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測試12.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測試1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測試12.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測試12 一、單項選擇題 1.(xx江蘇省常州市模擬題)普羅泰格拉主張只要借助感覺即可獲得知識,依據這種觀點,他說:“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對此,理解錯誤的是 ( ) A.它把感覺看成是真理的標準,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 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覺有對立與差異,體現了人類認識的深入 C.他忽視了人在現實中的地位 D.他重視人而懷疑神 答案 C 解析 普羅泰格拉是古希臘智者學派的代表,其主要觀點是“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主體的地位。故選C項。 2.(xx江西省臨川一中模擬題)蘇格拉底分析某思想觀點時說:“其旨在表達知識即感受,即事物對于你是它向你呈現的樣子,對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現的樣子……”蘇格拉底所評價的觀點 ( ) A.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 B.主張反對忽視道德、追求功利 C.體現了對理性和思想自由的追求 D.第一次把人從神權束縛下解放出來 答案 A 解析 “知識即感受”強調的是人的感覺,所以該觀點是智者學派的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A項是對其正確的評論。B、C兩項是對蘇格拉底思想的評價,可排除;D項指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也可排除。 3.(xx貴州省遵義市模擬題)蘇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當時不存在明確的生活準則使他深為憂慮。……(他)發(fā)起一套辯證科學……用這種方法可以發(fā)現有關絕對真理、絕對善或者絕對美的觀念,而這些觀念與成為個人放縱不羈、公共道德敗壞之借口的相對主義大不相同,因為它會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導。蘇格拉底深為憂慮的原因是 ( ) A.人是萬物尺度的觀念導致價值標準混亂 B.希臘的政治腐敗阻礙哲學的進步 C.人們不重視辯證法導致道德標準失控 D.希臘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答案 A 解析 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希臘道德敗壞的原因是由于智者學派強調人是萬物的尺度,導致了主觀主義、相對主義,強調從個人出發(fā)所引發(fā)的問題,故A項正確;材料中蘇格拉底憂慮的是社會問題,而非哲學發(fā)展問題,故B項錯誤;蘇格拉底的辯證法是其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而非問題的原因,故C項錯誤;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也只是解決問題的途徑,而非問題的原因,故D項錯誤。 4.(xx天津六校聯考試題)簿伽丘的《十日談》中有這樣一段表白:“我們都是血肉之軀,是同一個造物者締造的,我們的靈魂具有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潛力、相同的品質。既然我們生來相同,區(qū)別我們的主要差別就是品德。”這一表白的意義在于 ( ) A.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 B.有助于否定中世紀天主教神學權威 C.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新發(fā)展 D.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薄伽丘主張人生來相同,是對中世紀封建等級思想的否定,故B項正確。A項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迅速傳播是啟蒙思想發(fā)展的結果;C項錯在這一時期尚未出現資產階級革命;D項是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yè)革命的作用。 5.(xx湖南省長郡中學模擬題)以前是把人當作神的附屬物來認識,現在是“人需要把人當作人來認識的時代”(馬克思)。其中的“現在”所對應的時代是 ( ) A.共產主義時代 B.文藝復興時期 C.啟蒙運動時期 D.宗教改革時期 答案 B 解析 馬克思的這段話意為人開始從神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人性,符合文藝復興的宗旨。故選B項。 6.(xx福建省安溪八中模擬題)在過去的世代里,人是依附于神的;現在,已經由神轉到以個人為中心,個人的發(fā)展成為人生的目標和價值。人們把這種個人的覺醒和基督教信仰結合起來,認為每個人的特性都是神所賜的,每個人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才是對神最高的尊崇。材料評述對象是 ( ) A.古希臘智者學派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 答案 B 解析 古希臘還沒有基督教,排除A項。根據“已經由神轉到以個人為中心”“個人的發(fā)展成為人生的目標和價值”“每個人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才是對神最高的尊崇”可知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這符合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故B項正確,C、D兩項錯誤。 7.(xx遼寧省錦州市期末調研試題)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稱義”被人們真正接受起來。所謂“因信稱義”就是內心真誠,外在不論,只要內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贖?!耙蛐欧Q義”被人們真正接受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們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贖 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則 C.馬丁路德的倡導 D.其蘊含了自由主義精神 答案 D 解析 “因信稱義”是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這一思想蘊含的自由主義精神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天主教統(tǒng)治及自由開拓的愿望,推動西方政治思想開始進入自由主義時代,由此可知,D項是根本原因,故選D項。 8.(xx山東省實驗中學診斷性考試)“心里相信,就可稱義”。這一思想在16世紀的歐洲引發(fā)了一場改革運動。下列對這場運動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 A.影響的社會階層比文藝復興運動廣泛 B.從心靈角度發(fā)展了人文主義 C.有利于中央集權民族國家的形成發(fā)展 D.否定宗教神學爭取個性解放 答案 D 解析 “心里相信,就可稱義”即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宗教改革理論,宗教改革運動沉重打擊了天主教在歐洲的神權統(tǒng)治,促進了歐洲民族意識的高漲和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但宗教改革運動并沒有否定宗教神學,D項錯誤。故選D項。 9.伏爾泰推崇孔子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認為“西方的教理根本無法與這種純粹的道德相比”。伏爾泰這樣說的目的在于 ( ) A.以儒家思想作為西方的主流思想 B.為資產階級推翻封建政府提供依據 C.用儒家思想作為反對教會的武器 D.為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對歐洲啟蒙運動的理解。根據材料中“西方的教理根本無法與這種純粹的道德相比”的信息,聯系伏爾泰在啟蒙運動中的地位,可知C項正確。A項與伏爾泰身份不符;B項與題意不符;D項與材料無關。 10.(xx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期中考試)“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人或同一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的力量”。這段材料所體現的思想,應屬于 ( ) A.洛克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盧梭 答案 C 解析 材料所談的是完整的三權分立學說,與孟德斯鳩所述的國家的三種權力完全一致,根據教材內容,應該得出C項是正確的選項。洛克的分權學說包含立法權、行政權和對外權而不包含司法權,應予排除。 11.(xx廣東省陽江市聯考試題)1655年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寫道:“人只不過是一株蘆葦,本質上是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株會思考的蘆葦。……所以我們所有的尊嚴都在于思考……通過思考,我們理解世界?!边@一思想反映了 ( ) A.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稱義 C.啟蒙運動中的理性主義 D.工業(yè)革命后的空想社會主義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對啟蒙運動中人文精神內涵的理解。據關鍵信息“所有的尊嚴都在于思考……通過思考,我們理解世界”可知,材料主張人自己思考,并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這主要反映了理性主義的思想內涵,故C項符合題意。 12.(xx河南省實驗中學期中試題)有人認為,“如同牛頓發(fā)現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樣,西方先哲們也在人類社會同樣發(fā)現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會的中心;第二,個人利益是治理社會的基礎,建立了承認和尊重個人利益的哲學觀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護人民創(chuàng)造財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 ) A.三權分立 B.社會契約論 C.天賦人權 D.人民主權 答案 B 解析 社會契約論認為,人們根據契約成立政府,當成立的政府違背人們的意愿時,人們就有權利推翻它,由此可見政府的職能就是代表人民并保護人民的利益。第三大定律認為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護人民創(chuàng)造財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這符合社會契約論的思想。故選B項。 二、材料分析題 13.(xx湖北省黃岡市調研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歷史圖片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信息。 請回答: 比較圖1、圖2,提取兩項有關秦代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格不同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 答案 示例一: 信息:秦代塑像形體高大;崇尚寫實;手法嚴謹。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強調人的自然本性。(4分) 說明:秦朝處于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的農耕經濟時代,體現了小農思想和小農特色下的文化特點;文藝復興時期城市經濟繁榮,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肯定人的欲望和人性,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新文化特點。(6分) 示例二: 信息:秦代塑像排列整齊;利用眾多直立靜止體的重復,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令人產生敬畏而難忘的印象。(4分)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表現了對女性美的贊賞、對人體的贊美;突出青年巨人洋溢著的青春活力;突出對人的豐富精神生活的贊賞。(6分) 說明:秦朝處于專制社會,體現了王權的極度威嚴,強調的是皇權至高無上;文藝復興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4分) 14.(xx云南省玉溪一中期中試題)人類文明在演進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發(fā)展模式和道路。(32分) 材料一 古希臘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模式差異很大。西周時期出現的“國”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駐防各地,凝聚而成。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層級均從上級授民授土取得權力,而每一級的主權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權只有周天子擁有,尊王是諸侯國政權合法性的依據。而希臘的城邦則是在一個地區(qū)內,若干村落聚合而成為政治與經濟的共同體。城邦是自衛(wèi)的單位,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護神,以建立同群的認同。共同體的領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個人的勇略、智謀、品德取得眾人的信服。他們盡管被稱為君王,但仍須耕作漁獵。 材料二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種種嚴重的問題,出現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維新派號召全國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風俗,同文學美術,而組織一完全無缺之國家”,斷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歐美由是而進者也”。而在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認為個人的人權和科學才是歐洲“優(yōu)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適更是大聲疾呼:“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材料三 時期 人物 主張 6世紀 查士丁尼(東羅馬帝國皇帝) 各民族一體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終固定不變的 13世紀 阿奎那(意大利神學家) 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 17世紀早期 格老修斯(荷蘭思想家) 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會交往的感情就產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緣故 17世紀晚期 洛克(英國思想家) 自然法的內容是人們都有保護自身生命、健康、自由財產不受侵犯的權利,如受到侵犯,就有報復、反抗的權利 18世紀 盧梭(法國思想家) 國家制定的法律起源于社會契約,它是人民公意的體現。實行這種法律也即實行人人平等。 (1)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試從形成途徑、主權狀態(tài)、首領產生標準和文化認同四個方面來比較古代希臘城邦和西周諸侯國兩種發(fā)展模式的不同。(8分) (2)閱讀材料二分別概括材料中所體現出來的兩種救國主張;(4分)結合所學,分別指出導致這兩種主張的原因。(8分) (3)閱讀材料三表格,分階段概括西方人對于自然法的認識。結合所學,分析導致各個階段產生這種認識的社會背景。(12分) 答案 (32分) (1) 希臘城邦 西周諸侯國 形成途徑 自下而上/村落聚合而成 自上而下/分封而成(2分) 主權狀態(tài) 完整 不完整(2分) 首領產生標準 才干、品德 血緣關系/世襲(2分) 文化認同 侍奉同一保護神 尊奉周天子/禮樂制度(2分) (2)救國主張:民族主義,主張建立完整的民族國家才能挽救民族危亡;(2分)自由主義,認為個人的自由權利才是國家富強的根本。(2分) 民族主義的原因: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團結全民族的力量才能謀求民族獨立;(2分)維新派認為近代歐美因民族主義而強大。(2分) 自由主義的原因: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有名無實;陳獨秀和胡適等人認為專制制度和專制思想是中國落后的主因;陳獨秀和胡適等人認為民主、自由導致西方的繁榮發(fā)達。(1點2分,2點即可。4分) (3)第一種劃分:6-13世紀、14-17世紀早期(或17世紀早期)、17世紀晚期-18世紀,第二種劃分:6-13世紀、14-18世紀,或6-13世紀、17世紀-18世紀。 6-13世紀:自然法是上帝意志的體現。(2分) 背景: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統(tǒng)治整個歐洲,影響到法律的制定;東羅馬帝國為加強對域內眾多民族的統(tǒng)治,制定適用于各民族的法律。(2分) 14-17世紀早期(或17世紀早期):自然法是人性的體現。(2分) 背景:文藝復興運動把人從封建神學中解放出來,主張以人為中心,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2分) 17世紀晚期-18世紀:自然法是人類意志的體現。(2分) 背景:啟蒙運動抨擊天主教會的權威和迷信,要求獲得人本身的進一步解放。(2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單元測試12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單元測試 12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55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