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盤山公路的啟示說課》word教案.doc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盤山公路的啟示說課》word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盤山公路的啟示說課》word教案.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盤山公路的啟示說課》word教案 新秀杯新區(qū)實驗小學徐迎春 學情分析: 所教班級是一個小班,全班有34人,男生20人,女生14人,總體班風比較活躍。對科學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實驗習慣還沒有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動手能力較強,但是科學的實驗方法,了解不多。對于《斜坡的啟示》學生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發(fā)現斜坡,感受斜坡省力是比較容易,重點還是應該放在教案設計的第二部分。 教材簡析: 斜面是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簡單機械,本課讓學生了解已經運用了幾千年的斜面中所蘊含的科學道理,使學生能初步了解家庭、學校和社區(qū)周圍的各種斜面及其器械的性質與功能。本課結構遵循科學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經歷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交流數據、獲得發(fā)現、拓展運用 這幾個階段,使學生認識斜面,了解斜面。 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單元《神奇的機械》中的第3課。對于簡單機械方面的學習,《標準》要求“認識幾種最簡單的和最典型的機械,最好能讓他們動手操作這些機械,真正體驗到這些機械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能改善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了解這些簡單機械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每種機械有什么功能,大致可用于什么場合,會在自己的周圍環(huán)境中做簡單的應用,也可以讓他們了解這些機械的改進、結合和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斜面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簡單機械。教材開篇為學生設置一個《大家來找茬》的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通過車棚臺階有無斜坡,進行導入。然后讓學生看一看生活情境中斜坡的運用,再讓學生感受斜坡對生活的幫助,最后設計一個斜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比較深入的了解、體驗斜面這一簡單機械。在探究斜面坡度的大小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最好不用書本的多少來改變斜面的坡度,因為這需要學生準備很多厚的書(書太薄,坡度改變不大,實驗效果不明顯,也不方便。),所以就利用科學實驗室的斜面材料。由于測力器測量不明顯,并改造了小車,增加了小車的重量,使得數據更明顯。 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兩種變形,通過學生已有的登山經驗先讓學生設計路線,然后通過“三角形繞筆的實驗”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螺旋式斜面的變形,體會和理解螺旋和s形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深刻理解斜面這一簡單機械所蘊含的科學道理,認識到機械的改進、結合和發(fā)展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和便利。 教學結構: 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發(fā)現生活中的斜坡,知道、感受到斜坡可以省力,并會利用斜坡去解決問題。知道在研究時,斜坡就是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理解斜面的特征。 第二部分:先根據斜坡的特征去搭建斜坡,比較斜坡的不同之處,提出問題:坡度不同的斜面,它們的省力情況一樣嗎?不一樣!那是坡度大的更省力,還是坡度小的更省力呢?讓學生大膽預測,仔細設計實驗,測量出三種情況下的拉力大小,并做實驗,記錄數據,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第三部分:認識斜面的變形及運用。此部分為提出問題、設計方案、發(fā)現方法,理解變形和實際運用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通過設計發(fā)現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變形。 第四部分:了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先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身邊的斜面及螺旋的運用,再利用課件出示非身邊的情景,讓學生發(fā)現斜面或螺旋,說出作用。 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標準的要求,為本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實驗驗證斜面省力的原理; ●能夠就斜面坡度與用力大小的關系做出假設并探究可能的答案。 知識與技能 ●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之一,了解它的結構特征及組成; ●知道斜面及其變形——螺旋、楔形的功能及作用; ●了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發(fā)現斜面可以省力,并通過實驗發(fā)現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難點:理解螺旋和s形是斜面的變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課件、一塊長的木板、一個重箱子。 2.分組實驗器材:實驗用的小車、塑料板、支架、測力器、試驗表格。 學生準備:螺絲釘、開酒器、剪刀、等具有斜面的實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置情境,認識斜面 1.今天是你們和我第一次上課,先來做一個游戲,讓徐老師看看誰的眼睛亮。游戲的名稱是《大家來找茬》 出示兩幅圖片(車棚的臺階 ) 你們真是太聰明了!那你知道這里為什么要做一個斜坡嗎? 學生說:……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是為什么吧! 出示推車視頻 現在你知道了嗎?說說看! 學生說:因為做一個斜坡比較省力。(板書:斜坡 省力) 2、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和思考,發(fā)現了利用斜坡會省力,下面就請一位同學感受一下。 請你直接把重紙箱搬到高處。(感覺如何?) 請你利用這個木板,把重紙箱推上去。(感覺如何?) 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3、小結:利用斜坡,搬運工作會簡單許多、會比較省力氣。 談話:像車棚臺階邊的斜坡、推車時和搬重紙箱時斜放的木板。古時候的人們就已經想到用這種斜坡把笨重的物體從低處推到或拉到高處。 4、斜坡就是一種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面) 那怎樣的面,就是斜面呢? (板書:兩頭一高一低)教師可以示范引導。 二、探究斜面坡度的大小與用力的關系 1、我們已經知道了斜面的特征,那你們會利用材料籃里的材料搭建一個斜面嗎? 需要哪些材料? 準備怎樣搭建? 給你們一段30秒的音樂,音樂停止,全體坐正! (老師指導) 請每個科研小組的組長,上來展示你們這組的科學成果。 2、留下坡度不同的三個斜面。 你發(fā)現這三個斜面有什么不同? 也就是說(斜面的坡度不同) 3、學生預測: 我們已經知道斜面可以省力。那么坡度不同的斜面,省力情況一樣嗎?(不一樣) 那是坡度大的斜面更省力,還是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呢? 學生預測,教師出示學生預測結果。 作為科學家,我們可以大膽猜測,能不能隨便猜測? 我們要怎么樣?(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 4、實驗設計: 做實驗,你準備使用材料籃里的那些材料? 你準備怎樣使用這些材料呢? 我們要比較三種坡度不同的斜面,哪種情況更省力?我們要測量幾次? 這三種坡度情況,先測量( )再測量( )最后測量( )。 測量這三種情況時,什么沒有變?什么變了? 還需要注意什么? 5、實驗步驟: 對了! 第一、實驗員1按順序搭建坡度不同的斜面。 第二、實驗員2測量出三種坡度情況下,小車上坡需要的拉力。 第三、記錄員做好記錄。 第四、組長組織分析數據,得出什么結論?證明你的預測對不對。 第五、得出結論后,請組長收好實驗器材。 6、注意: 第一、在使用測力器前,看一看指針是否對準0刻度。 第二、用測力器測量小車拉力時,要順著小車的運動方向 ,慢慢拉動。 第三、測量過程中,看清楚指針所指的刻度。 開始試驗,并填寫好你測量的數據。 組長匯報實驗結論,并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對還是錯。 7、小結:斜面不僅可以省力,而且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反過來想: 所以我們想借助斜面省力時,要適當的降低斜面的坡度。 看一看。(模擬動畫) 三、認識變形的斜面 1、 那這位叔叔騎車上坡,感覺怎樣?他又想了什么辦法呢? 出示自行車上坡情景。 學生回答。 把一個很陡的斜面,設計成坡度很小的多個斜面。 (出示課件) 2、課件出示,提問:你愿意從這條路爬上山頂嗎?為什么? 討論:怎樣爬上這座陡峭的山,比較省力呢?請小組討論設計出登山路線。 3、展示設計,并說明為什么省力?(實物臺) 科學家們,你們真是太聰明太偉大了,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盤山公路。(出示圖片) 像這樣螺旋和s形的設計路線,實際上是斜面的變形。 4、那么斜面是怎樣變形的?我們做一個演示吧! 實踐操作活動:拿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后將斜面圍著鉛筆繞起來。你發(fā)現了什么? 斜面變成螺旋了! 5、如果說:螺旋就是斜面的一種變形。那么螺釘上的螺紋與斜面有什么關系? 出示螺釘,組織觀察并討論: 螺紋就是螺旋,也是斜面的一種變形 6、小結: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盤山公路和螺釘上的螺紋都是變形的斜面。 四、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1、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和螺旋,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小組討論,相互說一說。 組長匯報。 2、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并指出來嗎?并說說它的作用。 五、課堂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從斜坡得到了哪些啟示呢?(板書:的啟示) 2、其實斜面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運用,給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 看一看吧! 3、感謝中華路的科學家們!老師問好!來賓問好! 實驗表格: 斜面的坡度大小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記錄 序號: ( ) ( )科研小組 組長: 實驗員: 記錄員: 實驗材料: 斜面的坡度 坡度3 坡度2 坡度1 對小車的拉力 (單位:牛) 實驗結論: 教學反思: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全市范圍內的科學課比賽,心中很是高興。為此,我們做了很多關于教案設計和實驗材料的準備。在備課和上課的這段時間內,我對于成功與失敗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到了很多的經驗。 備課階段的反思: 1、 科學課的語言很重要。老師說的每句話都要仔細斟酌,絕對不能犯科學性的錯誤??茖W的語言不僅能體現科學教師的嚴謹,更能幫助學生得到準確地的科學結果。在無形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比如:在《斜坡的啟示》一課中,有一個觀點(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這個“更”子,比較準確。不僅說明斜面可以省力,還說明坡度小的斜面更省力。 2、實驗材料的選取很重要。在科學課上,為了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需要清楚地看出實驗結果,實驗的材料非常重要。比如:在本課中,為了讓學生感覺到,觀察到鞋面可以省力,我包裝了一個很重的紙箱和一塊木板,還特意在箱子底部和木板表面貼了透明膠等減少摩擦力的材料。為了通過測量得出不同坡度所用力的大小。我做了七、八遍實驗,最后在小車里有原先的20克到后來的80克。數據上有了明顯的區(qū)別,學生一看就得到了正確的結論。 上課之后的反思 : 1、通過游戲《大家來找茬》的圖片設計中,如果能找出兩幅取景基本一樣,需要處再加以電腦的處理,引導的效果會更好。 2、在設計盤山公路時,那幅出示的“山形”圖,太陡峭。一般情況下,那種占地面積大、坡度不是太陡的山,建盤山公路。 3、課件出示和講解的節(jié)奏,由于對多媒體的操作不熟練,還不夠一致。 4、當學生由于測量方法使用不當出現不正常數據時,雖然給予了分析和校正,如果再讓那個實驗員上講臺重做一下,那就更好了。 5、對于提出問題的明確性和課堂預設一樣,但是在學生出現預設外的情況時,語言有了一定的隨意性。還要保持一個正常的心態(tài),認真面對,不要緊張。 以上是我就這節(jié)課的一些反思,希望專家們再給予更多的寶貴意見。在以后的科學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努力,先做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再做一名優(yōu)秀的科學教師,為鎮(zhèn)江市的《科學》教學研究做一點微薄的貢獻。 附送: 2019-2020年蘇教版科學五下《礦物的性質》教學設計及說課稿 教學內容: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認識礦物的性質》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 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礦物,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礦物的一些性質; ● 能夠按一定的分類標準給礦物分類; ● 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礦物的性質。 2、知識與技能 ● 知道一些常見礦物在顏色、透明度、光澤、硬度、形狀等方面的特征; ● 認識幾種常見礦物,知道這些礦物的用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欣賞自然界中的各種礦物; ●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 課前應做好相應的準備。 礦物標本盒、銅鑰匙和小刀。 教學過程設計 一、 認識常見的礦物 1 教師出示一些常見的礦物,并提問: 知道是什么礦物嗎? 本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從顏色、透明度、形狀等方面進行分析,滲透一些礦物的特征。 2 認識標本盒里的10種礦物。(對于學生不認識的礦物,教者可以直接告訴學生是什么) 3 補充交流: 你還知道哪些礦物? 二、 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 1 活動過程。 (1) 提出問題: 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認識這些礦物呢? 學生提出可以從顏色、光澤、硬度、形狀等方面來認識巖石。 問題雖然換了一種說法,其實還是圍繞著礦物的特征。 (2) 選擇問題: 如果讓你們小組來研究這些礦物,你們會從哪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讓小組充分討論,結合大家的意見,選擇合適的研究項目。教師進行宏觀調控,注意不同項目、不同小組之間的協調。每個小組只要求研究其中的兩個方面。 (3) 制定計劃: 你們打算怎樣研究? 在制定計劃時,要讓學生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① 采用什么方法?怎樣具體操作? ② 可能需要什么工具以及哪些方面的幫助? ③ 需要做哪些記錄? (4) 教師可以參與個別小組的討論,提醒學生有哪些注意點,以及還有哪些安全事項。 2 學生進行小組研究。 學生研究時,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如他們需要的工具,記錄紙等,在課前都要準備好。針對小組的差異,教師相機給出一些研究提示卡,以提示那些研究能力較弱的小組可以從什么地方入手。 以下是一些提示卡,供參考:提示卡一 1 把赤鐵礦和石墨在白色無釉瓷板上刻畫,會留下什么顏色的痕跡? 2 用其他的礦物試試,有什么不同?提示卡二 1 先把礦物標本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類。 2 再將它們按透明程度排隊。提示卡三 你能用“像……一樣”等詞語來形容礦物的光澤嗎?提示卡四 1 先比一比手指甲、銅鑰匙、小刀刃哪個軟,哪個硬? 2 再用它們刻畫礦物,觀察礦物上的痕跡,并給礦物按硬度排排隊。 3 交流匯報。 在匯報之前將桌面上的礦物標本收好,防止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先讓學生討論: 是不是還有一些發(fā)現沒有寫清楚?到時采用什么樣的匯報形式?匯報時應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 我們小組研究的是關于礦物哪方面的內容? (2) 我們是怎樣研究的? (3) 有什么發(fā)現? (4) 學生自由采用自己喜歡的匯報方式。其他同學注意傾聽,看看他們的研究和自己的研究是否是同一領域,和自己的研究發(fā)現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還要禮貌地提出意見。 4 發(fā)給學生一份“常見造巖礦物基本特征表”,(表略)供學生課后閱讀。 三、 認識各種礦物的用途 1 講述: 礦物的各種性質,決定了它們在工農業(yè)生產和人民生活中具有的廣泛用途。請你們回憶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礦物的地方? 2 學生交流。 3 學生閱讀課本中關于礦物的作用部分。 4教師出示金剛石及各種寶石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礦物的作用。附表: 師: 想一想,如果我要具體知道在這10種礦物中,哪個最硬,哪個比較硬,哪個不太硬,哪個最不硬,該怎么辦呢? 生: 可以從硬到軟給它們貼上小標簽,一看就知道了。 生: 也可以按從軟到硬的順序貼標簽。 說課 尊敬在領導;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4單元“巖石與礦物”中的第2課,屬于“地球與宇宙”部分的內容。本課是在前兩課認識巖石的特征、了解巖石與礦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顏色、透明度、光澤、硬度、形狀等方面認識礦物的性質,了解它們的用途。教材整體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初步認識幾種常見的礦物,講述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認識它們的特征。第二部分,從幾個方面具體研究礦物的特征,并將礦物的特征與它們的作用相聯系。第二部分又可分為五個方面。 第一方面: 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礦物的不同顏色,重點介紹了赤鐵礦和石墨。 第二方面: 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礦物的透明度,讓學生把礦物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重點介紹了方解石和白云母。 第三方面: 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礦物的光澤,讓學生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重點介紹了方鉛礦和石膏。 第四方面: 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礦物的硬度,讓學生以手指甲、銅鑰匙、小刀刃和玻璃作為工具給礦物標本按硬度排隊,重點介紹了滑石和金剛石。 第五方面: 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礦物的形狀,重點介紹了石英和螢石。 為此,我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過程與方法 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礦物,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礦物的一些性質; 能夠按一定的分類標準給礦物分類; 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礦物的性質。 知識與技能 知道一些常見礦物在顏色、透明度、光澤、硬度、形狀等方面的特征; 認識幾種常見礦物,知道這些礦物的用途。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欣賞自然界中的各種礦物;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 教學過程設計 一、 認識常見的礦物 為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界中礦物的多樣性,教師再出示一些特殊的礦物,讓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之處。 二、 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 1 活動過程。 課程改革之后,教師的定位發(fā)生了變化,不再是課堂的權威,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和幫助者。 2 學生進行小組研究。 科學課要達到“三會”: 會觀察、會描述、會表達。讓學生動口表達是科學探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要能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和成果,還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從而達到《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的要求。 三、 認識各種礦物的用途 有些教師上課完全不用教材,學生人手一冊的教科書似乎成了一種擺設。究其原因,是教師不敢用教材,怕走教教材的老路。其實在科學課中既有一些教師該講的地方,也有一些學生該讀的地方,只要我們把握好一個度就行了。 科學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這并不是要教師放棄主導地位,相反教師的指導顯得更加重要。該在什么地方指導,該在什么時候指導,這些都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從研究礦物的硬度來看,學生想到了使用工具,想到了比較,想到怎樣描述觀察到的現象,而這些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生的。動手之前先動腦是科學探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至于怎樣做,教師不要過多干涉,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給他們的發(fā)展提供足夠的空間,學生在一種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肯定會有所收獲。 一、 探究——科學學習的核心 《科學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個基本理念: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它明確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本課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從“提出問題——選擇問題——制定計劃——觀察實驗——表達交流”經歷科學發(fā)現的過程。學生通過對身邊的物體進行觀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再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進行探究,并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向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過程,知道對別人的研究過程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同心協力,又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他們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 合作——科學探究得以深入的有力保證 合作分為大合作和小合作,小合作是指小組內的合作,大合作是指全班同學的合作。本節(jié)課既有小組合作,也有全班合作。課的開始部分,學生提出觀察研究礦物可從顏色、透明度、光澤、硬度、形狀等方面進行。試想一下,如果每個組都要研究這幾個方面,從時間上來看,每項活動只有5分鐘~6分鐘,學生只能淺嘗輒止,無法深入下去,而這又是我們科學課上最不愿看到的。但如果每個組只選擇其中的兩個方面去研究,則每個活動可持續(xù)到10分鐘~12分鐘,雙倍的時間去研究同一個方面的問題,相信學生的研究會更透徹。課的最后,再讓學生把研究成果拿出來交流展示,大家一起討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實現資源共享。 三、 提示卡——科學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 本課中采用了發(fā)放提示卡輔助學生學習的方式,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有效的科學學習方式。它的設計考慮到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考慮到了課堂的生成性。提示卡上有方法的提示,也有描述上的示范,還有表達上的指導。完成提示卡上的任務,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礦物的某一方面有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其實提示卡的出示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方法,而要完成提示卡上的任務,也需要一定的方法,這正好體現了科學課重過程、重方法的教學思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盤山公路的啟示說課 2019 2020 年蘇教版 科學 盤山公路 啟示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562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