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十六章 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十五、十六章 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編號:
時間:2021年x月x日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頁碼:第6頁 共6頁
第十五、十六章 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
一、 A型題(最佳選擇題)
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在體內(nèi)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的機理及過程的邊緣科學
B、大多數(shù)藥物通過被動擴散方式透過生物膜
C、主動轉(zhuǎn)運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質(zhì)和有機酸、堿等弱電解質(zhì)的離子型等,借助載體或酶促系統(tǒng)從低濃度區(qū)域向高濃度區(qū)域轉(zhuǎn)運的過程
D、被動擴散一些物質(zhì)在細胞膜載體的幫助下,由高濃度向低濃度區(qū)域轉(zhuǎn)運的過程
E、細胞膜可以主動變形而將某些物質(zhì)攝入細胞內(nèi)或從細胞內(nèi)釋放到細胞外,稱為胞飲
2、
2、不是藥物通過生物膜轉(zhuǎn)運機理的是
A、主動轉(zhuǎn)運 B、促進擴散 C、滲透作用 D、胞飲作用 E、被動擴散
3、以下哪條不是被動擴散特征
A、不消耗能量 B、有部位特異性 C、由高濃度區(qū)域向低濃度區(qū)域轉(zhuǎn)運
D、不需借助載體進行轉(zhuǎn)運 E、無飽和現(xiàn)象和競爭抑制現(xiàn)象
4、以下哪條不是主動轉(zhuǎn)運的特征
A、消耗能量 B、可與結(jié)構(gòu)類似的物質(zhì)發(fā)生競爭現(xiàn)象 C、由低濃度向高濃度轉(zhuǎn)運
D、不需載體進行轉(zhuǎn)運 E、有飽和狀態(tài)
5、以下哪條不是促進擴散的特征
A、不消耗能量 B、有結(jié)構(gòu)特異性要求 C、由高濃度向低濃度轉(zhuǎn)運
D
3、、不需載體進行轉(zhuǎn)運 E、有飽和狀態(tài)
6、關于胃腸道吸收下列哪些敘述是錯誤的
A、 當食物中含有較多脂肪,有時對溶解度特別小的藥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過主動轉(zhuǎn)運吸收的物質(zhì),飽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況下,弱堿性藥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當胃空速率增加時,多數(shù)藥物吸收加快
E、 脂溶性,非離子型藥物容易透國細胞膜
7、藥物劑型對藥物胃腸道吸收影響因素不包括
A、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wěn)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離常數(shù) E、胃排空速率
8、影響藥物胃腸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
A、胃腸液成分與性質(zhì) B、胃腸道蠕動 C、循環(huán)系統(tǒng)
4、
D、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wěn)定性 E、胃排空速率
9、一般認為在口服劑型中藥物吸收的大致順序
A、 水溶液>混懸液>散劑>膠囊劑>片劑
B、 水溶液>混懸液>膠囊劑>散劑>片劑
C、 水溶液>散劑>混懸液>膠囊劑>片劑
D、 混懸液>水溶液>散劑>膠囊劑>片劑
E、 水溶液>混懸液>片劑>散劑>膠囊劑
10、已知某藥口服肝臟首過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
A、 t1/2不變,生物利用度增加
B、 t1/2不變,生物利用度減少
C、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D、 t1/2減少,生物利用度也減少
E、 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變化
11、某藥物對組織親和力很高,
5、因此該藥物
A、表觀分布容積大 B、表觀分布容積小 C、半衰期長
D、半衰期短 E、吸收速率常數(shù)Ka大
12、關于表觀分布容積正確的描述
A、 體內(nèi)含藥物的真實容積
B、 體內(nèi)藥量與血藥濃度的比值
C、 有生理學意義
D、 個體血容量
E、 給藥劑量與t時間血藥濃度的比值
13、關于生物半衰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隨血藥濃度的下降而縮短
B、 隨血藥濃度的下降而延長
C、 正常人對某一藥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
D、 與病理狀況無關
E、 生物半衰期與藥物消除速度成正比
14、測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為3.0h,則它的消除速率常數(shù)為
6、A、1.5h-1 B、1.0h-1 C、0.46h-1 D、0.23h-1 E、0.15h-1
15、某藥物的t1/2為1小時,有40%的原形藥經(jīng)腎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轉(zhuǎn)化,其生物轉(zhuǎn)化速率常數(shù)Kb約為
A、0.05小時-1 B、0.78小時-1 C、0.14小時-1 D、0.99小時-1 E、0.42小時-1
16、某藥靜脈注射經(jīng)2個半衰期后,其體內(nèi)藥量為原來的
A、1/2 B、1/4 C、1/8 D、1/16 E、1/32
17、地高辛的半衰期為40.8h,在體內(nèi)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幾
A、35.88
7、%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18、假設藥物消除符合一級動力學過程,問多少個t1/2藥物消除99.9%
A、4 t1/2 B、6 t1/2 C、8 t1/2 D、10 t1/2 E、12 t1/2
19、單室模型藥物,單次靜脈注射消除速度常數(shù)為0.2h-1,問清除該藥99%需要多少時間
A、12.5h B、23h C、26h D、46h E、6h
20、一病人單次靜脈注射某藥物10mg,半小時血藥濃度是多少μg/mL。(已知t1/2=4h,V=60L)
A、0.1
8、53 B、0.225 C、0.301 D、0.458 E、0.610
21、單室模型藥物,生物半衰期為6h,靜脈輸注達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的95%需要多長時間
A、12.5h B、25.9h C、30.5h D、50.2h E、40.3h
22、緩控釋制劑,人體生物利用度測定中采集血樣時間至少應為
A、1~2個半衰期 B、3~5個半衰期 C、5~7個半衰期
D、7~9個半衰期 E、10個半衰期
23、以靜脈注射為標準參比制劑求得的生物利用度
A、絕對生物利用度 B、相對生物利用度 C、靜脈生物利用度
D、生
9、物利用度 E、參比生物利用度
二、 B型題(配伍選擇題)]
[1—4]
A、被動擴散 B、主動轉(zhuǎn)運 C、促進擴散 D、胞飲 E、吸收
1、大多數(shù)藥物的吸收方式
2、有載體的參加,有飽和現(xiàn)象,消耗能量
3、有載體的參加,有飽和現(xiàn)象,不消耗能量
4、細胞膜可以主動變形而將某些物質(zhì)攝入細胞內(nèi)
[5—8]
A、口服給藥 B、肺部吸入給藥 C、經(jīng)皮全身給藥 D、靜脈注射給藥 E、A、B和C
5、有首過效應
6、沒有吸收過程
7、控制釋藥
8、起效速度同靜脈注射
[9—12]
A、腸肝循環(huán) B、生物利用度 C、生物半衰
10、期 D、表觀分布容積 E、單室模型
9、藥物在體內(nèi)消除一半的時間
10、藥物在體內(nèi)各組織器中迅速分布并迅速達到動態(tài)分布平衡
11、藥物隨膽汁進入小腸后被小腸重新吸收的現(xiàn)象
12、體內(nèi)藥量X與血藥濃度C的比值
[13—16]
A、Cl=KV B、T1/2=0.693/K C、GFR D、V=X0/C0 E、AUC
13、生物半衰期
14、曲線下的面積
15、表觀分布容積
16、清除率
[17—19]
A、清除率 B、表觀分布容積 C、雙室模型 D、單室模型 E、多室模型
17、反映腎功能的一個指標
18、具有
11、明確的生理學意義
19、反映藥物消除的快慢
[20—23]
A、單室單劑量血管外給藥c—t 關系式
B、單室單劑量靜脈滴注給藥c—t關系式
C、單室單劑量靜脈注射給藥c—t關系式
D、單室多劑量靜脈注射給藥c—t關系式
E、多劑量函數(shù)
20、C=C0e—kt
21、C=kαFX0/V(kα-k)·(e—kt-e—kat)
22、γ=(1-e—nkτ)/(1-e—kτ)
23、C=k0/Kv(1- e—kτ)
[24—27]
A、消除速率常數(shù)K B、吸收速率常數(shù)Ka C、多劑量函數(shù) D、A和B E、B和C
24、Wagmer—Nelson法的公式可求
12、
25、單室模型單劑量靜脈注射給藥的尿藥排泄速度法公式可求
26、單室模型單劑量血管外給藥的c—t關系式可求
27、單室模型靜脈滴注給藥、停止滴注后的c—t關系式可求
[28—31]
A、 F=(AUC0→∞)口服/(AUC0→∞)靜注
B、 C=kαFX0/V(kα-k)·(e—kt-e—kat)
C、 C=k0/Kv(1- e—kτ)
D、 C=C0e—kt
E、 C = C0(1-e—nkτ)/(1-e—kτ)·e—kt
28、表示單室模型、單劑量靜脈滴注給藥后的血藥濃度變化規(guī)律
29、表示單室模型,單劑量口服給藥后的血藥濃度變化規(guī)律
30、表示單室模型,多劑量靜
13、脈注射給藥后的血藥濃度變化規(guī)律
31、表示某口服制劑的絕對生物利用度
三、 X型題(多項選擇題)
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的經(jīng)時過程及其與藥效之間關系的科學
B、大多數(shù)藥物通過這種方式透過生物膜,即高濃度向低濃度區(qū)域轉(zhuǎn)運的過程稱促進擴散
C、主動轉(zhuǎn)運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質(zhì)和有機酸、堿等弱電解質(zhì)的離子型等,借助載體或酶促系統(tǒng)從低濃度區(qū)域向高濃度區(qū)域轉(zhuǎn)運的過程
D、被動擴散一些物質(zhì)在細胞膜載體的幫助下,由高濃度向低濃度區(qū)域轉(zhuǎn)運的過程
E、細胞膜可以主動變形而將某些物質(zhì)攝入細胞內(nèi)或從細胞內(nèi)釋放到細胞外,稱為胞飲
2、藥物通過生物膜轉(zhuǎn)運機理有
14、
A、主動轉(zhuǎn)運 B、促進擴散 C、主動擴散 D、胞飲作用 E、被動擴散
3、以下哪幾條是被動擴散特征
A、 不消耗能量
B、 有部位特異性
C、 由高濃度區(qū)域向低濃度區(qū)域轉(zhuǎn)運
D、需借助載體進行轉(zhuǎn)運
E、無飽和現(xiàn)象和競爭抑制現(xiàn)象
4、以下哪幾條是主動轉(zhuǎn)運的特征
A、 消耗能量
B、 可與結(jié)構(gòu)類似的物質(zhì)發(fā)生競爭現(xiàn)象
C、 由高濃度向低濃度轉(zhuǎn)運
D、 不需載體進行轉(zhuǎn)運
E、 有飽和狀態(tài)
5、核黃素屬于主動轉(zhuǎn)運而吸收的藥物,因此,應該
A、反后服用 B、飯前服用 C、大劑量一次性服用
D、小劑量分次服用 E、有腸肝循環(huán)現(xiàn)象
15、6、關于胃腸道吸收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A、 大多數(shù)脂溶性藥物以被動擴散為主要轉(zhuǎn)運方式吸收
B、 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質(zhì)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過主動轉(zhuǎn)運來完成
C、 一般情況下,弱堿性藥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當胃空速率增加時,多數(shù)藥物吸收加快
E、 脂溶性、離子型藥物容易透過細胞膜
7、藥物理化性質(zhì)對藥物胃腸道吸收的影響因素是
A、溶出速率 B、粒度 C、多晶型 D、解離常數(shù) E、消除速率常數(shù)
8、影響藥物胃腸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A、藥物的給藥途徑 B、胃腸道蠕動 C、循環(huán)系統(tǒng)
D、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wěn)定性 E、胃排空速率
9、下列有關生物
16、利用度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反后服用維生素B2將使生物利用度提高
B、 無定形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穩(wěn)定型的生物利用度
C、 藥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
D、 藥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
E、 藥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
10、下列有關藥物表觀分布容積地敘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A、 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 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的實際容積
C、 表觀分布容積有可能超過體液量
D、 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或升/千克
E、 表觀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意義
11、可完全避免肝臟首過效應的是
A、舌下給藥 B、口服腸溶片 C、靜脈
17、滴注給藥
D、栓劑直腸給藥 E、鼻黏膜給藥
12、關于藥物動力學中用“速度法”從尿藥數(shù)據(jù)求算藥物動力學的有關參數(shù)的正確描述是
A、 至少有一部分藥物從腎排泄而消除
B、 須采用中間時間t中來計算
C、 必須收集全部尿量(7個半衰期,不得有損失)
D、 誤差因素比較敏感,試驗數(shù)據(jù)波動大
E、 所需時間比“虧量法”短
13、關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確的有
A、 可用AIC法和擬合度法來判別隔室模型
B、 一室模型是指藥物在機體內(nèi)迅速分布,成為動態(tài)平衡的均一體
C、 是最常用的動力學模型
D、 一室模型中藥物在各個器官和組織中的男均相等
E、 隔室概念比較抽象,有生理學和
18、解剖學的直觀性
14、用于表達生物利用度的參數(shù)有
A、AUC B、CL C、Tm D、K E、Cm
15、非線性動力學中兩個最基本的參數(shù)是
A、K B、V C、CL D、Km E、Vm
16、關于生物利用度測定方法敘述正確的有
A、 采用雙周期隨機交叉試驗設計
B、 洗凈期為藥物的3~5個半衰期
C、 整個采樣時間至少7個半衰期
D、 多劑量給藥計劃要連續(xù)測定三天的峰濃度
E、 所用劑量不得超過臨床最大劑量
17、藥物動力學模型的識別方法有
A、圖形法 B、擬合度法 C、AIC判斷法 D、F檢驗 E
19、、虧量法
18、生物半衰期是指
A、 吸收一半所需的時間
B、 藥效下降一半所需時間
C、 血藥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
D、 體內(nèi)藥量減少一般所需時間
E、 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一半所需時間
19、影響達峰時間tm的藥物動力學參數(shù)有
A、K B、tm C、X0 D、F E、Ka
答案:
一、A型題
1、D 2、C 3、B 4、D 5、D 6、C 7、E 8、D 9、A 10、A 11、A 12、B 13、C 14、D 15、E 16、B 17、B 18、D 19、B 20、A 21、B 22、B 23、A
二、B型題
[1—4]ABCD [5—8]ADCB [9—12]CEAD [13—16]BEDA [17—19]AAA [20—23]CAEB [24—27]BADA [28—31]CBEA
四、 X型題
1、ABD 2、ABDE 3、ACE 4、ABE 5、AD 6、ABD 7、ABCD 8、BCE 9、ABC 10、ACD 11、ACE 12、ABDE 13、AB 14、ACE 15、DE 16、AE 17、ABCD 18、CD 19、AE
第 6 頁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