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 第3單元 測量教案 新人教版
《三年級數學上冊 第3單元 測量教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年級數學上冊 第3單元 測量教案 新人教版(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三、測 量 第1課時 毫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22頁例1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而且對于即將學習的長度單位毫米,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教材編寫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它作為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一個重要依據。 【學情分析】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講有厘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因此在教學時,注意將所學的概念設計在學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發(fā)現、探究、體驗。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認
2、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活動,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空間觀念、估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識,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會進行毫米和厘米的換算。 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流程】 → ↓ ↓ → ↓ ↓ → ↓ ↓ → 【情境導入
3、】 1.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們在表示什么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用厘米呢?為什么? 2.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厘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厘米? 3.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4、 ①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②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③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①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②交流測量的結果,引出毫米。 2.感知毫米。 (1)生拿出準備好的直尺。 師:誰來說說1毫米有多長? 學生發(fā)言。師總結:在刻度尺上,每個1厘米之間有許多小格,這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1毫米有多長。 (2)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2毫米是多少呢?哪
5、位小朋友上來指一指。3毫米呢?5毫米呢?13毫米呢?同桌間指一指。 小結: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幾小格就是幾毫米。 3.學習毫米與厘米的關系。 (1)師:小朋友,你們猜一猜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大,還是厘米這個長度單位大? (2)師:那它們有什么關系呢,仔細觀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在剛才的觀察和交流中,你發(fā)現了什么或得出一個什么規(guī)律?出示1厘米=10毫米。 【鞏固應用】 1.完成課本第22頁“做一做”。 2.畫一條比3厘米短5毫米的線段。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床長2( ) 桌子高10( ) 從家到學校500( ) 橡皮
6、長30( ) 文具盒厚4( ) 6層樓房高20( ) 【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第2課時 分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例2、例3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估、測、議等活動,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教學“分米的認識”時,不再安排學生去測量課桌有多長,而是直接向學生介紹10厘米是1分米,然后通過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知1分米的實際長度。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已經對厘米有了充分的認識,所以很容易建立對分米的表象,要為學生提
7、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注意交流思考過程,培養(yǎng)推理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明確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通過借助直尺的長度,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難點: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 【教學流程】 → ↓ ↓ → ↓ ↓ → ↓ ↓ → 【情境導入】 1.現在認識的長度單位一共有哪些?你能給這些單位按照大小排排隊嗎?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或
8、手勢比劃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2.請?zhí)钌线m當的長度單位。 一只螞蟻長約5( ) 一只長頸鹿高約2( ) 一只小花貓高約40( ) 一頭大灰狼長約8( ) 生:一頭大灰狼長約8( ),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厘米太短了。 師:當一個長度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時,用什么單位來計量最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板書課題:分米的認識) 【探究新知】 1.學習分米產生的意義。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計一下你們課桌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組來測量課桌的長。 (2)說一說在測量過程中采用的
9、是什么方法,老師找一至三名學生回答它們的測量方法及結果。老師根據學生口述的方法進行評價。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連續(xù)量,量的次數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也可以用10厘米為一份連續(xù)量,量的次數多,但計算起來較簡單。 (3)10厘米的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么嗎?(10厘米這一份的長度就是1分米) 2.學習分米與米、厘米間的關系。 (1)通過剛才的操作,再請同學們看看分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fā)現的。(觀察尺子,1分米中有10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手對準尺子來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還能發(fā)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的長度單位有什么關系
10、嗎?(1米=10分米)你是怎樣想到的? 3.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1)在數學書上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用尺來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劃是否準確。 (2)舉出生活中長或寬或高大約是1分米的物品。 【鞏固應用】 完成教材練習五第3~6題。 【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第3課時 千米的認識(1)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頁例4 【教材分析】 結合學生熟悉的運動場跑道示意圖,將1千米與學生的經驗建立聯系
11、,說明1千米有多長,并用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自然地引出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接著通過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動,增強學生對1千米直線距離的感受,掌握估計的標準和方法。 【學情分析】 千米不像前面所學的其他單位長度可以看得見,比劃得出來,需要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親身體會,加深理解。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難點: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課件、情境
12、圖等。 【教學流程】 → ↓ ↓ → ↓ ↓ → ↓ ↓ → 【情境導入】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師:如果要測量武漢到北京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武漢到北京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1)) 【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課件出示例4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提出下面的問題: 圖中場景
13、同學們肯定不會陌生,但是你從圖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師: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也可以用“km”表示。 2.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師: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么關系呢? (課件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僅以400米為例說明大體教學思路),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2圈半正好是1千米) 師: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板書:1千米(公里)=1000米。全班齊讀。 師: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我們在語文課
14、上朗讀要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使人一聽就明白? 1(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2)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1000次) (3)現在你的腦子里有1千米的長度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體驗1千米的長度,形成正確的表象。 教師帶學生到操場上去,先確定起點,并選定一條直線,用米尺(或其他測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終點處各設立一個明顯標志??纯?0米的直線距離,再看一看100的直線距離,想象2個100米,3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然后用平時走路
15、的步數走完100米,確定走的步數和走時所需的時間,最后推算出1千米的步數及所需的時間,推想1千米大約有多遠。 4.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么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鞏固應用】 教材第26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第4課時 千米的認識(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頁例5、例6 【教材分析】 例5教學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通過“想”引導學生運用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結果。例6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測家
16、到學校大約多遠,積累估測活動經驗,掌握估測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學情分析】 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比較強,需要學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并逐步達到完善。因此,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應該建立在操作的基礎之上。對于大的長度單位,可將實際感受與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起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知道長度單位在實際中的應用。學會根據它們之間的進率關系正確地進行單位換算。 2.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千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
17、換算。 難點:熟練地進行千米和米兩個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 ↓ ↓ → ↓ ↓ → ↓ ↓ → 【情境導入】 1.講故事。 同學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兔子輸給了烏龜,心里不服氣,總是想跟烏龜再比一次。一天,兔子在路上遇到了烏龜,就拉著烏龜要比賽,可烏龜說:“今天我有事要做,不能和你比賽,要不我們比比今天誰走得遠些吧。”兔子同意了。烏龜說:“我今天走了3000米,你呢?”兔子說:“我走了5千米,我走的路程比你長,我贏了!”可烏龜聽了,不服氣地說:“我走的路程是3000,而
18、你才走了5,怎么會是你贏呢?” 2.提出問題。 同學們能幫他們評評理嗎?(他們用的單位不一樣)那么我們要怎么幫他們比較呢?(把他們的單位統(tǒng)一起來) 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1千米=1000米,那么根據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你能正確換算嗎? 【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計算3千米=( )米。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說說想法。 匯報結果,師總結:3千米=3000米,因為1千米=1000米,3千米是3個1千米,就是3個1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2)計算5000米=( )千米。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師總結:5000米=5千米,因
19、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有5個1000米,就是5個1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3)歸納長度單位。 師: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 生: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共有五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師: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生:基本的進率關系式有四個,分別是: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教學例6。 師:估計一下,咱們教室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你是怎么估
20、算的? 學生先小組討論,估計教室的長和寬,互說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匯報后找出更好的估計方法,再測量驗證。 課下練習:估一估,從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 【鞏固應用】 教材練習六第4、6、8、11題。 【課堂小結】 說一說,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2)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3千米=(3000)米 5000米=(5)千米 第5課時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 教材第31~32頁例7、例8 【教材分析】 例7認識質量單位噸,明確噸與千克的關系,通過討論1噸有多重,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例8教學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根據
21、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進行推理,鍛煉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教材在認識噸時,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教學素材,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體會1噸的含義。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要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體驗和感受。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 3.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培養(yǎng)初步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對
22、噸、千克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難點: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 ↓ ↓ → ↓ ↓ → ↓ ↓ → 【情境導入】 一起做游戲,找些同學做相互抱一抱、背一背的游戲,猜猜對方有多重。比比誰猜得準。 【探究新知】 1.直觀感受1噸的重量。 學生的體重有23千克、30千克、25千克、30千克…… 經歷:請25千克的學生站上講臺,其他學生排隊陸續(xù)抱一抱、背一背他,感受25千克的重量。 師:想象一下,同時抱4個這樣的人,你會有什么感受? 生:太重了,抱不起來。 師:1個人重
23、25千克,4個這樣的人重多少千克? 生:25×4=100(千克)。 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群體。 師:40個人呢? 生:25×40=1000(千克)。 師:這1000千克就是1噸。1噸=1000千克 師:想象40個25千克的學生同時抱起來,會是什么感覺?(1噸太重了) 小結: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通常會用到“噸”作單位。常見的有汽車、火車的載質量、用水量等。 2.聯系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已知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你能用噸說一句話嗎?(課件出示) 生: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
24、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作單位? 3.在具體情境中進行單位換算。(注意讓學生說出推理過程) (1)常見的拖拉機載重2噸,也就是( )千克。 生:因為1噸=1000千克,2噸是2個1噸,也就是2個1000千克,所以2噸=2000千克。 (2)“t”是“噸”的國際單位制符號。有段路路口有一個限載重5t的標志,這個路口最多能讓一輛載重( )千克的車通過。 生:因為1噸=1000千
25、克,5噸是5個1噸,也就是5個1000千克,所以5噸=5000千克。 (3)當年曹沖稱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 )噸。 生:因為1000千克=1噸,6000千克里面有6個1000千克,也就是6個1噸,所以6000千克=6噸。 【鞏固應用】 教材第3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說一說,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1000千克=1噸 第6課時 合理分配方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33頁例9 【教材分析】 例9是解決與噸有關的實際問題,介紹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把符合要求的方案一一列舉出來”是解決這個問
26、題的有效策略,使學生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決問題的完整性。 【學情分析】 用列表法解決問題,學生在一、二年級就有接觸,但學生在列舉時可能會有遺漏。應指導學生有序思考,讓學生有條理地說說思考過程,體會“不重復、不遺漏”在列舉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列表格的方式,能夠進行有序、合理的分配,以解決實際問題。 2.在對比觀察中,能進行簡單、有序的思考,體會有序才能不重不漏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結合具體情境有序選擇合理的分配方案。 難點:列表格時有序、合理分配,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 ↓
27、 ↓ → ↓ ↓ → ↓ ↓ → 【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和問題? 貨車1載質量2噸,貨車2載質量3噸,如果每次每輛車都裝滿,怎么安排能恰好運完8噸煤? 重點詞批畫:恰好運完。引導學生理解。 【探究新知】 1.出示探究要求:獨立填表,小組交流。 師:在學習單的表格中填一填,怎樣派車恰好能運完。 學生先獨立探究填表,后小組合作交流。 學情預設: 情況1: 派車方案 小貨車(2噸) 大貨車(3噸) 運煤噸數 1 4次 0次 8噸 2 1次 2次 8噸 情況2: 派車
28、方案 小貨車(2噸) 大貨車(3噸) 運煤噸數 1 4次 0次 8噸 2 1次 2次 8噸 3 3次 1次 9噸 4 2次 2次 10噸 5 0次 3次 9噸 情況3: 派車方案 小貨車(2噸) 大貨車(3噸) 運煤噸數 1 4次 0次 8噸 2 3次 1次 9噸 3 2次 2次 10噸 4 1次 2次 8噸 5 0次 3次 9噸 2.對比分析,概括方法。 師:你更欣賞哪種寫法?對比這幾種寫法,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呢? 對比“情況1”和“情況2”:情況1只寫出了裝滿8噸的情況,書寫簡潔,但不知道是
29、否有遺漏,同時有碰運氣的成分。情況2把所有情況都寫出來,在其中找到滿足條件的,不容易重復和遺漏。 對比“情況2”和“情況3”:情況3看上去更有規(guī)律,列舉的方案更清晰,能夠保證不重不漏。 3.檢驗正誤。 師:檢驗一下,情況3中的方案1和4是否正好運完8噸? 生:(方案1)2×4+3×0=8(噸) (方案4)2×1+3×2=8(噸) 小結:在選擇合理方案時,首先要有序思考。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安排方案。選擇符合要求的方案形式。 【鞏固應用】 教材第33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或學習方法,你們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合理分配方案 合理分配 有序思考,不重不漏 派車 方案) 小貨車 (2噸)) 大貨車 (3噸)) 運煤 噸數) 1 4次 0次 8噸 2 3次 1次 9噸 3 2次 2次 10噸 4 1次 2次 8噸 5 0次 3次 9噸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