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理解并翻譯古代詩文 文言文的句子課件.ppt
《高考語文 理解并翻譯古代詩文 文言文的句子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 理解并翻譯古代詩文 文言文的句子課件.ppt(4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十二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含斷句),第二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考試說明》在文言文閱讀方面,對“句子理解”有明確要求:一是“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省略句和詞類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譯要求以直譯為主,并保持語意通暢。要注意原文遣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它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讀懂了文章的內(nèi)容,從而看出他們,考點透視,閱讀文言文的真實水平。其實,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的考查,實際上是對考生文言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 文言文翻譯為高考必考點,從2011年開始,有些省市加大了考查力度,分值從10分升至12分,成為整張語文試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題。從廣東高考閱卷的實際情況來看,此題的得分率并不很高,一般穩(wěn)定在3~6分。文言文翻譯題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譯,但命題者對文句的設定不外乎“實詞”、“虛詞”和“句式”三大綱目。,【例1】 (2013·廣東卷)(原文見專題九) (1)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 B.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 C.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 D.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名題導練,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首先,應結(jié)合上下文,大致了解前后文章,把握所斷句子的基本意思,斷開一些比較明確的地方。如“正由是決行深入”“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其次,要抓住一些標志詞,如句中的“之際”后應斷開,人名“詠”前要斷開。 答案:A ◎借題發(fā)揮:依文意斷句。即依據(jù)文句的意思斷句,看清事情的經(jīng)過或事理;其次,要確定詞語在句中的含義,尤其要注意句式和語義。,(2)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茍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方言文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①“茍”是一詞多義,這里是表假設,“如果”的意思;“自活”是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活自”,養(yǎng)活自己;“蜂”是名詞作狀語,像蜜蜂一樣;“患”是一詞多義,這里是“禍患”的意思。②“傅先生天下賢士”是判斷句式;“尚”是連詞,尚且;“名”是詞類活用,名詞活用作動詞,稱呼名字。,答案:①這些人如果不能用販賣私鹽來養(yǎng)活自己,將來一旦像蜂群一樣聚集起來成為盜寇,那么就會成為很大的禍患。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沒有機會和他成為朋友,你是什么樣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字! ◎借題發(fā)揮: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就是準確無誤、通暢順達、自然得體。因此,必須熟練掌握一定量的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虛詞和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語法現(xiàn)象。,【例2】 (2012·廣東卷)(原文見專題九)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歲歉備賑,樂歲再捐,略如社倉法而去其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創(chuàng)輯《安徽通志》,旌表忠孝節(jié)烈以勵風俗。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將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風痹,未竟其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方言文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1)“歉”, 糧食歉收;“樂歲”,豐年;“去”,除去。(2)“旌表”,表彰;“以”,目的連詞,用來;翻譯時需要補充被省略的主語。(3)“已”,后來,“風”,中風,“竟”,完成。此句中“于淮南”句為狀語后置,翻譯時需要調(diào)整到正常語序。 答案:(1)收成不好就把糧食儲存起來以備賑災,等到豐年再捐出糧食,此法大體上如同社倉法,但是去除了社倉法的弊端。,(2)(陶澍)創(chuàng)作編修了《安徽通志》一書,表彰忠臣孝子節(jié)婦烈女,以此來勉勵人們崇尚好的風氣和沿襲好的習俗。 (3)(陶澍)晚年打算在淮南推廣淮北的方法,但后來患上了風痹病,沒能完成這項工作。 ◎借題發(fā)揮:翻譯時要結(jié)合上下句讀懂大意,并抓住古漢語特殊句式的特點,注意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特殊用法。,文言文翻譯概述 (一)文言文翻譯的標準:“信”、“達”、“雅” 所謂“信”,就是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所謂“達”,就是譯文明白曉暢,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要求和習慣,無語病。 所謂“雅”,就是譯文語句規(guī)范、得體、生動、優(yōu)美。,(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所謂直譯,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系,重要的詞語要相應地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 所謂意譯,是指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jié)構(gòu)。 兩者的關系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三)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步驟 1.認真閱讀原文,把握全文主旨及基本思路。 2.重點審讀要求翻譯的文句及其所在的文段。把握語言環(huán)境。如句子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上下文的關聯(lián)和照應等。 3.找出該句的關鍵詞語,明確其含義;把握該句的句式,包括運用的修辭手法等。 4.按照翻譯的要求寫出譯文。 5.將譯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檢驗,并作文字上的必要修改。 (四)文言文翻譯的五大誤區(qū) 1.該譯不譯,文白摻雜。有的考生在翻譯句子時,往往有個別的詞翻譯不徹底或者不翻譯,導致文白摻雜,不倫不類。,2.該刪不刪,成分贅余。在古漢語中,由于語法的需要,有些詞語在句中只起音節(jié)的作用,還有些詞語只有語法功能而沒有實際含義,那么在翻譯時就應把這些詞語刪去。另外還有一些偏義詞語在翻譯時也應把不表意的一個詞刪掉。否則就容易使譯句顯得啰唆贅余。 3.該補不補,成分殘缺。古漢語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雖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結(jié)構(gòu)才完整,否則就容易導致成分殘缺。 4.該調(diào)不調(diào),語序混亂。由于在古漢語中,倒裝句的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不一致,翻譯時應調(diào)整過來;還有一些不是倒裝句,但由于古代的表達習慣和現(xiàn)代漢語不一樣,因此語序也不符合現(xiàn)代語法,翻譯時也應加以調(diào)整。,5.專有名詞,強行翻譯。在翻譯文言文時,遇到文中的一些國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號以及一些稱號等專有名詞可不作翻譯,把它們保留下來。因為這些名詞不容易用現(xiàn)代詞語準確表達,也不用翻譯,但有的同學偏要“畫蛇添足”,強行翻譯。 (五)翻譯題失分的主要原因 1.不辨古今異義 語言中的詞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理解詞義要有歷史的觀點,要認識到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詞義有繼承有發(fā)展。有些古代詞義一直保留到今天,而有些詞的古代意義則先后發(fā)生了或大或小的變化。,【例1】 自以為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 【誤譯】自認為不能廣泛地施舍,致使這人流離失所,于是在種竹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解析:在現(xiàn)代漢語中,“顛沛”一詞解釋為“無家可歸,不斷漂流,居無定所”,以此形容生活艱難,帶有可憐、憐憫之意。但就本句而言,聯(lián)系前文“宅上種少竹,春月夜有盜其筍者,原平偶起見之,盜者奔走墜溝”一句,可知句中此人為“盜者”,盜者為盜筍而“墜溝”,因而可以判斷“顛沛”并非今義,而是“跌落、跌倒”之意。 答案:自認為不能廣泛地施舍,致使這人跌倒,于是在種竹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2.難譯活用詞語 【例2】 詔不許,然甚壯其意。 【誤譯】詔書不允許,然而非??隙ㄋ闹鞠?。 解析:句中的“壯”,屬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由于不知其活用現(xiàn)象,故錯譯。 答案: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認為他的胸襟很豪邁。,3.忽視省略成分 成分省略是文言文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語、賓語、介詞賓語等。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沒有必要翻譯出來,但有的省略成分必須翻譯出來才能使語意完整。 【例3】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誤譯】而今上天授予我們,不可以丟失。 解析:此句中省略了介詞賓語“把居庸關”,翻譯時應正確地補出來。 答案:而今上天把(居庸關)授予我們,不可以(再)丟失。,4.不解被動句 在現(xiàn)代漢語中,表示主語被動的句式主要用介詞“被”來表示。文言文中的被動句,很少用“被”字表示。 【例4】 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誤譯】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一輩子不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解析:引句的“終身不用”屬于意念上的被動句式。解答此類題,要注意在翻譯時一定要體現(xiàn)出被動關系,這種被動關系往往是一個賦分點。 答案:難道不是因為他顛沛流離忍饑受寒,終身不被重用,卻連一餐飯都不曾忘記(報效)君王嗎?,5.不解賓語前置 【例5】 母歸,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 【誤譯】后母回來,只是看到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沒有再考慮。 解析: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往往提前,因而該句為賓語前置句。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將倒裝語序調(diào)整為正常語序,然后再進行翻譯。 答案:后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六)文言文翻譯難點舉例 1.同音通假 通假字主要是同音通假,即兩個字的韻母相同。 【例6】 先是,察官闕,朝論多屬燧,以未歷縣,遂除左司諫。 解析:此句中的“闕”字不是“失職”的意思,而是通假字,通“缺”,解釋為“(職位)空缺”。 譯文:在這之前,監(jiān)察御史一職空缺,朝中官員議論蕭燧很合適,因為(蕭燧)沒有在郡縣中任職的經(jīng)歷(而作罷),于是授官左司諫。,2.詞類活用 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后據(jù)此推斷其意義。 【例7】 慮此外必有異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壽世者,輯而傳焉,當高出語錄陳言萬萬。 解析:此句中的“壽”是使動用法,解釋為“使……長壽”。 譯文:料想此外一定有可以用來救助世人,可以用來使世人長壽的奇特醫(yī)案和良方,要是記述下來并使之流傳下去,定會高出程朱“語錄”中的陳腐言論極其之多。,【例8】 吾為子新其亭,而更題曰“一柱”,可乎? 解析:此句中的“新”是形容詞作動詞“新修”;“題”也是動詞為“命名或題名”的意思。 譯文:我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命名為“一柱”,可以嗎? 【例9】 韓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解析:此句中的“起”是使動用法,“使……振興”;“衰”形容詞作名詞,“衰頹(文風)”。 譯文:韓文公的文章,使八個朝代的衰頹(文風)得到振興。,【例10】 伯兄驟聞而駭之,曰:“然則吾將試汝?!?解析:此句中的“駭”為意動用法,應譯為“對……感到驚奇”。 譯文:長兄突然聽到他這樣說,感到很吃驚,說:“既然這樣,那么我要考考你?!?3.一詞多義 大多是多義的,這種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常常是翻譯題考查的重點。,【例11】 欽少穎敏,習舉子業(yè)輒鄙之曰:“為學止于是耶?” 解析:句中的“鄙”是多義詞,常見義項有邊疆、淺陋、輕視等。根據(jù)上下文語境,“鄙”應解釋為“輕視,看不起”。 譯文:賀欽年少時聰慧靈敏,學習舉子業(yè)時總是輕視地說:“求學問只是局限于這個嗎?” 【例12】 其人亦必自審其無可讓而后為之。 解析:句中“讓”字是多義詞,常見的義項有:責備、推讓、轉(zhuǎn)讓、辭讓、退讓等。根據(jù)語境可知“推讓”義項最恰當。 譯文:那個人也一定要考慮(或?qū)徱?自己,實在沒有可以推讓的人然后再作序。,【例13】 以數(shù)切諫,不得留內(nèi),遷為東海太守。 解析:句中的“數(shù)”和“遷”都是多義詞,“數(shù)”常見的義項有:數(shù)目、規(guī)律、技藝、列舉、屢次等;“遷”常見的義項有:升官、貶官。根據(jù)語境可知“屢次”與“貶官”的義項最恰當。 譯文:他多次強硬進諫,(因而)不能夠留在朝廷內(nèi)任職,被貶為東海太守。 4.古今異義 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一知識點也是高考命題經(jīng)常涉及的內(nèi)容。,【例14】 并請文人歷敘其事,洵奇男子也! 解析:此句中的“歷”與“洵”都是古今異義的詞語,分別是“詳細地”“確實”的意思。 譯文:(羅提督)并且邀請文人詳細地記載他(做賊)的事情,確實是個奇男子啊! 【例15】 公募善泅者,持利鋸匿上流水中。 解析:此句中的“上流”是古今異義,不能譯為“上等社會”,而應譯為“上游”。 譯文:羅提督招募善于游水的人,(讓他們)拿著鋒利的鋸子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例16】 貸而流之,盡以其余給左右使令,且以守倉庫。 解析:此句中的“貸”和“流”是古今異義,分別是“饒恕”“流放”的意思。 譯文:(陳公弼)饒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給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們來把守倉庫。 5.雙音雙義 此類知識點也是高考命題老師常常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在具體翻譯文言文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地把古漢語的詞匯當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去解釋。,【例17】 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 解析:詞句中的“設備”非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詞,而要拆成“設”“備”兩個詞,解釋為“設置守備”。 譯文:臣在任時已聽到警報,擔心夏人一定會乘機侵占邊地,希望朝廷選派將領設置守備。 【例18】 身居前行,命士持滿無得發(fā)。 解析:此句中的“前行”、“持滿”都是雙音雙義,譯成“隊伍前面”、“把它拉滿”。 譯文:(陳公弼)親自處在隊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滿但不要射出。,【例19】 世即用我,而我奚以為用? 解析:此句為賓語前置句和被動句?!稗梢浴奔础耙赞伞弊g為“拿什么”;“為”表被動,譯為“被”。 譯文:世間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為世間所用呢? 7.成分省略 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語、賓語、介詞賓語等,這些省略的成分是命題老師常常注意的地方,翻譯時一定要把省略的內(nèi)容補出來。,【例20】 灌至,乞入見,不許,而令控守西隅。 解析:此句中“不許”前省略了主語“皇上”,“令”后面省略了賓語“其”,翻譯時應補出來。 譯文:何灌來到,請求入見,皇上不允許,而命令他把守西部邊角。 【例21】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 解析:此句中的“獨汲黯與亢禮”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衛(wèi)青)”,在翻譯時要補上,即“獨汲黯與(之)亢禮”。 譯文: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員都對衛(wèi)青卑身奉承,唯獨汲黯用平等的禮節(jié)對待衛(wèi)青。,從2008年開始,廣東卷連續(xù)多年選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語句來考查考生的斷句和翻譯能力,預測今后的題型及其分值變化不大。各個省份文言翻譯的評分標準雖然不盡相同,但基本原則卻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點字詞句,其中側(cè)重考查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常見句式等。這些既是采分的氐?,也是翻覛枘挠栥?雖然廣東卷近幾年變化不大,但應注意《考試說明》要求掌握的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詞類活用等,尤其是名詞作動詞及形容詞的使動、意動用法。,一、斷句方法 1.讀全文,通大意 文言文語段先要通讀,大體上弄清楚這個文段屬于什么文體,再據(jù)此正確斷句。如敘述性文段:要了解基本情節(jié)、人物對話,要知道誰與誰對話,講的什么話等。說理性文段:要了解想表達什么意思,想闡明什么觀點等。另外,在通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占多數(shù)的特點,不要“以今釋古”,即不要總是拿對現(xiàn)代漢語詞語的理解來翻譯文段中詞語的意思。如下邊一段話:,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后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后因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初讀之后,我們可以判斷這是一個敘述性文段。反復誦讀之后我們可以抓住要點,如文中說的是什么、辦的什么事、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結(jié)果等。 看文中提到的人物,有:湖陽公主(劉秀的姐姐)、帝(劉秀)、宋公弘(因有“弘曰”,可斷定是一個人)。這樣,可斷定文中共提到三個人。,再看事件。綜觀全文,說的是湖陽公主死了丈夫(新寡),帝要為她物色一個丈夫。 辦這件事采用的方式。帝“微觀其意”,是想了解女方的意向;后來帝又詢問宋弘,是要了解男方的態(tài)度。 這件事情的結(jié)果。最后“帝曰:‘事不諧矣?!甭?lián)系學過的知識,《赤壁之戰(zhàn)》中有“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句,“諧”是成功的意思,可知這件事沒有成功。 這樣,就基本上了解了文段的大意,便可斷句了。,2.標名(代)詞,定主賓 在閱讀文段的過程中,要隨時標出文段中的名詞和代詞。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常見代詞有:吾、余(表示“我”)、予、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名(代)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名(代)詞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基本上就可以輔助斷出句讀了。,如文段中出現(xiàn)的能確定的名(代)詞依次有:湖陽公主、帝、朝臣、其、主、宋公、群臣、帝、弘、帝、屏風、弘、糟糠之妻、帝、主、事。對于把握不準詞性的、詞義又比較復雜的代詞,如“之”等可待定判斷。 3.抓標志,巧斷句 文言段落的句子前后往往都有標志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再在通文意、標名(代)詞、初斷句的基礎上,就可進一步提高斷句的準確性。文言文的這些標志主要包括: (1)表對話的字眼。如:曰、云、言、對曰等。一般情況下只要碰到它們,在其后都要停頓,且大多用冒號頓開。如例文中的主曰、帝曰、謂弘曰、諺言、弘曰和文段最后一個“曰”。,(2)專居句首的虛詞(包括關聯(lián)詞)。如:夫、蓋、初、豈、故、唯、雖(然)、縱(使)、且夫、若夫、今夫、假令、向使、假使、已而、至若、然則、至于等。這些詞往往有領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斷句。 (3)專居句末的虛詞。如:矣、乎、哉、與(歟)、耳(爾)、邪(耶)、也、焉等。它們常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斷句。如文段中的“人情乎”后可斷開。 (4)獨立成句的感嘆詞。如:嗚呼、嗟夫、噫、噫嘻、噫吁嚱、悲夫等常放在句首,一般在它們前后可以斷開。,(5)固定結(jié)構(gòu)。文言文中存在很多固定句式,這些固定句式一般有固定的翻譯模式,掌握它們有利于提高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其主要形式有:如……何,奈……何……,……奈何……,若……何……,誰……者……,何……焉不……,得無……乎……,不亦……乎,無乃……乎,況……乎……,何以……為,與其……孰若……,等等。 4.看句式(修辭),作參考 古人寫文章多講究節(jié)律以求音樂美,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數(shù)和結(jié)構(gòu),以使語句整齊對稱,這可供我們斷句時參考。如帝引用的諺語,應斷為“貴易交,富易妻”,這里的“易”是,更換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易”;又如“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也應根據(jù)這一點斷為“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古人也常常運用一些修辭技巧來達到語氣連貫的效果,因此考生在閱讀文段時要注意對偶、排比、互文、頂真、層遞、反復等修辭格,并以此作為斷句的依據(jù)。 5.懂語法,知常識 文言文的語法有其獨特的體系,與現(xiàn)代漢語差別較大,斷句時要注意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現(xiàn)象,掌握它們可幫助考生斷句。如文段中“湖陽公主新寡”有主有謂,敘一事,是主謂句,應當斷開,“朝臣”是“論”的賓語,當屬上;不能作“觀”,的主語,決不能屬下。再如“方且圖之”的“之”,是屬上還是屬下?按現(xiàn)代漢語習慣,容易把“之”和“后”連起來讀,但這里“之”是“圖”的賓語,一定要屬上,不能屬下,與“后”連用。 此外,懂得古代的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官職等知識也有助于我們正確斷句。如“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一句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是說彗星在西方出現(xiàn),一共十六天,不是說夏太后死在十六日那天。因為古人一般是以干支紀日的。比如“元豐七年六月丁丑”(《石鐘山記》)。在《史記》中,數(shù)字與“日”連用一般是說多少天,而不是說某月某日,因此這句話就不能在“十六日”前斷開,而應斷為“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把所給文段做如下斷句: 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后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后/因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以上這幾點,只能作為斷句時的注意要點,只能起輔助作用,不是能否正確斷句的決定因素。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古代漢語、古代歷史文化知識和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力的總的水平。這些知識只能在平日的學習中不斷積累,不斷熟練掌握,使自己具有準確的文言的語感。當然,適當做些斷句牧廢?,短N岣噠庖凰揭彩羌瀉么Φ摹,二、翻譯方法 (一)實詞 文言實詞包括通假、異義、多義、偏義、活用等5個細目。對于文言實詞的翻譯,我們可以: 1.保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官職、器具等,照抄,不要翻譯。如:“沛公軍霸上”(《鴻門宴》)加點詞無需翻譯。 2.對譯。譯文對應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將活用詞換成對應的詞性,將單音詞換成雙音詞,多義詞要結(jié)合語境選用恰當?shù)牧x項譯出語境義,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中的“生”與“性”通假,翻譯成“資質(zhì)、稟賦”,全句翻譯成:“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他們)善于利用外物啊?!?(二)虛詞 虛詞是句子的潤滑劑??荚嚧缶V18個文言虛詞中經(jīng)??嫉挠小耙?、以、于、乃、其、為、則”等,文言虛詞的翻譯不外乎兩種:不譯和必譯。關鍵是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分辨哪些可以不譯,哪些必須譯出。 1.刪除。有些文言虛詞如句首發(fā)語詞“夫”、句中起語法作用的“之”、句末表判斷的助詞“也”等,可以不譯的要刪去,如“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也”,和“耳矣”分別起舒緩語氣和加重語氣的作用,應該刪除,不要翻譯,全句只要翻譯成“我對于國家,(算是)盡了心啦?!本托辛?。 2.替換。有些文言虛詞現(xiàn)代漢語中有與之相對應的實在義項,如作代詞的“之”與作副詞的“其”,這些文言虛詞必須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中對應的實義,例如“若屬皆且為(之)所虜”(《鴻門宴》)逐字逐句翻譯,可以翻譯為“你們這些人都將要被他所俘虜。” 總之,虛詞翻譯時,能譯出的要盡量譯出,不須譯出的切不可強行譯出。,(三)句式 文言句式已納入今后高考的考查范圍,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翻譯時要注意: 1.補充。翻譯省略句或者內(nèi)容缺省無法翻譯出完整的句子時,要補出省略成分。如“敢以煩執(zhí)事”(《燭之武退秦師》),要補出介詞賓語“之”,即“敢以(之)煩執(zhí)事”,翻譯為“怎敢拿(這件事)來麻煩您”。,2.調(diào)整。在翻譯主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被動句時,一般需要按照現(xiàn)代漢語語序要求調(diào)整句子的語序。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知其事”是后置定語(“者”是后置定語的標志),因此翻譯時應該把語序調(diào)整為“太子及知其事賓客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語文 理解并翻譯古代詩文 文言文的句子課件 高考 語文 理解 翻譯 古代 詩文 文言文 句子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26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