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第1部分 專題講練突破 專題4 第7講 遺傳的分子基礎限時規(guī)范訓練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第1部分 專題講練突破 專題4 第7講 遺傳的分子基礎限時規(guī)范訓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第1部分 專題講練突破 專題4 第7講 遺傳的分子基礎限時規(guī)范訓練(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遺傳的分子基礎 (建議用時:40分鐘) 1.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選用結構簡單的生物作為實驗材料,繁殖快、容易觀察實驗結果 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都是在小鼠體內(nèi)進行的 C.兩個實驗都運用了同位素示蹤法 D.兩個實驗都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解析:選A。噬菌體是病毒,肺炎雙球菌為原核生物,它們結構簡單、繁殖快,容易觀察實驗結果。格里菲思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是在小鼠體內(nèi)進行的,而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是在體外進行的。只有噬菌體侵染細胞的實驗運用了同位素示蹤法。兩個實驗都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做了兩組實驗:甲組用3H、35S標記的T2噬菌體去侵染無放射性的大腸桿菌;乙組用無放射性的T2噬菌體去侵染用3H、35S標記的大腸桿菌。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短時間保溫、攪拌、離心后,甲組上清液放射性很強而沉淀物幾乎無放射性 B.短時間保溫、攪拌、離心后,乙組上清液與沉淀物放射性都很強 C.甲組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可檢測到3H、35S D.乙組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與DNA分子中都可檢測到3H 解析:選D。甲組用3H、35S標記的T2噬菌體去侵染無放射性的大腸桿菌時,由于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含3H、35S,其DNA含3H、不含35S,短時間保溫、攪拌、離心后,上清液因含有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含3H、35S)而放射性強,而沉淀物因含有T2噬菌體的DNA(含3H)也具有較強放射性。乙組用無放射性的T2噬菌體去侵染3H、35S標記的細菌,短時間保溫、攪拌、離心后,由于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不含3H和35S)沒有放射性,離心后的上清液應幾乎沒有放射性,但沉淀物因含3H、35S標記的大腸桿菌(含子代T2噬菌體)放射性很強。甲組子代T2噬菌體的DNA分子是以親代T2噬菌體的DNA分子為模板進行復制得到的,故可以檢測到3H,但不能檢測到35S(因親代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不進入大腸桿菌)。乙組子代T2噬菌體利用來自用3H、35S標記的大腸桿菌的氨基酸(可能含有3H、35S)、脫氧核苷酸(可能含有3H,一般不含有35S)分別合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DNA分子,前者可檢測到3H、35S,后者可檢測到3H。 3.關于DNA分子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每個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種脫氧核苷酸 B.DNA分子中的堿基、磷酸基團、脫氧核糖三者的數(shù)量是相等的 C.每個脫氧核糖上均連著一個磷酸基團和一個堿基 D.一段雙鏈DNA分子中,如果有40個腺嘌呤,就含有40個胸腺嘧啶 解析:選C。每個DNA分子中一般都含有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腺嘌呤脫氧核苷酸、鳥嘌呤脫氧核苷酸、胞嘧啶脫氧核苷酸四種脫氧核苷酸,A正確;每個DNA分子中堿基數(shù)=磷酸基團數(shù)=脫氧核糖數(shù),B正確;在DNA分子鏈中只有鏈末端的脫氧核糖連著一個磷酸基團,其余的脫氧核糖上均連著2個磷酸基團,C錯誤;在雙鏈DNA分子中A和T的數(shù)目相同,D正確。 4.如圖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遺傳信息傳遞的兩個過程,圖丙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圖中酶1和酶2是同一種酶 B.圖丙中b鏈可能是構成核糖體的成分 C.圖丙是圖甲的部分片段放大 D.圖乙所示過程在高度分化的細胞中不會發(fā)生 解析:選B。甲圖表示DNA的復制,乙圖表示轉錄過程,酶1為DNA聚合酶、酶2為RNA聚合酶,A錯誤;核糖體由蛋白質(zhì)和RNA構成,B正確;圖丙應是圖乙的部分片段放大,C錯誤;一般情況下,活細胞中都存在乙圖所示過程,D錯誤。 5.具有x個堿基對的一個雙鏈DNA分子片段,含有y個嘧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分子片段即為一個基因 B.該分子片段中,堿基的比例y/x=1 C.該DNA單鏈中相鄰的兩個堿基通過氫鍵連接 D.該分子片段完成n次復制需要(2x-y)2n個游離的嘌呤脫氧核苷酸 解析:選B?;蚴怯羞z傳效應的DNA片段,依題意無法判斷該雙鏈DNA分子片段是否有遺傳效應,A錯誤;依題意,在該雙鏈DNA分子片段中,A+T+C+G=2x,T+C=y(tǒng),依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該雙鏈DNA分子片段中,有A=T、C=G,所以解得x=y(tǒng),即在該分子片段中,堿基的比例y/x=1,B正確;該DNA單鏈中,相鄰的兩個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C錯誤;依題意,該雙鏈DNA分子片段中,A+T+C+G=2x,T+C=y(tǒng),解得A+G=2x-y,該分子片段完成n次復制需要游離的嘌呤脫氧核苷酸為(2n-1)(2x-y)個,D錯誤。 6.DNA分子經(jīng)過誘變,某位點上的一個正常堿基(設為X)變成了尿嘧啶,該DNA連續(xù)復制兩次,得到的4個子代DNA分子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U—A、A—T、G—C、C—G,推測“X”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腺嘌呤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解析:選B。DNA復制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進行,為半保留復制,尿嘧啶所在鏈連續(xù)復制兩次,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U-A、A-T,故X所在鏈連續(xù)復制兩次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G-C、C-G,故推測“X”可能是C,B正確;如果是胸腺嘧啶或腺嘌呤,則X所在鏈連續(xù)復制兩次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A—T、T-A,A、C、D錯誤。 7.將正常生長的玉米根尖細胞放在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yǎng)液中,待其完成一個細胞周期后,再轉入不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讓其再完成一個細胞周期。此時獲得的子細胞內(nèi)DNA分子不可能為(只考慮其中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DNA分子)( ) A.② B.①② C.③ D.③④ 解析:選A。玉米根尖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在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個細胞周期,根據(jù)DNA半保留復制特點,則細胞中的每個DNA一條鏈含3H,另一條鏈不含。再轉入不含3H標記的培養(yǎng)液中再培養(yǎng)一個細胞周期,中期時一個著絲點連接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中的DNA分子,其中一個全部不含3H,即為正常DNA,另一個一條鏈含3H,另一條鏈不含3H,而在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斷裂后,姐妹染色單體分離,隨機移向兩極,因此可以產(chǎn)生圖中的①③④。故選擇A選項。 8.如圖表示生物基因的表達過程,下列敘述與該圖相符的是( ) A.圖1可發(fā)生在綠藻細胞中,圖2可發(fā)生在藍藻細胞中 B.DNA—RNA雜交區(qū)域中A應與T配對 C.圖1翻譯的結果得到了多條多肽鏈,圖2翻譯的結果只得到了一條多肽鏈 D.圖2中③的合成需要的酶與圖1中的RNA聚合酶完全一樣 解析:選C。圖1的轉錄和翻譯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只能發(fā)生在原核生物中,圖2是先轉錄再翻譯,應發(fā)生在真核生物中,綠藻為真核生物,而藍藻為原核生物;DNA—RNA雜交區(qū)域中A應該與U配對;酶具有專一性,不同種生物需要的聚合酶不同。 9.依據(jù)下圖中心法則,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只可能發(fā)生在①過程中 B.②③過程在藍藻中無法同時完成 C.④⑤過程不可能在真核細胞中完成 D.①~⑤過程均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解析:選D。①表示DNA復制過程,是基因發(fā)生突變的主要時期,但并不是唯一時期,A錯誤;②③表示轉錄和翻譯過程,由于藍藻細胞內(nèi)無核膜,所以轉錄和翻譯過程可以同時完成,B錯誤;④⑤分別表示逆轉錄和RNA復制過程,當真核細胞感染某種RNA病毒后就可能發(fā)生這樣的過程,C錯誤;①~⑤過程都涉及信息的傳遞,所以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正確。 10.腸道病毒EV71為單股正鏈RNA(+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如圖為該病毒在宿主細胞內(nèi)增殖的示意圖。下面說法不合理的是( ) A.圖中+RNA有三方面功能 B.物質(zhì)M的合成場所是宿主細胞的核糖體 C.患兒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該病毒,相應的記憶細胞會迅速產(chǎn)生抗體消滅病毒 D.假定腸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 000個堿基,其中A和U占堿基總數(shù)的60%。以病毒基因+RNA為模板合成一條子代+RNA的過程共需要堿基G和C共800個 解析:選C。由圖可知+RNA可以作為含遺傳物質(zhì)的基因,還可以作為翻譯和轉錄的模板,故A正確;物質(zhì)M是蛋白質(zhì)類應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的,故B正確;患兒痊愈后如果再次感染該病毒,相應的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不是記憶細胞產(chǎn)生抗體,故C錯誤;假定腸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 000個堿基,其中A和U占堿基總數(shù)的60%,說明G和C占40%,有400個堿基。以病毒基因+RNA為模板合成一條子代+RNA的過程中需要先合成-RNA然后再合成+RNA,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共需要堿基G和C共800個,故D正確。 11.如圖表示真核生物細胞中進行的一些生理活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③過程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 B.⑤過程表示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圖中纈氨酸的密碼子是CAG C.遺傳物質(zhì)進行②過程與進行④過程所需的酶和原料都不同 D.細胞核中只能進行①②③過程,線粒體中只能進行④⑤過程 解析:選C。圖中①表示染色體逐漸變成細長而盤曲的染色質(zhì)絲的過程,可發(fā)生在有絲分裂末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②過程染色質(zhì)復制后逐漸螺旋纏繞,縮短變粗,成為染色體,可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③過程表示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的過程,可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故A項錯誤;圖中纈氨酸的密碼子應該是mRNA上相鄰的3個堿基GUC,CAG是tRNA上的反密碼子,故B項錯誤;遺傳物質(zhì)進行②過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原料是4種脫氧核苷酸,進行④過程需要RNA聚合酶,原料是4種核糖核苷酸,故C項正確;細胞核中也可進行④過程(轉錄),且③過程進行時著絲點分裂是在細胞質(zhì)中進行,線粒體中沒有染色體,只能進行④⑤過程(轉錄和翻譯),故D項錯誤。 12.人類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復序列??茖W家對CGG重復次數(shù)、X基因表達和某遺傳病癥狀表現(xiàn)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統(tǒng)計結果如下: 注:丙氨酸密碼子GCC CGG重復次數(shù)(n) n<50 n≈150 n≈260 n≈500 X基因的mRNA (分子數(shù)/細胞) 50 50 50 50 X基因編碼的蛋白質(zhì)(分子數(shù)/細胞) 1 000 400 120 0 癥狀表現(xiàn) 無癥狀 輕度 中度 重度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CGG重復次數(shù)不影響X基因的轉錄,但影響蛋白質(zhì)的合成 B.CGG重復次數(shù)與該遺傳病是否發(fā)病及癥狀表現(xiàn)有關 C.CGG重復次數(shù)可能影響mRNA與核糖體的結合 D.遺傳病癥狀的輕重與蛋白質(zhì)中丙氨酸的多少有關 解析:選D。由表格可知,CGG重復次數(shù)不影響X基因的轉錄,產(chǎn)生的mRNA(分子數(shù)/細胞)都為50,CGG重復次數(shù)越多,X基因編碼的蛋白質(zhì)(分子數(shù)/細胞)越少,癥狀越重,A、B項正確;CGG重復次數(shù)影響翻譯過程,可能是影響mRNA與核糖體結合,C項正確。 13.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利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研究DNA和蛋白質(zhì)的遺傳功能時,該實驗設計的關鍵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____保證了復制的準確性,因而DNA分子能比較準確地在親子代間傳遞信息。 (3)為研究DNA的結構和功能,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取四支試管,都放入等量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試管中分別放入等量的四種DNA分子,它們分別是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小牛胸腺細胞、T2噬菌體的DNA。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測定各試管中殘留的每一種脫氧核苷酸的含量。該實驗要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結果發(fā)現(xiàn)殘留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 實驗二:將大腸桿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種核糖核苷酸的另一支試管中,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測定產(chǎn)物的含量。該實驗模擬的是________過程。結果沒有檢測到產(chǎn)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利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研究DNA和蛋白質(zhì)遺傳功能的關鍵是將DNA和蛋白質(zhì)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2)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為DNA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而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又保證了復制的準確性。(3)在實驗一中,由于四支試管中加入的脫氧核苷酸、ATP及酶均相同,所以,可根據(jù)試管中最后剩余的脫氧核苷酸來確定四種生物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及比例。在實驗二中,試管中加入核糖核苷酸、大腸桿菌中DNA模擬的是轉錄過程,但轉錄過程還需要RNA聚合酶及能量等,所以最后試管中沒有相關產(chǎn)物形成。 答案:(1)把DNA與蛋白質(zhì)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 (2)精確的模板 堿基互補配對 (3)四種生物的DNA分子中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和比例 四種生物的DNA中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和比例不同 轉錄 缺少轉錄時所需的酶與能量 14.如圖表示基因表達過程及該過程中各種成分的構成關系,其中1~8是與該過程相關的各種物質(zhì)。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各種遺傳信息蘊藏在________(填序號)的特定單體排列順序中。 (2)遺傳信息的表達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物質(zhì)間的信息傳遞過程,這種物質(zhì)間信息傳遞的順序是________(填序號)。信息在物質(zhì)間的傳遞之所以能保持其特異性不變,是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________和________兩種機制。 (3)8種物質(zhì)中,屬于構成大分子有機物單體的是(序號和名稱)________。起催化作用的物質(zhì)2是________。 (4)圖中含有核糖的物質(zhì)有________ (填數(shù)字),細胞中4物質(zhì)有________種。 (5)若物質(zhì)8發(fā)生了兩種情況:①起始部位插入一個堿基;②起始部位缺少了三個堿基。哪種情況對生物性狀的影響更大?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物體的遺傳信息蘊藏在DNA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中。(2)圖示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向是:DNARNA蛋白質(zhì);信息在物質(zhì)間的傳遞之所以能保持其特異性不變,是因為DNA轉錄出RNA的過程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而RNA翻譯出蛋白質(zhì)的過程中tRNA對密碼子和氨基酸的特異性識別。(3)圖中的大分子有機物有1(DNA),2(RNA聚合酶),4、5、8(RNA),6(蛋白質(zhì)),其中3(核糖核苷酸)是組成RNA的單體,7(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zhì)的單體。DNA轉錄過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是RNA聚合酶。(4)圖中含有核糖的物質(zhì)有3(核糖核苷酸)、4(tRNA)、5(rRNA)、8(mRNA),其中tRNA有61種。(5)由于mRNA上的三個相鄰的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因此插入一個堿基可能造成所有密碼子及編碼的氨基酸發(fā)生變化,而缺少三個堿基的結果是缺少一個氨基酸,其他氨基酸的種類與順序不變。 答案:(1)1 (2)1、8、6 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tRNA對密碼子和氨基酸的特異性識別 (3)3(核糖核苷酸)、7(氨基酸) RNA聚合酶 (4)3、4、5、8 61 (5)①?、偾闆r可能造成所有密碼子及編碼的氨基酸發(fā)生變化,②情況只是缺少一個氨基酸,其他氨基酸的種類與順序不變-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 第1部分 專題講練突破 專題4 第7講 遺傳的分子基礎限時規(guī)范訓練 高考 生物 二輪 復習 部分 專題 突破 遺傳 分子 基礎 限時 規(guī)范 訓練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1183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