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修辭立其誠》優(yōu)質課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修辭立其誠》優(yōu)質課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修辭立其誠》優(yōu)質課公開課獲獎教案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把握文章的觀點,梳理作品的論證思路。
2、探究文章在選擇和運用材料方面的特點及其論證風格。
3、思考對我們立身處世的啟發(fā)意義。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通過閱讀全文,圈畫重點字詞,體會本文獨特的語言特色。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通過劃分層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結構,并學會在寫作中加以運用。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
2、解本文“修辭立其誠”的觀點及其現實針對性,注重品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文風。
文化傳承與理解:引導考生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言行一致、心口一致的誠實品格。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本文質樸、準確、生動的語言特色,體會其表達效果。
難點:通過劃分層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結構,并學會在寫作中加以運用。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3、
一、導入新課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一些個性十足的表達方式在網絡上層出不窮,折射出年輕網民活躍多樣的思想觀念,與他們求新求變的特點互為表里。但近年來,所謂“跪求體”“哭暈體”在一些網絡媒體的標題、正文中頻頻出現,其浮夸荒誕的文風,卻令不少讀者感到不適。我們應提倡什么樣的文風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作者介紹
張岱年(1909-2004),河北獻縣人,哲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等職。主要著作有:《中
4、國哲學大綱》《中國唯物主義思想簡史》《中國倫理思想發(fā)展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中國哲學發(fā)微》《中國哲學史史料學》《求真集》《文化與哲學》等。
(二)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92年四月,深刻闡述了張岱年的治學宗旨,張岱年治學貫徹一個“誠”字。20世紀30年代,他提出哲學家須有尋求客觀真理之誠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誠”作為哲學修養(yǎng)之基礎,他晚年自號“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則。
(三)題目解說
“修辭立其誠”出自《易傳文言》,原文是“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
5、以居業(yè)也”。意思是,君子要提高品德修養(yǎng)、建立功業(yè)。忠誠信實,這樣才能夠提高品德修養(yǎng);修飾文辭出于真誠,這樣才能夠建立功業(yè)。“修辭”本指注重文化教養(yǎng),后指修飾辭句?!靶揶o立其誠”指文章修辭要服從于內容的真實。在本文中,“修辭立其誠”指作文、為人都要說真話、講實話,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四)課文結構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中心論點,概述“立其誠”的含義。
第二部分(第2-5段):具體闡述“立其誠”的三層含義: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6、第三部分(第6-10段):從認識世界、端正學風、社會現實三個角度闡述“修辭立其誠”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第11段):闡述“修辭立其誠”是一個唯物主義的原則。
三、精讀課文,深入分析
1、《修辭立其誠》中作者對“修辭立其誠”的理解有無新意?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有新意。作者在前人認為“修辭立其誠"意味發(fā)吉著論寫文章要堅持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對其作了進一步的闡釋,指出“立其誠”包含“三層含義”:一是名實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2、怎樣理解《修辭立其誠》第
7、6-8段內容與“修辭立其誠”的關系?請簡要分析。
①文章第6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第7-8段談在認識世界過程中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問題。在肯定主觀性的作用的同時,運用“力求認識外物的本來面目”“‘觀察的客觀性’,這是唯物主義方法的基本原則”“發(fā)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前提”等語句強調客觀性的重要性。
②作者反復強調認識外物的客觀性,其實就是要認識真實的外物,突出認識的真實性。而“真實性"正是“修辭立其誠”的基本內涵。
③這幾個段落,從哲學認識論的高度,闡迷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也要堅持透過現象看本質,以求在認識世界
8、過程中獲得“真實性”認識。
3、《修辭立其誠》一文多處運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試舉例并說明其作用。
文章開篇引用《易傳文言》中的“修辭立其誠”這句話,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七段引用《管子》書中《心術上》的“因也者,無益無損也?!蛞舱撸峒憾晕餅榉ㄕ咭病?,論證認識客觀世界要舍棄自己的主觀偏見,力求認識外物的本來面目。第九段引用《漢書儒林傳》中經師轅國曾對公孫弘所說的“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告誠人們不要說假話以討好于時尚。
引用古言,既充分論證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又使文章內容豐富,增添了文
9、章的文化韻味。
4、為什么說《修辭立其誠》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文章在強調為人、作文要“真”的同時,直指社會現實:一是復雜的不正常的社會關系造成了人心的扭曲,使得人們常把真實的思想感情隱藏起來,不說真話、不講實話;二是當今世界上唯心主義比較流行,使得人們忽略了客觀真理。文章對這兩個方面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批判,因此體現了深刻的現實意義。
四、品讀課文,加深感悟
1.請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修辭立其誠”的具體含義,層層深人,既闡釋了“立其誠”的三層含義,又對現實中“
10、立誠”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批判,倡議寫文章、做人都要“說真話、講實話”。
2.本文寫作特點
(1)語言質樸。
縱觀全文,沒有華麗炫目的形容詞,沒有排山倒海的排比句,有的只是娓娓道來的質樸言語。文章大多用口語,親切自然,如,“立其誠,可以說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名實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應該一致。如果口說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卻是另一套,是謂說假話,是最明顯的不誠”。這些話就如同一位長者的諄諄教導,讓人不得不聽。
(2)感情真摯。
11、
文章不是無情物,再質樸的語言也可以洋溢著真摯的情感。如“然而,把自己的真實見解表達出來,這應是‘修辭立其誠’的起碼要求”一句,感情真摯,試想一下,如果換成反問句:“這難道不是‘修辭立其誠’的起碼要求嗎?”表達效果如何?語氣是強烈了,但盛氣凌人、頤指氣使的口吻令人望而生畏。再如,“雖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義比較流行,我還是相信,唯物主義是科學研究的真實基礎”一句,“還是”這樣的詞語,既亮明了觀點,又態(tài)度誠懇,讓人容易接受。
【資料拓展】
《易傳》
《易傳》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是詮釋《易經》的經典
12、著作。屬于戰(zhàn)國時期解說和發(fā)揮《易經》的論文集,眾多學者考證今本受道家陰陽家思想影響相當多,而帛書本陰陽家自然色彩濃厚?!兑讉鳌穭側崴枷氲男纬膳c易學詮釋典范的轉移?!吨芤住芬粫ā督洝泛汀秱鳌穬刹糠?。《易傳》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解說和發(fā)揮《周易》的論文集,其學說據說本于孔子,具體成于孔子后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系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它們又被稱為“十翼”。
五、課堂小結,回顧收獲
《修辭立其誠》基于“誠”這個核心概念進行闡釋,就“立其誠”的三層含義,由
13、修辭到為人,展開了深人的思考和闡述,其中強調做人要“說真話、講實話”,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六、布置作業(yè),及時鞏固
1.完成課后訓練
2.《修辭立其誠》強調為文為人要“真”,《憐憫是人的天性》認為人的天性為“善”,兩篇文章都涉及立身處世的原則問題。請聯系文章,談談你對人性的理解。
【課后訓練】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這種格言式或語錄體的隨筆小品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章,它多數不設標題,沒有敘事和起承轉合,篇幅
14、短小精致,風格清雅俊秀,少到十余字,多也僅數十字,結合了詩歌的意境和散文的氣勢,駢散相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體現的是作者即時閃現的心靈火花和深思熟慮的片段感悟以及對人生省察的忠實記錄。
①生活化和藝術性兼具
②言簡意賅但意蘊綿長
③清新流暢如行云流水
④韻律既和諧又變化靈活
⑤平淡淺顯而優(yōu)美雅致
⑥常用對偶句、排比句和
15、比喻、對比
A.④③①⑤②⑥ B.⑥④②⑤①③
C.③①⑥④②⑤ D.⑥②①⑤④③
2.下面是小明假期給班主任李老師發(fā)的一則短信,其中有五處用詞不當,請找出來并加以修改。
李老師:
您約我光臨您寒舍討論我們學習小組假期互助學習的情況,我因有急事,現決定改期,具體改在何時,另行磋商。(學生:小明)
3.壓縮下面的語段,不超過50個字。
中秋節(jié)是我國民間僅次于春節(jié)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團圓節(jié)等。中秋節(jié)時間
16、在農歷八月十五日。關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說法較多。有的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有的說中秋節(jié)的起源和農業(yè)生產有關。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jié)起源應與隋末唐軍裴寂于大業(yè)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成功發(fā)明了月餅有關。中秋節(jié)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在古代宮廷文人中興起,然后擴散到民間的。中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中秋節(jié)在歷史沿革中,出現了“燒斗香”“走月亮”“賣兔兒爺”等節(jié)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4.我們生活中的表達,有人偏重“真”,有人偏重“美”,請你在“相對于真我更喜歡美的表達”與“相
17、對于美我更喜歡真的表達”中任選一個觀點,簡述理由。要求:語言準確、生動,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80字。
【課后訓練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答這類排序題,可先根據橫線前后句子,確定第一處或最后一處橫線上的句子。第一處橫線前面講“駢散相間”,“駢”即“對偶的”,所以第一處橫線上填⑥,據此排除A、C兩項。再確定第二處橫線上的句子,因為文章駢散相間,常用對偶句、排比句等,所以“韻律既和諧又變化靈活”,故④緊跟⑥之后,據此可排除D項。故選B。
2.答案:①“光臨”應改為“去(到)”;②
18、“寒舍”應改為“府上”;③“討論”應改為“匯報”;④“決定”應改為“不得不”;⑤“磋商”應改為“商量”。
解析:①“光臨”是敬辭,稱賓客來到,用在這里謙敬失當。②“寒舍”是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家。用于對方不當。③“討論”是“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根據語境可知,應是小明去匯報情況。④“決定”是“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的意思,與小明的學生身份不符。⑤“磋商”用在這里過于莊重,可改為口語化的“商量”。
3.答案:中秋節(jié)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為農歷八月十五日,起源說法較多,有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等習俗。
解
19、析:材料主要介紹了中秋節(jié)的地位(僅次于春節(jié))、時間(農歷八月十五日)、起源(三種說法)以及風俗(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等)。將這些信息整理歸納,即可得出答案。
4.答案:觀點一:相對于美我更喜歡真的表達。
理由:古語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世上從來不缺乏虛偽的花言巧語,缺乏的是真誠的金玉良言?!罢妗笔潜?,“美”是末,只有表達“真”了,“美”才會有意義;再“美”的表達缺乏“真”的前提,都不過是鏡花水月。
觀點二:相對于真我更喜歡美的表達。
理由:古語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對于表達來說,“真”固然很重要,但沒有藝術的修飾,沒有美感,就會像頑石璞玉,終會湮沒無聞?!罢妗笔潜磉_的基礎,但“美”是表達的更高追求,我們追求“真”,更應追求“美”。
解析:解答此類題目時,應該先明確觀點,再結合現實陳述理由,注意理由要充分。題中還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可以運用引用、比喻、對比、排比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