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測試卷 新人教版.doc
《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測試卷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測試卷 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1、 積累與運用。(34分) 1、讀拼音,寫詞語。(5分) huābn rnɡ mo yǒnɡ q y ben zheng jing ( ) ( ) ( ) ( ) 2、我來給帶點字注音。(6分) (1)早上,我迎著朝( )陽,快樂地朝( )學校走去。 (2) 中午,太陽光晃( )得我睜不開眼,走路直打晃( )。 (3) 晚上,我完成作業(yè)后,覺( )得有點困了,就上床睡覺( )了。 3、找近義詞。(10分) 招呼—( ) 好奇—( ) 力量—( ) 飄揚—( ) 盛開—( ) 筆陡—( ) 搖晃—( ) 觀察—( ) 忽然—( ) 4、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讓句子更生動。(5分) (1)____________的孩子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入夢鄉(xiāng)。 (2)一陣風________________吹過,槐樹上散發(fā)出____________的清香。 (3)那________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__________________。 (4)這些并不________________的蒲公英,給我們帶來了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的同學們在操場上______________玩。 5、我能按要求寫句子。(8分) (1)我們掃干凈了教室。(改成“把”字句) (2)大雨淋濕了小明的衣服。(改成“被”字句) (3)是著名的風景區(qū)。(修改病句) (4)我和弟弟常常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縮寫句子) 二、閱讀。(36分) 短文(一)(19分) 戰(zhàn)勝命運的孩子 有兩個孩子:一個喜歡彈琴,想當音樂家;一個愛好繪畫,想當美術(shù)家。 不幸得很!想當音樂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聾了;想當美術(shù)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們非常傷心,痛苦萬分,埋怨命運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聽見了他們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對耳朵聾了的孩子比劃著說:“你的耳朵雖然壞了,但眼睛還是明亮的,為什么不改學繪畫呢?”接著,他又對眼睛瞎的孩子說:“你的眼睛盡管壞了,但耳朵還是靈敏的,為什么不改學彈琴呢?” 孩子們聽了,心里一亮,他們擦干眼淚,開始了新的追求。 說也奇怪,改學繪畫的孩子,漸漸感到耳聾反而更好。因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鬧的干擾,使精力高度專注。改學彈琴的孩子,慢慢覺得失明反倒有利。因為,它可以免除許多無謂的煩惱,使心思無比集中。 果然,耳聾的孩子,后來成了美術(shù)家,名揚四海;眼瞎的孩子,終于成為音樂家,聞名天下。 一天,美術(shù)家和音樂家又遇見了那位老人,他倆非常激動,拉著老人連連道謝。 老人笑著說:“不用謝。事實證明,只要努力,當命運堵塞一條道路的時候,它,常常還會留下另一條道路的!” 1、老人對埋怨命運不好的孩子說了哪些話,使他們開始了新的追求,用“ ~~ ”把老人的話畫下來。(3分) 2、從這篇短文中你體會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你有什么話要對兩個美術(shù)家,音樂家說呢?把它寫下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終于”寫一句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抄寫短文中你喜歡的詞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二)(17分) 趕海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xiāng)……”每當唱起這支歌,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趕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有幸跟爸爸去青島旅游,爸爸說要帶我去趕海,我爽快地答應(yīng)了。我們趕到海邊,剛巧開始退潮,海水嘩嘩地往回流,只有浪花還不時回過頭來,好像不忍離開似的。我興(奮、憤)極了,飛跑著追趕遠去的浪花。 這時,沙灘上已經(jīng)有好多人,他們有的捉螃蟹,有的撈海魚,還有的撿貝殼……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hēi ),一只小螃蟹被我們抓住了!我高興得跳起來,那邊一個小伙伴兒,正埋著頭尋找著什么。我走過去想看個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兒,不做聲,原來是一只小螃蟹不甘束手就擒(qn ),正東逃西(竄、串)哩。突然,小伙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是螃蟹用大螯(o )夾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腳也癢(yǎnɡ)癢的?我(底、低)頭一看,哦,原來是一只大蝦在逗我呢!它搖擺著兩條長須,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我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這武將就成了我的俘虜(lǔ)。(再、在)也神氣不起來了。 太陽偏西了,趕海的人們滿(載、裁)而歸,我也提著“戰(zhàn)利品”跟著爸爸往回走。海風吹(拂、佛)著,我感到舒服極了。我一邊走,一邊哼(hēnɡ)起了最愛唱的歌:“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xiāng)……” 1、用“\”畫去括號中不恰當?shù)淖?。?分) 2、短文中的“武將”指______________;“戰(zhàn)利品”指______________。(2分) 3、寫句子(3分) 有的……有的……還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短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短文你想到了什么?假如有機會,你打算怎樣去趕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同學們,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樣安排的?寫寫自己的課余生活,可以寫課余參加的活動,可以寫課余發(fā)生過的趣事,也可以寫自己的收獲或感受。 參考答案: 一、1、 花瓣 絨毛 勇氣 一本正經(jīng) 2、 (1) 朝( zhāo ) 朝(cho ) (2) 晃(huǎnɡ ) 晃(hunɡ ) (3) 覺(ju) 覺(jio ) 3、招呼—(問好) 好奇—(新奇) 力量—(力氣) 飄揚—(飄蕩) 盛開—(怒放) 筆陡—(筆直) 搖晃—(搖蕩) 觀察—(觀看) 忽然—(突然) 4、 (1)勞累一天 帶著甜蜜的微笑?。?)輕輕地 淡淡 (3)鮮艷 更加絢麗多彩?。?)引人注目 不少快樂 (5)可愛 盡情地 5、(1) 我們把教室掃干凈了。 (2) 小明的衣服被大雨淋濕了。 (3) 黃山是著名的風景區(qū)。 ?。?) 我和弟弟玩耍。 二、短文(一) 1、“你的耳朵雖然壞了,但眼睛還是明亮的,為什么不改學繪畫呢?”接著,他又對眼睛瞎的孩子說:“你的眼睛盡管壞了,但耳朵還是靈敏的,為什么不改學彈琴呢?” 2、A 只要努力,沒有什么困難可以打倒我們。 B 樂觀看待生活。 3、你們堅強、樂觀、努力的精神值得我學習?。▏@堅強、樂觀、努力來寫,要有稱呼“你們”。) 4、經(jīng)過奮力拼搏,我終于跑到了終點。 5、連連道謝 心里一亮名揚四海聞名天下 痛苦萬分…… 短文(二) 1、奮、 竄、 低 再、載 拂、 2、短文中的“武將”指_一只大蝦_;“戰(zhàn)利品”指我們捉到的小螃蟹和大蝦。 3、公園里的花開了,有的是粉的,有的是黃的,還有的是紫的,真漂亮! (注意標點。) 4、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在青島趕海的趣事。 (先找概括的句子:前兩句) 5、 我也要去捉蟹子和大蝦,還要去撿貝殼。(圍繞“趕?!?,自由發(fā)揮。)-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測試卷 新人教版 三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一 單元測試 新人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51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