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1).doc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1).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1) [共18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什么是公德與私德?關于公德,我們可以很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在公共領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領域中的道德。公德和私德作為道德行為,我們往往注意的是作為道德主體的精神狀態(tài),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與信念。但是公德 與私德不僅僅是倫理觀念問題,還包含著公共輿論、包括著社會的公私域狀態(tài),以及相應的制度。 大約一個世紀前,梁啟超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判斷:“中國,……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闕如?!? 在國人的倫理行為和生活中,有一個很矛盾的現(xiàn)象,就是在血緣親情生活圈子當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為人際關系很好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進退出處當中,都很精心。但這種對自己親人的孝順、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質(zhì),一旦脫離血親的家庭結(jié)構(gòu)、家族結(jié)構(gòu),進入一個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環(huán)境中,它往往會產(chǎn)生不易察覺的另一方面:對他人的冷漠和自保。今天與陌生人交往的國人,當發(fā)生和自己沒關系的事件時,往往表現(xiàn)出冷漠、旁觀的傾向。另一方面,像擠車、搶位子時,則是以為不擠、不搶會吃虧,表現(xiàn)出自保的心理。實際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習慣。所以,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公共倫理,就是以血親為輻射中心放大擴展開來的親族關系倫理。 血親倫理,因人而異,是“對人不對事”的具體權(quán)變倫理,而不是“對事不對人”的原則性倫理。歸結(jié)起來,就是私人關系的道德優(yōu)先于社會公德。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實際上是把中國的關系學、私人關系學混為一體。而超出私人關系的公共關系,一方面作為私人關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攝,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 關于公德有必要強調(diào)三點:現(xiàn)代公德不是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無私。公德的前提是現(xiàn)代個體人格。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選擇。因而不是從集體方面對個人單方面的規(guī)定,而是個人自由的選擇,因而這樣一個主體和自覺選擇的道德,實際上不是傳統(tǒng)集體主義文化語境中意指的公德。一個現(xiàn)代個人,他遵守公德,體現(xiàn)了一種情操,一種職業(yè)的操守,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自律,恰恰體現(xiàn)了個體的人格的尊嚴。他不把自己看作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的人,表現(xiàn)出高尚的職業(yè)的操守。這里的公德是以單數(shù)第一人稱做出選擇的。因此這也成為現(xiàn)代私德的起源,是以現(xiàn)代人格的自我意識即民主、自由、自主為內(nèi)涵的。 這里還要注意一點,國人說的公德往往是遵紀守法、不隨地吐痰、不亂闖紅綠燈、上車要買票等等。這些消極的具有底線意義的公德,當然屬于公德的一種。但是公德的本意,實際上是一種公共關懷,是一種公共精神,是超出個人的界限,關懷超出個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領域的事情。這是公德最初的意義。這個意義集中的體現(xiàn)是政治。如果把公德僅僅作為一種言語行為文明禮貌之類的個人修養(yǎng),實際是貶低了公德的意義。公德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能健康地保持它現(xiàn)代文明的體制。比如說對于腐敗,對于社會的進步,包括對于國家一些重大事件的處理,你是否有足夠的關懷,這種關懷不是被迫的、不是別人給你灌輸?shù)模亲约鹤杂傻刈龀鰶Q定的。有這種公共精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德。 公德與私德在現(xiàn)代條件下還有一個特點,它們之間是分化的:在公共領域建立一種規(guī)則、制度,然后你要遵守,但是要保持公民權(quán)。相應地也要求在社會生活空間中給私人留有私人領域。一個人,在私人的領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都是受到保護的,同時社會生活有真正民主和法制的公共空間。 (尤西林:《漫談社會轉(zhuǎn)型中的公德與私德》,有刪改) 1.下列關于公德與私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公德和私德不僅包括道德主體的道德操守和信念,還包括公共輿論、社會的公私域狀態(tài),以及相應的制度。 B.中國傳統(tǒng)倫理非常注重私人關系,私人關系的道德優(yōu)先于社會公德。 C.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公共倫理,其實就是血親倫理的放大,講權(quán)變,不講原則,這是一種放大了的親族關系倫理。 D.中國傳統(tǒng)倫理中的公共關系其實就是私人關系的放大。當私人關系不能涵蓋公共關系時,才會優(yōu)先考慮公德。 1.D (表述有誤。應為“私人關系不能涵攝公共關系時,公共關系被放在其次的地位”。答題區(qū)間在原文第4段末句。) 2.下列不屬于梁啟超“中國,……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闕如”的表現(xiàn)的一項是( ) A.國人在自己的親人圈中往往非常注重做人,與人往來接觸時常很精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讓人看到孝順甚至是舍己為人的道德品質(zhì)。 B.離開親人,與陌生人交往,當發(fā)生與自己沒有關系的事件時,國人往往表現(xiàn)得很冷漠。 C.國人在擠車、搶位子時,會覺得別人在擠、在搶,自己不擠不搶就吃虧了,表現(xiàn)出一種自保的心理。 D.國人對待親人和陌生人的不同態(tài)度實際上是一種“對事不對人”的具體權(quán)變倫理的表現(xiàn)。 2.D (表述有誤。應是“對人不對事”。見第4段。)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現(xiàn)代公德不是傳統(tǒng)集體主義文化語境中對個人要求的無私,而是以民主、自由、自主這些現(xiàn)代人格的自我意識為內(nèi)涵的。 B.公德的本意是一種公共關懷,國人所說的遵紀守法、不隨地吐痰、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消極的具有底線意義的行為品質(zhì)貶低了公德的意義,不屬于公德。 C.本意上的公德應該是自主地關懷超出個人利益之外的國家重大事件的處理。它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健康地保持它現(xiàn)代文明的體制。 D.在現(xiàn)代社會中,個人要遵守公共領域的規(guī)則,同時,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個人利益也是受到保護的。 3.B (上述行為品質(zhì)也屬于公德的范疇。)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天才與靈感 朱光潛 靈感既然是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無法可以用人力來解釋么?從前人大半以為靈感非人力,以為它是神靈的感動和啟示。在靈感之中,仿佛有神靈憑附作者的軀體,暗中驅(qū)遣他的手腕,他只是坐享其成。但是從近代心理學發(fā)現(xiàn)潛意識活動之后,這種神秘的解釋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潛意識”呢?我們的心理活動不盡是自己所能覺到的。自己的意識所不能察覺到的心理活動就屬于潛意識。意識既不能察覺到,我們何以知道它存在呢?變態(tài)心理中有許多事實可以為憑。比如說催眠,受催眠者可以談話、做事、寫文章、做數(shù)學題,但是醒過來后對于催眠狀態(tài)中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此外還有許多精神病人現(xiàn)出“兩重人格”。例如一個人乘火車在半途跌下,把原來的經(jīng)驗完全忘記,換過姓名在附近鎮(zhèn)市上做了幾個月的買賣。有一天他忽然醒過來,發(fā)現(xiàn)身邊事物都是不認識的,才自疑何以走到這么一個地方。旁人告訴他說他在那里開過幾個月的店,他絕對不肯相信。心理學家根據(jù)許多類似事實,斷定人于意識之外又有潛意識,在潛意識中也可以運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識壓倒?jié)撘庾R,只讓它在暗中活動。在變態(tài)心理中,意識和潛意識交替來去。它們完全分裂開來,意識活動時潛意識便沉下去,潛意識涌現(xiàn)時,便把意識淹沒。 靈感就是在潛意識中醞釀成的情思猛然涌現(xiàn)于意識。它好比伏兵,在未開火之前,只是鴉雀無聲地準備,號令一發(fā),它乘其不備地發(fā)動總攻擊,一鼓而下敵。在沒有偵探清楚的敵人(意識)看,它好比周亞夫?qū)⒈鴱奶於烈粯?。?jù)心理學家的實驗,在進步停頓時,你如果索性不練習,把它丟開去做旁的事,過些時候再起手來寫,字仍然比停頓以前較進步。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為在意識中思索的東西應該讓它在潛意識中醞釀一些時候才會成熟。功夫沒有錯用的,你自己以為勞而不獲,但是你在潛意識中實在仍然于無形中收效果。所以心理學家有“夏天學溜冰,冬天學泅水”的說法。溜冰本來是在前一個冬天練習的,今年夏天你雖然是在做旁的事,沒有想到溜冰,但是溜冰的筋肉技巧卻恰在這個不溜冰的時節(jié)暗里培養(yǎng)成功。一切腦的工作也是如此。 靈感是潛意識中的工作在意識中的收獲。它雖是突如其來,卻不是毫無準備。法國大數(shù)學家潘嘉貴常說他的關于數(shù)學的發(fā)明大半是在街頭閑逛時無意中得來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聽過有一個人向來沒有在數(shù)學上用功夫,猛然在街頭閑逛時發(fā)明數(shù)學上的重要原則。在羅馬落水的如果不是素習音樂的柏遼茲,跳出水時也決不會隨口唱出一曲樂調(diào)。他的樂調(diào)是費過兩年的潛意識醞釀的。 藝術家往往在他的藝術范圍之外下功夫,在別種藝術之中玩索得一種意象,讓它沉在潛意識里去醞釀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藝術的媒介把它翻譯出來。吳道子生平得意的作品為洛陽天宮寺的神鬼,他在下筆之前,先請斐曼舞劍一回給他看,在劍法中得著筆意。王羲之的書法相傳是從看鵝掌撥水得來的。法國大雕刻家羅丹也說道:“你問我在什么地方學來的雕刻?在深林里看樹,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里研究模型學來的。我在到處學,只是不在學校里。” 從這些實例看,我們可知各門藝術的意象都可觸類旁通。書畫家可以從劍的飛舞或鵝掌的撥動之中得到一種特殊的筋肉感覺來助筆力,可以得到一種特殊的胸襟來增進書畫的神韻和氣勢。推廣一點說,凡是藝術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圍之內(nèi)用功夫,須處處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養(yǎng)。魚躍鶯飛,風起水涌,以至于一塵之微,當其接觸感官時我們雖常不自覺其在心靈中可生若何影響,但是到揮毫運斤時,他們都會涌到手腕上來,在無形中驅(qū)遣它,左右它。在作品的外表上我們雖不必看出這些意象的痕跡,但是一筆一劃之中都潛寓它們的神韻和氣魄。這樣意象的蘊蓄便是靈感的培養(yǎng)。 (選自朱光潛《談美》) 1.下列對于“靈感”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靈感是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的,它完全不靠人力,是神靈的感動和啟示。 B.靈感來臨時仿佛有神靈憑附作者的軀體,暗中驅(qū)遣他的手腕,作者毫無準備,坐享其成。 C.靈感就是在潛意識中醞釀成的情思猛然涌現(xiàn)于意識,它雖是突如其來,卻不是毫無準備。 D.靈感是潛意識中的工作在意識中的收獲,這種收獲常在意識和潛意識中交替出現(xiàn)。 1.C (依據(jù)第1段“但是從近代心理學發(fā)現(xiàn)潛意識活動之后,這種神秘的解釋就不能成立了”可知A、B兩項說法錯誤,屬于斷章取義。D.邏輯混亂。根據(jù)第3段“靈感就是在潛意識中醞釀成的情思猛然涌現(xiàn)于意識”,可知“靈感”并非“常在意識和潛意識中交替來去而出現(xiàn)”。)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意識之外有潛意識,潛意識是指自己的意識所不能察覺到的心理活動,在潛意識中也可以運用意志、思想。 B.許多精神病人現(xiàn)出“兩重人格”,一旦他忽然醒過來后,對于病中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 C.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識壓倒?jié)撘庾R,只讓它在暗中活動;在變態(tài)心理中,意識和潛意識完全分裂開來。 D.在意識中思索的東西應該讓它在潛意識中醞釀一些時候才會成熟,所以我們在練字中出現(xiàn)瓶頸時就要學會放棄。 2.D (曲解原意。選項中“放棄”有誤,原文第3段是“在進步停頓時,你如果索性不練習,把它丟開去做旁的事,過些時候再起手來寫,字仍然比停頓以前較進步”。)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夏天學溜冰,冬天學泅水”的說法之所以正確,是因為功夫沒有錯用的,你在潛意識中仍然會于無形中收到效果。 B.雖然很多發(fā)明大半是在無意中得來的,但是從來沒有人向來不用功,就能輕而易舉地等來靈感,從而獲得成功。 C.吳道子賞劍法、王羲之觀鵝掌撥水、羅丹看樹看云等例子說明,藝術家在潛意識中醞釀的東西,最后往往能在他的本行藝術中表現(xiàn)出來。 D.各門藝術的意象都可觸類旁通,因為它們的神韻和氣魄是相通的,藝術家就應該盡可能精通各門藝術從而獲得靈感。 3.D (曲解原意。選項中“盡可能精通各門藝術從而獲得靈感”有誤,原文最后一段是“凡是藝術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圍之內(nèi)用功夫,須處處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養(yǎng)”。)-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第4部分 第15單元 論述類文本閱讀單元檢測1 2019 年高 語文 一輪 復習 部分 15 單元 論述 文本 閱讀 檢測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zhongcaozhi.com.cn/p-3308811.html