部分叫地壘,常發(fā)育成山峰;B部分叫地塹,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3.火山、地震活動和地表形態(tài) (1)巖漿噴出地表即為火山噴發(fā),其熔巖物質的堆積常常形成火山錐、火山口等多種火山地貌。 (2)大地由于構造運動而快速震動稱為地震,其結果往往造成地殼斷裂和錯動。 [溫馨提示] 地質構造是單純內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態(tài)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僅依據(jù)地表形態(tài)判斷地質構造是不準確的。 今天的地中海,位于歐、亞、非三大洲陸地海岸的環(huán)抱之中,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陸間海。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如今的地中海過去曾是一個比現(xiàn)在大數(shù)百倍的喇叭形巨洋。 你能說出地中海面積變小的原因嗎? 提示:地中海處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之間,兩大板塊相互擠壓,使得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 一、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內力作用 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表現(xiàn)形式 地殼運動 水平 運動 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 巖層發(fā)生了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形成了斷裂帶和褶皺山脈及谷地 垂直 運動 組成地殼的巖層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運動 巖層隆起和凹陷;地勢的起伏和海陸變遷 變質作用 巖石在一定溫度、壓力下發(fā)生質變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tài) 巖漿活動 巖漿侵入巖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 巖漿噴出經(jīng)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地表下巖層的斷裂、錯動,引起震動 造成地殼的斷裂和錯動,引起海陸變遷和地勢起伏 二、板塊運動與宏觀地形 邊界類型 示意圖 明顯地形 實例 生長邊界 海嶺、大 陸裂谷 東非大裂谷、紅海 消亡邊界 碰撞邊界 大陸板 塊與大 陸板塊 高大山脈、高原 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 大陸板 塊與大 洋板塊 洋中島弧、海溝 馬里亞納群島及海溝 俯沖邊界 大陸 板塊 與大 洋板 塊 俯沖角小 海岸山脈、海溝 安第斯山脈,秘魯、智利海溝 俯沖角大 陸緣島弧、海溝 太平洋西部的海溝、島弧鏈 人們常說:“泰山天下雄,黃山天下奇,華山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人們還說:“恒山如行,華山如立,泰山如坐,衡山如飛,嵩山如臥”。 (1)你知道雄偉的泰山,“險”、“立”的華山是怎么形成的嗎?按成因它們屬于哪一類山地呢? 提示:泰山、華山都屬于斷層一側巖塊上升而形成的;屬于斷塊山。 (2)世界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是怎么形成的?按成因它屬于哪一類山地呢? 提示:喜馬拉雅山脈是巖層受水平擠壓力的作用,發(fā)生彎曲變形而形成的;屬于褶皺山。 一、褶皺和斷層的成因、特征和地貌比較 地質 構造 褶皺 褶皺是地下巖層受到水平擠壓力作用發(fā)生彎曲變形,但巖層還是連在一起的 斷層 判 斷 方 法 從 形 態(tài) 上 背斜 向斜 巖層受力破裂并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相對位移 巖層一般向上拱起 巖層一般向下彎曲 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 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 從巖層的 新老關系上 圖示 構 造 地 貌 未侵 蝕地 貌 常形成 山嶺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上升的巖塊,常成為塊狀山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斷層線常發(fā)育成溝谷,有時有泉、湖泊 侵蝕 后地 貌 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向斜槽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 圖示 二、地質構造規(guī)律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地質構造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研究地質構造有利于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 構造 名稱 實踐意義 原因或依據(jù) 背斜 石油、天然氣埋藏區(qū) 巖層封閉,為“儲油構造”,易于儲油、儲氣 隧道的良好選址 天然拱形,結構穩(wěn)定;利于排水 頂部地帶適宜建采石場 裂隙發(fā)育、巖石破碎,采石容易 向斜 地下水儲藏區(qū),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匯集水,承受靜水壓力 找礦 因為背斜頂部易被侵蝕,其巖層中的礦石很可能被搬運了,所以煤、鐵礦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斷層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發(fā)育 水易沿著斷層線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為洼地,利于地表水匯集 鐵路、公路、橋梁、水庫等的回避處 巖層不穩(wěn)定,容易誘發(fā)斷層活動,破壞工程 “形態(tài)+新老”巧斷背、向斜 (1)根據(jù)巖層形態(tài)判斷:當巖層形態(tài)完整時,可直接根據(jù)巖層的彎曲方向判斷構造和地形。巖層向上拱起的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的為向斜。 (2)根據(jù)巖層新老關系判斷:當巖層不完整時,用巖層的新老關系來判斷地質構造,這是判斷背斜和向斜的科學依據(jù)。(注意新老關系的對比是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如圖所示,背斜構造的中部巖層老,兩翼巖層新;向斜構造的中部巖層新,兩翼巖層老。所以A為背斜,B為向斜。 1.關于地質作用的幾種說法,錯誤的是( ) A.地質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本身 B.地殼始終在內外力地質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斷發(fā)展和變化 C.內力作用對地殼的發(fā)展和變化起著主導作用 D.在一定時間和地點,外力作用占優(yōu)勢 解析:選A 地質作用包括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2.下列地形中,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黃土高原 B.東非大裂谷 C.桂林的巖溶地貌 D.風蝕蘑菇 解析:選B 東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塊張裂形成的,屬于內力作用。黃土高原是由于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桂林的巖溶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風蝕蘑菇是由于風力侵蝕形成的。 讀某區(qū)域海陸輪廓和板塊示意圖,回答3~4題。 3.按照巖石圈六大板塊的劃分,M半島位于( ) A.亞歐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非洲板塊 D.印度洋板塊 4.圖中所示的邊界屬于( ) A.陸地區(qū)域邊界 B.板塊生長邊界 C.海洋區(qū)域邊界 D.板塊消亡邊界 解析:3.D 4.B 第3題,結合板塊劃分,亞歐大陸南部的阿拉伯半島屬于印度洋板塊。第4題,紅海屬于東非裂谷帶的一部分,處于板塊的張裂地帶,屬于板塊的生長邊界。 讀我國某局部地區(qū)地層剖面圖,回答5~6題。 5.圖示地區(qū)出露地表的各巖層的新老關系為( ) A.自西向東由老到新 B.自東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兩側由老到新 D.自A向B由老到新 6.圖中長腰山是( ) A.沿頂部裂隙侵蝕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堅實抗侵蝕而成的向斜山 C.因頂部堅實抗侵蝕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蝕而成的向斜山 解析:5.D 6.B 第5題,圖中出露地表的各巖層中,A處巖層最老,故自A向B,巖層越來越新。第6題,由長腰山所處的地層剖面可以看出其巖層是向下凹陷的,應為向斜構造,此處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項正確。 第2課時 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一、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2.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1)過程: (2)常見的地表形態(tài): 類型 侵蝕地貌 沉積地貌 風力 作用 風蝕柱、風蝕蘑菇 黃土高原的黃土、干旱地區(qū)的沙丘 流水 作用 沖蝕作用:橫斷山地山高谷深、青藏高原的“水拍云崖”、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 溶蝕作用:喀斯特地貌 大河中下游地區(qū)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 波浪 作用 海蝕崖 海灘 冰川作用 冰斗、角峰、“U”形谷 冰磧丘陵 二、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 1.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是明顯的。 2.人類對地表的改變,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3.在山區(qū)坡地進行耕作會造成水土流失,破壞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該詩中描述的是何種地貌?主要由哪種地質作用的影響? 提示:描述的是峽谷地貌。一般為流水下切侵蝕而成,主要由外力作用而成。 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在內力作用造就的地表形態(tài)的骨架上,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骨架進行再塑造。以下通過流水、風、冰川、波浪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進行說明。 1.流水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態(tài)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地區(qū)。 (1)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如圖中A。 (2)河流中游,以流水搬運作用為主,如圖中B。 (3)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如圖中C。 2.風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態(tài)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 3.冰川塑造的地表形態(tài)主要分在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 4.海浪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態(tài)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qū)。 (上海高考)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讀圖回答1~2題。 1.在圖所示河流的②處,流水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 ) A.搬運 B.堆積 C.侵蝕 D.風化 2.如果在圖示的①②③④四處進行碼頭選址,比較適合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1.B 2.C 第1題,②處為凸岸,水流速度慢,以堆積作用為主。第2題,河流的凸岸水流慢,泥沙沉積,河道較淺,不適宜建碼頭,②③錯。凹岸水流以侵蝕為主,水流較深,河岸較陡,適宜船只??浚寓佗苓m宜建設碼頭。 3.讀河流平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河流在A、B、C三處對應的剖面圖(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為主,B: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為主,C: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為主。 (2)A處河段特征:河流侵蝕作用明顯,________深,________大,多________,水能資源________;C處河段特征:________慢,泥沙________,江面寬廣,利于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縱剖面如下圖所示,則形成的地理景觀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解析:第(1)、(2)題,河流的上游靠近發(fā)源地,該處因落差大、水流急,故侵蝕作用為溯源侵蝕、下蝕。而下游河段因落差小、水流緩,故侵蝕作用為側蝕。第(3)題,A河段因巖石的質地不同而發(fā)生了差異性侵蝕,容易形成瀑布景觀。 答案:(1)乙 流水侵蝕、下切 丙 流水側蝕 甲 流水沉積 (2)下切 落差 峽谷 豐富 流速 沉積 航行 (3)C 贛州市崇義縣上堡梯田群因其景色壯觀美麗而聞名遐邇。這里梯田依山勢開墾,連綿數(shù)百畝,又有零星村落點綴其間,其場面蔚為壯觀。 梯田的開發(fā)有何意義? 提示: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地勢平坦,利于耕作;擴大了耕地面積。 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態(tài) 復習教學案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必修 地球表面 形態(tài) 復習 教學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545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