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8《詩詞三首》教案 粵教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8《詩詞三首》教案 粵教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8《詩詞三首》教案 粵教必修3.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8《詩詞三首》教案 粵教必修3 教學目標: 1、賞析詩詞的意境。 2、體會作者在各自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下的家園親情,探究中國人的故鄉(xiāng)情結。 說明: ①《月夜》是杜甫的言情之作。詩人抒寫的只是望月思家的所謂離愁別恨。情懷萬種,最能觸動人的是人之至情,《月夜》所體現(xiàn)的正是至情,是杜詩中別具特色的一篇。身陷囹圄,秋夜望月,思家生感,是這首詩的主題。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從對方著筆”的抒情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若能結合時代背景展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讀這首詩,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感情。 ②《夜雨寄北》這首詩中蘊含其中的郁悶、孤寂、思念和傷感的情感。作者抒情既善于借鑒前人的藝術經(jīng)驗,又勇于進行新的探索,發(fā)揮獨創(chuàng)精神。不僅在藝術構思上有獨創(chuàng)性,章法結構的獨創(chuàng)性,教學中過程的設計要讓學生領會到這首詩的創(chuàng)新,又讓學生能從中明白詩人的情感。 ③清朝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這樣高的評價學生是否理解,那就要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思考、挖掘、領會。 教學重點: 1、體味詩詞意境。 教學過程: 《月夜》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用音樂來渲染課堂氛圍,導語引出學習的作品。 1.在上課前播放小提琴獨奏曲《思鄉(xiāng)曲》。 2.當一個人身處異域他鄉(xiāng),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當然也有“樂不思蜀“的例外,歷史上思鄉(xiāng)的詩詞浩如煙海,如王維有“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崔顥有“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王灣有“鄉(xiāng)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杜甫身陷囹圄,如何表達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呢? 激發(fā)學生情緒,進入課堂,引發(fā)思考。 1、音樂能夠調動人的情緒,音樂可以渲染情緒,也可以使人產(chǎn)生共鳴。課前播放小提琴獨奏曲《思鄉(xiāng)曲》,來激發(fā)學生的情緒。 2、設疑問、引思考。在導語中設計疑問,制造懸念,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累,然后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 欣賞配樂朗讀,自讀,感知詩歌內(nèi)容,領略詩人情感。 1.學生解決生字詞,欣賞朗讀的同時跟讀。 2.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讀。 學生初步感知,這首詩寫的是月夜詩人望月思鄉(xiāng)思念親人,情不自已黯然淚下。是一首懷鄉(xiāng)思人之作。 學生在音樂聲中醞釀情感。朗讀的過程試著體會詩人的情感。 深入研究, 揣摩意境 1、在詩中杜甫抒發(fā)了什 么情感?從詩中哪里看 出是抒發(fā)情感的? 學生再次朗讀,討論。這首詩抒發(fā)了杜甫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從“月”、“獨看”、“遙憐”、 “濕”、“寒”、 “雙照”“淚痕” 等都可見詩人的思念之情。 重點品味:“獨看” 重在離別,“雙照”意在團聚?!蔼毧础北憩F(xiàn)的是現(xiàn)在,“雙照”寄寓的是將來,前后呼應,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情感之深。這是詩眼。 “濕”、“寒”二字寫出了夜已深 人不寐的情形,表現(xiàn)時間久,思念 深。 把握詩歌的意象, 品味詩人的“煉 字”、了解“詩眼”。 學習作者的筆法。 2、明明是詩人望月,為何詩中卻寫妻子看月? 作者采用的是“從對方著筆”的抒情方法,詩人自己望月,卻寫妻子看月,自己懷念妻子,卻說妻子想念自己,最紛亂要表達的還是自己 深深的情意,這樣寫多了一番情致,多了一番曲折。詩盡其妙就在于此。高一學過的《八聲甘州》和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由已知促未知,學會這樣的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領略“煉字”的妙處。 3、妻子明明有兒女在旁,為何詩中卻說妻子獨看月? 因為兒女太小,不懂得思念遠在長安的父親,也不理解母親對月懷人,所以說“獨”。 進一步了解詩人“煉字”的匠心所在。 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會詩歌主旨。 4、詩中僅僅表達了離別思念之情? 詩人家人的分離是什么造成的?是安史之亂,是社會動蕩。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像詩人一樣,情人分離,夫妻分離,親人分離,還有很多很多。因此,本詩不限于自己與妻子之間的離別之情,還是包含了戰(zhàn)亂時期廣大百姓共同的痛苦。而早日結束戰(zhàn)爭正是天下百姓共同的心聲。這正反映了“詩圣”悲天憫人的博大胸懷。 學會知人論世,更一直明確:歌詩合為事而作。結合時代背景,深入理解思想內(nèi)容。 再次朗讀 感悟詩情 學生有感情地誦讀。 學生在把握詩人感情的基礎上誦讀。 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意蘊。 課后作業(yè) 1.朗讀背誦。 2.回顧《八聲甘州》,與這首詩比較異同。 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 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比較鑒賞的能力。 《夜雨寄北》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音樂渲染氛圍,導語引出作品。 1.在上課前播放《雨的印記》。 2.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彌漫夜空。這樣的情形下,提筆鋪紙向別人述說自己的思念之情別有滋味在心頭,怎么說呢?說什么呢?我們看看李商隱是怎么說的?說的什么? 用音樂營造氛圍,感染學生。提出疑問,激發(fā)興趣,認真思考。 同上一首。 欣賞配樂朗讀,老師范讀。 1.欣賞在過程中體會詩寫作的特點。 2.老師范讀,強調節(jié)奏情感,學生有所領悟。 學生感知寫作特點:詞語反復突破格律詩的常規(guī)。讀來詩人情感不太明顯。 學生的思考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新的疑問產(chǎn)生:這是絕句嗎? 解讀題目 1、這首詩的題目如何理解? 二個。從“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個人物在進行問答。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即李商隱的夫人?,F(xiàn)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為妻子,或為友人。但從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理解,似乎更確切一些。 掌握古文化常識,便于詩文的理解。 理解詩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句詩中兩個“期”字,“巴山夜雨”也兩次出現(xiàn),這不是格律詩避免的嗎?這樣寫有何好處? 章法結構上有獨創(chuàng)性,“期”字重復,一個是妻子問,一個是自己答;妻問希望他其早歸,自己答感嘆歸期沒有準確的時間。 “巴山夜雨”重復,一個是寫眼前實景,一個虛寫,設想未來。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回環(huán)對照融合無間。 兩處重復正好構成了音調與章法的回環(huán)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xiàn)了時間與空間回環(huán)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學生有質疑,思考更集中深入。 特別要學習的是詩人的打破常規(guī),不拘泥,不老套。 接下來作者沒有寫自己當時的心境,卻想像未來,這樣是不是沖淡了思念的情感?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愿望,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后“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那時敘說的是“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 讓學生明白情感的抒發(fā)不只局限于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景抒情、不是抒情勝似抒情更是韻味無窮。 總結特點 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學生領悟平實語言中情感的曲折微妙。 學生學會挖掘文字的內(nèi)涵,善于總結。 最后一次朗讀,領會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誦讀。 學生在把握詩人感情的基礎上誦讀。 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美。 作業(yè) 1.朗讀背誦。 2.了解李商隱的其他作品。 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 鞏固所學知識,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水調歌頭》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音樂渲染氛圍, 1、在上課前播放歌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學生聽歌,跟唱。 學生展開想象,內(nèi)心描繪《水調歌頭》所展示的畫面 “誦明月之詞” 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請同學回顧有關明月的詩句或詞句。 學生回顧已有知識,調動積累。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別時茫茫江浸月。 唯見江心秋月白。 繞船月明江水寒?!? 一輪明月幾多情? 通過背誦復習鞏固。 指名學生朗讀,老師范讀。 學生評議(提示學生從語音、語調、語速、自己體會的情感等方面來評、讀)。 學生評議的過程復習詩詞的常識及朗讀技巧。 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老師點評示范激發(fā)興趣。 研讀序 1.這首詞的序寫了些什么? 本篇長調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日。當時作者正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從詞序來看,這首詞蓋為醉后抒情,懷念兄弟(子由)所作。 明確寫作背景及寫作意圖。 研讀詞作,鑒賞意境,領會風格。 2.《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中秋佳節(jié),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單寂寞,滿腹疑問無人傾訴,乘著酒興,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大膽奇特,感情奔放豪邁,筆墨酣暢淋漓?!鞍丫啤薄?、“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種揮灑自如的氣派。 讓學生深切體會豪放派風格 3.本詞的中心形象是什么?它在上、下闋各起到什么作用? 本詞通篇詠月,月是詞的中心形象,卻處處關合人事,表現(xiàn)了自然與社會相結合的特點。上闋借明月自喻清高(“高處不勝寒”也因此成為名句),下闋用圓月來襯托別離(名句很多)。 把握意象的作用。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兩句各體現(xiàn)了詞人的什么感情? “月圓人不圓”的遺憾之情和“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心愿。 分析情感 找出詞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為蘊涵了人生哲理,這句詞也成為名句。 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這是關于祝福流傳千古的名句。 領會詞中的哲理意蘊。 小結: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作者在詞中問天,實際是在問人生,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無法排遣而向青天發(fā)難,進而自慰、釋然,語氣愈加曠達,感情也進一步升華為對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對生活的信心也更堅定。 小結整體把握 全體朗讀 學生有感情地誦讀。 學生在把握詩人感情的基礎上誦讀。 在誦讀中體味詞 的風格。 作業(yè) 1.朗讀背誦。 2.熟悉蘇軾的其他作品。 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 鞏固所學知識,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詩詞三首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4.18詩詞三首教案 粵教必修3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4.18 詩詞 教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261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