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下冊 只揀兒童多處行 1教案 浙教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下冊 只揀兒童多處行 1教案 浙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下冊 只揀兒童多處行 1教案 浙教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下冊 只揀兒童多處行 1教案 浙教版 教學目標: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體會聯(lián)想的作用。 2.學會“頤”“匣”“紐”“旺”“肢”5個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無隙地”等13個詞語的意思。 3.領會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時代,努力學習和鍛煉身體。 教學重點: 分辨課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見聞和聯(lián)想,體會聯(lián)想的作用。 教學難點: 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準備: 錄音、燈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 (2)討論:按地點的轉換來寫。 ①找出課文中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路過頤和園,知春亭畔,玉瀾堂。) ②給課文分段。 (3)自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正確書寫帶點的字。 頤和園:左邊不是“巨”,“”有7筆,書空。 (2)讀準帶點的字。魔術匣(xi)子。 (3)理解詞語,先解釋帶點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極多。 座無隙地:隙,空隙,空閑。全坐滿了,沒有一點空的地方。 4.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深入學習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 教學過程: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聽錄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見聞?哪些是作者的聯(lián)想?用“”劃出聯(lián)想,用“——”標出見聞。全班討論、交流。 (3)自由讀課文,劃出你最喜歡的一個句子。交流,說說理由,品讀,體會。(特別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驚嘆不已。) (4)理解兩句詩的意思:①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先解釋:“解”“何在”“揀”的意思,再說說自己對兩句詩的理解。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聯(lián)想的句子。(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噴發(fā)著太陽的氣息。) 理解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滿了活力。) (2)這一段還怎樣寫兒童的神態(tài)動作?找出來讀讀議議。 3.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5自然段,找出聯(lián)想的句子,反復讀,體會聯(lián)想的作用。 (2)熟讀第6自然段。 (3)為什么說“花也和兒童一樣”? 4.總結。 配樂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第四段,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1.學習課文第四段。 (1)齊讀第9自然段。 (2)把“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這個雙重否定句換一種說法。 (3)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 2.領會中心,全文總結。 (1)完成課后第3題,領會文章中心思想。 ①這篇課文重點寫春還是寫兒童?(兩者都寫了,相互交融。) ?、诘冢?)、(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2)放重點段朗讀錄音,訓練朗讀。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下冊 只揀兒童多處行 2教案 浙教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兒童不解春何在”這句詩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感受到春天的花兒和兒童是那么生機勃勃,令人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兒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詩句內容。 教學難點: 感受春天的花兒和兒童是那么生機勃勃,那么令人快樂。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出示春景圖:談話:每年春天,我們都要去春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春游時的情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春天的文章。 2.板書課題:只揀兒童多處行 3.簡介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現(xiàn)代著名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書寫童心的純真和母愛的深摯,情真意切。 4.讀題質疑:題目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只揀兒童多處行”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自學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明確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順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習生字。 指名讀詞語 3.學生質疑。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座無隙地 忸怩 爛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兒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渾身解數(shù)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指名分段讀文,思考: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畫出表述作者行蹤的詞語。 2.交流畫出的詞語。 頤和園門 知春亭畔 湖邊 玉瀾堂 3.安作者游覽路線,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們迎著兒童的涌流,擠進頤和園去賞春。 第二段(3-4):我們在知春亭畔和湖邊看到許多兒童在熱熱鬧鬧地趕春。 第三段(5-8):我們在玉瀾堂的院子里,與孩子們共賞開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訴人們春游時,“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 4.練習有感情朗讀。 四、課堂練習 1.寫字指導。 2.學生描紅,臨寫。 3.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過渡導入 1.提問:“兒童不解春何在,只揀游人多處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揀兒童多處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揀兒童多處行”提問:課文中寫了哪些地方兒童多? 根據(jù)回答板書:頤和園門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院里 4.過渡:現(xiàn)在我們就隨著冰心奶奶一道去兒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畫出表述兒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從香山歸來,路過頤和園,看見成千盈百的孩子,鬧嚷嚷地從頤和園門內即出來,就像從一只魔術匣子里,飛涌出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 3.說一說這句話應該扣住哪些關鍵]詞語來讀,在下面畫上記號。 成千盈百鬧嚷嚷擠飛涌出小天使 4.指名讀然后齊讀。 5.完成課后練習5第一小題:這句話用“魔術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誰?這樣寫你覺得怎樣? 學生回答。 6.教師引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段 1.這一段與第二段一樣,也是些許多兒童在熱熱鬧鬧地趕春。我們應該怎樣來學習呢? 2.學生按照上述步驟自學課文。 (1)自由讀,畫出表現(xiàn)“兒童多”的句子。 (2)交流畫出的句子,并說說應該扣住哪些關鍵詞語來讀。 出示句子: 我們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無隙地! ……東一堆,西一堆,嘰嘰喳喳,也不知說些什么,笑些什么,個個鼻尖上閃著汗珠,小小的身軀上散發(fā)著太陽的香氣息。 湖面無數(shù)坐滿兒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蕩漾,一面一面鮮紅的隊旗,在東風里嘩嘩地響著?!谵D彎的地方,總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個滿懷,他們匆匆地說了聲“對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復朗讀這些句子,讀中感悟。 (4)學生暢談體會。 四、小結 剛才,我們隨著冰心奶奶一道去頤和園尋找春天,我們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情景呢?(頤和園門口兒童多,知春亭畔兒童多,湖面兒童多,湖邊兒童多)可能是兒童歡快活潑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讓我們下節(jié)課到玉瀾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過渡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尋找春天。 二、學習第三第四段 1.自由讀第5自然段,提問:你們找到春天了嗎?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瀾堂的院落里,在玉瀾堂庭院的幾棵大海棠樹上。 春天是什么樣子? 出示句子,學生圈出關鍵詞語,反復朗讀。 走進玉瀾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幾棵大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這繁花從樹枝開到樹梢,不留一點空隙,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 3.這句話中用“噴花的飛泉”比喻什么?這使你覺得怎么樣? 4.學生交流。 5.教師范讀第6自然段。 學生圈出關鍵詞語,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6.指名嘗試背誦。 7.指名讀第7自然段。分角色讀。 8.教師范讀第8自然段。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9.提問:“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指名回答:春天在兒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兒童身上! 教師引讀課文。 10.齊讀第四段。 (1)進行句式變換,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當你春游時,記住“只揀兒童多處行”,是永遠不會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換個說法,不改變愿意嗎? 學生練習,并且讀句子. 11.為什么“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學生討論交流。 12.練習背誦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7—9自然段。 2.默寫詞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下冊 只揀兒童多處行 1教案 浙教版 2019 2020 六年級 語文 下冊 兒童 多處行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558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